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SKA (The 羊男)
標題 Re: [問題] 所以美國車關稅到底幾趴
時間 Fri Aug  1 17:23:28 2025


※ 引述《malnor (浩)》之銘言:
[deleted]
: → ilovedirk41: 非關稅貿易障礙不是指VSCC?                          08/01 16:26
: 推 kazami: 不是指貨物稅 我印象中好像是美規歐規的問題 台灣規定大多  08/01 16:34
: → kazami: 採歐規標準 美規車好像就因此進來有限制 最後就導致沒什麼  08/01 16:35
: → kazami: 人想進美規車的樣子(以上是憑印象...)                     08/01 16:36
: 推 justinnn: 日韓零關稅,台灣不講,越是拖,大家就繼續等,車就越難賣    08/01 16:36
: → ilovedirk41: 樓樓上說對了 台灣美規車單一車型一年限制75台        08/01 16:54
: → ilovedirk41: 我想這也是特斯拉不從美國拉Y 進來賣的原因           08/01 16:55
: → Feriohan: 75台是要玩個雕.. 川寶一定開一個進口量要你達標,台灣   08/01 17:07
: → Feriohan: 不改法規都不行                                        08/01 17:07
: → ASK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j7-WzmXDU 這個影片有說  08/01 17:13

亞洲都蠻愛玩這招的。
就像打棒球一樣,美國喜歡直接對決,但是亞洲就是點點點也OK!!!
久了當然美國爸爸會不爽。
現在只是剛好遇到無情的川總出手,希望大家能公平點對決不要玩花招。

上面那個影片,我用 notebook LM 摘錄一下

摘要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多國實施高額關稅,引發各界對台美貿易逆差的熱議。
許多人討論是否應多購買美國商品以縮小順差,汽車產業便是其中一個焦點。台灣
汽車價格普遍較高,也讓不少人質疑是否因高關稅保護國產車業。然而,事實可能
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除了關稅之外,還有許多「非關稅貿易壁壘」限制了市場選
擇,特別是來自美國的車輛。


----------------------------------------------------------------------------
一、台灣汽車稅制解析:關稅其實不是「大魔王」
許多人誤以為台灣汽車價格高昂,主因是關稅,但實際上,貨物稅才是稅金中的最大宗。
1. 進口關稅 (Tariff)
     針對進口車輛,台灣課徵的關稅稅率為 17.5%。
     範例:Tesla Model S
         假設一輛美國製造的Tesla Model S,出口成本為 新台幣200萬元.
         進入台灣後,首先課徵17.5%關稅:200萬 * 17.5% = 35萬元.
         此時,車輛成本變為:200萬 + 35萬 = 235萬元.
2. 貨物稅 (Commodity Tax)
     這是台灣汽車稅率中比重最高的稅種,有兩個稅率級距:
         引擎排氣量 2000cc以下:課徵 25%.
         引擎排氣量 2000cc以上:課徵 30%.

     電動車優惠:台灣對電動車的貨物稅有特殊優惠。

         新台幣140萬元以內免稅.
         超出140萬元的金額,則適用減半徵收的貨物稅率。
     範例:Tesla Model S (電動車)
         承上,關稅後的成本是235萬元.
         將235萬元拆分為140萬元免稅部分,以及超出部分的95萬元 (235萬 - 14
          0萬 = 95萬).
         超出部分的95萬元,適用30%貨物稅率的減半徵收,即 15%.
         貨物稅計算:95萬 * 15% = 14.25萬元.
         此時,車輛成本約提升至:235萬 + 14.25萬  250萬元.
     範例:BMW X5 (非電動車)
         假設出場價仍是200萬元,關稅35萬元後為235萬元.
         由於是非電動車且通常排氣量超過2000cc,將直接課徵 30% 的貨物稅.
         貨物稅計算:235萬 * 30% = 70.5萬元.
         非電動車的稅負比電動車高出許多.
     客貨車認證的特殊性:
         台灣國產SUV(例如:Ford Kuga、Honda CR-V)常透過「客貨車認證」來
          降低貨物稅。
         這類車輛後座與行李箱間會加裝鐵桿,以符合貨車定義,貨物稅可降低
          至15%。
         然而,美國進口的SUV即便符合相關規範,也無法取得客貨車認證,因此
          無法享受這15%的低稅率。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
3. 營業稅 (Sales Tax)
     在終端零售階段,還需課徵 5% 的營業稅.
     範例:Tesla Model S
         若假設Tesla來台營運,加上利潤(例如30萬元),車價可能來到280萬元.
         最終售價再課徵5%營業稅:280萬 * 5% = 14萬元.
         因此,一輛原本出口成本200萬的Tesla Model S,最終在台灣的售價可能
          高達 280萬 + 14萬 = 294萬元.

小結:即使今天取消關稅,對車價的影響也有限。以Model S為例,關稅僅佔最終售價
的約12%,貨物稅與營業稅才是主要部分。更重要的是,台灣進口車比例已近一半,但
去年從美國進口的汽車金額僅佔所有進口車的約一成(約30億台幣),其餘九成多來
自日本、德國等地。因此,單純調整關稅,對於解決台美貿易逆差的幫助不大。


--------------------------------------------------------------------------
二、真正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才是美製車來台阻礙
美國商務部長曾點名越南的貿易問題並非關稅,而是「非關稅詐欺」
(non-tariff fraud)。同樣地,許多法規上的限制,才是美國車難以大量進入台灣市
場的關鍵。

1. 法規認證標準不同步
     台灣的車輛安全規範主要與歐盟 (UNECE) 標準掛鉤,只要符合歐盟認證,車輛
      即可直接引進.
     然而,美國也有其嚴格的車輛安全標準 (FMVSS),其標準與歐盟同樣是全球頂
      尖.
     問題在於,台灣目前只認歐盟標準. 如果一輛車只在美國生產,也只在北美販
      售,即使品質優良,要引進台灣就會遭遇巨大障礙.
2. 小批量認證 (Small-Volume Certification) 的限制
     台灣雖然設有「小批量認證」的例外機制,允許非歐盟認證的車輛引進,但其
      限制非常嚴格。
     數量限制:
         2013-2017年:每個車型每年上限 150台.
         2018年後:上限降至 100台.
         2023年後:上限再降至 75台.
     範例:Toyota Sienna
         Toyota Sienna是一款在美國生產、北美販售的休旅車,在台灣有很高的
          市場需求.
         早期總代理想引進Sienna,但預估一年可銷售600台,遠超過150台的小批
          量上限.
         為規避限制,業者必須將Sienna分為四種車型,每種車型各申請150台的
          認證,才能達到每年600台的銷售目標.
         更甚者,即使是美規車,為了符合台灣僅認歐盟標準的規定,業者還需將
          車輛送至歐盟進行撞擊測試以取得認證書,部分車輛甚至需修改頭燈形式
          才能通過審核.

         這些額外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投入,大幅增加了引進成本和複雜度.
     結果:儘管市場有需求,但法規門檻讓代理商引進美規車變得極其困難或不符
      合成本效益,許多美製車款因此無法進入台灣市場。

3. 「主台認證」:直接拒絕某些車型
     對於某些特定車型,例如美國常見的皮卡車 (Pickup Trucks),如Ford F-150,
      台灣的法規甚至不提供任何認證機會,這被稱為「主台認證」,意味著直接告訴
      你「不要賣了」。

     這直接從法規層面阻斷了某些特定美製車輛的引進,無論消費者需求多高,都無
      法買到。

負責單位:這些車輛法規的制定單位是交通部底下的車輛安全審驗中心 (VSCC)。這個
單位雖然不大,卻掌握著台灣汽車產業每年5000億到6000億元的規模,業界對其法規的
不友善之處多有怨言,卻「敢怒不敢言」。


-------------------------------------------------------------------------
結論
美國政府已公開指出台灣汽車市場存在多重非關稅貿易壁壘,阻礙了美國車的進口。
儘管我們現在普遍希望能多購買美國優質產品以平衡貿易逆差,但實際上,法規層面
的限制使得許多美製車輛根本無法合法、順利地進入台灣市場銷售。這些法規看似中
立,卻對特定地區(如美國)生產的產品極度不友善,無形中設置了許多「刁難」的
關卡,導致台灣市場上美製車款的比例遠低於日、德系車款,這與單純的關稅高低已
無絕對關係。


--
Money can't buy happiness but it can buy performanc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241.220 (臺灣)
※ 作者: ASKA 2025-08-01 17:23:28
※ 文章代碼(AID): #1eZ8UJup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54040211.A.E33.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問題] 所以美國車關稅到底幾趴
08-01 17:23 ASKA
08-01 19:00 jiern
08-01 19:54 Okutaguramu
08-01 20:14 AKS8158
Killercat: 有沒有人告訴你 關稅一降 後面的貨物營業稅都會降低
因為關稅造成後兩者的稅基降低了?
不知道是NotebookLM的問題還是那影片本身就有問題= =a1F 08/01 17:26
polestar0505: 為了殷實車商不能餓到 台灣人只好吃關稅囉4F 08/01 17:28
berryc: 汽車市場不知道有沒有禁止標示產地的貿易壁壘,台灣因為國產車沒特別優勢, 日本呢?5F 08/01 17:42
MetaMorphos: 推長文有理有據 最好是爸爸再施壓把有的沒的稅也搞掉 想買便宜車7F 08/01 17:43
YJM1106: notebool是什麼啦XD9F 08/01 17:54
容我改一下錯字 XD
LAURANCE: 日本進口車都要申請核可才能進口到日本。這次所有的規範都拿掉了,台灣的驗車/貨物稅會怎樣呢?10F 08/01 18:03
timn0225: 一切都是現實面,美國就是勒索
跟美國講話哪來的公平不公平?天真12F 08/01 18:07
Feriohan: 關稅降到0但只有75台扣打,這個不用談馬上答應吧
但川寶有可能對你這麼好?想也知道一定押一個全年總台數或是金額要你吞14F 08/01 18:16
womanloveme: 貨物稅跟關稅都0我就要買Corvette了17F 08/01 19:12
timk7: 對,關稅變少,貨物稅那些都會變少,但對賣價不到兩百的電動車來說,影響主因只有關稅,貨物稅超少,所以整天說100買Y的也是...繼續幻想吧XD18F 08/01 19:15
※ 編輯: ASKA (122.116.241.220 臺灣), 08/01/2025 20:20:19
--
作者 ASKA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