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omenTalk作者 diefishfish ()標題 [新聞] 考上醫學系後自殺,資優生:父母愛我還是時間 Mon Nov 14 11:45:40 2016
http://news.tvbs.com.tw/ttalk/blog_author_detail/5093
tvbs
考上醫學系後自殺,資優生:父母愛我還是愛我的成績?
(作者/陳鴻彬:諮商心理師/資深輔導教師。從事心理諮商、青少年輔導工作近二十年
,現為資深高中輔導教師暨諮商心理師。擅長以家庭系統取向及多元文化觀點切入心理諮
商、親職教育工作。)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個案的葬禮,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
而我,忍不住在心裡反覆想著:這一場葬禮,是不是有機會可以避免?
●渾身是刺的孩子
「是我爸媽要我來的,但我不需要跟人談,你別白費力氣。」初次見面時,他說。活像隻
刺蝟,卻也直率而坦白。
「我明白,因為你的語氣已經傳達出你有多不爽。」我不受影響,倒是他自己聽了後忍不
住「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嚴格說來,他不算是我的個案,更不是我的學生,純粹只是因為他的父母曾與我在同一個
義工單位服務,有些許交情,所以希望我能夠與他們正就讀高三資優班的兒子談一談。
至於這對父母的訴求,他們不好意思明講,但因為已被許多家長請託過,所以我心裡大概
猜得出來。
「雖然我認識你爸媽,但我不是他們的『打手』,更沒有領他們的薪水,所以也毋須『效
忠』他們。」我喜歡直來直往。
聽到「打手」、「效忠」這些字眼,他笑得更開了。
「你真的很有趣,跟其他我爸媽找來『輔導我』的人很不一樣,夠直白。」
「看來,我不只不是第一個『官方代表』,可能連十名內都排不進去?」我們相視而笑。
第一次見面的剩餘時間裡,就在聽他分享「遇過哪些種類的『官方代表』」中度過。
看著笑逐顏開的他,我知道:他的防衛,放下了。
●資優生的原罪
從小到大,不只一路就讀資優班,在資優班裡更是名列前茅,大家都說他是「準醫科生」
。這個向來孝順、聽話的孩子,讓這對父母很自豪。
但,特別的是:高中二年級以後,他的成績明顯滑落很多。「再這樣下去,怎麼上得了國
立大學醫學系?」他父親憂心地說,母親則在一旁靜默不語。
與這孩子接觸幾次後,他學習上的天賦以及聰明的模樣,都令我印象深刻。我不禁萌生好
奇:成績退步,是他「不為」?還是「不能」?
隔週見面時,我轉述了他爸爸的話。「奇怪,為什麼成績好,就一定得念醫學系?」他嘲
諷地說,嘴角牽動了一下。
「那你愛什麼系?」我直接破題。
「生命科學系。」他回答得也俐落。
「但我爸媽眼裡只有醫學系,從來不問我喜歡什麼;即使我說過,他們也假裝沒聽到。」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成績爛到上不了醫學系,就可以做自己。」我歪頭看著他。
「我果然不能小看你!」他說完,偌大的空間裡,留下我們兩個人清朗的笑聲。
●死諫
「學科能力測驗」(一種大學入學考試)成績公告後的隔天,他來找我。
他依舊拿了一個有機會錄取私立大學醫學系的成績;照理說,他應該會憂愁於「無法照自
己的喜好填志願」。可是他沒有。
「你有什麼打算?」我問。
「我還是會照他們的意思填,繼續做他們眼中的好孩子。上大學後,再做回自己。」他表
情漠然,不帶情緒,讓我有點不寒而慄。
我依稀感覺到些什麼不對勁。問他:「你打算怎麼做回自己?」
他笑著搖搖頭,喃喃地說:「你不會想知道的!」
沒想到,這也成了我們最後一次的見面。
我約了父母見面。但自從孩子的成績公告後,他們態度變得冷漠,多次以「忙碌」為由推
託見面,直到我下最後通牒,留了訊息給他們:「如果你們還想要這個孩子,請主動與我
約時間一聊。」
「他現在確定可上得了醫學系,雖然不是國立的,我們不甚滿意,但尚可接受。所以我想
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了吧!」一見面時,父親劈頭就說。
「當然,如果你們所謂的沒問題,是指『上醫學系沒問題』,那的確是。」
我看了一下這對父母,深呼吸了一口氣,緩緩地把每個字說清楚:「但他的情緒狀態,可
能會有不小的波動,甚至有自我傷害的風險。請你們務必多關心他的感受與生活,了解孩
子想要什麼。因為比起成績,這件事更令我不安。」
「老師,你多慮了!我太了解這孩子了,這種事不可能發生在他身上。」父親笑著說。感
覺笑裡還帶點「大驚小怪」的嘲弄。
我突然發現,那種「被嘲弄」的感覺,或許就是這孩子十幾年來最熟悉的感受。
「該提醒的,我已經提醒了;而且,他是你們的孩子,不是我的。」我的話語裡,其實帶
著情緒,但這對父母是否能感受得到,還是,依然選擇漠視這些情緒?就像一直以來漠視
孩子的情緒那樣。
時光飛逝,我淹沒在日常忙碌的時間流裡,不知不覺像快轉般,到了九月底各大專院校開
學的季節。
微涼的午後,我手機進來了一封訊息。打開之後,我顫抖著身體,頹坐在辦公室椅子上,
久久無法自已。
「我們錯了,不該沒聽進去你的話。孩子今早被發現在外宿的房間裡燒炭輕生,學生證下
壓著遺書,上頭只有簡單幾個字:『親愛的爸媽,這輩子我很努力地當你們的乖兒子,下
輩子可不可以讓我做回我自己?』他的告別式,我們希望你可以來送他最後一程,這是我
們僅存少數還可以為他做的事情之一。」
我幾乎可以想像得到打著這些文字時,父母的心情有多悲痛。
只是,這一切,其實有機會可以避免的,不是嗎?
●心理師暖心分析
給身為父母的你:
我們都是一邊長大,一邊遺落某些幼時曾有過的夢想或願望。這些失落,或許是因為能力
的限制,環境的不允許,或是經濟方面的不足。
帶著這些遺憾往前走,直到有一天,當我們成為「父母」。有些人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曾
經有過的夢想有機會實現,並在孩子身上投射我們自己的期待。
渾然忘記: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我們用來填補遺憾與失落的工具。孩子,更
不是我們的「事業」,別把他們當成事業來經營。
尤其是當孩子乖巧、聽話,更容易使我們慣性忽略他們的聲音,而只專注在我們自己身上
。他們有自己的成長議題得面對,也會有自己的生涯、婚姻與家庭,這些課題從來都不是
件容易的事。一路走來,我們都深刻有感,卻總在面對稚幼的孩子時拋諸腦後。
●給身為孩子的你:
相對的,親愛的孩子,我也希望你能明白:很多時候,父母以愛與保護為名,實則出於他
們自身的焦慮,並不自覺強加他們的價值觀在孩子身上,走在他們以為安全舒適的軌道上
。
但他們沒有能力覺察,導致你需承受這些不合理的期待,以及他們的失落。基於對父母的
愛,你選擇順從、聽話,默默承受這一切,卻讓自己越來越辛苦。
因為,順從與聽話,容易讓父母誤以為你喜歡,或是你沒意見、沒感覺,日積月累下來,
反倒愈加鞏固他們「慣於主導孩子生命方向」的互動模式,以為這樣對子女是好的,並且
越來越難加以鬆動。
隨著他們日漸老邁,適應與調整能力也會漸弱,若此時才被迫去面對子女的不順從,不也
是種殘忍?
就像我在諮商室裡時常被問到:「我這樣做,對我爸媽會不會太刺激?他們承受得了嗎?
」
而我,通常會反問:「如果你什麼都不做,一年後的他們,就會更有辦法承受嗎?」
子女,往往出於好意,不忍父母難過與失望,所以不敢跨出那一步。然而,假使「獨立自
主」是你期盼的道路,那麼或許真正該思考的是:可以如何幫父母打「心理預防針」,強
化他們的心理準備度?即使無法以優雅的姿態面對孩子獨立紀念日的到來,至少親子間可
以少些衝突與傷害,甚至避免如同上述故事中的孩子與父母那般,付出過大的代價,招致
我們最不樂見的「雙輸局面」。
●療心練習與叮嚀
當你開始意識到自己對於父母主導的重大決定有些負向情緒,而且難以消化時,有別於過
去總是習慣聽從與承受,你可以有不同選擇──透過循序漸進的表達練習,重拾生命自主
權。
這份找回生命自主權的練習,建議可以從強度較小的事情開始。
練習步驟:
一、將生活中的「決定」分三級:
1初級:日常生活瑣事,例如家庭聚餐地點的選擇,放學或下班後的時間安排……等。
2進階級:足以改變生活型態的決定,例如住所的選擇、要不要買車……等。
3最高級:與生涯有關的重大決定,例如選擇就讀大學與科系、選擇工作、選擇伴侶……
等。
二、從初級開始,練習對父母表達不同意見,或是表明想自己決定並期待被尊重。初級的
決定通常會引發的衝突與情緒張力較小,待反覆多次,父母逐漸適應之後,可再提升到「
進階級」的決定,依此原則,提升至「最高級」。
心得:
一篇蠻值得深思的文章 這個新聞是在描寫一個諮商師遇到的個案 所撰寫的反思與心得
並在文章中提出了不同觀點與不一樣的思考 值得一讀的文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99.40
※ 文章代碼(AID): #1OAJDcTI (WomenTal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479095142.A.752.html
噓 Hanedas: 成績吧我猜 不過記者訪問會說愛你1F 11/14 11:46
推 AppleOuO: 其實沒遇到一個好老師 真的很可惜3F 11/14 11:51
推 fairy241: 唉...感同身受,以前班上的同學跟案例好像
全家都是醫生,她被迫選擇醫學,但明明不願意9F 11/14 11:59
推 lihruh: 我有一個醫學系同學也是被逼唸醫科 後來自殺走了。13F 11/14 12:03
推 fairy241: 學校志願永遠是父母決定,他們理由是因為妳有的選擇,事實上什麼選擇都沒有,這種無力感很沈重14F 11/14 12:03
推 thenorth: 生活圈有隻刀刀人自殺 一個用自殺逼著轉系了
知道的人*16F 11/14 12:06
推 wenyii: 鼻酸T.T醫科真的不是只要成績好就能讀的,本身沒興趣讀起來會很痛苦19F 11/14 12:10
推 Transfat: 怎麼說呢,有些人被逼還是努力走出自己一條路,幫這孩子感到難過24F 11/14 12:39
推 ppc: 很少有父母會認錯 即使是孩子死去 可是孩子也還是死去了
可惜這個孩子選擇從父母的附屬品脫離成為個體的方式是死亡27F 11/14 12:45
推 DaGarn: 這種悲傷好熟悉29F 11/14 12:48
推 lolicone: 當年我是學校報到通知寄到家裡我爸媽才知道我填了什麼志願
然後當晚被罵的半死 差點被拖去報重考班30F 11/14 12:48
→ jetaime851: 雙親都受過教育或從醫的家族中,不是讀書的料、考不上醫科的就是透明人啊 啊 被當人看應該我要謝恩 不然就是我的錯覺...34F 11/14 13:00
推 ru899: 幹嘛不用必死的決心去叛逆一次呢?我也曾被父母以死相逼要我不准再搞同性戀呀 你看十幾年後大家都好好的
我爸媽活得可滋潤了 而且還跟我低頭說 我真沒想到妳們會在一起那麼久 打父母臉整個就是爽啊(喂38F 11/14 13:04
→ joan8815: 真的令人難過...感覺這孩子很聰明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可惜沒有願意傾聽他聲音的父母44F 11/14 13:09
推 hdw: 希望能讓其它不尊重小孩的父母覺醒,小孩的想法也是要尊重的46F 11/14 13:10
推 yaokut: 好讓人難過的新聞阿 (嘆)47F 11/14 13:11
推 Apr1: 聽過一個案例是 媽媽希望女兒當老師 就趁女兒出國把志願卡偷改成師範還教育大學 原本分數可以上商管科系 結果畢業後在當流浪教師 媽媽超後悔49F 11/14 13:14
→ Akaria: 不是自己想要的,只是痛苦不堪52F 11/14 13:15
推 ashclay: 推 neverlight: 要台灣父母認錯?真的下輩子比較快53F 11/14 13:21
推 leveger0903: 亞洲社會的比較心態太重 有時候覺得 父母親給予太多期待 反而是害了孩子56F 11/14 13:31
推 trolkin: 好心酸 看到都快哭了58F 11/14 13:33
推 s1030406: 認同。之前同學考上成大資訊方面學系(他很喜歡),但他爸不准他讀,他就考指考考上中國醫…61F 11/14 13:41
推 Smile916: 這種不能選擇自己想讀的難受真的...63F 11/14 13:44
推 Gosssiping: 話說 都唸醫科了 跨到生命科學有很難嗎@@64F 11/14 13:44
噓 JameC: 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最佳示範67F 11/14 13:54
→ valentian: 當年我母親可是以2個奇怪的理由,就不准我去唸貓大和自己選的科系。68F 11/14 13:54
推 hitomijon: 我表哥也是被逼念台大醫科,但後來不願留在台大,現在跟他父母不往來了,因為他媽媽當初說念台大醫科就是表哥唯一可以報答父母的方式,所以表哥覺得他盡完責任了70F 11/14 13:59
推 Ariafor: 感覺好可惜,某種程度聰明反被聰明誤…73F 11/14 14:02
推 wildcat5566: 推 neverlight: 要台灣父母認錯?真的下輩子比較快75F 11/14 14:05
推 Djent127: 當資優生真的很痛苦,成績與社會期待的壓力讓你不唸書都不行。還好我高一擺爛擺到底,我爸媽才慢慢接受。不過事實上親戚都不知道,只會覺得你還是要考上頂大,所以高三那年硬是衝起來,不然可能中字輩隨便上一上就算了77F 11/14 14:13
推 thumbe31949: 雖然自己也很羨慕成績好的人,但是好像也慶幸自己成績沒那麼好82F 11/14 14:36
噓 Tiesna0730: 幹,抗壓太低怪誰啊。我還不是一路被這樣逼上來也過得好好的,真的那麼喜歡某件事情就去堅持啊84F 11/14 14:37
→ IDanceAlong: 樓上,你可以說你做不到,為什麼他做不到 那我問你愛因斯坦做的到,你為什麼做不到?86F 11/14 14:39
推 axlfun: 過太爽,為了這種小事就自殺89F 11/14 14:48
推 brigee: 把責任都怪在父母頭上就對了嗎輔導師自覺很了解小孩 卻沒有嘗試去轉換小孩這些尖銳的情續。覺得輔導師也有責任92F 11/14 15:03
推 QQmouse: 當然是成績 小孩是父母炫耀比較的工具 可憐的孩子 解脫了94F 11/14 15:05
→ NoEric: 輔導師見沒幾次面是能幫多少忙 父母不改再轉移情緒也沒用97F 11/14 15:10
→ doroarien: 治療心病很關鍵的一點就是遠離壓力源 假如學生壓力在心理師那裡得到舒緩 回到家卻又面對相同的壓力 那心理師的努力也等於白費了
每週見面數小時 就要消化所有的壓力 父母又不願改變 比登天還難吧99F 11/14 15:21
推 eric791112: 草莓又無腦,上了醫科,等於拿到VIP券,將來想搞什麼都可以240F 11/15 07:47
推 fiftydollar: 人生是自己的 爸媽講什麼幹麻鳥他們 對自己負責就好不會讓自己餓肚子 他們老了可以給他們好生活就好242F 11/15 11:25
→ apllyxad: 看到這種新聞心都會酸酸的...244F 11/15 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