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nekoni (一貓人我的超人)標題 Re: [新聞] 真相驚人!台灣人還不習慣電子支付嗎?時間 Thu Aug 14 10:36:32 2025
從傅科的視角來看,電子支付並不是單純的技術進步,而是一種規訓機制,使人淪為更馴
服的消費者。
它的可追蹤性、中心化、可監管性與低摩擦特質,讓消費行為變得自動化、日常化,並逐
漸內化為生活的自然節奏。
當我們掏現金時,會清楚意識到自己付出的,是勞動轉化而來的價值;而電子支付則創造
了一種幻覺:只要消費,就能無所不能地獲取一切所需——「我」即消費。直到月底帳單
送達,幻覺才被打破。
這種轉變不僅讓人更容易透支金錢,也會在無形中侵蝕價值判斷。
在現金交易中,金錢緊密連結著勞動價值,我透過它交換他人的勞動成果,並受到「多勞
多得」的獎勵機制引導。
而在電子支付中,當下我獲得他人的勞動成果,僅僅因為我完成了「消費」這個行為——
我的勞動價值並未直接參與交換。於是,勞動不再是價值的來源,反而像是接受了「消費
之神」的恩賜;月底付不出款項時,則成為被懲罰的叛教者。
當金錢與勞動價值脫鉤,人們會逐漸認為不可消費的事物沒有價值;只有能以消費換取的
,才被視為真實。愛與情感、忠誠與友善、協助與合作,會在這種價值體系中被慢慢侵蝕
。
消費者因此為自己的「消費能力」而自滿,被迫追逐、攀比永無止境的物質需求,最終將
生命浪費在永遠不足的焦慮之中。
一個明顯的類比例子是,許多人因為社群(IG、脆等等)的演算法而罹患焦慮症與厭食症
。流量機制獎勵短暫的外部關注,促使人們去追逐他人的目光。久而久之,生活在「無所
不能」與「無能為力」之間擺盪。更關鍵的是,因為流量可變現,原本單純分享美麗與日
常的行為,變成了自我審查與自我監視的枷鎖——這正是獎勵機制改變人、並讓人自我馴
化的典型案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29.43 (臺灣)
※ 作者: onekoni 2025-08-14 10:36:32
※ 文章代碼(AID): #1edKkoQk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55138994.A.6AE.html
※ 同主題文章:
… ×15
Re: [新聞] 真相驚人!台灣人還不習慣電子支付嗎?
08-14 10:36 onekoni
→ rz759: 信用卡套進這段話也無違和1F 08/14 10:37
是的,電子支付更進一步,因為小額+多次+無門檻,人更難有意識每一筆消費的主體是自
己。
※ 編輯: onekoni (49.216.129.43 臺灣), 08/14/2025 10:39:36
推 ARCHER2234: 你這麼說不完全合理,因為電子支付即時的也很多了這反而比較像說信用卡2F 08/14 10:38
→ piece1: 用debit卡就好啊!4F 08/14 10:39
單次大筆消費支付形式倒是無所謂,因為不太可能忘記誰賺了一百萬付得出來。
※ 編輯: onekoni (49.216.129.43 臺灣), 08/14/2025 10:41:07
→ wu73: 為什麼這有這麼多篇呀?不就一個月的數據嗎?5F 08/14 10:40
我覺得這是有趣的社會學議題,對岸自豪的電子支付展現了他們馴服的身體之價值觀。將
一切電子化真的是進步還是使人失去了一些東西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 編輯: onekoni (49.216.129.43 臺灣), 08/14/2025 10:42:42
推 sighlai: 這話題洗太多篇了吧,可以結束不要再洗版了嗎6F 08/14 10:44
推 budda: 我第一次去大陸用微信時,也有原po這領悟,因為消費沒有碰到實體現金,逼一聲錢就溜走了,一切都只是帳面數字,所以很難有手中錢變少的提醒,像使用現金你至少知道身上2千元大概多久用完,然後還要去提,很多人說這樣麻煩,但另一個優點是可以透過掏錢找錢的過程中,去形成節儉或浪費的自我認知,多一道真實物體的碰觸,就是一種強化過程。7F 08/14 10:44
對 人很有趣
直覺性的規則制定
會影響人的價值判斷與自我認知
※ 編輯: onekoni (49.216.129.43 臺灣), 08/14/2025 10:45:35
推 budda: 當然每件事都有利弊,只是若這項電子支付是由資本主義的受益者來制定,那麼絕對好處是在資本家,剝奪的就是非資本家如你我的口袋,例如信貸、透支消費、分期等等的龐大利息壓力,讓你在裡面爬不出來14F 08/14 10:48
→ onekoni: 花唄對對岸年輕人的消費觀形塑有非常明顯的改變
是一個有趣的對照組18F 08/14 10:50
推 nisi0773: 怎麼連這種中性議題都有洗地文XD20F 08/14 10:51
噓 qqa06191: 不知所云 像AI打的柵欄仔再出來洗地21F 08/14 10:55
笑死 每個字都是我自己寫的 稍微複雜就說別人ai文
推 Lebrono: 不管是用電子支付還是信用卡 花費都會很難控制 但現金每次領你就知道這段時間就是花這筆錢相對好控制22F 08/14 10:56
對 那個不方便我認為某種程度阻礙消費對人的侵蝕
※ 編輯: onekoni (49.216.129.43 臺灣), 08/14/2025 10:59:02
→ cheryl89531: 並沒有,有腦子的刷下去當下就體驗到花錢了
只有一些社會底層才會覺得刷下去當下沒付到錢25F 08/14 10:58
從社群的例子就知道多數人對日常細節的累積沒有抵抗力,能無時不刻意識的人是少數,
要不數十年前不會有現金卡之亂,事實證明多數人無法抗拒這種意識影響。
※ 編輯: onekoni (49.216.129.43 臺灣), 08/14/2025 10:59:59
推 so700204: 最後幾段話值得深究,數位化時代對人類情感的影響確實不小27F 08/14 11:00
科技對人行為的改變我相信是科技巨頭們的金聖杯,努力在演算法中綁定人的自我認知
※ 編輯: onekoni (49.216.129.43 臺灣), 08/14/2025 11:02:53
→ choh: 現金交易就沒有金流痕跡,買賣雙方都能藏起來30F 08/14 11:01
→ onekoni: 德國就是現金的隱蔽性抗拒電子支付31F 08/14 11:03
推 tt333925: 如果每天有龐大現金流會去用這種可能被抓稅金的嗎台灣普遍高知識!懂税懂現金流懂藏這不是共識嗎32F 08/14 11:12
→ onekoni: 攤販都隱藏富豪 相信也會抗拒電子化34F 08/14 11:16
推 decorum: 現在就是有一堆人在吹噓對岸如何進步 根本不明白許多看似進步的東西 其實著眼點在有利於社會控制
電子支付如此 高樓住宅也是如此35F 08/14 11:19
封閉小區+人臉辨識的高度監控也是經典案例,在covid時期發揮高度控制的功效
※ 編輯: onekoni (49.216.129.43 臺灣), 08/14/2025 11:23:05
噓 duriel3313: 有人覺得用電子支付等於沒花錢,像是受到神的賞賜?38F 08/14 11:30
→ onekoni: 還真的有,很多月光族是付信用卡循環利息來維持消費理性上應該知道循環利息超級不划算
但很多人當常態的原因就是忘記繳利息跟自己的勞動價值是有關39F 08/14 11:43
其實是50年前XD 傅科是1980年左右的
※ 編輯: onekoni (49.216.129.43 臺灣), 08/14/2025 11:55:06
→ magamanzero: 正常啊 心理學上來說 你沒意思到你付錢這件事
所以衝動消費 包含轉蛋這些 一堆人在研究
最好的形況就是你在失去理性的當下就能馬上付款44F 08/14 11:56
→ ddity: 習慣帶一張卡片出門的人
覺的手機支付是很麻煩的東西48F 08/14 12:03
→ sing60905: 多帶一張卡才麻煩吧 有些人甚至十幾張卡
全部整合到第三方去 你只需要帶手機
當然有人一張無腦刷那也沒差 不然短夾都不夠放卡
現在都用NFC感應 最方便 希望中油自助機趕快改
有的自助機還是只能感應實體卡50F 08/14 12:07
推 clisan: 沒記帳習慣的很容易受影響,我有另外記帳app花錢可以直覺看到帳單,以前用現金是很直覺的記帳,發薪水領一次月底前剩多少就是自己這個月還可以用多少55F 08/14 12:17
噓 guowei616: 公啥小 沒在記帳的用什麼支付都一樣60F 08/14 12:22
→ onekoni: 嗯 還是有能自律的人62F 08/14 12:27
推 budda: 我去大陸旅遊,原本還會用腦子記一下各項消費金額,是為了對物價有點概念,而且還設定支付時要按密碼才能轉錢過去,結果過幾天後全部破防,因為旅遊花費很零碎而且按密碼顯得動作慢多此一舉(大陸人沒在設,一掃就付了),所以真的花錢如流水,細思極恐
去大陸腳累按摩時,聽到師傅間聊天,都表示存不到錢,賺多少就花了,我說你們一掃就付了,花錢沒感覺,不會痛就不會警覺錢流失,他們似乎無法理解這個問題63F 08/14 12:31
感謝經驗分享,有意思的社會觀察
※ 編輯: onekoni (49.216.129.43 臺灣), 08/14/2025 12:37:22
→ ddity: 我只有一張信用卡 剩下都是金融卡 通常只會帶信用卡不懂什麼很多卡麻煩??72F 08/14 12:37
推 artning: 這篇很明顯不是AI文。而且提供很有價值的觀點。76F 08/14 12:54
推 abc12812: 真的很像AI文 同樣的論點之前在經濟學人就看過了
作者是去uber消費後發文感嘆78F 08/14 13:06
→ onekoni: 冤枉啊是ai像社科文XD 因為參考文獻都是這類文體80F 08/14 13:25
→ corlachang: 消費衝動這只能看人,記帳這能有效控制,至於付現還是非現金(信用卡、簽帳卡、行支等等)則是要看定價,當商品不二價時付現金的人等於要替其他方式付款的人分攤給銀行的手續費,所以理性上不是付現金,而是刷卡或行支,多少拿回些回饋。82F 08/14 13:43
推 eknbz: 路過推一下,雖然這篇比較沒股點,但難得有人從社會科學角度來看。
越讓你付錢方便快速無痛,就越容易被改變價值觀87F 08/14 14:00
推 popcorns: 習慣用信用卡或linepay很多年了,不覺得有花錢比較多或比較無感耶,花錢的感覺就是按付款的當下就有刷大筆金額也會心痛,也會控制一下其他開支啊
會覺得什麼消費之神恩賜刷卡無感的是多低端...91F 08/14 14:33
推 chrisgreen: 確實, 自從信用卡綁支付之後, 我的開銷大很多95F 08/14 1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