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imday (彩虹)
標題 [問題]關於外商流動率及管理模式
時間 Thu Jul 24 19:50:40 2025



目前在一間知名外商

這兩年因為市場飽和以及大環境影響 台灣區業績都無法達到老美要求的目標

年初台灣區老闆 已經砍掉業務大頭(至今還沒補人)

現在下半年開始陸續砍基層業務

目前老闆做法是 不斷在各業務區域over hiring

然後抓每區吊車尾資遣  接著over hiring的人補上

這種管理方式也是我出社會以來第一次看過

請問一下大家有遇過嗎?

真的對於公司改善業績有效果嗎

還是這是外商日常呢

有沒有長年在外商打滾的人或是資深hunter可以
分享經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4.0.69 (臺灣)
※ 作者: pimday 2025-07-24 19:50:40
※ 文章代碼(AID): #1eWXuICm (Sal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753357842.A.330.html
※ 編輯: pimday (61.64.0.69 臺灣), 07/24/2025 19:51:20
EatMe37: 沒說產業誰知道1F 07/24 20:44
xu3cj96: 蠻常見的鯰魚效應,從外面找人進來攪和2F 07/24 21:03
bms: 這個就是假裝有在管理假裝有在努力改善啊 其實上面也知道市場飽和只會逐漸衰退 但什麼都不做被幹掉的就是他自己 只好東搞西搞看看能不能有奇蹟出現嘍3F 07/24 23:11
pttano: 這很常見,別大驚小怪6F 07/24 23:17
mikechang829: 只能定期更新履歷 隨時做好求職準備嘍7F 07/24 23:49
NDark: 有喔 有一種業務常用的管理法就是洗人 很像是原PO描述得這這種方法學的核心是認定業務工作受到性格影響比較大
所以沒績效的就洗掉 趕快把資源丟給比較符合的人選
當然核心假設有可能是錯的 那麼就一直在折損沒挖掘員工潛力8F 07/25 01:14
naifing: 大學開學第一堂課,教授第一句話:這學期我會當掉吊車尾的1/312F 07/25 01:37
skyyo 
skyyo: 高層也是打工者 為了保住自己位置都可以試14F 07/25 07:17
xvited945: 還蠻常見的做法,而且業務確實是可割可棄的部門,現在MATANA裁員也常常從BD、AM開始動刀15F 07/25 08:05
bms: 業務如果常換其實絕對不是好事 尤其b to b更需要長
期合作的信任度 代表每招了才只能這樣
公司對市場的問題無法解決只能解決人啊17F 07/25 08:35
dct60405: 營養品亞X?20F 07/25 08:58
xvited945: 科技業外商的BD/AM變動確實蠻常見的,甚至還有每年互換客戶的機制,主要是為了防止關係過深導致舞弊、激勵績效避免養老帳戶、讓不同專長的人負責合適客戶、配合組織調整重新分配資源,同時降低單點風險並培養接班人。所以,就算BD忽然離職或被資遣,這樣的機制可以立即補上其他人來接手客戶
此外,現在各大外商即使仍有盈利,仍會裁撤BD,主要是為了壓低成本、提高利潤率,並因應數位化與AI帶來的銷售模式變革。隨著自助購買與PLG興起,傳統BD角色被邊緣化;同時公司更專注高產值客戶與重點市場,淘汰轉換率低或回報不佳的團隊,以求組織更精實有效。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對外商來說,現在業務是可割可棄的部門,尤其是負責中小企業(SMB)的業務,更是隨時要做好被走人的準備21F 07/25 09:45
cityhunter04: 這不是很好的制度嗎?未位淘汰制!業務就會認真找業績35F 07/25 11:10
lovebridget: 完全沒邏輯也不重要 趁還有薪水自己多存ETF存房才真存下來進股進房才真的 工作隨時都可能被裁37F 07/25 14:12
wtl: 很正常 7~8個人做5個人的事 每個人的loading都低 要出國玩什麼的都可以 主管也好管理 就算裁掉一個 人數還是比實際需要的人多 不過業績持續下降 也有可能整組砍掉 放棄台灣市場39F 07/25 16:12
elmo0155: 什麼產業 一般低端業務這樣洗人很常見阿42F 07/25 16:19

--
作者 pimday 的最新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