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layStation
作者 pl132 (pl132)
標題 [情報]前PS負責人吉田修平憂遊戲訂閱制「危險」
時間 Fri May 30 15:41:21 2025


前PlayStation負責人吉田修平憂遊戲訂閱制「危險」:「由大公司決定做哪些遊戲並不
有益」

https://tinyurl.com/28c9k5ts
遊戲訂閱制真的好嗎?前PS負責人吉田修平憂:這種做法「非常危險」 近年來,許多遊戲廠商都在推動自己的遊戲訂閱服務,讓玩家們不用實際買下遊戲,只要透過每個月較為便宜的訂閱費用就能暢享訂閱平台上的所有遊戲,例如微軟的 XGP、PSN 的遊戲目錄、Ubisoft 的 Ubisoft、EA 的 EA Play 等。不過,在前 PlayStation 負責人吉田修平的眼中看 ...

 

近年來,許多遊戲廠商都在推動自己的遊戲訂閱服務,讓玩家們不用實際買下遊戲,只要
透過每個月較為便宜的訂閱費用就能暢享訂閱平台上的所有遊戲,例如微軟的 XGP、PSN
的遊戲目錄、Ubisoft 的 Ubisoft、EA 的 EA Play 等。不過,在前 PlayStation 負責
人吉田修平的眼中看起來,遊戲訂閱制似乎並不全是優點,甚至對於開發人員來說,大行
其道的遊戲訂閱制可能是「危險」的。


綜合外媒報導,前索尼互動娛樂(SIE)旗下品牌 PlayStation 的負責人吉田修平自離開
前東家後,就不斷受訪分享他對於遊戲業界的各種觀察。而最近吉田修平接受訪問時就分
享,他認為如果遊戲訂閱制成為大家玩遊戲的唯一方法,那麼就會非常危險:「如果玩家
們唯一玩到遊戲的方法是訂閱制就很危險,因為要做什麼樣的遊戲就是給擁有這個訂閱服
務的人來決定。」


吉田修平的意思或許是,目前所有的遊戲訂閱制服務背後都是遊戲大廠所把持的,例如
 XBOX、Ubisoft、EA...,而這也造成,對不想買下遊戲,只想透過每個月更便宜的訂閱
服務月費來玩到遊戲的玩家們來說,就只能在遊戲訂閱平台上玩到這些訂閱平台擁有者願
意上架的遊戲。吉田修平就表示,「總要有來自小型開發者的點子,才能推動創新,但如
果都是大公司決定要做那些遊戲,對產業並不有益。」


並且這其中的關鍵之處或許是,當然像是近期的獨立遊戲神作《光與影:33號遠征隊》同
樣因為加入了 XGP 之後而讓更多玩家關注到這麼好玩的獨立遊戲,但同樣的,要讓
 XBOX 第一方遊戲外的作品上架 XGP,也是看 XBOX 的臉色。對此,吉田修平就分享,或
許 SIE 的策略比起「首日XGP」的戰略更為健康:「在第一方遊戲被加入 PS Plus 時,
已經沒什麼玩家會用原價買下遊戲了。」,吉田修平就認為,SIE 的做法可以讓第一波願
意掏錢買遊戲的玩家們支持開發商後,後續也能繼續讓更多玩家體驗到遊戲,也算是一種
兩全其美的做法,。


還好吧,基本上訂閱制還是沒有干涉製作商太多,反而可以讓一些新廠商來宣傳遊戲

然後最後是在推銷PS PLUS吧,但是現在漲價之後...好像沒啥說服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146.20 (臺灣)
※ 作者: pl132 2025-05-30 15:41:21
※ 文章代碼(AID): #1eEM4ZN5 (PlayStation)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layStation/M.1748590883.A.5C5.html
crassus7217: 那裡便宜了??1F 05/30 15:43
Wazg56: 洗2F 05/30 15:44
MrDisgrace: 簽約的價錢固定 開發的預算上限也限制在那3F 05/30 15:49
OROCHI97: 就是壟斷的意思4F 05/30 15:57
supereva: 他是假設訂閱是唯一玩遊戲的方式  這個架設並不成立啊現在應該第三方遊戲未必想上訂閱  怎麼會說看訂閱商的臉色呢5F 05/30 16:00
j3307002: 訂閱制問題是你有時間玩時沒錢,有錢玩時沒時間
買斷制你直接買完結束,不用擔心遊戲下架
實體版也不用擔心數位版關服8F 05/30 16:18
zebra79979: 有土斯有財的觀念,能買房誰想租房11F 05/30 16:25
j3307002: 現在的數位版都很賊,都說你只是租用12F 05/30 16:29
edward0811: 訂閱制正常是榨乾剩餘價值吧13F 05/30 16:29
j3307002: 我是一些遊戲沒有實體版只有STEAM版才有些遊戲跳STEAM14F 05/30 16:29
edward0811: 通常是賣不動,或剩100-300元上訂閱15F 05/30 16:30
j3307002: 訂閱制是想搞固定現金流有利於服務性遊戲
問題是如果單機好又有好的線上模式不用訂閱一樣賺錢
訂閱制真正吸引的是偶爾速破3a遊戲的人
這就變成惡性循環,訂閱制要吸引人就要首天xgp
首天xgp人家都速破3a遊戲,誰會花80美甚至更多買遊戲
然後你的訂閱制又不能漲到80美金甚至更多
訂閱制目前的危險是對xbox有危險吧
只是微軟有錢不怕賠頂多遊戲主機收起來而已
訂閱制根本就是脫褲子放屁
訂閱制感覺是限時吃到飽,是遊戲玩你不是你玩遊戲
傳統買斷制就是一波流16F 05/30 16:30
jack30338: 遊戲廠首日XGP的越來越多 其他大多自家遊戲 遊戲開發沒在唉 微軟沒在唉 其他人全是受益者27F 05/30 16:38
dio12377: 所以才跨到PS撈錢29F 05/30 16:47
KTFGU: 隔壁首日真的香30F 05/30 16:54
auron4041: 訂閱制一天玩不到任天堂遊戲 一天就無法統治市場啦31F 05/30 16:56
baka1412: ==32F 05/30 17:08
gilson1974: 索尼賺翻了33F 05/30 17:08
Fakhrou: 怕變成像netflix,D+,HBO,Apple tv那種樣子吧34F 05/30 17:14
dio12377: 現在在叫的是受害者35F 05/30 17:31
aaaaooo: 軟都唉叫到把自家第一方上索了這叫沒唉嗎36F 05/30 17:45
edward0811: 首日上XGP熱賣只33遠征隊吧其他爛的吧37F 05/30 18:26
rei196: 現在很多電影不也這樣,有些電影不上院線只在串流上架,有些則先上院線再出光碟再上串流,這不跟遊戲一樣?有些遊戲有出實體,有些數位,有些串流,有些同時做,阿電影都沒被控制了沒倒了你遊戲就會倒就會被控制?38F 05/30 18:28
selvester: 樓上搞錯了
開發商 發行商 全權處分 租賃處分42F 05/30 19:02
Weky: 電影那樣都被搞多爛勒 遊戲商去學遲早爛掉44F 05/30 19:04
selvester: 電影你買光碟,發行商跟監製發生合約糾紛  並不能走進你家 把你的光碟拿走45F 05/30 19:04
MrDisgrace: 遊戲格局會越來越小
卡在預算受限47F 05/30 20:06
phix: 大公司做遊戲才危險49F 05/30 20:48
kuku321: 遊戲的成本比電影還高 電影都開始泡沫了 遊戲搞純訂閱就對短多長空 不然你以為怎麼除了獨立廠外 三廠大家的首發訂閱開始減少 要補上這部分收入減少就是要靠一廠額外的獨立獨佔訂閱合約才有賺頭
rei196倒果為因 真的求求你開公司 大家等著笑
串流電影環境都變什麼樣了 你要不是裝傻 就根本沒怎在看xbox遊戲拼命跨平台到PS 當然軟有賺 但你別忘記這些銷量索也都會抽三成無痛收入 就算剩七成再扣開發跟宣發成本還是寧可跨你就知道買斷市場跟訂閱市場的淨收入有多大差別50F 05/30 21:16
verypower: 訂閱應該難做 因為光跟遊戲廠商簽約就難搞了
又要花很多 在來也不是每個廠商都想上你的訂閱平台
未來應該一樣數位版 或是發展像GeForce NOW那樣吧
可能一個電視盒子 可以串流你買過的數位版遊戲
然後要用主機或PC的一樣可以玩 其他情況可以用雲端串流60F 05/30 22:30
best159357: 我覺得吉田說的沒錯 不然Xbox幹嘛開始上架到PS 還不是實際銷售比較賺 現在PS 就爽爽賺就能拿3成 Steam一樣65F 05/30 23:06
lolicat: PS+就健康 其他家訂閱就不健康喔?講幹話 乾脆直說Day1都是錯誤策略
講的很像遊戲製作商去拜託要上訂閱一樣 相反了吧67F 05/30 23:51
sniperex168: 串流電影跟影集還真的亂搞的一堆,就是迎合平台商口味為了保底拿資金70F 05/30 23:58
v3015: 訂閱制絕對是正確的,1.消費者減少踩雷機率,2.對於用心創做的小廠商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像33遠征隊這種,經由XGP,好遊戲絕對不會因上了訂閱而減少銷量72F 05/31 00:09
aaaaooo: 上面沒發現一個問題 訂閱對實際出資的平台商好處在哪?75F 05/31 00:17
ewa43: 遊戲訂閱沒軟軟那燒錢法玩不起來拉 但危險啥的絕對不會是吉田修平提出的原因就是了 玩家在那邊雞同鴨講沒意義啊XD76F 05/31 00:34
edward0811: 33遠征不上xgp,保證銷量早500萬
上xgp不影響銷量的繆論,真是奇葩78F 05/31 00:38
wild99: 又一個先知,33的合約老早就簽了,不就是因為不能預期未來是否能成功,所以才找或接收xgp贊助,等於買個保險,還藉此能擴大推廣?80F 05/31 01:38
faang: 現實就是傳統買斷制已經遇到瓶頸,廠商才要另闢蹊徑推訂閱制;如果買斷制真的那麼無懈可擊,訂閱制打從一開始根本沒機會出現83F 05/31 01:39
shinchen: 馬後炮隨便喊個比現在高的數字都很簡單 你上次看到JRPG一個月賣500萬是什麼時候? 連FF7RE都花4個月了86F 05/31 02:04
xBox1Pro: 訂閱制跟沒那麼不堪,你訂HBO MAX或網飛難道會每一部都追嗎
就算一年遊戲訂閱3-4000,一週年有2-3片3A玩到就賺了
滿腦子想著會虧錢乾脆不要打電動,買遊戲根本負資產還浪費時間
而且吉田自己看看FF16那鳥樣還是反省自己吧
啊我沒看清楚不是這個吉田XD88F 05/31 02:11
rei196: 我是有開過公司啊!不過不是做這類的,我年輕時也在影視業(唱片業)待過,現在都還有當年認識的業務朋友,當年唱片業視串流如洪水猛獸每個都拒絕,結果現在業務跑這些串流平台求簽約比自己出CD還勤為什麼?不就閱聽習慣改變,有些歌手甚至已經拋棄實體只專門在串流,我自己也是喜歡收集實體唱片,無奈現在環境就算你有錢想買人家歌手還不賣你寧願去跟串流平台談,你既然指名我了請你解釋一下為什麼啊95F 05/31 07:06
selvester: 吉田修平的擔憂是話語權被串流媒體壟斷 什麼被推什麼不被推,但他沒考慮遊戲產業一定是跟valve打對台
每次的貪婪都會被什麼也沒做的valve打敗 而樓上講音樂 又跟遊戲與影視訂閱有些不同,因為時間有限 音樂不太可能跟前兩者競爭吃時間
可能在講內容創作者選擇串流 省下實體發行 但這篇似乎講的是串流握有壟斷話語權對遊戲開發不健康 這其實
是把視野侷限在家機戰的結論
廠商想要的是大部分都是訂閱後放著不管,消費者習慣
變成少少玩固定送錢,事實上是  有遊戲想玩day1才買
買整年訂閱,不如在steam隔年全買打折後完整授權102F 05/31 07:31
zorroptt: 老愛拉音樂和影視當例子 但性質差那麼多 我聽首歌三分鐘 我破款耐玩大作可能就得花近百小時了w113F 05/31 07:52
MrDisgrace: 音樂現在都賺商演演唱會和周邊
現在出新歌跟在廣告宣傳沒兩樣XD
不是要賣專輯賣CD XD
就像手遊OLG都在賺商城課金XD115F 05/31 08:18
a123274: 什麼屁話,看到想玩的遊戲沒上訂閱還是會買啊119F 05/31 09:31
ronga: 訂閱制榨乾遊戲殘餘價值滿OK的 但首日還是用傳統販賣方式對開發商比較有利
現在微軟為了充實訂閱數量還會給資助 但未來就不一定了120F 05/31 10:10
ajacky2005: XBOX主機銷量大衰退,但訂閱制大成長,訂閱制跟實體本來就是共存的,不會因為某者影響就消失,但對消費者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中小遊戲商的好作品也更容易被展現33跟P的謊言我也是因為XGP覺得好玩轉去買steam買斷
33的PS5狂賣到缺貨,證明好產品絕不會因為上了訂閱就123F 05/31 10:28
lolicat: 某樓 33遠征如果沒上XGPU 沒500萬你要貼錢嗎?還早就咧拿如果來討論毫無意義128F 05/31 10:53
Kamikiri: 我覺得只有首日上架比較有問題  但也是對平台商有問題單純對玩家來說的話  我覺得訂閱制還是比較有利的
首日上架的遊戲  因為還沒得到玩家回饋的評價
所以很難去預期能帶來多少收益
但平台商得先冒險付簽約金  反而開發商能先有保證收益我自己是覺得這可能間接導致開發商比較傾向
把一些不確定是否能賺錢的項目放在首日上架
感覺也因為這樣  首日上架有時會看到比較實驗性的作品舉個例  像戰神或蜘蛛人這種預期不用上訂閱就能賺爆的首日上架訂閱去跟其他廠商爭那一小碗粥幹嘛?
那如果硬是把這種單獨賣就能賺爆的作品首日上架到訂閱有沒有可能變相減少了開發商的收益?
單就這點來說我比較贊同Sony本家大作首日不上架的做法我覺得主機訂閱制還有個瓶頸
玩家有自己長期累積下來的數位資產
所以通常不會因為遊戲上架訂閱就輕易換平台
上面有人提到的33就是個例子
如果訂閱制新進玩家增加速度不夠快
都只能靠現有玩家撐的話
那應該就會頂到一個隱形天花板130F 05/31 11:07
ajacky2005: 現在燒錢的是富可敵國的微軟,哪天不想再燒就會改變但至少現在對玩家跟中小型遊戲商來說都是多一個好選擇150F 05/31 11:25
unorthodoxy: 數位遊戲庫是過去的商業模式留下的
不太可能馬上改變
尤其是新的模式並沒有通吃所有遊戲庫152F 05/31 11:53
sugoichai: 我承認訂閱制非常好,但指的是xgpu而已
xgpu + geforce now,每月不貴又能隨時玩到大作
PS+就......有待進化155F 05/31 12:37
Shower360: 不是訂閱制危險,是你的訂閱制危險158F 05/31 16:00

--
作者 pl132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