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2-04-08 18:26:17
看板 car
作者 標題 [電車] 沒有雷達的特斯拉正式出海,為何馬斯克、
時間 Fri Apr 8 00:15:46 2022
標題連結:
沒有雷達的特斯拉正式出海,為何馬斯克、Toyota發展自動駕駛都押注鏡頭技術?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8447/tesla-toyota-self-driving-camera
內文:
特斯拉宣佈捨棄雷達近一年後,沒有搭載雷達的Model 3、Model Y如今也正式出海,銷往
歐洲、中東等市場。與此同時,Toyota也透露有意走特斯拉路線,依賴鏡頭發展自駕技術
。為何分別是汽車、電動車龍頭的這兩家企業,都選擇鏡頭作為自動駕駛未來方向?
歐洲、中東等市場。與此同時,Toyota也透露有意走特斯拉路線,依賴鏡頭發展自駕技術
。為何分別是汽車、電動車龍頭的這兩家企業,都選擇鏡頭作為自動駕駛未來方向?
逆業界趨勢而行,特斯拉為何捨棄雷達、光達
感測器是自駕車的靈魂之窗,被認為是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基礎,一直以來絕大多數投入
自動駕駛的車廠,都是結合使用多種感測器,提供系統更全面的車輛周邊資訊。
然而特斯拉卻反其道而行,除了馬斯克自始至終反對光達,曾說「所有依賴光達的人都註
定失敗」外,2021年5月更進一步宣佈捨棄雷達,自駕技術的開發重心將全部放在鏡頭上
。
定失敗」外,2021年5月更進一步宣佈捨棄雷達,自駕技術的開發重心將全部放在鏡頭上
。
作為比較,Nvidia最新發表的自駕車平台,搭載14枚鏡頭、9個雷達、3個光達及20個超音
波感測器,建立多元、大量的感測器系統可說是業界方向。特斯拉與整個產業截然相反的
作法,當時也引發外界抨擊是罔顧駕駛生命,會影響自駕技術的安全性。
波感測器,建立多元、大量的感測器系統可說是業界方向。特斯拉與整個產業截然相反的
作法,當時也引發外界抨擊是罔顧駕駛生命,會影響自駕技術的安全性。
事實上,捨棄雷達後特斯拉也對新車做了一些調整,輔助駕駛技術Autosteer限速75公里
、更長的跟隨距離,並且夜間會自動開啟遠光燈,同時還暫停了部份功能。
但為何特斯拉仍要一意孤行,將所有籌碼押注在鏡頭上?
發揮汽車數量優勢,Toyota從鏡頭技術切入自駕技術
要理解特斯拉的決策,需要先了解光達、雷達等感測器的優劣所在。光達與雷達相較鏡頭
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們能夠更為精準地測量距離,而雷達更能夠風雨無阻,不受外在惡劣
天候的干擾。
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們能夠更為精準地測量距離,而雷達更能夠風雨無阻,不受外在惡劣
天候的干擾。
光達能夠利用光或雷射測量距離,然而價格高昂,在車輛上安裝光達系統的成本高達1萬
美元,大大影響自駕技術的門檻,且在惡劣天候下無用武之地,使它一直不受到馬斯克認
可。
美元,大大影響自駕技術的門檻,且在惡劣天候下無用武之地,使它一直不受到馬斯克認
可。
無獨有偶,根據《路透社》報導,Toyota自駕子公司Woven Planet也決定要走與特斯拉類
似的路線,重點聚焦在運用鏡頭實現自駕技術。
(略)
心得:
純視覺陣營又多一家了,其他車廠會紛紛棄暗投明嗎?如果Tesla 真搞起來的話,直接跟
特斯拉買方案應該是最省錢的做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9.14.196.28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YJmur63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49348149.A.183.html
※ ykjiang:轉錄至看板 EV 04/08 00:17
--
→ : 不過最近特斯拉自駕AI頭請了長假,不知是不是要溜了1F 04/08 00:19
→ : 自動駕駛難到各公司研發人員都搞不下去而跑路
→ : Andrej Karpathy要真跑了,不知會換誰上來接力
→ : 自動駕駛難到各公司研發人員都搞不下去而跑路
→ : Andrej Karpathy要真跑了,不知會換誰上來接力
→ : 主要還是成本低很多,所以試試看能不能靠軟體補強,4F 04/08 00:32
→ : Woven Planet 說鏡頭的成本比之前的感應器便宜90%
→ : Woven Planet 說鏡頭的成本比之前的感應器便宜90%
推 : 主子吹成這樣 不跑怎麼行...6F 04/08 00:36
推 : 去年有辦AI day招人 且大方向早已出來 不太擔心7F 04/08 00:38
※ 編輯: ykjiang (119.14.196.28 臺灣), 04/08/2022 01:00:15推 : 學eyesight嗎?8F 04/08 01:23
→ : 講的好像影像鏡頭在大雨大雪下還能用一樣9F 04/08 01:48
→ : 功課先做好再來討論sensor fusion的問題吧
→ : 功課先做好再來討論sensor fusion的問題吧
推 : 以他商人的個性 我覺得就是成本吧 原本能做到90分11F 04/08 02:46
→ : 剩下成本剩下85分的話還是贏大部份車廠 而且我猜
→ : 她覺得努力一下那5分可以從軟體補回來 就非專業領
→ : 域的老闆 外行領導內行的問題而已
→ : 剩下成本剩下85分的話還是贏大部份車廠 而且我猜
→ : 她覺得努力一下那5分可以從軟體補回來 就非專業領
→ : 域的老闆 外行領導內行的問題而已
推 : YT跟推特不少車主抱怨幻影煞車問題極為嚴重啊15F 04/08 05:41
推 : 他要是外行領導內行 特斯拉今天不會走到這邊16F 04/08 06:46
推 : 棄暗投明XDDD 技術上Lv4還達不到就在談降低成本...17F 04/08 08:18
→ : 就算有光達,FSD還是會失敗吧,還不如先拔掉省錢22F 04/08 08:49
→ : 人也只有眼睛阿 軟體和硬體夠 沒道理純視覺不行吧23F 04/08 09:04
→ : 有生之年在電腦上複製人腦,那麼沒道理純視覺不行24F 04/08 09:13
推 : 只要比人類優良駕駛更強就足夠了 何況甚至強幾十倍25F 04/08 09:21
推 : 先別說這個啦 2020年modelx 都開始出現大電池故障了26F 04/08 09:21
推 : 問題從來都不在感測(sensing)而是感知(perception)27F 04/08 09:38
→ : 駕駛看到翻覆貨車就知道得閃 機器卻是怎麼反應的?
→ : 駕駛看到翻覆貨車就知道得閃 機器卻是怎麼反應的?
→ : 光達解析度高起碼可以知道有東西29F 04/08 09:42
→ : 純視覺+ai目前就是沒train到的就不認識當作沒東西
→ : 雷達就直接當雜訊濾掉
→ : 純視覺+ai目前就是沒train到的就不認識當作沒東西
→ : 雷達就直接當雜訊濾掉
推 : T法務:本車廠只有LV2輔助 ,撞死行人是駕駛的責任歐32F 04/08 09:52
→ : 說穿了就是很簡單一句話,把人命有價化
→ : 假設用鏡頭省下的成本可以達一年十億美元
→ : 但可能造成多撞死10個行人,你是企業主,用?還是不用?
→ : 說穿了就是很簡單一句話,把人命有價化
→ : 假設用鏡頭省下的成本可以達一年十億美元
→ : 但可能造成多撞死10個行人,你是企業主,用?還是不用?
→ : 特斯拉影像會受到陰影的影響36F 04/08 09:53
→ : 更何況,現在都是LV2 核准,濫用都歸責於汽車駕駛人37F 04/08 09:53
推 : 每一家影像都會啊 Mobileye全協議版本一樣陽光直視38F 04/08 09:54
→ : 免責聲明落落長,責任早就撇得一乾二淨了39F 04/08 09:55
推 : 鏡頭方案有機會透過不大幅增加硬體成本的方式改善。40F 04/08 09:55
→ : 或是陽光陰影快速交錯下根本辨識不了車道線41F 04/08 09:55
→ : 鏡頭成本固然低 但純視覺難以達到自駕要求的MTBF啊
→ : 鏡頭成本固然低 但純視覺難以達到自駕要求的MTBF啊
→ : 其它方案目前軟體補正有限,升級得增加硬體成本。43F 04/08 09:58
→ : Mobileye的SuperVision縱使功能強大也還是侷限在Lv244F 04/08 09:58
→ : 相機升級的成本增長斜率也比其它硬體低。45F 04/08 09:59
→ : 需要駕駛人注意路況 就因為單一系統可靠度沒把握啊46F 04/08 09:59
→ : 軟硬體兩者本來就缺一不可 靠軟體就想做到Lv5通吃?
→ : 軟硬體兩者本來就缺一不可 靠軟體就想做到Lv5通吃?
→ : chandler版友提的是以安全為優先的考量,但我想車廠48F 04/08 10:07
→ : 的考量是選擇當前功能不足但堪用(或勉強),換取日
→ : 後技術到位時成本壓低的可能性,而不是純相機為目前
→ : 最好方案。
→ : 的考量是選擇當前功能不足但堪用(或勉強),換取日
→ : 後技術到位時成本壓低的可能性,而不是純相機為目前
→ : 最好方案。
推 : 成本問題鴨,用 純視覺 方案便宜52F 04/08 10:10
推 : 相關報導其實有提到,豐田在Robotaxi上還是會採多感53F 04/08 10:12
→ : 至於安全喔?都龜在Lv2叫你要自己注意前方路況54F 04/08 10:12
→ : 滿滿的免責早就寫好惹
→ : 滿滿的免責早就寫好惹
→ : 測器(含光達)方案 純視覺當然有研究空間旦絕對不是56F 04/08 10:13
→ : 啥已經接近Lv5可商業化的地步
→ : 啥已經接近Lv5可商業化的地步
推 : 爭什麼,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啊58F 04/08 10:14
推 : 純視覺方案,照出來就是平面59F 04/08 10:16
→ : 剩下都要透過電腦推算距離,想跑Lv5?嘻嘻
→ : 剩下都要透過電腦推算距離,想跑Lv5?嘻嘻
推 : 自駕車在我有生之年大概還是研究階段61F 04/08 10:19
→ : 先看一下62F 04/08 10:20
→ : 早就上路在跑計程車的Waymo,感測方案有多少
→ : 再看一下,紙上談兵 號稱媲美Lv5的特斯拉 顆顆
→ : 早就上路在跑計程車的Waymo,感測方案有多少
→ : 再看一下,紙上談兵 號稱媲美Lv5的特斯拉 顆顆
推 : 其實研究錢一直燒不是辦法,才被逼著找商業化可行性65F 04/08 10:21
→ : 例如長途洲際物流自駕、限定場域(ODD)內的自駕
→ : 或乾脆往功能更強大的高階ADAS應用但依舊需駕駛負責
→ : 例如長途洲際物流自駕、限定場域(ODD)內的自駕
→ : 或乾脆往功能更強大的高階ADAS應用但依舊需駕駛負責
→ : 靜止物的判定一直無解不是68F 04/08 11:07
→ : 除非有新的技術來判斷
→ : 除非有新的技術來判斷
推 : 雙顆鏡頭可以推算距離,試想人眼開車也不需要雷達70F 04/08 11:16
→ : 協助測距就可以開車了。但鏡頭3A與解析力能不能達
→ : 到人眼的適應性,以及AI能不能做到與人相似的判斷
→ : 力,這些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若短期做不到,我認
→ : 為還是需要其他感測器的協助判斷
→ : 協助測距就可以開車了。但鏡頭3A與解析力能不能達
→ : 到人眼的適應性,以及AI能不能做到與人相似的判斷
→ : 力,這些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若短期做不到,我認
→ : 為還是需要其他感測器的協助判斷
推 : 靜止物只能靠視覺+深度學習達到能判斷的程度吧75F 04/08 11:36
推 : 雷達或光達直接能量測距離數據不需要推算76F 04/08 11:48
→ : 雷達因為避免干擾誤作動才濾掉靜止訊號
→ : 雷達因為避免干擾誤作動才濾掉靜止訊號
→ : eyesight那種傳統的disparity map反而看得到貨車78F 04/08 12:12
推 : 下大雨就不能自動駕駛而已啊 沒差吧79F 04/08 13:10
→ : 雷達光達如果有數據導入配合絕對完勝 時間早晚80F 04/08 15:20
Tesla’s Phantom Braking - YouTube
Testing phantom braking with Tesla's new software 2022.4.5Does it brake for trucks? Pickups? or cars?Is it vision only cars? ...
![[圖]](https://i.ytimg.com/vi/w0p2IDLPYjo/hq2.jpg)
推 : 他就只想達到Lv2,不想負責。鏡頭就可以做到,又便82F 04/08 17:30
→ : 宜,當然不選光達
→ : 宜,當然不選光達
--
※ 看板: Car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79
作者 ykjiang 的最新發文:
- 前陣子在忙,今天得空,回一下好了 首先,LiDAR, Radar, 4D Radar 都是不同的東西,可能少數人因為翻譯混亂,沒搞清楚 傳統的雷達只有速度、平面、距離等三個維度的資訊,缺乏高度的判別 …70F 35推
- 標題連結: 沒有雷達的特斯拉正式出海,為何馬斯克、Toyota發展自動駕駛都押注鏡頭技術? 內文: 特斯拉宣佈捨棄雷達近一年後,沒有搭載雷達的Model 3、Model Y如今也正式出海,銷往 歐洲、 …83F 24推
- 身為Musk粉,來回一下這篇 先問兩個問題: 1. 一定得用光達才能自駕嗎?不用光達行不行? 2. 自駕車用了光達能否增加安全係數? 針對第一個問題, Musk 認為不用光達就能自駕了 其餘多數車廠是 …147F 26推 3噓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