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evinapo (龍羽)
標題 [心得] Die with Zero
時間 Sun Jun 29 15:21:23 2025



Die with Zero 中文翻譯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核心觀念就一句話:

人生的目的在於累積美好的人生體驗 盡可能多花錢 在死前財產歸零

作者可以把一個核心觀念水出一本書  這功力堪稱理財界的三津田信三

翻來倒去 講的真的就是這句話而已

對於最核心的反駁:那小孩怎麼辦

作者直球對決:就生前把要給的錢給子女啊  剩下來的錢就自己的 你的 自己花光啊


我覺得西方文化在這方面跟亞洲還是有明顯差異

在東方 財富在兩代人之間的轉移好像變成一個禁忌

不管是子女跟父母伸手討大錢 還是父母向子女伸手討孝親費

或是彼此的財產 總資產 工作薪資 投資理財績效  所得  好像都避而不談

成為尷尬的話題



又及 另一個核心問題:那老了怎麼辦

作者的論述是人到老了根本走不出去 可能整天關房子裡做靜態娛樂

等到夠老了 同學同事朋友一一凋零 根本也沒有社交活動可言  出國也沒心力了

(但可能有一棟價值千萬的自有房地產)

所以老人支出是下降   所以更該在年輕或中年時增加消費




不過我記得我讀下流老人的時候 觀點幾乎是相反

提到意料之外的醫藥費用(失智/癌症/肌少等等)  通膨率帶來的日常開銷增加

把原先以為平穩退休的銀髮族拉入下流老人族群中

(下流老人指的不是行為齷齪下流 是指無力負擔開銷的貧窮老人)

下流老人的解方也很簡單:

1.增加累積的淨資產與流入的現金流  2.注重健康  3.多交朋友/社會安全網 4.留意社福

.........嗯 有人活著不知道要有錢 要有朋友 要有健康的嗎XDDDDDDDDDD




總之這帖藥方看在崇尚儲蓄的亞洲讀者 一定會感覺很衝擊

印象中美國的儲蓄率很低 不知道哪裡有數據可以查

美國人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很敢消費花錢

反觀台灣 你一定聽過推崇 "存起來""節省""儲蓄""簡樸""勤儉"這些美德


如果不思考而單方面灌入觀念的話

就是增加消費就成了

不過話說回來 思考什麼是"對自己個人有意義的人生體驗" 也是一種滿個人化的成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209.14 (臺灣)
※ 作者: kevinapo 2025-06-29 15:21:23
※ 文章代碼(AID): #1eOEbs5F (boo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51181686.A.14F.html
pyramidinc: 我覺得這本書應該是想表達不要過度去擔心未來導致自己不敢花錢。像書中的例子,老了之後確實可能變成下流老人,但是與其因為害怕就死命地存錢,然後存的錢搞不好還是不夠醫療支出。那不如找一個平均值,看看根據統計數字到底老了之後需要花多少,存到一定量就好,剩下的錢就拿去體驗人生。換句話說,我覺得這本書的受眾應該是給那些明明想花錢卻因為恐懼而不敢花錢的人,如果是本身就沒什麼物慾或者是存錢對他來說是一件開心的事,那我覺得維持原本的生活也沒什麼不好。1F 06/29 17:00
nakinight: 我覺得亞洲文化有守財奴的問題…人生本來就是要取得體驗,不然活著有一堆錢有什麼意義,存錢只是存安心感,你擔心老了可能會有很多花費,所以要靠錢來讓自己安心,但也未必真的會花很多錢,我看過的很多老人走的都很快,幾乎都會留下遺產
下流老人則根本沒有錢,也不可能在資本主義社會下存到什麼錢,社福對他們比較重要,不需要擔心遺產這件事10F 06/29 18:47
Qorqios: 信用卡17F 06/29 19:25
kevinapo: 思考要怎樣的人生體驗也是一個課題 有些人打麻將 打電玩 不需要太花錢也是開心過一生18F 06/29 23:06
mapabeyb: 安心感也是一種意義,重點是要取得平衡20F 06/30 08:31

--
作者 kevinapo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