作者:
GPX2000 (阿忠)
114.36.1.23 (台灣)
2025-02-13 18:37:41 推 smena: 大大展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觀察光線使其保持在感光元件的甜蜜點上,遠比雜亂無章的隨意按快門再抱怨為什麼器材天花板這麼低重要多了。光質和角度不停在改變,搭配空氣成分和色溫的個性交織為想表達的意念,帶什麼相機已經是後話,重要的是想拍下來的企圖心,旅遊的準備和事前的觀察肯定花 27F 02-13 23:33
… 共有 9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ryanl ( )
61.227.30.55 (台灣)
2025-02-11 10:13:15 → smena: 200/2.8拍5公尺只有10公分景深,要數毛的話要抓非常準 4F 02-11 12:30
作者:
growl (GROWL)
49.216.49.129 (台灣)
2025-02-11 01:11:34 推 smena: 松下初期是吸收了KM的人員,算算時間應該也退休的差不多了,新人只懂相機大概也不會去松下
沒有業績就沒有資源,松下就是這種內部競爭激烈的公司,猛料要下大概要抓住某些題材另外立案了吧 102F 02-11 12:05
作者:
angenieux (Charlotte)
211.21.255.174 (台灣)
2025-02-08 11:51:26 推 smena: m43基本上可以手持星空,你的這個用法還太輕量 172F 02-08 17:28
推 smena: G1X本來就是1.5吋相當於4/3 182F 02-08 22:03
作者:
ckitwei (?)
27.53.177.236 (台灣)
2025-02-08 16:10:58 推 smena: 目前日本EM10IV和EP7就是那個價格,實在想不到不繼續發展的理由 2F 02-08 16:32
推 smena: RP就是出清價,就算是canon也不會當作搶市佔的機種 21F 02-08 17:31
作者:
wbenjin (WBJ)
122.121.224.208 (台灣)
2025-02-08 00:58:13 推 smena: 其實什麼片幅都沒關係,輕便機不要放棄阿,願意背相機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在多數時候,我用TX1拼一口氣解Raw出網頁圖還算足以還原現場,但同樣的情境除非GM1+35-100縮頭,其他相機大概都只能躺防潮箱 37F 02-08 08:59
… 共有 25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AlanHsiao (Alan)
125.227.147.209 (台灣)
2025-02-06 09:40:43 → smena: 可惜已停產,不然60/2.8DN散景蠻好看的又銳利便宜輕便 34F 02-06 22:37
作者:
cwc5566 (張無忌5566)
42.78.118.166 (台灣)
2025-02-06 20:01:20 推 smena: 除了LOGO太醜以外,整台應該有當時尚單品一戰水準,反正內在是OM1備料可以共通生命週期應該蠻有競爭力 31F 02-06 22:35
作者:
dawsom24 (dawsom)
27.53.121.179 (台灣)
2025-02-01 11:52:19 推 smena: 只要發票是開平台,就和他們的進貨來源沒有關係,買回來開箱錄影,有任何問題都是開發票的廠商負責 21F 02-02 09:44
推 smena: 設計師也承認了其實對新底片相機的定價沒有概念,500美金是針對歐美市場的訂價,但那些國家的沖印成本比台灣高得多所以其實便宜治百病,如果P17掉到某個價格肯定銷售量很好 29F 02-02 11:06
… 共有 6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anop12345 (崩德濕威而)
1.175.168.60 (台灣)
2025-02-01 00:24:34 推 smena: 不使用閃燈拍人像的話,S9+18-40大概是體積最佳解 12F 02-01 03:27
作者:
pedros0605 (pedros)
122.118.154.178 (台灣)
2025-01-31 14:16:48 → smena: 坦白說要有明顯的壓縮感你至少要等效300甚至500,又要無反體積就不得了了,Sony WX系列比較能做到旅遊隨手壓縮感 13F 01-31 18:30
推 smena: 通常旅遊的壓縮感是把前景和某個遙遠的背景組合在一起
而你要把遠方的某個標的放大到足以當畫面的中心那焦段就不會短,當然原PO所說的是不是這種壓縮感就不好說了 17F 01-31 19:42
… 共有 9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helixc (@_2;)
93.118.43.92 (日本)
2025-01-29 20:12:07 推 smena: 其實手機攝影最沒辦法做到的是團隊出機,如果你有一個team不管是光質還是匹配焦段的問題都可以做到最極致,但問題是人力昂貴基層影像下降的時代你在攝影社學的那些現代親友
(先不說案主)並沒辦法同理你花這麼多力氣得到的影像的價值但是望遠和微距本來就不是素人可以指手畫腳的領域,拍得到 6F 01-29 23:16
… 共有 15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YangJoe (JoeJack)
36.229.78.134 (台灣)
2025-01-29 19:05:23 推 smena: 主要是演出場地沒有大氣層,但是太陽和你之間有 11F 01-29 19:40
作者:
KasmirLo (科科科~)
60.249.32.147 (台灣)
2025-01-27 12:54:51 推 smena: 加上頭戴測距系統和遙控快門跟防空炮有87%像 4F 01-27 13:12
推 smena: 還真的要學,只是不一定鑽木,那是有體系的野外求生技藝 15F 01-28 00:59
作者:
cwc5566 (張無忌5566)
114.33.42.11 (台灣)
2025-01-27 12:17:33 → smena: 所以富士賣相機給不需要拍小孩的用戶,蠻聰明的啊 5F 01-27 12:39
推 smena: 以前O家P家單眼有IBIS也還是被當殘廢,
問題不是IBIS,是明明沒什麼功能卻做得有夠肥大的機身 60F 01-27 19:21
推 smena: 拉風箱主要是對焦行程太長,較常發生在全鏡組對焦的鏡頭上,和機身的性能是匹配關係不是絕對 67F 01-27 19:35
… 共有 11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JinFa22 (Jin)
114.38.18.150 (台灣)
2025-01-27 00:49:32 推 smena: OM2024幾乎繳白卷還只是微超車說真的Nikon要好好考慮產品配置,許多類型都被瓜分只剩高階機撐場 6F 01-27 11:52
作者:
romdan (romdan)
37.19.205.183 (日本)
2025-01-27 10:43:49 推 smena: 現階段m43比較適合高手,但是廠商也不是笨蛋,要最好的對焦當然要把機身做大做肥,那目標群眾就限縮了 5F 01-27 11:22
推 smena: 與其說新手入門不如說怎麼跟手機搶生意吧,實在是明信片尺吋的賞圖平台對於手機太優勢了,你很難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大眾買單的新興攝影模式,只靠少數有錢人你也不像德機能大 15F 01-27 11:38
… 共有 29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oscar210 (江南有雨)
42.70.41.194 (台灣)
2025-01-23 17:09:37 推 smena: 便宜才有流動才不心疼,畫面才會累積,攝影終究是大眾活動,普遍性和互動性才是整個領域的未來所在 18F 01-23 22:06
作者:
RieX (呵呵狗)
39.10.0.1 (台灣)
2025-01-08 01:00:47 推 smena: 推E-PM3,前代優化就非常夠了 56F 01-08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