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oposo (尼波)
標題 [新聞] 台灣想成為AI產業鏈樞紐,但電力夠用嗎?
時間 Sat Aug 16 12:40:44 2025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BBC NEWS 中文

2.記者署名:
劉修彣
Role,BBC中文特約記者

3.完整新聞標題:
台灣想成為AI產業鏈樞紐,但電力夠用嗎?

4.完整新聞內文:
當你用AI修圖、生成文字時,背後有一套龐大又耗電的運算工廠正在台灣運轉。

隨著輝達(Nvidia)、Google、微軟和亞馬遜等國際科技巨頭紛紛在台擴大資料中心,這
座島嶼希望成為全球AI產業鏈的關鍵樞紐。

台灣政府預估未來五年AI用電需求將暴增八倍,而輝達計劃在台打造的AI超級電腦,最大
負載可相當於十萬戶家庭的每日用電量。

在核電退場、綠能專案延宕等情況下,外界都關注台灣的能源供應是否穩定,這也是8月
23日「重啟核三」公投的焦點之一。


用電黑洞:一座資料中心吃掉一座城?

支撐著AI科技浪潮的,是一座座日夜運轉、像「發燒巨獸」般的資料中心。訓練一個大型
深度學習模型,其碳排量堪比五輛汽車的生命週期,而資料中心需全天候開啟散熱與冷卻
設備,也加速電力消耗。


國際能源總署(IEA)的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資料中心用電量為460太瓦時(TWh),佔
全球用電量的2%,隨著AI發展,預計2026年將翻倍至1000太瓦時,約等於日本全國一整年
的用電量。


電腦設備製造商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今年5月宣布,台北士林北投科技園區將成
為海外總部新址,並計劃與台灣政府及多家企業合作打造一座AI超級電腦,用於大型語言
模型、氣候模擬與量子研究等領域。


黃仁勳透露,這台超級電腦效能預計將達台灣現有超級電腦的八倍以上,初始負載為20兆
瓦(MW),未來將擴增至100兆瓦,大約為10萬戶家庭的每日用電量。

而他向台灣媒體TVBS新聞表示,超級電腦目前最大限制「就是能源供應」。

這個問題已引起外資憂慮,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Raymond F. Greene)今年
3月曾表示,伺服器密集的資料中心、晶圓廠與先進半導體製程,皆仰賴「前所未見規模
」的能源供應。


台灣美國商會(AmCham Taiwan)則在6月發布的《2025 台灣白皮書》中指出,台灣能源
議題已取代法規改革,成為會員企業首要關切。

商會表示,核電退場、燃煤發電下降、天然氣價格受全球市場波動影響,再加上綠能專案
延宕與主管機關重疊,正讓台灣高耗能產業面臨投資風險。

「台灣是否能成為未來產業的關鍵樞紐,取決於是否具備足夠且穩定的本地能源供應,」
商會理事長銀丹(Dan Silver)說。


供電不穩:是不夠電,還是電網不均?

台灣政府估算,AI 科技用電需求將在未來五年成長八倍,這讓許多人擔心台灣電力是否
「吃得消」。

然而,能源研究人員指出,台灣真正的挑戰並不在用電量,而是如何克服電力傳輸瓶頸。

台灣政府旗下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能源韌性組海外研究員游博翔告訴
BBC中文,台灣目前約有22座資料中心,負載大約是60兆瓦的規模,約佔台灣0.16%用電量
,加上五個正在規劃或興建的案場,用電量預計將增為100兆瓦,與台灣用電總量所佔比
例尚不顯著,不會對供電端施加過多壓力。


但他指出,目前台灣各區區域電力供需不均,其中又以大台北地區的電源與負載失衡最為
嚴重。

由於大多數通訊海底電纜登陸點設於北部,為了降低延遲,資料中心業者都希望設址台北
或桃園以北,一旦該區電網容量不足,即使全國總電量無虞,也可能發生供電不穩的問題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回覆 BBC 中文表示,針對資料中心,台電借鏡國際經驗,引導用
電量5兆瓦以上高耗能用戶設址於再生能源充足地區,以管理高耗能產業對電網的影響、
降低傳輸耗損。


同時,台電已啟動十年5,645億元新台幣(188億美元;1,350億元人民幣)的「強化電網
韌性建設計畫」,從輸電調度、變電設施到儲能與分散式發電,全面強化電網結構。

https://i.meee.com.tw/eiG4JMq.webp
[圖]

電力「夠用」之外的綠能需求

台灣政府雖已將半導體與AI產業納入長期電力規劃,但DSET能源韌性組政策分析師張禎晏
指出,「AI用電不只是『夠用』就好,產業更有『零碳』的需求」。

在企業端,Google、微軟、亞馬遜、蘋果等主要科技公司,皆承諾於2030年前達成全時段
淨零排碳供電,台積電也設定在2050前達到淨零碳排。

張禎晏建議,除了加快北中部地區變電所升級與併網建設,政府也應鼓勵業者採用現地電
源如燃料電池,以分攤電網壓力,並預留轉型至綠氫的可能。

問題是,台灣的綠能發展不似預期。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以2025年為基準,提出「再生能
源 20%、燃煤 30%、燃氣 50%」 的能源轉型目標,但截至2024年,台灣再生能源佔總發
電僅約11.6 %。


經濟部能源署回覆BBC中文指,預估2026年11月起再生能源發電可達20%,2030年可達成
30%目標。

張禎晏指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受阻有三大結構性原因:

併網基礎建設不足:許多光電案場因饋線容量與升壓站的技術限制,無法如期併網,增加
財務與施工風險。

土地與溝通瓶頸:在魚塭上設置太陽能板的「漁電共生」計劃推進緩慢,受限於台灣土地
有限且用途重疊,牽涉多方利益與主管機關,協調困難。

離岸風電建置困難:受烏俄戰爭、國際通膨與利率上升衝擊,加上歐洲各國搶建風場,造
成建置成本飆升與施工船短缺,影響風場如期完工。

張禎晏補充,這些挑戰讓產業與政府在再生能源規劃上產生落差,也讓企業難以取得長期
穩定的綠電來源。未來若要提升能源韌性,政府除了須強化分散式發電配套,也應加速儲

能系統佈建,避免因單點故障導致區域性停電擴大。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則向BBC中文表示,在AI熱潮帶動下,台灣科技業對綠電的需求急速上
升,例如台積電2023年用電量達232億度,約佔全台 8%。

然而,2024年台灣再生能源總發電量約為333億度,即使全數供應台積電,也僅勉強覆蓋
其需求,且台灣還有眾多AI供應鏈企業與出口中小企業,同樣需要綠電來因應國際碳關稅
與客戶要求。


綠色和平指出:「目前台灣再生能源成長速度,遠不及產業用電需求的擴張。」

該組織建議台灣政府提出更有野心的再生能源目標,並加強綠電政策誘因,協助企業自建
綠電、完善綠電交易機制,讓能源轉型與產業發展同步推進,避免陷入缺電和碳排放失控
的雙重危機。



AI發展推動台灣「重啟核電」?

當AI投資熱潮推升用電需求、綠能發展又未如預期時,是否重啟核電再次成為台灣社會的
爭議焦點。

5月17日,台灣最後一座運轉中、位於屏東縣的第三核能發電廠(核三)2號機除役,象徵
民進黨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邁入新階段。 然而,台灣供電穩定與能源自主的現實挑
戰未解,企業界與政治人物已紛紛表態,呼籲重新審視核能選項。


黃仁勳坦言台灣需要風電、太陽能與核能在內的所有能源,全國工業總會亦公開建議政府
納入核電選項。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指出,美方可提供核能在内的多元能源解方,以
因應台灣資料中心與晶圓廠快速成長的電力需求。


在商界與美方壓力下,台灣政策層面出現鬆動,立法院已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
修法,放寬核電廠延役與重啟條件,象徵核電並未完全退出台灣能源舞台。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綠能仍是首選,但對於核二、核三是否延役持「依法、理性、民意可
接受」的開放態度。

目前僅核二與核三兩座核電廠具備延役可能性,若順利延役,總裝置容量約可占全台灣總
發電量一成。

但核電廠延役經濟與社會代價均不低,台電在2018年的估算顯示,核三廠延役成本約為
300億元(10億美元;71億元人民幣),綠色和平則指出,延役過程涉及安全審查、燃料
採購與地方民意等複雜程序,所需時程往往長達數年,恐怕難以作為短期內應對AI用電的
即時解方。


台灣經濟部能源署向BBC中文表示,科技業的新增用電需求已納入整體規劃,並強調新增
發電機組如桃園大潭七號機、高雄興達新燃氣一號及二號機,以及台中新燃氣一號機等低
碳燃氣機組的容量將大於除役機組,足以確保供電穩定。


行政院長卓榮泰則在核三除役前表示,目前全台每日備轉容量率約為12%至15%,即便少了
核能供應約3%,仍高於法定安全標準的6%,尚有調度餘裕。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
家緯指出,根據由氣候組織和碳揭露計劃共同組成的RE100對台灣企業需求的評估,2030
年時企業綠電需求預估將達700億度。


他對BBC中文說:「雖然政府目前規劃2030年的供給量達976億度,表面上供需充裕,但由
於部分綠電案場並未開放企業透過團購式購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ment, PPA)購
買,綠電實際上仍有吃緊風險。」


趙家緯同時提醒,台灣再生能源具備支應能力,但未來關鍵在於制度與規劃能否跟上腳步
。他呼籲借鏡國際經驗,對資料中心能效與碳排設限、公開追蹤其能源使用表現,才能兼
顧淨零轉型與產業發展的雙重目標。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j4eez54yewo/trad

6.備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49.219 (臺灣)
※ 作者: noposo 2025-08-16 12:40:44
※ 文章代碼(AID): #1ee0lFvB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55319247.A.E4B.html
snow3804: 又沒缺電1F 111.71.212.31 台灣 08/16 12:41
goodland: 這種浪費電的產業不該放在台灣吧2F 114.137.1.14 台灣 08/16 12:41
seraphic298: 用愛發電大隊咧3F 58.3.159.236 日本 08/16 12:42
slovea: 我們用一座城市的電幫肥宅生成色圖4F 27.51.80.154 台灣 08/16 12:42
neil0301: 靠太陽能跟風機要30%? 要佔多少地阿...5F 1.171.23.11 台灣 08/16 12:44
klinjohndoe: 黨已經準備好了,疫苗快篩關稅都只是小問題
https://imgur.com/4lvDS43.gif6F 118.231.161.76 台灣 08/16 12:46
Brioni: 詐騙樞紐吧9F 223.136.179.231 台灣 08/16 12:48
observer0117: 這篇訪問的對象反核偏多,不過BBC也不用期望太多
現在再生能源11%,官員說明年可達20%,照單全收毫不質疑
努力幾十年才11%,想要一年加倍?10F 59.126.204.51 台灣 08/16 13:04

--
作者 noposo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