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a3810996 (微八嘎囧)
標題 [新聞] 業績變業障!房仲業最怕「致命一擊」在這
時間 Sat Jul 26 17:50:20 2025


業績變業障!房仲業最怕「致命一擊」在這兒

《遠見雜誌》彭杏珠

台灣還沒等到美國「對等關稅」通知書,很多產業已經撐不太下去了!尤以第一線的房仲
業最水深火熱,成交量腰斬,已勒緊褲帶超過半年,仍看不到隧道的盡頭,不僅年薪千萬
成為神話,百萬年薪也不易達標。不動產營業員紛紛下車,轉當外賣小哥或開計程車。這
還不打緊,房仲業最擔心的「致命一擊」還在後頭,到底是什麼?


去年9月以前,房地產迎來大榮景,相關從業人員幾乎雨露均沾,年薪百萬不是夢;豈知9
月20日,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後,房市由紅翻黑,成交量巨幅萎縮。

到底有多嚴重?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分析,今年1至6月,六都的
總移轉棟數約10萬棟,年減26.6%,創下2018年以來的最低紀錄,2024年總數為35萬525
棟,今年預估下滑至25萬~27萬棟間。


《遠見雜誌》詢問前幾大房仲業者,發現今年上半年仲介的平均交易量萎縮四至六成,「
我進入房仲業20幾年,沒遇過這麼糟的狀況,2025年很可能是最冷清的一年。」一位資深
不動產經紀人說。


由於多數營業員都以賺取佣金為主,並無固定底薪,遇到不景氣,很容易跳槽,轉當外賣
小哥或開計程車。「店家就相對麻煩了,通常有應對三部曲,先換招牌,找權利金、月費
較低的連鎖品牌加盟,再不行就是併店,最後才是關店,」王瑞祺說,現在店東都在想辦
法苦撐,先往都更、社會住宅租賃或海外仲介,尋找各種可能的商機。


不過,根據內政部歷年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為止,全台經紀業設立備查家數還有984
5家,仍較1月增加70家,為何市場的交易量斷層,家數不減反增?

第七波信用管制等同「化療式」的打房限貸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2025年已無法與2021~2024年的榮景相比,過
去五年同期(6月相比1月)動輒都是增加100家房仲以上的規模,今年上半年的成長數跌
破100大關。在整體政經環境不樂觀下,恐將加速不動產經紀業者的汰弱留強。


馨傳不動產執行長何世昌進一步指出,籌辦據點都需要時間運作,這70家的店東根本料想
不到央行去年9月會使出殺手鐗,恰巧就在房價反轉時進場,真的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啊!


「去年9月前,房市強強滾,各家業績確實不錯。但誰會想到當時的業績,現在變成業障
,賺進口袋的錢都陸續吐出來了,」一位房仲業資深主管連明益(化名)說「只要政策不
鬆綁,資金依舊緊縮,店東每個月都在貼錢,還能貼多久?大家心裡都沒有底。」


而讓房仲業唉聲歎氣的源頭正是「房貸池子的水幾乎乾涸了」。連明益說,以前放貸審查
較寬鬆,成數高且利率低,相當於將水龍頭開到最大;然而,當去年9月央行緊盯銀行「
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兩項指標時,等於關緊了水龍頭,導致資金
斷鏈,衍生出各種亂象。


「多數的大牛(公股銀行)都不太做房貸了,即便放款也會嚴格徵信。買方紛紛湧向民間
,但民營銀行的資本沒有大牛雄厚,機會有限,只好又跑到壽險公司辦房貸,壽險的資金
根本無法與銀行相比,難以緩解資金短缺的困境,」連明益加以說明。


最大的問題是,第七波的限貸政策「溯及既往」,首當其衝是買預售屋的人。房市趨勢專
家李同榮指出,在政策頒布前的已購戶,尤其是預售市場的買方也是第七波信用管制對象
,這等同是「化療式」的打房限貸(編者按,不分好壞細胞都被消滅)。



全年移轉棟數將萎縮至25~27萬棟間

根據新北市政府2025年房市趨勢報告及相關資料顯示,過去36個月(近三年)台灣預售屋
成交總金額累計約為新台幣5.3兆元。今年,恰巧很多預售屋都進入交屋潮,資金緊縮的
後遺症愈發明顯。


例如有民眾3月跟某銀行簽約貸款,必須等到7月才能拿到錢,他很擔心借貸不順利,又去
洽詢另一家銀行,僅考慮一週而已,新銀行主動通知「額度已滿」。還好原銀行7月順利
撥款,不然恐發生違約事件。


尤其對買預售屋的年輕人影響最大,剛結婚的35歲新人馬齊賢(化名)說,四年前買總價
1200萬的預售屋,就是想減輕壓力,根據工期逐批繳交部分頭期款,等到交屋時,就能完
成其餘八成的貸款。豈知,剛好遇到資金短缺,還要額外找到一成的現金120萬元,還好
媽媽用退休金支付,不然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不只房貸成數變低了,連貸款利率也增加了,當年建商說房貸利率是1.5%,卻因第七波
信用管制,利率增加至2.5%,這些人等於被雙殺了。所以王瑞祺才建議,政府應該研討
政策前已買預售屋族群的影響,是否可以給予一些協助,減輕他們的房貸負擔。


目前,房仲業的現況如何?李同榮大膽預言,慘狀連連,今年的交屋潮將出現解約、違約
、斷頭等亂象,緊接著房仲業就會在下半年出現「倒店」潮

王瑞祺加以說明,景氣好時,營業員看似賺很多佣金,實際上都起的比雞早,跑的比馬快
,全天候待命。客戶想看房就得馬上服務到位,賣方可委託多家房仲出售,最終僅一家成
交,平均到手的服務費4至4.5%,很難拿到法定上限的6%。


加上全台有9845家房仲據點,競爭激烈,平均承接30至40件才能成交一件。今年經營更嚴
峻,店東已經蝕老本大本年了,預估全年移轉棟數將萎縮至25~27萬棟間,相比2024年(
35萬棟)負成長22.56%~28.57%。


房仲業的大多頭時代已然結束?

「一開門就要支付房租、水電管銷費,如果政策不鬆綁,房仲業很難長久撐下住。推估恐
有一~二成會歇業,最慘恐到達三成,相當於有1000家至2953家的店面會消失。」連明益
說,房仲業就像在開雪隧一樣,好像看到盡頭,隨即又進入另一隧道,不知道盡頭到底在
哪裡?只能「田螺含水過冬」了(台語,靜待時機,度過難關的意思)。


在業界20幾年的住商機構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房仲業的大多頭時代已然結束,想
靠仲介賺大錢很難了

其實,這波受衝擊的何止房仲業,還包含營建業、建設公司與代銷業者,總計約有25萬的
從業人口。他們疾呼政府滾動式檢討政策,畢竟房地合一稅2.0已有效規範投機者(兩年
內出售課徵45%),不應無差別對待所有人,適時放寬信用管制,不宜全面禁止預售屋轉
讓,讓房市回歸市場機制,健康發展。


王瑞祺愈說愈憂心,如果信用管制措施愈拖愈久,民眾信心很容易潰散,導致房市問題積
重難返,衝擊到經濟。例如2025年3月底全台設籍戶數約971萬戶,假設平均一間房子跌個
100萬元,就是9兆7100億元,超過政府三年的總預算規模。


尤令業界懼怕的是,台灣最具優勢的科技業,因應美國的「對等關稅」,恐開啟大外移2.
0計畫,以分散供應鏈到成本低且稅負輕的地區,「如果重演1990年代的台商大遷徙,將
造成第二波的產業空洞化,對經濟帶來巨大衝擊。」


王瑞祺打了個哆嗦說,「我光用想的,都感到頭皮發麻。」他指出,1990年代第一波出走
的傳產,多數都有賺到錢,紛紛返鄉投資置產,活絡台灣房市與股市;但這一波的科技業
不同,外移很可能會降低利潤,且對房地產有負面影響,例如台積宅效益變弱,更不利於
經濟發展,希望政府能儘速檢討信用管制措施,期使將傷害降至最低。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2912
業績變業障!房仲業最怕「致命一擊」在這兒 | 遠見雜誌
台灣還沒等到美國「對等關稅」通知書,很多產業已經撐不太下去了!尤以第一線的房仲業最水深火熱,成交量腰斬,已勒緊褲帶超過半年,仍看不到隧道的盡頭,不僅年薪千萬成為神話,百萬年薪也不易達標。不動產營業員紛紛下車,轉當外賣小哥或開計程車。這還不打緊,房仲業最擔心的「致命一擊」還在後頭,到底是什麼? ...

 

其實就是自己太貪心業力引爆,
前幾年炒的有多瘋當然摔的就有多重,
多多最愛笑人FOMO,
未來好幾年的買盤的確這樣被提前逼出來,
竭澤而漁的結果現在當然沒人接盤,
營建代銷建商前幾年囂張成什麼樣子,
一堆台清交畢業的年輕人,
看個房還要被羞辱不夠努力收入低,
現在房子不好賣,
正好建商一直在靠杯缺工,
房仲代銷剛好就下工地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3.199.144 (臺灣)
※ 作者: ha3810996 2025-07-26 17:50:20
※ 文章代碼(AID): #1eXAJVyZ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53523423.A.F23.html
ferrisw: 炒客:房子是金融商品,當然金融商品也會有下跌的時候1F 07/26 18:01
cloud3455: 投資不動產也是投資,投資有賺有賠只是快慢而已,是有有什麼好哀哀叫的,又想開槓桿又要不賠多還穩漲,詐騙集團是嗎2F 07/26 18:03
CCOOGG: 這波太多仲仲跳進去自己進貨 現在沒有成交量 撐不瞭多久5F 07/26 18:14
sernidle: 怪自己不管風險硬要買吧 哈哈哈6F 07/26 18:42
No9: 風險就是金龍 他是行政院最有名氣的人 各位房仲代銷失業活該7F 07/26 19:24
jerry1019: 跟我說年收300的,最近看到我還躲起來8F 07/26 20:11
kglu1114: 這版很聰明啊,賣不出去加價賣啊9F 07/26 23:25
sunsamy: 要是台灣不炒房, 台積電早就倒了, 魯空一堆10F 07/27 00:07
F1239810: 歪樓了吧!...唉唉叫的是房仲跟代銷,不是投資客。11F 07/27 07:59

--
作者 ha3810996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