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uke417 ()標題 [心得] 聊聊金屬墊材搭配碳纖維 feat.Franc腳釘時間 Fri Mar 28 16:24:08 2025
此篇文章沒有任何商業合作
只從興趣角度出發,敬請放心
-------------------------
剛好在退燒前的「
臨門一腳」階段已久,導致近年文章大多是後期微調整的
冷門內容 <囧
>
如果以近期版上討論那篇兔子洞文章...
大約是在13~14之間輪迴吧。
https://i.imgur.com/yXNYIUR.jpeg
The 14 Stages of Falling Into the Audiophile Rabbit Hole
https://www.headphonesty.com/2025/02/stages-falling-audiophile-rabbit-hole/
在大件設備不頻繁更動的前提下
儘可能嘗試,提升聲音表現的上下限,這或許是少數版友當前正在面臨的課題。
-------------------------
因此雖然這些內容較為冷門,這邊想法是,在過程中多少留下些文章記錄。
這樣的話,少數有類似需求的版友,或許能彼此參考交流一下。
-------------------------
一般來說,系統後期搭配多數是在玩「
調音變化」。
而碳纖維與不同材質墊材的搭配方式,其實相當有趣。
因為這類搭配,在「
素質」方面也能享受到碳纖帶來的部份加成與效益。
當然,不這樣搭配也能順利退燒沒毛病。
(
切記,搞這麼麻煩絕非必要)
這系列文章,僅供少數想在後期針對細節調整的版友參考。
上次在木內墊材那篇,聊過「
木系墊材搭配碳纖維」: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38811005.A.390.html
這次簡單聊聊「
金屬墊材搭配碳纖維」方案。
-------------------------
以這款墊材為例:
Franc Audio Ceramic Disc Hybrid
https://i.imgur.com/OhjsMDg.jpeg
這概念他們家其它型號也適用:
TH / Slim Foot / Fat Foot
https://i.imgur.com/NWqNHUu.jpeg
(手邊沒Slim Foot但推測應該情況類似)
Franc audio 這系列
都是「金屬搭配陶瓷珠」的複合式結構
詳細聽感不在此篇贅述,可參照版上 Louis 大大發過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83384423.A.4AA.html
或這邊之前發過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88543282.A.957.html
-------------------------
以這系列的聽感,這邊認為還可以補強的方向:
1. 細節表現明顯提升,但在微小細節與微動態方面仍有改善空間,同時希望背景能更黑
一些。
2. 三頻表現強化有感,但形體輪廓的立體感仍有提升空間,並希望空間感能進一步優化
。
3. 高頻延伸與低頻形體感還有提升空間。
發現上述內容,恰好是碳纖維墊材強項。
(細節微動態,背景黑,形體輪廓,空間感...etc.)
附帶一提
有時候覺得細節表現差一口氣,規整感不夠時,也可嘗試看看碳纖類的,也許會有奇效。
-------------------------
因此在不想更動原有墊材前提下
(假設剛好喜歡 Franc 系列的水潤感與密度表現)
推薦可搭配「碳纖維墊片」來額外補強。
Hybrid 搭配碳纖維墊片
上方軟橡膠止滑墊
https://i.imgur.com/WP0MWmY.jpeg
在這邊會有點阻尼效果,可與碳纖墊片壓實黏住
https://i.imgur.com/hbWjBcr.jpeg
從聽感來看,Hybrid 畢竟是旗艦型號,本身完成度已相當出色,順順用也很ok。
搭配碳纖片之後,則剛好補強了先前提到的部分,帶來更進一步提升。
以這次搭配Cross point碳纖墊片為例,我認為最明顯變化在於:
->
音像形體輪廓感更為鮮明,整體舞台感更具立體感。
->
高頻延伸與低頻形體緊實度提升,聲音表現更為凝聚且細膩。
可想像成是,在原本Hybrid已經有很不錯三頻表現與量感的條件下,再搭配碳纖維墊片,
補強微動態細節以及音像空間感。
-------------------------
「金屬墊材搭配碳纖」其實不是什麼新招。
(搭配不同金屬會有差異,但先不在本篇贅述)
在其它地方也可看到類似概念:
例如
Franc Audio 自家墊板(或層架)
Franc Audio Wood block fat platform Carbon
https://tinyurl.com/27m5sbuw
https://i.imgur.com/3eAcLhB.jpeg
(這款也有木頭的成分)
-------------------------
例如
Franc Audio 自家腳釘
Franc Audio Ceramic Disc Classic Foot
https://i.imgur.com/RgnVsiC.png
這款是Franc Audio最早推出的腳釘型號
如圖可看到上方原本是塑料夾層。
(感謝更正) 後期那層已改為碳纖材質:
https://i.imgur.com/LWokKET.jpeg
-------------------------
例如
前陣子有點討論度的
Taichi Base太極墊材
https://ungnoi.com/html/taichi base_c.html
不鏽鋼+陶瓷珠複合式設計
如圖可看到上方的碳纖層
https://i.imgur.com/soGgQkX.jpeg
-------------------------
接下來聊聊,這搭配的注意事項
-> 碳纖片尺寸
以Hybrid為例,其上方的軟橡膠止滑墊直徑為4.5公分。
搭配不同款式/等級的碳纖片,也會影響聲音表現。
想訂做或挑選墊片的話
建議選擇直徑3~4公分、厚度5~6公厘的規格。
https://i.imgur.com/hbWjBcr.jpeg
上圖例搭配的 Cross Point 碳纖墊片,其尺寸為直徑3.8公分、厚度5.5公厘。
這邊另外嘗試過的:
Eau Rouge CP-SB(直徑3.8公分、厚度6公厘)
BDR 1.5 LM Discs(直徑3.8公分、厚度8.6公厘)
(這款有點偏高,不太推薦,應該還是抓6公厘以內比較剛好)
-------------------------
-> 碳纖片預留「可搭配角錐」的凹槽設計
一般市售碳纖片,大多已具備類似設計,但如果是訂做的話,建議一定要預留孔位。
這點相當重要,因為它保留了後續搭配不同角錐的彈性 (可搭可不搭):
1. 調音變化:未來可依需求搭配不同角錐,進一步微調聲音特性。
2. 補強擺放穩定性:如擺放時因公差產生縫隙,可透過角錐補強,確保接觸穩定。
假設當遇到縫隙較明顯情況時
(不一定會發生,但請安裝時確認一下,因為難免會有細微公差或受力不均之處)
https://i.imgur.com/SFQsruO.jpeg
搭配角錐,能夠確保受力均勻且密實。
(密實後聲音表現也會更好些)
https://i.imgur.com/74CKj2n.jpeg
-------------------------
-> 止滑處理
Franc腳釘原廠配置的軟橡膠墊,具備一定程度止滑效果。
加裝無止滑效果的碳纖墊片後,對於重型器材或甚至喇叭,可能會增加滑動風險
(輕型器
材影響較小,但仍需小心使用)。
如有滑動風險的話,建議可考慮:
1. 如前述所提,搭配角錐,確保接觸穩固。
2. 加裝止滑片,減少滑動可能性。
-------------------------
閒聊
本篇只是舉例
實際上其它廠牌墊材,都可嘗試與碳纖維搭配看看,也許會有奇效。
(留意止滑處理)
文章開頭提到所謂「退燒前的臨門一腳階段」。
其實這邊心目中的那條「退燒線」已經差不多達到了。
因此近一年來,比較偏向於去做些不同嘗試與微調整。
嘗試過程中偶有驚喜:「
原來還可以這樣喔,其實這樣聲音也不錯」的狀況。
當然也有不如預期的情況。
(
對照聲音改善幅度,感覺似乎沒必要這樣搞...)
再來就是儘量擠時間,整理一部分內容發文出來。
但從這次開始,會盡量精簡文章內容,避免過長篇幅影響閱讀體驗。同時也希望藉此提升
更新頻率。
(之前有版友反映內容太長,這邊虛心檢討中...)
歡迎底下推文,提供其它建議。也再次感謝願意看到這裡的各位,感謝收看。
下期預告...
LessLoss Giant Steps
https://i.imgur.com/kgAZURX.jpe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1.97.161 (臺灣)
※ 作者: luke417 2025-03-28 16:24:08
※ 文章代碼(AID): #1dvbojZH (Headphon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43150253.A.8D1.html
→ gameguy: 腳墊,墊材,只分BDR與others1F 03/28 16:25
是GG大!
感謝樓上兩位超巨燒推
感謝XD
推 AbeNana: 我覺得內容不會太長啊~擔心太長可以考慮給Chatgpt整理
放個懶人包在開頭或結尾,這樣皆大歡喜XD5F 03/28 17:21
感謝版大~
太長是說之前的文XD
感謝大大支持~
推 louissyou: classic反啦,那層不是金屬是塑膠,後面才改成碳纖的XD8F 03/28 17:49
感謝更正XD
已修正內文
感謝n大推~
推 henrylol: 推推 這篇這麼短像是換人寫了XD10F 03/28 18:58
長篇比較好嗎XD
推 breadf: 長篇比較有機會被轉載XD11F 03/28 21:55
有道理,下篇繼續好了 (喂)
推 wtsph: 金屬種類多,差異比木頭很多12F 03/28 23:00
是的
例如之前測
不銹鋼與鋁合金的聲音就有差異
※ 編輯: luke417 (111.253.96.66 臺灣), 03/29/2025 08:54:38
※ 編輯: luke417 (111.253.96.66 臺灣), 03/29/2025 09:3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