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ricgary (艾瑞克蓋瑞)
標題 Re: [標的] 美債00687B 哲哲再度加碼一千萬
時間 Fri Nov 17 23:39:02 2023



請問哆啦王大大

既然您提了那麼多 及風險性

那為何八大公股銀行

從九月開始天天買超美債etf?

他們也是銀行專業經理人 應該也很熟悉風險性

及獲利性吧? 敏感度應該很高

政府的四大基金(退撫/勞保/勞退/郵儲)

還有國安基金 基本都是透過八大公股銀行

那他們不就是認為穩健 有獲利空間

才會大量投入嗎?

長老們就是最大的美債蛙

我查到資料如下

http://i.imgur.com/vrzMZAD.jpg
[圖]

http://i.imgur.com/8bNA5BC.jpg
[圖]

http://i.imgur.com/Wi6hRy4.jpg
[圖]


謝謝



※ 引述《ffaarr (遠)》之銘言:
: 先說結論,我沒辦法預測利率走勢和債券走勢,
: 這篇要回的是  債券漲跌的基本
: 原理,並不是「昇息」就會下跌,「降息」就會上漲。任何認為
: 可以「必定」在短期幾年漲到超額報酬的想法都是欠考慮。
: 以下探討:
: 一、債券殖利率與價格的關係
: 首先,債券的漲跌是看債券的到期殖利率(兩者是相反),例如30年公債
: 就是看30年公債殖利率,例如現在大約是4.65%,一個月前最高到快要5.15%。
: 假如你持有最近發行的30年公債,票面利率4.65%,它的存續期間(modified duration)
: 會是16年左右(不少長債ETF的平均存續期間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 ,這代表如果30年公債殖利率上漲1%大約會跌16%,下跌1%也大約會漲16%
: 所以最近一波上漲,它大概會漲 8%左右。
: 到這裡我們一直還沒提到,
: 昇「息」、降「息」的息。  因為在這一個多月長債變動那麼大的期間
: 有一個數字是保持不變的,那就是  「聯邦基準利率」。也就是在講昇息
: 降息時講的那個「息」。
: 所以,在沒昇息,沒降息,聯邦基準利率維持5.25%-5.5%的情況下,
: 長債率在一個月之內,上下差了0.5%之多,也就是也就是兩碼之多。
: 這代表一件事,就是  長債利率和聯邦利率雖然密切相關,
: 但兩者的實際漲跌卻是兩回事。
: 二、債券漲跌的眾多因素
: 實際上影響美國長期公債利率(長債漲跌)的因素很多,包括長期通膨預期
: (除了會影響利率,也牽涉到投資人預期長期持有債券拿到的實質報酬)、
: 供需因素(美國近期發長債的數量、一些大型持有者如中國政府的買賣…)、
: 信用因素(影響較小,但美國政府近來出一些小狀況的時候還是多少影響)
: 等。
: 但最直接影響的,還當下的是聯邦利率和未來變化預期。   因為聯邦利率代表的是
: 當下短期資金的成本(現金的利率),而未來的利率漲跌會影響未來3年5年10年甚至
: 30年的平均資金成本。  30年公債的很多投資人(以機構投資人為主)要比較持有
: 其他較短期債券,或甚至現金的預期報酬,最後得出當下用多高的殖利率買進
: 30年長債才合理。最終形成了當下的債券殖利率與價格,所以兩者之間關係
: 是很密切的。
: 以下的探討以利率和債券漲跌的關係為主,所以會暫時先假設其他幾項因素不變。
: 三、聯邦利率與債券利率的關係  ----市場預期
: 既然兩者關係密切,但為什麼我前面會說債券的漲跌和聯邦利率是兩回事呢?因為
: 資本市場不是等到事情發生了才會反映,債券的市場的主力是法人,那些華爾
: 街債券操盤手,知道的事情比我們更多,所有最新的相關訊息都比我們更快掌握
: 然後盡快作為買賣債券的參考,雖然看法不會都相同,同一個時間有人看好而
: 有人看壞而賣,但因此成每一個當下債券的價格。
: 所以,當10月中,市場很多人突然開始覺得今年還可能昇息,大多數人認為
: 也最快要年底才可能降息的時候,雖然沒有真的昇息(甚至
: 多數人覺得11月不會昇息) ,長債利率也一路往上走,但11月初開始的
: 各種數據(就業、 cpi… ) 又超出市場預期,讓大家對利率走勢預期一整個翻轉
: 所以債券又大漲了一波。
: 所以會造成短期漲跌的重點,並不是數據或預期本身好或壞,並不是會不會降息昇息本身
: 而是它和原本的市場預期差距多少。  這點如果有在看cpi數據,
: cpi是3.3%還是3.2%真的差很多嗎?其實沒這麼多,但因為預期是3.3%,3.2%是超出預期
: 地低,所以股市債市馬上就噴出。    所以如果你是想要預測債券走勢(無論是
: 幾個月的短期,或是2-5年的中期) 那絕不能  以為「降息就會漲」 「昇息就會跌」
: 這麼簡單。
: 而是降息可能會漲,但如果降得比預期晚,預期少,那可能不漲反跌。
: 昇息可能會跌,但如果昇得比預期晚,預期少,那可能不跌反漲。
: 沒昇息沒降息也不代表不會漲跌,重點是昇息息的預期變化多少。
: 四、昇降息預期怎麼看:
: 那我們怎麼知道現在市場的昇降息預期是什麼呢?
: 美國有出「利率期貨」,亦即以某個時間點的聯邦利率位置結算的期貨,
: 從這些期貨的價格,就可以看出市場認定  某次會議之後  昇息和降息機率
: https://hk.investing.com/central-banks/fed-rate-monitor
: 例如,目前市場認為12月的時候有5.2%會昇息, 94.8%會維持不變。
: 1月的預期則認為會和12月維持不變(還是5.2%變成  5.5-5.75,
: 94.8%維持  5.25-5.5%。
: 這個預期是隨時會變的,例如,也才一天前,
: 12月昇息的預期還是0%,甚至還有0.2%的機率會降息,這一天的市場看法改變
: 就可以解釋為何昨晚債券是下跌的。
: 但,和一週前cpi公布之間相比,昇息一碼的機率還是從14.8%大幅下降,
: 也因此最近債券又大漲一波。
: 這個表可以看到未來一年每次開會的 利率預期和機率。是更能反映市場
: 對未來一年利率變動的看法。(這是美國金融市場那些
: 用真金白銀下去投資的人的想法的
: 集合,不是那種看新聞或某個名嘴講,就說會肯定降息還是什麼的)
: 五、市場預期和漲跌預測:
: 看了市場預期之後,你就不會只是在瞎子摸象,說什麼降息就會大漲。
: 你要預測漲跌,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市場上已經解讀利率變化到哪了。
: 而這些是那些每天在進出的債券操盤手早就知道的事。
: 例如,現在預期明年9月時,有15%的機率已降1碼,有32%的機率共降2碼。
: 32.4%降3碼 15.1%降4碼  2.5%降5碼,只有3%是沒降或還昇一點。
: 這代表什麼呢?如果現在突然有一個fed內線消息公布告訴大家
: (實際上fed也無法確定),到9月為止確定會
: 不多不少降1碼。假設其他月分的利率以及其他因素都不考量,
: 那長期債券鐵定是會跌的。因為比市場預期降要差很多。
: 即使降2碼都還不如市場,降3碼才是利多。
: 你在預測債券漲跌,會不會有價差可賺的時候,就要把這些考慮進去了。
: 你如果有能力判斷市場的預期不準,預測實際上的利率下降時間和幅度
: 更早更大,那合理判斷債券在1-2年內會上漲,就會是一個合理的作法。
: 但如果要說「降息就會漲」。那真的沒搞懂金融市場的運作原理。
: 六、較長時間聯邦利率和  長債利率的關係:
: 前面講的是比較短期的走勢和市場預期,我們可以拿更長一點的數據來看。
: 兩者的關係。
: 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30年公債的殖利率都是高於 fed利率的,這很好解釋
: 長債波動這麼大,持有到期又很久,持有的人當然會希望有更高的預期報酬,
: 來補償這個風險。因此比現金率高過1-2%,是很常見的事。
: 例如在2022年債券大跌之前  fed利率接近零, 30年債券殖利率接近2%
: 但在2022年 fed大幅昇息之後,這個關係反轉了, fed利率是5.25%-5.5%
: 增加了5%多,但30年殖利率 只從2%昇到最近的 4.65%。
: 這增加的幅度大概只有一半。
: 為什麼長債利率沒有也增加5%跑到7%呢? 就是因為長債並沒有跌這麼多,
: 為什麼沒有跌這麼多呢?因為市場一直在預期,fed不可能長期維持高利率
: 這麼久,遲早都會降息,也因此 未來30年的平均利率絕不會是5%,甚至可能
: 4%都不到,這樣4.65%的預期報酬就至少合理。
: 所以一開始,就是長債並沒有跌這麼多,昇息5%多只跌了2.5%多,
: 可是現在很多人卻覺得,只要降息1%,長債利率就一定會跌1%,也就是
: 漲16%多,這合理嗎?當然不合理。
: 如果你相信長債利率高於現金不倒掛是合理的常態。那未來長債少跌的部分,
: 就遲早要還回來,還的過程可能會是:
: fed利率跌,長債利率不跌甚至漲
: fed利率大跌,長債利率小跌
: fed利率不變,長債利率漲(10月的時候一度往這方向走,但現在債券又漲回來了一波)
: fed利率繼續昇,長債利率大漲
: 我們事先並沒辦法預測最後會是怎樣,還是四種狀況都交互發生。
: 結論就是,並無法得出「降息債券就一定會漲」以及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S918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83.167.196.123 (荷蘭)
※ 作者: ericgary 2023-11-17 23:39:02
※ 文章代碼(AID): #1bLuaNvt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00235543.A.E77.html
Kobe5210: 好了啦1F 11/17 23:41
oooellis: 公股銀行前兩個月也得酸韭菜啊,結果直接讓外資小兒認錯,求饒式買盤2F 11/17 23:41
gkkcast: 他只是提風險性。叫債蛙不要高興的太早4F 11/17 23:41
ChangJimmy: 因為賠錢不是從經理人口袋出5F 11/17 23:48
linfuon: 首先 你知道銀行那幫投資人這兩年虧爛嗎
再者 你不知八大這買賣表是專門低買高賣的短線客嗎6F 11/17 23:56
duriel3313: 法人買債券又怎樣?這邏輯之貧弱8F 11/18 00:17
seanidiot: 那你就歐印加槓啊9F 11/18 00:18
stocktonty: 因為他們錢多到可以加碼幾百次 散戶有嗎?10F 11/18 00:20
nick0506: 美債破產世界經濟就崩毀了,沒上車就能逃過?
你以為沒玩,其實你也在賭桌上了11F 11/18 01:16
hotdogmc: 這有什麼好吵的 想買就買 管別人幹嘛13F 11/18 01:17
Kenhon: 現在歐硬怎麼輸 cc14F 11/18 01:30
fiend0229: 什麼時候了還有人會看官股買賣喔...佩服15F 11/18 01:54
dos01: 韭菜16F 11/18 02:44
rihlwkin: 本多終勝 人家庫存多 本多 你以為他短暫買會賠錢?老蘇有套牢有9成資金再買?人家長老有阿17F 11/18 06:10
ichiroa: 好弱的問題19F 11/18 06:23
hcwang1126: 債本來就是機構在買的 反過來說這一年的未實現巨額虧損 明後年都可能翻正 財報或許會很香20F 11/18 06:25
sirins: 專業經理人,嗯…22F 11/18 07:51
patrol: 本多忠勝23F 11/18 07:52
awss1971: 專業經理人怎麼做都有錢賺,韭菜只能被割...慘24F 11/18 08:17
apple123773: 人家是衡量風險,你有那麼大的量體需要這樣嗎?25F 11/18 08:18
dabih: 很難認定從公股券商進出的投資人是否是銀行自營部或是 其他機構 ; 透過國內長債ETF 日交易量 不到1億台幣 和美債(國債)市場每日交易量400B~800B USD相比 直覺上可比性 和 參考性 並不是那麼大26F 11/18 08:40
a03520: 不管列了美債再多風險性,他還是目前最穩的標的啊30F 11/18 09:01
guowei616: 在股版 美債是比股票風險還高的產品 CC31F 11/18 09:28
venusvirus: 散戶沒那個財力跟著長老做,還在山腰就沒錢攤了32F 11/18 09:41
popeye1: 美債破產 明天公司會請你離職信不信33F 11/18 09:44
redbeanbread: 法人有時間34F 11/18 09:58
nowar100: 太好笑了  八大官股做啥你就該做啥? 資金量體和持有目標不同的張飛比岳飛在講什麼35F 11/18 10:40
lluunnaa: 長老資本雄厚,散戶歐印就龜苓膏了37F 11/18 11:50
yangs308: 長老都打金手指玩股票啊….38F 11/18 11:57
XDDDpupu5566: 跟你分享一下,哆啦王十年前左右
曾發出類似警告說槓桿ETF很危險
然後前陣子他在隔壁板
承認有做虛擬幣
真的要小心他的警告啦!哈哈39F 11/18 12:14
pinkuuu: 八大銀行好棒棒44F 11/18 12:20
jose777: 本多終勝這還要教嗎?錢多就是正義啦45F 11/18 12:33
ffaarr: 1、我文章沒有說不要買美債,只說不要以為一定會漲2美債長期持有有4%多預期報酬,有合理預期就很ok。3、美債市場很大,看台灣的債券ETF的買賣沒意義
4、如文章所說,債券有人買就有人賣,你怎知賣出的不也是法人,甚至是美國的法人。
5、美債市場法人的天下,你認為台灣的法人特別強嗎6、總之你不清楚別人買進的理由,跟著買沒意義。
投資是要自己了解產品的風險預期報酬適合自己
有可能法人想放20年,你1年虧損就受不了。46F 11/18 16:59
jason751231: 想酸喔 這種態度 笑死
哆啦王真是佛心來著55F 11/18 17:44
avmm9898: 八大公股就是最韭的一群 一年後一定會後悔買那麼多57F 11/18 18:16
apple123773: 公股行庫不太韭 通常韭的是.....58F 11/18 19:41
justhandsome: 滾啦,折折舔粉59F 11/18 20:17
nrsair: 八大銀行大部分是誰下單?60F 11/18 22:28
jerrylin: 八大很多是散戶在下單............................61F 11/18 23:31

--
作者 ericgary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