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ongman12579 (longman125779)標題 [討論] 盛夏的西南氣流是不是已經逐漸取代梅雨了時間 Wed Jul 30 23:02:22 2025
如題,這幾年的狀況,梅雨維持的時間,基本上只有大概短短的一到兩個禮拜,甚至有幾
年是空梅的狀態,但是水庫的水能維持在一定的程度,而且這幾年我有發現七月到八月的
午後雷陣雨和西南氣流逐漸取代的梅雨在雨量的角色,以近10年台南測站夏季的雨量5-9
月為例
26
8 629.6 91.5 196.5 1301 758 663.5 713 297.5
9 192 1220.3 39.5 31 180 56.3 115 25.5
可以發現七到八月下的雨量已經逐漸取代五到六月的梅雨,目前乾濕季相較為分明的台灣
南部雨量來講七月到八月的颱風和西南氣流,比起梅雨來講已經是雨季非常重要的水源,
所以台灣南部的氣候是不是已經開始慢慢過度到東南亞那樣,雨水的來源變成由ITCZ間熱
帶幅合帶主導夏季的雨量啊?梅雨和華南雲雨區對於南部的水源來講已經補充不大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198.237 (臺灣)
※ 作者: longman12579 2025-07-30 23:02:22
※ 文章代碼(AID): #1eYZG0_G (TY_Research)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753887744.A.FD0.html
※ 編輯: longman12579 (36.232.198.237 臺灣), 07/30/2025 23:05:21
※ 編輯: longman12579 (36.232.198.237 臺灣), 07/30/2025 23:05:57
推 a26893997: 西南氣流幾年才發生一次吧 達成的條件還蠻窄的 說西南風會更恰當一點 但西南風一直都有 也沒有說這幾年特別強啊1F 07/30 23:47
推 WuCH1022: 因為副高第一次北跳幾乎訂死在六月中旬後半到下旬只要西南季風建立遲到 台灣梅雨季就縮短
要問的是南海春季轉穩定西風的時間是不是有延遲趨勢4F 07/31 00:01
→ tomsawyer: 我記得我之前有研究了一下 cwb好像沒有明確定義過西南氣流的標準
記得之前v7時代曾經有一個科普的文章 但如今也沒看到了8F 07/31 00:47
推 aegis43210: 空梅的頻率的確有上升,和太平洋高壓更容易霸佔南海高空有關12F 07/31 00:55
推 uodam64402: 西南氣流我記得是25kt以上吧,現在的確符合該風速。14F 07/31 00:55
推 arcticircle: 西南氣流印象中有定義吧?要35kts風速
因為35kts,很強,會有爬山流,比較難達到標準,所以多半用西南風,通常要跟颱風牽扯上才容易有西南氣流。15F 07/31 01:00
推 uodam64402: 25kt和35kt的差異會不會是層面高度的不同?我看的是海平面。現在巴海一片30kt以上。19F 07/31 01:04
推 arcticircle: 剛剛查到一篇論文用的定義是850hPa風速大於25kts
上面說的35記錯了,那應該是2521F 07/31 01:12
推 agh386690: 暖化助長海溫升高,也導致高壓勢力壯大
就是七月就北跳的高高,台灣直接陷入低壓帶
但是就是換成日韓熱浪不斷23F 07/31 07:21
→ JuiFu617: 台灣氣候分類不就是季風氣候?28F 07/31 09:01
推 exempt: 梅雨季也會出現西南氣流29F 07/31 09:30
推 dunking: 西南氣流一詞是不是在以前都被濫用?這幾年風速沒到都是用「強西南風」一詞,而非西南氣流。
但本體上西南季風和西南氣流增強都是一樣的東西呀31F 07/31 10:24
推 a26893997: 新聞用詞一向很不精準啊 就像冷氣團 寒流也是傻傻分不清 正常啦34F 07/31 11:25
推 luckymore: 一般民眾不會去記那些精準用詞啦 都是好記順口就一直用 看那個地震 規模跟震度都一起講還改不掉36F 07/31 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