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oa (鍵盤美食家)
標題 [心得] 客廳黨聲學改善提案,移動式聲學版
時間 Sat Mar 15 22:43:51 2025


沒想到上次音響相關文章已經是三個月前,看來這次退燒有成 (?


圖文網誌版: https://roakuo.com/2025/03/mobile-absorbers.html
[開箱] 客廳黨聲學改善提案,簡單聲學 - 移動式聲學版 • 鍵盤美食家週記
[圖]
開箱與心得,客廳黨聲學改善提案,簡單聲學 - 移動式聲學版 ...

 


https://imgur.com/FUHu6Dm
[圖]


==前言==

對於客廳黨來說,喇叭左右空間不對稱是一大硬傷

雖然較大的空間容積能帶來更寬廣的音場,但音場定位、結像與形體上的不對稱卻難以克


通常只能靠微調喇叭角度、甚至擺得歪七扭八來減少影響

然而,對於像我這種連擺位都要用雷射水平儀對齊的強迫症患者來說,這樣的擺位實在讓
人難以接受


當然,你可能想說我普通聽也都沒感覺有不對稱阿?

人聲結像置中,該從左邊出現的小提琴,右邊出現的大鼓聽起來都很正常

畢竟人腦對空間的適應力和補償能力極強,在家長時間聆聽,往往不覺得有問題

但只要去家訪,遇到左右配置相反或空間對稱的環境

回家再聽時,那種落差感就會變得格外明顯


最簡單的測試方式就是拿塊板子(EX: 全身鏡)放在第一反射點,再比較看看前後差異

確實會發現新世界...也因此,這東西就出現在我家了


==開箱==

這次開箱的移動式聲學版來自對岸的簡單聲學,除了朋友推薦外

最主要三點:

1.便宜
2.外觀還行,且可以客製化顏色和面板圖案
3.尺寸剛好

淘寶上類似的產品真的多如牛毛,我就是從中選個各方面都還可以接受的品牌和款式這樣

也是先買個便宜的試試效果,效果不好至少不虧


以對岸品牌來說,大廠聲博士效果應該是最好的(有測試數據)

但那個外觀...就有點無法接受


從海外買聲學材料還有一個需要考量的點就是重量。不能只看板子本身的重量,紙箱和包
材也要算進去

以這次購買為例,本體可能頂多10公斤左右,包含紙箱25公斤,再包含木架60公斤...

好險木架重量不算錢,不然運費快要和這板子本身一樣貴了

(這也是為何不買歐洲品牌的關係,加上運費直接破產)

https://imgur.com/8soosgG
[圖]


移動式感覺好像很厲害,但說白了就是聲學版下面多加個輪子組而已

如果會自己DIY改造的話,市面上的選擇會多很多,特別是可以買大廠的板子來改造

但我DIY技術基本為0,還是直接購買吧

https://imgur.com/oPFww07
[圖]


產品本身尺寸為187 x 60 x 17公分,實物看起來真的比想像中還要大

特別是有夠高的,要用廣角鏡才能入鏡XD

面板樣式有6種,吸音面的布料有9種,可以輕易地依照自家裝潢風格去搭配組合

https://imgur.com/AgnZXG3
[圖]


擴散面木板的作工還算可以,但近看還是有點刮痕和凹痕

不過整體是比之前買過的淘寶傢俱好,遠看倒是很完美

https://imgur.com/LBS3qvZ
[圖]


吸音面的部份就是絨麻布、棉麻布那種材質

顏色當然是選和電視牆同色系

https://imgur.com/WHr9Qxt
[圖]


厚度為17公分,比市面上普通的吸音隔板和吸音紙牆厚上不少

從吸音效果的理論來看,這厚度雖然還是以中高頻吸收為主,但至少稍微有擴展到一點中
低音

增強吸音的另一個目標是降低空間的RT60數值,讓聲音更清晰、回音更少一些

實際表現如何,後面再詳敘

https://imgur.com/7W6qJsD
[圖]


輪子組移動相當絲滑,比預期中的好。四方轉向都沒有問題,也不會卡住

還有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紅色按鈕的剎車鍵,可以在選定位置後固定住避免晃動

https://imgur.com/IdoTrbJ
[圖]


收納部分原本是預計放在倉庫裡面,有需要再推出來

但實際使用後發現剛好可以收納在喇叭和鞋櫃之間的空間,且能和裝潢融為一體簡直完美
~~

意外的是,放在這個位置效果竟然出乎意料的好!

https://imgur.com/CgixzyY
[圖]


==聽感==

如何尋找第一反射點的教學網路上很多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側邊放塊鏡子,能從皇帝位看到喇叭高音的位置就是

當然還有其他方法和計算方式,這邊就不特別展開


那放了這塊聲學板可以改善哪些面向?

我覺得是側邊的結像、形體和距離感更清晰,使聲音的立體感和平衡感提升

舉例來說,許多歌曲中的吉他聲通常出現在單側

以我的空間來說,當吉他聲來自左側

可以聽到它在某個距離的位置,但彈奏的延續聲卻會擴散到門口,導致聚焦度不足

然而,放上聲學板後,吉他的形體與定位變得更完整,甚至有種觸手可及的真實感!


改善左側反射問題後,整體聲音的細節、密度,以及人聲的口型與位置都變得更為精準


特別是人聲比較不會有那種浮出來的錯覺,原本像是歌手側身唱歌的奇怪感也大幅減少

人聲的結像變小,中頻更加集中,但樂器的外圍音場寬度仍然維持不變

說實話,這樣的改變幅度相當大,是需要花點時間重新適應的

但適應後確實能體驗到前所未有的立體感與層次感,讓系統表現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只能羨慕有獨立視聽室的朋友了)

https://imgur.com/mxwBvzL
[圖]


那使用擴散面和吸音面差在哪邊呢?

 擴散面: 聲音更為凝聚,立體感較佳,但也會略顯生硬,對於板子的擺位極為敏感
 吸音面: 聲音較為絲滑柔和,但人聲距離感稍遠,定位與形體感則相對模糊些

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使用擴散面一點


前面說那麼多優點,那有什麼缺點呢?

首先還是回到吸音這點上,我覺得這次購買板子的厚度可能稍微過頭了

如果對於原本系統的人聲乾濕度和情感表現已經很滿意,放上聲學版後確實會讓人聲少了
點活生感和情感

變得較為工整、沉穩,甚至有些無聊 (如老燒所說,中高頻吸太多聲音變呆)

某方面來說這是風格上的改變啦,但確實需要注意系統的走向和喜好,來對聲學版吸音材
料和厚度的挑選


另一點是前面所說擴散面對擺位的敏感度,確實要花上不少心思調整

由於左右環境的材質與大小不同,想要得到完美的結果,絕對不是單純放在第一反射點就
完工那麼簡單

根據我的測試,以聲學板為中心進行移動

 在X軸上移動: 越靠近喇叭,人聲結像越高,中頻延伸範圍越窄
 在Y軸上移動: 越靠近喇叭,人聲結像越偏右,反射音則越清晰

原本光是喇叭擺位就已經夠累了,又多了一個東西要調整,實在崩潰


老實說,單純放全身鏡其實效果還真得不比聲學版差…

主要是避開了前面說吸音問題,聲音依舊保有活生感,簡單粗暴且有效

但缺點是當聽較為吵雜的音樂時,直射反射會讓聲音更刺耳、不耐聽,特別是鏡面那側的
反射真的很可怕

不過,如果是抒情人聲或簡單伴奏的歌曲,表現反而非常優異,立體感、細節和清晰度更
加突出

https://imgur.com/JXfiUI9
[圖]


最後,這塊板子放在收納處的效果意外的非常好XD (特別是用吸音面)

雖然立體感和定位不如放在反射點時那麼精準,但聲音的凝聚度與乾淨度明顯提升

最重要的是,它不會削弱聲音的活生感,結像位置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如果不是特別追求極致的空間定位,這樣的調整反而讓音樂聽起來更輕鬆愉悅

看來,角落的低頻陷阱仍然是聲學處理中最優先需要改善的部分XD

https://imgur.com/A5T9sXE
[圖]


==量測==

從SPL來看,可以看到主要是影響200hz以上的頻段為主

200~500hz降低,以上的部分就不一定

https://imgur.com/tGeaLSX
[圖]


RT60的部分算是有達到預期效益降低一些,但有沒有更好聽這點就見仁見智了

上面是沒有聲學版,下面則是有

https://imgur.com/yXIbBid
[圖]

https://imgur.com/fZKFfxM
[圖]


==結語==

我覺得,聲學處理確實是對於兩聲道改善最立竿見影且平價的方案

這件事應該在最一開始做效果最好,但亡羊補牢也不遲

特別是系統到一定程度後,不更換大件設備的情況下,邊際效益變得極為有限

十幾萬的線材除了音色表現外

確實能夠改善聲音的結像、密度、定位、細節,甚至低頻的駐波與淤積感

但再好的線材,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空間的物理缺陷

與其花幾十萬換線材來撐個3~5%的提升,不如隨手放塊木板,直接帶來20%的改善

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當然,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前端設備和線材本身就很糟,聲學處理的作用也只是讓它沒那麼難聽而已

音響系統就像木桶理論

與其把已經很長的木板加得更長,不如檢視還有哪些短板還沒補上

而聲學處理往往就是那塊被忽略的短板


而聲學處理困難點就在於體積、與居家環境的美觀搭配,以及對於自己空間參數的掌握度

更別說還要考慮家中另一半的接受度,這才是現實中的最大難題XD


最後,請不要再說牆角塞棉被就好這種__發言,到底誰家客廳會在牆角塞棉被啊???


最後附上空氣錄音,老樣子依舊是覺得錄音效果不太明顯就是

另外自首一下錄音的時候聲學版位置放錯,結像有點偏左跑掉,錄完後才發現

放置點都是在左邊的第一反射點附近


三種條件:

 沒有聲學版
 有聲學版
 放全身鏡背面

歌曲:

 方大同 – Love Song
 Ado – 乾燥花
 Christian Li –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HACHI – 光の向こうへ


https://youtu.be/LF8J8hAkvQE


--

鍵盤美食家週記,歡迎追蹤! - https://www.facebook.com/keyboardfoodie/
       -關於美食, 旅遊, 攝影與Hi-F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77.88 (臺灣)
※ 作者: Roa 2025-03-15 22:43:51
※ 文章代碼(AID): #1drP8oAr (Audiophi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742049842.A.2B5.html
Daedolon: 退燒有成  可以買Wilson了1F 03/15 22:51
sleego: 讚的,最近也是為了空間調整,都有點想換喇叭了Orz2F 03/15 23:07
fxck20202021: 推!但我想知道老婆大大的想法3F 03/15 23:12
w2884939: 推推4F 03/15 23:56
Arie: 推 覺得這很難過老婆那關 XD5F 03/16 00:38
feoteng2003: 不是有個東西叫屏風嗎…6F 03/16 01:00
tedliu1024: 推心得!之前ikea有絕版特價的移動式吸音板不知道效果如何
但我覺得終極解決方案還是DRC就是了7F 03/16 01:21
a127871465: ikea吸音效果也不錯10F 03/16 01:27
w96150: 客廳能這樣搞 佩服11F 03/16 09:42
martinlin77: 推薦Roon+PEQ 或者+卷積12F 03/16 10:13
markf01m: 太太很包容13F 03/16 10:15

--
作者 Roa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