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iorno78 (天晴)標題 Re: [爆卦] 自學少女吳亞昕 辯論逐字稿 (二)時間 Wed Aug 13 20:09:45 2025
我仔細拜讀了吳亞昕的論點,我完全可以理解,甚至要讚許她對台灣未來的責任感,以及
對核廢料議題的深刻擔憂。她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我們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然而,正是因為這份同樣的責任感,以及基於數十年的科學研究與全球能源發展的宏觀視
野,我必須提出一個不同的觀點。我希望大家能暫時放下既有的立場,跟隨我的思路,重
新審視我們眼前的能源困境。我們的目標不是爭論輸贏,而是為台灣尋找一條真正負責任
、科學且可持續的道路。
---
第一、關於「福島神話」與「風險」的再思考
吳亞昕以福島核災為例,論證核能的風險。福島是個沉痛的教訓,全世界的核能界都因此
進行了最深刻的反省與技術升級。但若要真正負責任地討論風險,我們必須問兩個關鍵問
題:
1. 風險的比較對象是什麼? 我們不能將核能的風險與「零風險」的烏托邦相比,因為
那並不存在。我們應該將它與「其她發電方式的風險」相比。燃煤發電的代價,是每日都
在發生的、可量化的呼吸道疾病與心血管疾病,是每年數千人的生命損失,以及覆蓋全島
的空污。天然氣發電雖然較乾淨,但其價格受國際局勢劇烈波動,且有爆炸與供應中斷的
國安風險。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則帶來電網不穩的風險。福島是單一、極端的事故,但化
石燃料的風險,是常態、無聲,卻更廣泛的健康危害。請問,哪一種風險是我們社會更難
以承受的?
2. 我們是否從教訓中進步了? 福島使用的是四十多年前的二代機組,其備用電源在海
嘯中失效是事故的關鍵。而今日的核三廠,以及全球新建的第三代、三代半(Gen III/
III+)核電廠,早已將「全黑狀況(Station Blackout)」下的「非迴路式(Passive)
冷卻系統」列為標配。簡單說,就是即便在完全斷電、無人為介入的極端情況下,也能依
靠物理定律(如重力、自然對流)自動冷卻爐心,從根本上杜絕了福島事故重演的可能。
我們不能用一台1980年代的福特汽車的安全標準,去評斷一台2025年配備了自動煞停與安
全氣囊的特斯拉。科技是會進步的,而核安的進步,是以數十年為單位在躍進。
---
第二、關於「核廢料」:從「無解的難題」到「可管理的工程挑戰」
核廢料是所有反核論述的核心,也是大眾最深的恐懼。文章中提到「核廢料無解」,這是
對現況最常見,也最嚴重的誤解。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尚未找到最終處置場」不等於「技術上無解」。這是一個工程與
社會溝通的挑戰,而非科學上的不可能性。芬蘭的安克羅(Onkalo)最終處置場已經啟用
,證明了透過深層地質儲存,將高階核廢料與生物圈永久隔離是完全可行的。瑞典、法國
、加拿大等國也都有具體的選址與建設計畫。台灣之所以進度緩慢,並非我們技術落後,
而是過去數十年在「非核」與「用核」之間搖擺不定,導致政府缺乏足夠的政治決心與社
會溝通的動力去推動這項工作。試問,一個連明天要不要繼續開伙都不確定的家庭,怎麼
會有決心去規劃未來三十年要用的廚餘處理系統呢? 唯有確立核能是我們能源配比中穩
定的一環,我們才能給予政府與台電足夠的壓力與動力,去完成選址的政治任務。
其次,高階核廢料的體積遠比大家想像的要小。台灣所有核電廠運行四十多年至今,產生
的高階核廢料總量,全部裝起來也僅約一個標準游泳池的大小。它們是固態的金屬燃料束
,被封存在堅不可摧的乾式貯存護箱中,安靜地存放在廠區,不像燃煤產生的大量PM2.5
與二氧化碳,是直接排放到我們呼吸的空氣中。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廢料」。目前的「廢料」,對於未來的第四
代(Gen IV)反應爐而言,是珍貴的「燃料」。第四代技術如快中子反應爐,能將目前難
以處理的長半衰期核廢料作為燃料再次發電,使其放射性大幅降低,並將需要管理的時間
從數十萬年縮短到數百年。這就是「核廢料閉鎖式循環」。我們這一代負責任的做法,不
是因噎廢食地將核能完全拋棄,而是應該積極擁抱核能,並投入第四代反應爐的研發與應
用,將我們今天遇到的難題,轉化為下一代的資產。 這才是真正的世代正義。
---
第三、關於「世代正義」與「能源配比」的真相
吳亞昕提到,為了我們這一代的需求,將風險留給下一代是不負責任的。對此我完全同意。
但我們必須問,留給下一代一個什麼樣的未來,才是真正的「負責任」?
是留給她們一個能源匱乏、電價高昂、產業外移、空氣骯髒、且時時面臨斷電風險的台灣
?還是留給她們一個能源選項多元、電力供應穩定、空氣清新、電價合理、並保有高科技
產業競爭力的台灣?
再生能源是我們必須走的路,但它有其物理極限。台灣地狹人稠,光電與風電的選址已引
發大量生態與社會衝突。更致命的是其「間歇性」。一個成熟的工業國,不能將經濟命脈
建立在「看天吃飯」的能源上。當夜晚來臨、風靜止時,那高達70%以上的電力缺口由誰
來補?在德國,這個答案是「天然氣與煤炭」,這也是為何德國在廢核後,碳排放一度不
減反增,並成為歐洲電價最高的國家之一。
核能,正是再生能源最完美的隊友。它提供24小時穩定、乾淨、不受天候影響的「基載電
力」,為再生能源的間歇性提供最可靠的後盾。「核綠共存」才是已開發國家在兼顧環保
與經濟發展下的主流選擇。 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非核」,而應該是「無煤」、「減碳
」。將核能與綠能對立,是一個錯誤的框架,它將迫使我們在「綠能」與「穩定」之間做
出痛苦抉擇,而最終的代價,就是啟用更多的化石燃料。
---
結論:擁抱核能,才是真正為下一代負起責任
吳亞昕的熱情與理想,是台灣最寶貴的資產。但熱情與理想,需要科學與理性作為羅盤,
才能引領我們航向正確的港口。
重啟並延役經過國際級安全強化的核三廠,不是走回頭路,而是為台灣在能源轉型的驚濤
駭浪中,爭取一個穩定可靠的錨點。它能讓我們立即擁有大量、穩定、無碳的電力,以取
代高污染的燃煤電廠,讓我們在面對極端氣候與國際燃料價格波動時,更有韌性。
同時,確立核能的長期角色,能給予我們足夠的底氣與決心,去徹底解決核廢料的最終處
置問題,並投入下一代核能技術的研發。
今天,我懇請大家重新思考:
* 真正的風險,是那些可控、可管理、體積微小的固態核廢料,還是每日排放、影響全民
健康、造成氣候變遷的化石燃料廢氣?
* 真正的世代正義,是將一個棘手但可解的工程問題留給後代,還是將一個能源不穩、經
濟衰退、環境惡化的爛攤子留給她們?
選擇核能,不是因為它完美無瑕,而是因為在所有已知的能源選項中,它是在「穩定供電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這三個維度上,能取得最佳平衡的務實選項。這是一個
困難,但卻是負責任的選擇。讓我們拿出勇氣,相信科學,正向擁抱核能,為台灣的下一
個世代,打造一個更潔淨、更穩定、更繁榮的未來。
※ 引述《BlueBird5566 (賴粉-青鳥56)》之銘言:
: 好!這次的公投主文是在討論是否要重啟核三,但我認為它背後真正要問的問題是:對於台
: 灣而言,什麼樣的能源路徑選擇,才是對我們自己的未來真正負起責任的。
: 40年前,台灣社會選擇了核能,當時人們普遍對核能充滿信心,認為這是安全、先進的能源
: 選項,甚至樂觀地認為我們很快就會找到處理核廢料的方式。
: 但是福島核災打破了這個神話。我們親眼見證了核災是如何在自然災害和人為疏失的交錯之
: 下爆發的,為當地的居民、環境,甚至日本全國都帶來長遠的創傷。
: 而更現實的是,直到今天,台灣仍然沒有任何一座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包括低階與高階。
: 而低階核廢料也一直被堆置在核一、二、三廠之內,以及蘭嶼之上。
: 而燃煤發電,它曾是許多人認為台灣的經濟支柱之一,但我們也看到了它帶來的代價,包括
: 嚴重的空氣污染和碳排放問題。
: 這些當年的決策者沒有想到,或者選擇性忽視的問題,便是現在的我們必須去承擔並設法改
: 善的事情。
: 2024年總統大選時,各黨候選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能源配比,背後的核心其實都是在回答同一
: 個問題:怎麼樣的能源配比,才能為台灣未來留下更安全、永續的能源結構。其中三黨提出
: 的再生能源占比在27%到30% 。
: 如果我們都同意再生能源是台灣未來的方向,我們就更應該要去面對發展再生能源過程遇到
: 的問題,而不是對它一再的污名化。
: 同時,如果我們對核能還有分歧,就更應該回到科學和理性上去討論:我們重啟一座建在地
: 震帶之上、已經除役的老舊電廠,到底是不是最好的選擇?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和安
: 全措施去應對?以及台灣是否準備好在發生意外時要付出的代價?是否準備好去承擔這樣的
: 代價?
: 台灣的能源政策不能一再重複過去的錯誤,也不應該把責任丟給我們和未來的世代去承擔。
: 台灣需要的是一個可行、永續並且負責任的轉型方向,而不是對風險視而不見的退步選項。
: 從40年前,甚至遠在我出生以前,你們就不斷地告訴大家,核廢料很快就會找到方式處理。
: 可是現在呢?今天我們連一座最終核廢料的處置場都沒有。我們要如何相信核廢料是有解的
: ?核三廠即便重啟,它的發電期間也有限,但是核廢料的風險將是陪伴著我們幾百年甚至幾
: 十萬年的。而真正要承擔這個核廢難題的,不正是我們這一群正要邁入社會的青年嗎?
: 所以,我認為台灣現階段不應該選擇重啟核三。這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因素,就是核廢料處置
: 無解這一點。
: 2018年,黃國昌先生曾以反核代表身份在公投的意見發表會中,發達他對核廢料最終處置的
: 意見。當時他指出,所有人都知道核廢料的問題非常困難,即使是低階核廢料要遷出,最大
: 的困難是沒有人希望把核廢料放在左鄰右舍。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台灣在十
: 幾年前進行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選址過程中遇到的困境。
: 2012年,經濟部公告了遴選出的地點是台東達仁鄉和金門烏坵鄉,而當時因為在地反對的聲
: 浪太大,導致當地政府決定拒絕辦理公投,而選址的程序就在此卡關,直到今天仍沒有任何
: 進展。
: 黃國昌當時也質疑到:如果事情這麼簡單,為什麼全世界這麼多科技比台灣先進的國家,在
: 這之中,只有一個享有特殊地質條件的芬蘭找到最終處置場,而其他國家都還在傷腦筋?直
: 到今天,核廢料的問題仍舊無解。這不單單是技術問題,也不是政治口號可以解決的。我們
: 透過什麼樣的程序、如何處理核廢料,以及最終是由誰去承擔核廢料的風險,這些都關乎到
: 社會的公平正義,關乎到我們有沒有真正地在乎,並考慮到台灣的每一個人。
: 今天當黃國昌選擇站在重啟核三的那一邊,難道是因為核廢料的風險變小了?還是因為政治
: 立場改變,風險就能夠被接受了?我們這一代的人不會遺忘,也沒有辦法忽視核廢料對未來
: 的影響。
: 很多人會說,廢料的問題並非無解,還會附上一些看起來很合理的理由,包括:根據台電公
: 司的計畫,他們預計在2028年,也就是三年後,即將完成選址程序。但是目前立法院連選址
: 辦法都還沒有制定。國外選址通常也需要耗費10至15年之久,因為這個過程中必須做進行廠
: 址調查、設計和安全評估。所以有人說,只要政府和台電認真去做,台灣在2055年就會有最
: 終處置場。
: 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以目前的進度來看,專家認為是一定會跳票的。因為呢,這種樂觀
: 的說法,他其實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核廢料處置中的道德責任。
: 其實,德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參考。2011年福島核災後,德國政府決定走向「非核家園」
: ,德國成立了道德倫理委員會,從道德和倫理的角度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
: 關於核廢料,這個委員會說,要解決核廢料問題,最重要的前提是先停止核電廠。
: 為什麼呢?因為只有當停止核電廠,核廢料的總量才有辦法被估算;只有不再增加核廢料,
: 才有辦法真正處理核廢料。所以,現在停止核電廠的運作,是台灣要處理核廢料最關鍵的一
: 步。如果我們還繼續使用核電、繼續製造更多的核廢料,那這個問題就永遠沒有辦法被好好
: 解決。
: 然而,核廢料的處置更是攸關世代正義的問題,因為核廢料要數千年甚至數萬年後才會安全
: 。我們沒有資格為了自己這一代的電力需求,就把風險全數丟給下一代。
: 所以我想問:如果我們今天繼續選擇使用核電,我們還有資格要求地方去接納核廢料嗎?我
: 們還有辦法告訴後代,我們已經盡力了嗎?
: 我們反對重啟核三,就是要拒絕這種不斷延後責任的能源政策。我們要的是一個願意誠實面
: 對核廢料、不再繼續製造更多問題的政府。
: 黃國昌曾說,從過去的經驗、過去發生的事故,我沒有辦法負責任地告訴下一代,這是一個
: 負責任的能源選擇路徑。現在他會認為重啟核三,對我們這一代是一個負責任的能源選擇路
: 徑嗎?
: 今天我跟黃國昌先生一樣,我們都是公民,我們都秉持著良心站在台上,而我說的每一句話
: 也都有資料佐證。然而,我想要再次重申,選擇任何一種能源都有必須付出的代價。我們從
: 來不認為哪一種能源就是完美的、是唯一可行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願意站在科學和理性的
: 角度去討論,去看清楚每一種能源背後的風險,同時去正視在能源選擇過程中 ,其實牽涉
: 到很深層的社會正義問題,並且在不斷的溝通和討論當中,逐漸去凝聚台灣的共識。
: 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既然叫做能源轉型,就代表我們必須做出改變。而改變的過
: 程必然會帶來種種的困難。台灣的能源轉型,包括如何減少燃煤、如何增加再生能源,其實
: 都還是現在進行式的問題,這些問題更是從我們這個世代就應該要關心,一起解決的。
: 如同黃國昌先生在 2018 年所說,維持穩定電力是大家共同的責任,但發展核能不是萬靈丹
: ,核電終究不是面對這些問題唯一的解方,更不是良好的解方。
: 我今天站在這裡,不單單是希望我的聲音能被聽見,我更希望整個台灣社會都能夠更願意傾
: 聽,並重視我們這個世代的聲音。8月23日,我即將投下我人生中的第一票。今天站在這個
: 台上,是因為我希望這些關鍵的問題能夠被討論清楚。這是我們自己最能夠為自己這一代以
: 及未來的世代負起責任的方式。
: 在這些風險都還沒有被釐清的情況下,核三是否重啟這個問題,不應該被草率地由全國公民
: 投票來決定。
: 所以8月23日,請大家要出門投票,投下「不同意」,讓我們一起為台灣的能源選擇負起責
: 任。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221.219 (臺灣)
※ 作者: giorno78 2025-08-13 20:09:45
※ 文章代碼(AID): #1ed82Bfx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55086987.A.A7B.html
→ hoe1101: 反核仔是真的有去福島幫忙收拾嗎
每個都在福島經驗,驗你老木1F 114.32.96.245 台灣 08/13 20:10
推 keroro39: 好的 先投票決定放哪裡3F 101.10.5.52 台灣 08/13 20:12
推 dias7812: ai怎麼沒有署名5F 101.12.246.53 台灣 08/13 20:14
噓 butmyass: 這篇文章值15p6F 1.172.39.126 台灣 08/13 20:20
推 ha11111543: 可以理解年輕人的擔憂,但燒天然氣跟煤真的只會加劇空汙,大家一起得呼吸道疾病死掉,還得跟外國進口。能源不是是非題,而是利弊權衡。7F 101.8.138.210 台灣 08/13 20:21
→ cloverfan: 我是不太懂啦,一邊拿福島經驗反核,可是當政府開放福島核食進口,也沒看到這位反核大將反對11F 111.248.213.249 台灣 08/13 20:22
推 knight0123: 一直會提福島的,我都會以前他們時間還在過去至今都沒更新14F 118.165.106.146 台灣 08/13 20:29
推 artjio: 一個人一輩子用電量的核廢料大概一個寶特瓶大小16F 1.168.169.87 台灣 08/13 2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