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oowei (瓜g)
標題 [心得]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時間 Sun Oct  1 21:37:20 2023


網誌圖文版:
https://reurl.cc/ZyXklg

 

書籍內容: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
作者:Bill Perkins
推薦指數:☆ ☆ ☆ ☆

前言

這本應該是近期跟理財觀念有關非常火紅的書籍,其標題也非常的吸睛,當然我稍微翻過
一下之後也覺得作者的想法其實跟現在傳統觀念有滿大的衝擊,但我覺得與其說是完全反
其道而行,不如說作者希望人生能有一個更適中的做法,因為不論東西方的文化,現在大
家倡導的是要為退休後的生活存大量的錢才能避免各種如疾病、意外造成的大量花費而產
生如破產的狀況發生。就好像作者開頭提到的伊索寓言:「螞蟻汲汲營營的在夏天存糧讓
自己在冬天不會餓死,但蟋蟀因為在夏天玩耍過頭而在冬天餓死」,我們沒人想當蟋蟀,
「但我們也不想當一生都在汲汲營營的螞蟻」,沒有體驗的人生稱不上是人生。



人生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相信不只我,所有的人對於人生是什麼都一直有問號在,而且每個時間點對於
人生的想法又會不一樣,而我非常喜歡作者的解釋,人生是你所有體驗的總和,不論是你
賺錢養家、通勤上班或者是出國旅遊在家耍廢看電視都是一種體驗,而這些零零總總的體
驗成就了你的人生。我們不希望自己像螞蟻一樣在死前回想自己一生時才在想:「我到底
在幹嘛?為什麼我耗掉這麼多時間?」因此與其到時候才在後悔,不如在適當的時機花適
當的錢來創造美好的人生體驗會比你死前才去做這件事來的好,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健康
是不會等你的。



健康真的非常重要

我在2021年時患了一種疾病叫格林巴利症候群(GBS),它是一種自體免疫細胞攻打神經細
胞的病,患者一開始只會察覺自己從手指跟腳趾開始有點無力,接著這種無力感會慢慢往
身體中央前進,嚴重的到了心臟就會死亡。治癒方式目前醫學只有記載兩種方式可以有效
降低嚴重性,一種是把自己全身的血換過一次,一種是注射免疫蛋白,但不管哪一種方式
這種病還是要靠自己好。我很幸運的這種無力感只蔓延到我的關節處,雖然我大約有半年
的時間不論是站立或者洗澡等這種日常行為都無法自行完成,但至少我現在唯一的後遺症
是左手手指比較無力而已,其餘都恢復正常。


講這個故事就是想跟大家分享健康是不等人的,儲蓄是一種美德沒錯,但不斷延遲享樂到
最後就無法從體驗當中獲得同等的快樂。舉例來說,30歲的你或許可以連續玩個五天四夜
每天滿滿行程的旅遊,但60歲的你可能第一天就只想躺在飯店,這就是健康所帶來的結果
。因此在自己健康還允許的情況底下去做你「真的」很想做的事情是很重要的,因為等年
紀到了的時候可能就做不到了。至於什麼是「真的」重要的事情則需要大家自行判斷了,
雖然本書是倡導大家不要只當一隻螞蟻,但作者也一再的提醒蚱蜢的人生更是悲劇,揮霍
無度不是正確的,而是要在正確的時機把錢花在刀口上。


作者有提供一種方式供大家參考什麼是重要的事以及是否為正當時機,舉例來說你現在很
想體驗中東之旅,但你擔心錢的問題,這時候你要先想想你期望從中獲得什麼樣的體驗,
延遲一年、五年、甚至十年你是否還能從中獲得差不多的體驗,以及延遲造成的健康下降
會讓你多花多少錢來提升成為一樣的體驗感覺?我覺得這想法可以參考,但重點還是要大
家思考什麼樣的體驗是你想獲得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時間和金錢

我把時間和金錢綁在一起講是因為我覺得這兩個算是相對的。作者提到人的體驗基本上是
健康、時間和金錢這黃金三角的組成,而大部分的人花越多的時間,(通常)都能賺到比
較多的錢,因此要有良好的體驗就要能權衡這兩個利弊。


我常常在PTT SALARY或TECH_JOB版看到很多人會詢問offer選擇,而其中「我是否該因為
這___元加薪而多通勤__小時?」這個問題很常出現,但我自己覺得滿簡單的,若你
時薪換算下來400元,你通勤多出來的時間跟你加薪的幅度有彌補這個差距嗎?沒有的話
就直接不用考慮了,有的話才要再去考量通勤造成的可能生活品質下降、公司文化、內容
等等問題是否值得你換。


而為什麼要講這些呢?這跟我們的人生又有何干?就像前面提到的,舉凡你上班賺錢或者
通勤也都是你人生的體驗,他會吃掉你青壯年時期大部分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其實也相對
是大家還算健康可以去做大部分體驗的時期。但人們常常會在這段時期忽略時間的重要性
,導致健康影響了你的時候,你有再多錢也無法去做某些人生的體驗。賺錢是人生很重要
的事情沒錯,而如何花錢我則滿喜歡作者推薦的一個方式,但不可諱言的這種風險會比較
大一點。



如何管理你的錢?

美國參議員伊麗莎白華倫主張50/30/20的花費方式,也就是你賺到的錢有50%要拿去支付
你人的基本開銷、30%拿去進行娛樂的消費、剩下的20%要存起來,我個人滿推崇這種方式
,這種方式也相對比較無腦、風險也比較低。但作者提到兩件很重要的是,第一點是人在
年紀比較輕的時候,可以用比較少的錢去獲得比較好的體驗(譬如年輕可以自由行,但年
紀大了可能要跟豪華團才能比較舒服);第二點是(也是風險比較大的原因)你賺的錢在
你退休之前會一天比一天多,正常來說每個人都會慢慢加薪一直到你退休為止,所以你一
生都維持50/30/20的比例是無法獲得最佳生活體驗的。年輕時花多一點比例去做想做的事
,接著在年紀更大時慢慢調整儲蓄的比例,藉此來最佳化你的人生體驗。


再來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我到底要在退休時準備多少錢才夠?這問題比較需要去思
考一下,但有一個邏輯是,一般來說人越老所花費的錢其實是「越少」的。主因大約是健
康限制了大部分你可以花錢的行為,所以假設你現在一年要花100萬,你退休以後的花費
可能只有80萬,但這一樣因每個人想過的生活而異。再來是作者說網路上有一些機構有提
供預測死亡年齡的網頁,你會輸入一些像是有沒有家族病史、身高體重等問題來獲得這樣
的數據,當然僅供參考,但你心裡可能會有個底,我可能85歲左右會死,保守一點抓90,
那我就要準備我活到90歲的退休金之類的。最後就是跟醫療有關的問題,「要是我突然得
絕症怎辦?」,首先這機率比較低,再來就是通常這種病的醫療費用並非我們存一輩子就
能解決的。但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則是像「長期照護」這種的花費,若你擔心會有這種費用
的產生,目前是有些保險是可以提供援助的,在我們青壯年時期購買這些保險會比你存一
堆錢在老了之後才用會省得很多。



當然,理財觀念還是因人而異

「在某個時候,你對踢過足球的回憶比可以實際去踢足球更令人覺得快樂」,我看到這句
話的時候覺得很害怕,我很喜歡打籃球,但現在30幾歲就常常打完球受了點小傷之類的,
當然打球的過程還是很享受,但已經不像大學時期那麼快樂了。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所以對於理財的風險容忍度一定也不一樣,就我來說我很喜歡作者
的想法,也認為人生就是各種體驗的總和,如何最佳化這些體驗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但你
可能覺得存個幾千萬在銀行戶頭裡才能讓你感到安心。但不論大家理財觀念怎樣,試著去
想想老了之後你期望你過的是怎樣的人生,然後想想你現在做的是否正是朝向那樣的人生
前進呢?回憶是我們年老之後很重要的東西,也是本書很重要的一個點,體驗會產生我們
所謂的回憶股息,你可以想一下你跟你外公外婆聊天時他們都在談一些什麼事情,不外乎
都是他年輕時幹過些什麼,而這些都會產生回憶股息,因為你每講一次就會從中獲得一定
的滿足感。而我認為理財幫我創造最佳回憶股息的方法,不是一昧存錢、也不是揮霍無度
,而是要在正確的時機花適量的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57.179 (臺灣)
※ 作者: joowei 2023-10-01 21:37:20
※ 文章代碼(AID): #1b6NOIL_ (boo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96167442.A.57F.html
※ 同主題文章:
[心得]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10-01 21:37 joowei
sunstarteth: 推1F 10/01 22:18
grtfor: 推 健康跟回憶真的都很重要2F 10/01 23:25
mapabeyb: 問題是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3F 10/01 23:44
nipper0601: 推4F 10/01 23:47
joowei: 只能抓個大概幾歲死 然後再加個趴數讓自己安心5F 10/02 00:24
flyaway2100: 推 整理得很好6F 10/02 10:54
micbrimac: 但自己幾歲身體機能會嚴重退化 多少還是抓得到的7F 10/02 13:44

--
作者 joowei 的最新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