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nson6614 (danson6614)標題 [討論] 未來職籃效仿歐洲日本成立自己的U系列梯時間 Sat Jul 5 14:48:11 2025
很多人認為過早進入職業
會導致小孩荒廢學業
但從國際經驗來看,歐洲與日本的青訓制度,早就實現「學業與訓練並重」
日本職籃的U18梯隊
有配合的學校教學
上課時間08:30-15:30
配合比賽彈性調整
下課後開始練習
一天一練
週末比賽
每週訓練時長約13小時
禮拜六比賽
禮拜天或一休息
歐洲集中管理的U18
和配合學校合作
上午上課 08-12
下午練習到傍晚
晚上休息
爬文後發現不論是歐洲足球青訓,其實都很少安排晨練,或是我們印象中常晨練的日本學校
體系,連他們的U18青訓。這一點與台灣高中體育班「練到爆」的狀況形成強烈對比
台灣的訓練長這樣
取自洋蔥訪問阿吉的成長背景
https://i.imgur.com/XfVqe7G.png
怎麼看,都比目前的體育班制度更具人性與長遠規劃
更重要的是,青訓梯隊依附母隊資源,還能協助球員發展非打球相關的多元出路,例如教練
、分析師、管理職等,讓職業選擇更多元
推動青訓體系的三大好處:
1. 養成耐性足夠,教練無戰績壓力:青訓球員不是比賽主力,教練可安心培養潛力股(如
沒什麼經驗的長人),也避免過度操練明星球員
2. 戰術與文化延續性高:母隊可依需求挑選適配球員,自青訓開始即導入戰術體系,未來
銜接更順利
3. 避免體總不合理賽程耗損:現今高中與大學體系動輒 8天7戰、6天5戰+外卡,輸了直接
放假,不僅傷身,也不利選手長期發展
預算與可行性分析:
若台灣職籃落實青訓,勢必會與高中體總「撕破臉」,在無法申請教育部補助的情況下,初
期經費將由職業隊自籌。
根據日本集中管理型U18隊伍的案例,一年經費約為700~1000萬台幣。對於目前有球員頂薪
超過此數的台灣職籃隊來說,這筆投入並非遙不可及。
此外,日本還設有「特指制度」,只要取得學校與籃協同意,學生便可在保有學生身分下,
參與職業賽事,未簽職業約者仍保有打大學籃球的資格,制度彈性十足。
考量台灣目前體制,青訓落地將面臨陣痛期,但若能由職業隊率先設立 U21/U22 階段的青
訓梯隊或發展聯盟,銜接高中與職業之間的斷層,將是轉型的重要起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1.30.202.128 (英國)
※ 作者: danson6614 2025-07-05 14:48:11
※ 文章代碼(AID): #1eQCgj2W (basketballTW)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ketballTW/M.1751698093.A.0A0.html
推 bc005228: 台灣很難啦...雙聯盟都搞不定了...其他都是空話3F 07/05 14:53
→ joejoe14758: 想法不錯 但請先說出下一步可行性方案
很多東西沒有政策配合 就想想就好了4F 07/05 15:00
→ raysbuck: 臺灣之前不選秀都被炎上 不可能6F 07/05 15:12
→ danson6614: 我覺得要先從U21或是發展聯盟先搞起來,先從高卒開始培養,等穩定了在逐步往下深根,之前職籃怕得罪爛協+UBA才有年齡限制,像人家中職也沒在查小UBL的7F 07/05 15:20
推 wellwed: 搞u系列就是不選秀了,那這樣還會好看嗎?10F 07/05 15:28
推 seimo: 這個就是歐洲青訓啊。日本真的複製過來成功。隔壁中國也有學 但配合中國傳統菁英制。成果就慘。台灣以環境來說最後很可能變成跟中國一樣XD
中國的cba選秀就是非青訓體制中國球員跟港澳台球員。真正的菁英早就在青訓體制內裡面不用選了。所以我才說台灣球員去選上的優勢很大。但上不上了場就很難說了
日本足球實力才是最可怕的。成長最明顯11F 07/05 15:41
→ seimo: 就是因為日足的成果。日籃就拿來沿用了。20F 07/05 15:46
→ ILLwill: 美國是太多鮮嫩肉體可以練蠱,歐洲才是正確的
當然我們沒有AAU那麼病態的籃賽,只是說我們學美國資源差更大,歐洲小國的方式更值得參考21F 07/05 15:47
推 seimo: 日本棒球就是因為本身基層訓練跟資源足夠。歷史悠久。所以就走自己的路也沒差(類似美國運動)。其實日本這個國家各種團體球類真的還有更黃金成長期往下走。因為人家真的當作一個長久事業跟歷史傳統在做下去的 。
歐洲其實不是小國。他們是等於一個歐盟群體概念。球員一堆14.16歲就被租借或者送去更好資源像是西班牙打球了。
如果只在國內綁著。真的很難預期有多少空間
Doncic 13歲就到西班牙皇馬青訓了24F 07/05 1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