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rsl400 (dark hatter)
標題 [新聞] 好萊塢對AI:科技革命是所有革命最強
時間 Sun Jul 20 00:35:52 2025


新聞網址:
https://reurl.cc/pYxbnr
AI and the Future of Hollywood Creativity
THR explores how AI is revolutionizing Hollywood, from filmmaking efficiency to the ethical dilemmas of creativity, artistry, and human imagination. ...

 

文章很長喔!慎入,簡單來說「吸血鬼獵人林肯」導演要做全AI電影了,不愧是
玩視覺特效的奇才,那個子彈會轉彎的笑話今天仍然適用,其他如詹姆斯柯麥隆
達倫艾倫諾夫斯基也跟進


常常有一些很覺醒的行動主義者(Activist)常常宣稱社會要改革,要善良要公平
殊不知幾乎所有的成功機率高的革命都來自於科學革命,從啟蒙運動,工業革命
https://youtu.be/PIljdgfKqow?si=yfG0Cmbsg1nAtSKz   幫複習X戰警:天啟片頭

本篇新聞談AI創造力,目前是不可能取代的,有興趣我可以提供資料,不過比較
重要的是,這波革命勢必有人受益,有人利益受損,我是那個受益的人,於是乎
被版上某個美漫專家酸跟風,大家可以知道某些專家判斷的個人情緒偏誤了


目前已經有全AI動畫片上映了,評價不好,為實驗性質的作品,未來機器視覺的領域
會快速到驚人的速度,自然語言處理等會很漫,看看那精美的GPT4.5,所以好劇本
仍然吃香,而畫圖則是節省成本

最大的問題就是法規如何去管制(雖然社群媒體上面一堆妖魔鬼怪都沒在管了,因為
不會威脅到這些權力者),以及利益如何在業界進行分餅,會是重要議題

第一個諾貝爾心理學家得主賀伯賽門曾經在他的著作提到,人類作決策只要做到
「足夠好」就行,不需要做到徹底把所有資料都分析一遍,這篇文章也有提到

以下文章真的很長,有興趣點原文,我用聊天機器人整理重點:



機器崛起:好萊塢的 AI 內戰

人工智慧正在好萊塢引發一場深刻的變革,這不僅影響產業的運作方式,更可能永遠改變
我們所消費的娛樂內容。一場關於如何駕馭這項技術的「內戰」已經展開。

新的創作工具:娜塔莎· 雷昂(Natasha Lyonne)等電影人正探索 AI 驅動的工具,例
如 Asteria 開發的搖桿,能透過觸覺而非文字提示生成影像。這開啟了「創意大腦與機
器思維融合」的可能性。Runway AI、Luma AI 等新創公司也推出了 Veo 3、Gen-4、

Sora 等生成影片產品,目標是讓機器以最少的輸入創造出傳統上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實現
的電影級內容。

效率與成本節省:AI 被視為提高效率和大幅降低製作成本的潛力。例如,Asteria 運用
AI 在紀錄片《解放倫納德· 佩爾蒂埃》中進行場景重現,無需實地拍攝。詹姆斯· 卡麥
隆等導演也認為 AI 可以將大預算電影的成本減半。


重新定義影像與敘事:AI 有望讓電影創作者「立即將腦海中的任何東西變成現實」,縮
小了創意構想與實際實現之間的鴻溝。它甚至可能創造「數位人類」取代真實演員,或催
生專為 AI 生物設計的新電影類型。


好萊塢的兩極反應

擁抱者:像娜塔莎· 雷昂、布林· 穆瑟、戴倫· 艾洛諾夫斯基、詹姆斯· 卡麥隆、提姆·
貝克曼貝托夫等電影人及如 Asteria、Runway AI、Google DeepMind、OpenAI 等科技公
司,視 AI 為效率轉變和全新創意的機會。他們認為這能讓獨立電影人達到工作室級別的
製作水準,並打破傳統製作的限制。


抵制者:以演員兼製片人賈絲汀· 貝特曼和概念藝術家雷德· 索森為代表,他們擔憂 AI
對藝術性、人性和就業市場的影響。勞工團體如 SAG 和 WGA 也對 AI 可能導致的工作流
失感到恐慌。版權問題也浮上檯面,迪士尼和環球影業已對 Midjourney 提起訴訟,指控
其「無底洞般的抄襲」。他們認為 AI 只是對過去人類創作的「反芻」,缺乏原創性與靈
魂。


核心爭議:人性與藝術的本質

人類創造的價值:傳統電影的魔力在於,我們接受螢幕上的幻覺,因為我們知道它是人類
集體智慧的結晶。從《日落大道》的經典鏡頭到《臥虎藏龍》的武打場面,都凝聚了人類
的想像與努力。


AI 的「無魂」之作:批評者認為,AI 生成的內容可能缺乏人類情感和故事的深度。例如
,OpenAI 的短片《氣球頭》被評論為「沒有靈魂」,儘管技術上令人驚嘆。

勞動與報酬:概念藝術家雷德· 索森的收入因 AI 工具的普及而銳減,凸顯了 AI 對創意
產業就業的威脅。如何界定 AI 作品的版權歸屬,以及原創作者能否獲得應有的報酬,是
亟待解決的倫理與法律問題。


未來展望

新的商業模式:電影公司或許能透過 AI 節省巨額成本,但同時也面臨消費者可能自行製
作內容、大型製作與發行模式被顛覆的風險。

電影語法的演變:AI 可能會催生全新的電影類型和敘事方式,如同《電光人》中由
Wonder Dynamics 處理的機器人特效所示。

藝術的定義:AI 媒體的低成本可能導致「好夠用」(good enough)的內容充斥市場,挑
戰傳統上由人類主導、高投入的藝術形式。這可能讓電影業更像社群媒體,民主化創作的
同時,也可能稀釋了藝術的「精英主義」品質。


儘管 AI 帶來前所未有的技術能力,能將創意思維立即轉化為視覺,但如戴倫· 艾洛諾夫
斯基所言,那些由 AI 生成的「粗製濫造」內容,或許能在一秒鐘內吸引注意力,卻難以
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記,因為它們缺乏真正的故事。這場戰役才剛剛開始,好萊塢仍在
努力破解 AI 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8.132.159 (臺灣)
※ 作者: arsl400 2025-07-20 00:35:52
※ 文章代碼(AID): #1eUybhn0 (movi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752942955.A.C40.html
bri10091017: 第幾次出水桶?1F 07/20 00:47
你噓我好幾次了,分篇也一樣,你也想進水桶?
bri10091017: 連續洗文time2F 07/20 00:51
水桶Time
godofsex 
godofsex: 優文推3F 07/20 00:56
SALEENS7LM: 老實說,ai這坨糞無疑比當年真空管元宇宙還爛4F 07/20 01:09
你搞錯了,AI是工具,元宇宙是玩具
※ 編輯: arsl400 (49.158.132.159 臺灣), 07/20/2025 01:19:14
xBox1Pro: 怎麼可能比元宇宙爛5F 07/20 01:51
neo5277: 反對無用的,只能一直創造新東西6F 07/20 03:05
nwoyao: AI對好萊塢最大益處就是省成本,然後底層勞工跳出來說還我工作,而且使用工具的還是「人」,生成DEI內容也更加方便呢,AI很好啊,但是對觀眾而言算了吧~只會覺得作品越來越廉價
看你寫一堆,但我已經比你看到更未來的結果了7F 07/20 04:19
ILuvCD: 感覺最能應用的是電影雛形製作的部分
看很多電影在實際拍攝前會先使用簡約的3D模型來模擬實際拍攝時的運鏡,若這個階段的工作改由AI運算呈現確實能在不影響成品品質的前提下降低各種成本,且甚至能夠打造出更好的內容
但創意的上限也可能會因此而被降低
*實機12F 07/20 04:33
yeh0216: 影視工作中是已經使用ai了,但是對於創作者的問題是你要用提示詞或是頭尾圖生成都要花額外的很多時間去調整細節,最後還會送回特效公司去修正ai的錯誤(我現在的工作)不可百分百還原創作者的構思還是個大問題,當然對於不想自己控制構圖或是畫面內容,只是單純無腦製造是很方便19F 07/20 06:44

--
作者 arsl400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