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l132 (pl132)
標題 [新聞]超越理解極限?AI 設計的晶片太複雜,連
時間 Tue Feb  4 19:16:42 2025


超越理解極限?AI 設計的晶片太複雜,連科學家也看不懂了

https://technews.tw/2025/02/04/ai-design-chip/
超越理解極限?AI 設計的晶片太複雜,連科學家也看不懂了 | TechNews 科技新報
[圖]
晶片無處不在,不管是電腦、智慧手機、汽車、甚至家電都有它的存在。隨著需求持續飆升,必須製造出更快、更高效的晶片,部分科學家開始借助 AI 設計晶片。然而,這引發一個問題,那就是 AI 設計的晶片過於複雜,甚至超出人類的理解範疇。 這項研究由普林斯頓大學 Sengupta 實驗室的科學家團隊主導,他們 ...

 

晶片無處不在,不管是電腦、智慧手機、汽車、甚至家電都有它的存在。隨著需求持續飆
升,必須製造出更快、更高效的晶片,部分科學家開始借助 AI 設計晶片。然而,這引發
一個問題,那就是 AI 設計的晶片過於複雜,甚至超出人類的理解範疇。


這項研究由普林斯頓大學 Sengupta 實驗室的科學家團隊主導,他們透過「逆向設計」(
inverse design)技術,嘗試利用 AI 創造新一代晶片。他們的目標並非取代人類智慧,
而是希望能增強它。


該團隊的策略是讓 AI 承擔繁重的運算工作,人類則專注於創造力與問題解決。他們採用
「卷積神經網路」(CNN)來進行設計。相比之下,人類設計的晶片整齊有序,而 AI 創
造的晶片則顯得更混亂、不規則,這是因為人類更傾向保持秩序,但 AI 能以更快的速度
處理資訊,往往會產生一些乍看之下不太合理的設計。


事實上,這些 AI 設計的晶片與人類設計的晶片截然不同,使研究人員難以理解其設計方
式。然而,這種表面的混亂或許隱藏更高層次的效率。與人類工程師不同,AI 不受傳統
設計規則的限制,這可能讓它發現一些人類需要數年才能找到的模式與解決方案。


AI 創造晶片最令人興奮的一點是重新定義晶片性能的極限。AI 能在短短幾分鐘產生全新
的設計範例,提供人類工程師從未考慮過的新構想。這種人類與機器之間的協同效應,有
望在無線通訊、資料處理等領域帶來突破性的進展。


然而,實現這目標仍面臨巨大挑戰,如 AI「幻覺」(hallucinations)問題,即演算法
認為合理,但現實世界中無法實現的設計結果。這時人類的監督就變得非常重要,雖然人
類可能永遠無法完全理解這些 AI 設計的晶片,但仍有機會激發工程師的靈感,並找到顛
覆晶片設計的新方法。


該研究團隊已將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望透過與
更多科學家合作,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0.129 (臺灣)
※ 作者: pl132 2025-02-04 19:16:42
※ 文章代碼(AID): #1deVSS1I (Tech_Job)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738667804.A.052.html
acidrain: 搞製程都知道 客戶設計天馬行空
是製造廠痛苦的開始1F 111.254.234.112 台灣 02/04 19:19
ma721: 跟alphaGo一樣棋手也看不懂3F 115.165.238.234 台灣 02/04 19:27
BarryBai: 所以軟體跟IC設計這種東西只要跨越數學的門檻就好了,硬體製造還要跨越物理世界的門檻4F 114.32.244.126 台灣 02/04 19:49
yeswecannot: AI產險值班when?7F 49.218.94.108 台灣 02/04 20:00
j147589: 天網元年8F 73.191.28.241 美國 02/04 21:05
samm3320: 有bug可以叫AI ECO嗎9F 1.171.44.70 台灣 02/04 21:26
jiansu: 這個不意外吧XD 可以迭代的次數比人多很多 感覺調參數寫報告 自動控制機台也有機會 但用手操作的工作會比較晚 deep research 感覺某些方面整理報告也可以減少很多人力10F 27.240.224.4 台灣 02/04 21:56
VSshow: 人類在宇宙中這麼渺小...15F 42.72.92.116 台灣 02/04 21:56
NEWinx: AI+機器人=天網+機械公敵16F 36.229.36.103 台灣 02/04 21:58
yudofu: 設計本來就是以人可以理解的前提去設計,沒了需要被理解的限制就看天17F 114.36.240.15 台灣 02/04 22:16
AGODC: 人類終究會發現自己在AI面前是低等生物19F 125.228.103.155 台灣 02/04 22:21
tn00210585: 產品出問題不可能說不知道AI想啥,人類如果不能理解,現行就很難投入商用21F 101.12.151.145 台灣 02/04 22:28
alex01: 人類本來就不是機器,很可能真的會產生一種“生命”那就是他的語言和邏輯24F 111.250.50.35 台灣 02/04 22:36
yunf: 故意的 時間拉長你就會知道還是有人有辦法解
他只是複雜
比方說現在把你丟到一跟你不熟的領域 你也會覺得很複雜 但是天天摸這個的專家就跟吃飯一樣容易
其實你也可以把看成 一個只寫答案不寫過程的學生
這個時候你只要用另外一個ai當翻譯就好
他們試圖在這個過程欺騙你就好像房仲一樣
你只需要有一個AI大師 負責監督他在每一個生成的過程都沒有被加料
他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 就是把世界的主控權握在自己手上
所以才會有資料中心
在還可控的時候A I是不可能超過人類他們一直想單點突破來證明自己很厲害已經超越人類
然後PUA你會被取代
簡單來說就是做好版本控制
可是他們最不希望就是你搞懂原來可以版本控制
就好像其實控制得好電腦基本上不會中毒如果你知道怎麼樣會中毒
馬斯克說過世界上95%的工作會被取代那剩下5%是什麼? 不就剛好是和現在一樣?27F 49.216.164.226 台灣 02/04 23:06
dbalruke: 跟圍棋一樣,現在一流棋手都是整天跟AI對練了56F 39.9.228.34 台灣 02/04 23:37
yunf: 比方說他要產生一個圖像他可能用了幾個 幾十個 幾百個藝術家的筆法 這樣可能真的有點難理解 但應該還是有簡化理解的方法
練圍棋的目的是促進我們的大腦思考靈活而不單單只是下棋
就算真的下不贏電腦至少思考能力是有提升的這才是重點 即便電腦勝率高達八成 你還是有兩成機會擊敗他
即便他的勝率是99% 你還是有1%的機會贏!
躲在AI後面操控AI來壓榨平民的人才可怕! 你想想你的KPI誰定的道理其實一樣
誰賺走你的勞動成果?58F 49.216.164.226 台灣 02/04 23:39
soulgoodman: 問題一直不在設計好嗎... 問題是在設計完要怎麼驗證。深度神經網路難的地方就在損失函數計算跟收斂,你的判別器相當於驗證的Golden model, 當你有了golden 誰還會浪費時間去訓練一個非常難驗證的東西(而且準確度還不是10073F 180.177.2.184 台灣 02/05 00:33
yunf: 這些自然都會有人解決
你想過的沒想過的別人都想到了
https://tinyurl.com/2dekt55m 沒事他們幹嘛去動這個?
https://tinyurl.com/2y45p4vm 沒說80F 49.216.164.226 台灣 02/05 01:07
2019年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重新定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圖]
在1791年至1960年間,國際單位制的基本結構經歷了約170年的發展。1960年以後,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國際單位制的諸多缺陷也得到了一步步解決。
 
yunf: 不行但只能回來一分鐘
https://tinyurl.com/237v5d8p 歐洲人日常
很多東西根本就不用那麼複雜 只要能訓練到他了解他的工作就好
很多東西 光是幫助你從不會到會 就已經很有價值85F 49.216.164.226 台灣 02/05 01:16
理髮師悖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理髮師悖論(英語:Barber paradox)是用來比喻羅素悖論的一個通俗說法,由伯特蘭· 羅素在1901年提出。羅素悖論的出現是由於樸素集合論對於集合的不加限制的定義。由於當時集合論已成為數學理論的基礎,這一悖論的出現直接導致了一場數學危機,也引發了眾多的數學家對這一問題的補救,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公理化集合論。同時,羅素悖論的出現促使數學家認識到將數學基礎公理化的必要性。
jasperhai: 老闆表示開心,又可以省下人事費用了!92F 111.185.73.132 台灣 02/05 04:35
tinoooii: 一切都可控,智慧能多高?94F 223.137.114.204 台灣 02/05 06:20
bizer: 就像寫程式一樣阿,某些程式碼會破壞可讀性,但速度也會增加,但是維護困難,如果未來都交由ai設計,那人類最後只有去驗證的份95F 1.160.177.101 台灣 02/05 07:02
whitehumor: 笑死 我一月底還跟他吃飯 呵呵呵呵新聞講的也太神....99F 114.137.251.191 台灣 02/05 08:20
Aquarius126: 可讀性很重要吧,不然有BUG的時候根本找不到101F 123.192.88.214 台灣 02/05 10:13

--
作者 pl132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