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ishanhuang (Yishan)
218.35.194.30 (台灣)
2024-01-22 08:06:17 推 bustinjieber: 與其吃魚頭利潤100% 風險50%
不如吃魚身利潤50% 風險0%
資金的流動跟回收期都要考慮進去。 127F 01-22 10:55
作者:
lienchi (...)
223.138.241.60 (台灣)
2024-01-22 09:53:43 推 bustinjieber: 講得好像北北桃本來有台積一樣,
台積只是一個話題而已,話題過了
未來還能有多少空間才是重點,
要玩短期的就自己判斷風險、入場/出場點。 17F 01-22 10:59
推 bustinjieber: 好了啦,公寓會老?大樓不會老? 24F 01-22 11:15
… 共有 10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cutbear123 (皇帝熊)
1.162.12.151 (台灣)
2024-01-21 23:15:15 推 bustinjieber: 房價暴漲的地方就會出現這種現象,
如果當時沒上車且目前有其他投資計劃,
用租的是很合理的決策。
怕說的不清楚造成誤會,標記一下重點,
有‘’其他投資計劃‘’且能賺贏該區的房價漲幅。 52F 01-22 00:50
作者:
asiguo (PositiveWeiwei)
101.3.146.4 (台灣)
2024-01-21 22:55:12 推 bustinjieber: 所以吃了什麼? 19F 01-22 00:45
作者:
wei816 (SW)
115.43.138.76 (台灣)
2024-01-21 21:18:48 推 bustinjieber: 自住就是買,這是經過驗證的。 24F 01-22 00:33
作者:
timiscool (smalleye)
125.229.114.58 (台灣)
2024-01-21 22:31:59 推 bustinjieber: 投資到回收資金還要等好幾年喔,
雖然說我很建議自住房不要花太多,
但是你家庭已經很明顯要出問題了,
還是先換大吧。
光是買賣至少抓2 3%就是2 30萬以上, 16F 01-22 00:40
… 共有 7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ha3810996 (微八嘎囧)
220.143.175.216 (台灣)
2024-01-20 21:59:32 推 bustinjieber: 又空屋率,隨便鄉下自己去挑一間住
又便宜空間又大,不要一直吵。 25F 01-21 00:11
作者:
LINPINPARK (lalalo)
1.163.228.246 (台灣)
2024-01-20 21:00:42 推 bustinjieber: 商業中心要轉移沒那麼簡單吧 41F 01-20 22:03
推 bustinjieber: ‘’平衡‘’這件事真的需要精密的計算,
一個政策推出一定會有既得利益者
跟被排除者,怎麼取一個最大公約數,
讓政策制定者可以順利達成目的, 48F 01-20 22:25
… 共有 8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asos7747 (呼呼呼)
42.79.16.124 (台灣)
2024-01-20 20:30:54 推 bustinjieber: 你沒發現你的出發點都是因為要節稅嗎?
推升房價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什麼?
你可以再仔細想想。 2F 01-20 20:39
作者:
waitrop (嘴砲無雙)
76.103.225.6 (美國)
2024-01-20 14:54:39 推 bustinjieber: 存股跟買房一樣,沒耐心的人看不起 5F 01-20 16:09
作者:
DesertGold (沙漠黃金)
36.227.205.65 (台灣)
2024-01-20 12:39:19 推 bustinjieber: 重點在老婆跟小孩的自主能力,
你覺得竹北可以滿足這兩者就買,
畢竟房子價格還是相對便宜,
投資的話就看你覺得未來幾年
科技業的展望如何。 97F 01-20 16:04
作者:
aitt (非主流,有何不可(M))
118.160.73.102 (台灣)
2024-01-20 10:15:25 推 bustinjieber: 一點都不諷刺,沒好處誰要鳥你?
正常的成年人都不會有偶像崇拜情節,
對大眾沒益處的人跟路人有什麼兩樣?
甚至比路人還不如。 45F 01-20 15:54
作者:
menace (menace)
220.135.199.156 (台灣)
2024-01-20 00:10:23 推 bustinjieber: 我各階段的自住房都比投資房還便宜
總歸一句就是資金的分配比例,
不能完全不花,也不能完全不投資,
至於自住/投資的比例要多少就看人,
我自己目前至少是在1/3以內, 84F 01-20 11:58
… 共有 7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jamo (hi)
36.231.125.190 (台灣)
2024-01-19 22:56:49 推 bustinjieber: 兩個層面,分成自住跟投資,
自住的長期目標一定是往高總靠攏;
投資一開始低總,到一個階段還是要整合,
不然在有本業的情況下,管理也是成本;
另外我覺得豪宅線要修正是早晚問題, 14F 01-19 23:30
… 共有 9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Wyvern (かがみさま)
59.125.190.147 (台灣)
2024-01-19 20:33:23 推 bustinjieber: 買方x賣方y對你購買總價沒差太多
實務上都是賣方喊一個實拿數字,
服務費是仲介自己辦法談出來,
這幾年通常都是賣方比較強勢,
所以買方會比較容易榨汁。 18F 01-19 22:35
作者:
mfcke (待退)
126.193.92.127 (日本)
2024-01-19 18:36:16 推 bustinjieber: 3-5億淨資產才略懂,標準太高了吧? 28F 01-19 20:16
→ bustinjieber: 我進房地產比較晚,但目前規劃
至少也都是5年期為單位的。 31F 01-19 20:19
推 bustinjieber: 你的信義聯勤才是大家的壓力來源 88F 01-19 22:24
作者:
FlyinDance56 (↖★煞氣a輕舞飛揚☆↘ )
36.234.210.50 (台灣)
2024-01-19 20:41:01 推 bustinjieber: 你可以選擇較高總價的物件,
盡量有效率的把信用額度花完,
另外就是善用預售屋卡未來漲幅。
利用重購退稅、六年四百萬、
高現金流物件、預售/短期買賣..., 18F 01-19 22:44
… 共有 7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z2oiidxii (B'z 最高)
39.12.8.123 (台灣)
2024-01-19 17:24:19 推 bustinjieber: 就本業不夠強啊,不然能怎樣? 27F 01-19 20:09
作者:
jling60 (科科)
42.77.10.255 (台灣)
2024-01-19 12:25:41 → bustinjieber: 硬要選就2,高雄厝真的很幽默 8F 01-19 14:27
作者:
lienchi (...)
220.132.207.203 (台灣)
2024-01-19 12:00:33 推 bustinjieber: 豪宅市場畢竟是豪宅,只是財力展示而已。 10F 01-19 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