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joeyhc: 老J還認為登陸之前會上STY 9F 07-24 04:33
作者:
kadar (卡卡達達)
58.114.139.8 (台灣)
2024-07-21 13:18:41 推 joeyhc: AI贏也不是壞事 把部分人力從防災釋放去做次季節到 335F 07-21 17:31
→ joeyhc: 季節預報精進及物理過程研究 337F 07-21 17:31
作者:
jasonccr (不是ㄈㄈ尺)
36.227.254.196 (台灣)
2023-09-16 11:15:38 推 joeyhc: 還有如果未來發展重點是AI預報技術,依照現行制度
很多技術也是要透過非正職的研究助理技術發展出來
的,如果要把研究助理當Data Scientist用就應該給
相對應的薪水,而不是用研究助理這個名子當作壓低
薪水的理由 16F 09-16 13:03
作者:
kadar (卡卡達達)
220.133.216.116 (台灣)
2023-09-15 13:14:03 → joeyhc: 沒熱忱讀氣象當進名校跳板也不錯啦 好歹現在科技業
缺工系所門檻比以前低很多了 現在連轉系都不用 蹲
個一兩年就近百了 43F 09-15 16:35
→ joeyhc: 只是低薪問題不改再過幾年,官研界只會剩下剛畢業
的碩士跟為數不多的博士 47F 09-15 16:46
→ joeyhc: 依照經驗現在就是走轉一圈後到原本路徑的劇本 之前 248F 09-04 03:55
→ joeyhc: 通常在登陸前發生 碩班學生又有個案可以分析了 應
該跟局地渦度收支有關 252F 09-04 03:56
→ joeyhc: 快速過山應該是底層中心去追已經過山的且較厚的中
高層中心([整層]渦度平流衞v]▽·衞ζ])) 出海後 321F 09-03 21:00
→ joeyhc: 速度應該還是會由駛流主導 324F 09-03 21:00
→ joeyhc: 看林園雷達跟qpe的測站風場底層中心應該跑到北高近 672F 09-03 20:12
→ joeyhc: 看林園雷達跟qpe的測站風場底層中心應該跑到北高近 672F 09-03 20:12
→ joeyhc: 海開始整合了 676F 09-03 20:12
→ joeyhc: 海開始整合了 676F 09-03 20:12
作者:
Chang0212 (席皇)
111.83.49.211 (台灣)
2023-09-03 15:16:52 推 joeyhc: 留名! 看即時影像卑南一帶應該進風眼了 193F 09-03 15:27
→ joeyhc: 等颱風登陸從進登入研替等到登出出國念博班 xd 238F 09-03 15:30
→ joeyhc: 從新竹測站跟潮位站最近六小時的海平面氣壓來看 氣
壓掉的蠻明顯的 99F 07-27 06:53
→ joeyhc: 再觀察幾個小時的平均路徑,核心有被地形影響的颱 932F 07-26 20:21
→ joeyhc: 風因為重整都會有一段擺動 934F 07-26 20:21
作者:
jimeswuhan (色豬)
114.136.176.160 (台灣)
2023-07-25 21:00:18 → joeyhc: 我是覺得沒少了投落送可能會有差 xd 38F 07-25 21:37
→ joeyhc: 看過122E左右的北折角度 兩家渦旋初始化方案影響對
於後續積分的分衩點大概就在這邊出現 144F 07-25 19:38
作者:
TenbeensWu (薇子)
101.3.2.55 (台灣)
2023-04-11 16:34:31 → joeyhc: 目前AI有潛力取代NWP的預報區間只有nowcast-5天而
已,長期預報還是得靠EPS。氣象上不是所有問題都是
直接AI開下去就可以解決的 39F 04-12 18:08
→ joeyhc: 當然「某些」變數效果驚人的才會發paper吧? 目前A
I在長期預報應用,主要的就是拿AI做NWP的偏差校正 45F 04-12 19:20
… 共有 14 則推文,點此顯示
作者:
gjsjhang (臺灣杉/赤土崎)
36.230.17.80 (台灣)
2016-09-26 18:48:59 → joeyhc: 晚間七時石桓/八重山群島多半已經>15m/s,距離中
心還有多300公里 30F 09-26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