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ome-sale
作者 GrafRaphael (德國冰酒)
標題 [新聞] 台中捷運藍線整體工程今動工 盧秀燕:等
時間 Thu Jun 26 17:21:46 2025


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325/8832471
台中捷運藍線整體工程今動工 盧秀燕:等了20年別再拖了 | 中彰投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圖]
台中捷運藍線機電工程開工,市府今天舉辦整體工程動工典禮,市長盧秀燕表示,等了20年,如今「開不了工的開工」,不要再拖了,... ...

 

內文:

台中捷運藍線整體工程今動工 盧秀燕:等了20年別再拖了


2025-06-26 12:02 聯合報 記者陳敬丰/台中即時報導

台中捷運藍線機電工程開工,市府今天舉辦整體工程動工典禮,市長盧秀燕表示,等了20
年,如今「開不了工的開工」,不要再拖了,之後也會繼續推動七線齊發,早日完成台中
捷運路網。藍線總長24.7公里,耗資1615億元,預計2034年完工通車。



中捷綠線2021年通車,月初累積載客量突破5000萬人次,不過綠線從高鐵站到北屯,並未
經過海線,也未串聯舊市區。藍線計畫連接海線到台中火車站,被視為整體路網中最重要
的一條線,1990年就納入當時省政府的規畫,幾經路線修改與多任市長,今天開工。


市府特地舉辦開工典禮,盧秀燕、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委楊瓊瓔、廖偉翔、黃健豪、
羅廷瑋、何欣純等人出席。盧說,藍線等了20年,如今「開不了工的開工」,市府兌現許
諾,就不要再拖了,希望早日如期如質完工,後續也會推動七線齊發,盼中央與立法院多
多協助,早日核定、早日開工。



捷運工程局說明,藍線全長24.78公里,西起台中港、東到東區新建國市場,穿過8個行政
區、53個里,共20個車站,包含8個高架車站與12個地下車站;總經費1615億元,今天機
電工程開工,土建工程分為3個標案,預計明年陸續招標開工,力求2034年完工通車。



捷工局長蘇瑞文表示,B01站台中港濱海段,因應常態性東北季風,高架車站外牆、屋頂
主構架等結構物會採取抗風力設計,為了抵抗鹽害,也會增加防鏽處理、加厚保護層;B0
9站開始是地下化區段,使用潛盾機土壓平衡工法,降低施工時對地面交通的影響。



蘇瑞文指出,藍線重視捷運與其他大眾交通運輸的系統整合,如B14站與綠線市政府站交
會,採取「站內轉乘」模式,旅客無須出站就可藍線轉綠線;B19站與台中火車站、興建
中的大台中轉運中心共構,捷運站出口就是火車站,提升轉乘便利性與運輸效率。


捷工局表示,藍線沿線包含多個商圈、學校、醫療院所、文化設施和交通樞紐,通車後將
有效連接台中市主要的生活圈,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也能降低市民對汽機車等私人交通工
具的依賴性,減少碳排,邁向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和綠線雙軌並進,「金十字」打通山
、海、屯與市區。



心得:一條讓人從小等到大,從年輕等到老的捷運動工了,對通勤觀光就學就醫都很重要
的線。如果要享受雙北的便利性與生活品質可以在沿線佈局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253.254 (臺灣)
※ 作者: GrafRaphael 2025-06-26 17:21:46
※ 文章代碼(AID): #1eNH4ilM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50929708.A.BD6.html
※ 編輯: GrafRaphael (111.83.253.254 臺灣), 06/26/2025 17:22:37
kymco9999: 2034?1F 06/26 17:28
johnbaw: 橘線才是最重要的 連通重大建設還有機場2F 06/26 18:00
retriever33: 說橘線重要的人肯定是有貨在沿線XD3F 06/26 18:19
lostsky93: 藍線才是貫穿台中市主要人口密集區吧4F 06/26 18:29
johnbaw: 樓上大概不知道兩條線路長度吧 橘線機場一通比你去台中港57看書店有用多了吧5F 06/26 18:36
tonylolz: 橘線可能更攸關台中的國際化了7F 06/26 18:42
johnbaw: 就如同綠線的重要性就是搭高鐵啊難道是去兩家costco和七期嗎,雖然藍線能蓋是很好啦。8F 06/26 18:47
Deltoid31: 藍線準備噴發10F 06/26 18:51
lonelysin: 藍線真的等太久了 藍線本來就該第一個蓋的 機場藍線從沙鹿三民路多做一個延伸到機場就好 難度小又快 未來再跟橘線合併連接 大致上就通過台中多數精華區段11F 06/26 18:52
backpacker18: 橘線喔
10年後再看會不會開工吧14F 06/26 18:53
lonelysin: 這樣就有一個環形捷運雛形16F 06/26 18:53
lucky466: 終於開工了讚17F 06/26 18:54
lonelysin: 要等橘線接機場真的是有生之年等級18F 06/26 18:54
lucky466: 還蠻開心的,終於等到開工了19F 06/26 18:55
a1l2m3m4: 有開工就是好事 推一個20F 06/26 19:08
sai82320: 還好台南還有下個20年要拖21F 06/26 19:09
denny2000: 還是在炒房,主升段要來了22F 06/26 19:29
apple123773: 藍線交通黑暗期很刺激的 嗚嗚嗚 怕23F 06/26 19:32
jo78jo78: 橘線大概是孫子的孫子才有機會坐的到24F 06/26 19:34
destinygirl: 橘線串連機場和水湳經貿園區,橘線最重要。
藍線有BRT30X可以坐,還免費的,藍線不急。25F 06/26 19:36
au041l: 給下一代享福了27F 06/26 20:02
Xylazine: 未來邁向超高齡化社會不能騎車開車老了才更需要搭28F 06/26 20:10
iwei0930: 機電工程開工 辦成整體開工?哈哈哈29F 06/26 20:15
Feynman5566: 來看看是藍線先好還是自動駕駛30F 06/26 20:17
Taiwanwolf: 說橘線的是被套在水湳多慘?31F 06/26 20:24
spermbox: 水湳又不靠那種不方便的捷運
就算有三條也非四通八達32F 06/26 20:34
johnbaw: 外行仔幫你上一課 套水湳的都在推大環線了34F 06/26 20:34
spermbox: 非四通八達,那就變回大家都開車35F 06/26 20:34
gannbare: 不懂台中的才會說橘線比藍線重要吧= =36F 06/26 20:39
backpacker18: 你們在怎麼喊橘線進度都不會變快
還不如先想辦法卡一間藍線
至少有生之年看得到XD37F 06/26 20:42
chiachichen: 不然藍橘線一起蓋?40F 06/26 21:45
kanehhh: 中港路整個要噴爆了41F 06/26 21:56
specman: 重要是何時完工吧?42F 06/26 22:03
free0728: 說藍線要20年後的,到時候連捷運也搭不起XD 沒買到43F 06/26 22:17
jeffsu: 好了啦 橘線就不可能一直吵 套太多間喔......44F 06/26 22:33
ttyy: 藍橘線動工有重疊可以預期,本來就沒有一定要一條蓋好才蓋下一條這種事45F 06/27 00:13
sixteen: 橘線再怎麼重要都不會比藍線重要47F 06/27 00:16
ttyy: 六都新竹每個縣市都在想辦法衝捷運,跟十幾年前的觀念和狀況不同,過往的開發歷程時程經驗放到現在可以參考但不用看那麼重
藍線的重要性就是連結海鮮梧棲,我知道大家看不起這,但隨著整體台中市的開發,市區貴到尋常家庭無法接受買梧棲搭捷運進城上班就是遲早的事。連接去火車站中區10年前完工或許還是主軸,現在反而顯得是順便做一做的事
連去「現在的梧棲」藍線當然沒啥用,但這條要看的是10年後甚至20年後的梧棲48F 06/27 00:16
johnbaw: 我贊成藍線捷運幫助海線發展, 就如同紅線是要連通潭子區一樣,但發展台中機場聯外交通才是台中未來重大利多,只要台中機場成為飛東南亞區域樞紐,台中會有更多的觀光收入與外籍移入,這更能推動全台中的人口發展。57F 06/27 01:12
ttyy: 橘線串聯機場確實重要而且他還尬水湳,啊他就確實就是下一條了61F 06/27 01:29
JKjohnwick: 藍線一直都最重要啊63F 06/27 01:45
NSYSUEE: 讚啊!!64F 06/27 01:46
ffffaaaatttt: 橘線接了機場就會有觀光收入唷?是方便台中人去創造別國觀光收入吧。不然你來說說桃機跟機捷帶動了多少嘛
然後講藍線帶動57的,藍線主要還是方便57進城用,管你幾年57還是一樣風大不會變啦65F 06/27 02:23
Zexion: 藍線主要外擴中區吧,移工可以去7期玩了70F 06/27 10:21
kyo33: 被毛治國拖了10年 那時候就開始蓋的話現在可以都快完工了71F 06/27 10:30
GrafRaphael: 不會啊,我們歡迎移工來七期的愛瑪仕消費,少匯一些錢回東南亞,幫助台灣經濟成長72F 06/27 12:31
yukai1216: 藍線真的早該蓋了! 台中市真的衰!74F 06/27 13:58
www22550: 藍線應該要比綠線早動工
真的很怪75F 06/27 16:16

--
作者 GrafRaphael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