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Switch
作者 yo0529 (Mojito)
標題 [閒聊] 櫻井再次表明願意為大亂鬥後續作品提供協
時間 Sat Jul 29 10:39:42 2023



https://youtu.be/x9ivFcDfZRc[B

櫻井在最新一期的影片中
談及大亂鬥X的聰哥E3事件
而影片最後也說到只要他還有能力
就願意繼續為大亂鬥系列提供協助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11 Pr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8.24.29 (臺灣)
※ 作者: yo0529 2023-07-29 10:39:42
※ 文章代碼(AID): #1an7lmDE (NSwitch)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Switch/M.1690598384.A.34E.html
ryoma1: 以下開放各家廠商加入參戰名單(XB3可以改諾亞打拳嗎?)1F 07/29 10:49
GoingMerry: 退休後太閒了2F 07/29 10:52
taihao: 這遊戲在國外超紅,不知在紅什麼3F 07/29 10:52
lbowlbow: 可以出諾彭隊嗎4F 07/29 10:52
cielilver: 直接出在下一代機上了吧5F 07/29 10:53
oglms0102: 在日本的銷量也很恐怖吧,每週還是都前十左右6F 07/29 10:57
hmdumpling: 大亂鬥可是堂堂十任之一7F 07/29 11:00
jacky00025: 再..再一個DLC季票8F 07/29 11:12
h60414: 版權費最貴的遊戲9F 07/29 11:13
hohiyan: 可party可格game,又有各遊戲明星團隊角色,不紅才奇怪10F 07/29 11:15
alingcht: 神作,可競技也道具歡樂11F 07/29 11:16
xxx60709: 說不知道在紅什麼是在反串嗎==12F 07/29 11:18
yo0529: 只有中文圈不紅而已吧,還記得當年E3一半都是宣傳大亂鬥時,台灣罵多兇,結果歐美日幾乎都在狂歡13F 07/29 11:18
bibbosb4: 台灣當年任家知名度弱很正常15F 07/29 11:26
sugoichai: 大亂鬥超好玩啊,說不知道在紅什麼的,是雲還是反串?16F 07/29 11:27
kyand4010: 感覺是為了岩田17F 07/29 11:39
angelpeace: 明顯就釣魚呀,無視就好了 可憐人 …18F 07/29 11:42
sustto: 好 大亂鬥窩要太陽戰士 萊莎 龍隼
還有好的連線19F 07/29 11:43
ringtweety: 說到大亂鬥期望角色 老外之前都超希望有基諾 這次RPG重製了 不曉得下次參戰的可能性有沒有提高21F 07/29 11:46
li1il1: 有深入鑽研的人絕對都能理解這款神作的魅力23F 07/29 11:48
silence5566: 大亂鬥不管是派對還是認真打都超好玩的啊 紅很正常24F 07/29 11:48
popubear: 不懂為什麼中文圈不紅才對吧...25F 07/29 11:53
akles111: 中文圈不紅挺正常,N64跟GC當年是索尼聲勢正大
後面也是WII起來才被熟知26F 07/29 12:05
killerj466v2: 當年索的市場行銷很好啊28F 07/29 12:08
ayubabbit: 網路時代對任天堂真的有利。大部分看完介紹還不知道在玩什麼
不像是傳統大作放完美美影片就高潮了
我也是某次去巴哈聚會看人玩才知道大亂鬥可以玩成這樣怎麼你玩的跟我像是不同遊戲29F 07/29 12:12
li1il1: 看似操作簡單但其實不少新手都覺得不好上手所以勸退,當party game也需要一定程度才玩得起來,線上網路需求算高,接有線網路是基本,台灣玩ns接實體網路的比例應該不多吧,為了一款遊戲從wifi改成有線網路的更是少之又少34F 07/29 12:15
TED781120: 大亂鬥銷量比曠野還高。38F 07/29 12:15
dreamcube: 季票 第三彈~第三彈~
大亂鬥SP季票 第三彈~ 第三彈~39F 07/29 12:16
TED781120: 不,應該說歷代大亂鬥好像銷量就沒比同期薩爾達低過。41F 07/29 12:16
yo0529: 有啦,初代比時之笛低
但之後幾代都是大亂鬥比較高沒錯42F 07/29 12:18
dreamcube: 曠野之息可惜的是DLC不夠多,不然跟瑪車、大亂鬥一樣持續更新一年以上,銷量應該會很可觀。
看王國之淚有沒有機會這樣做。44F 07/29 12:20
Trika: 季票三應該無望,但如果真有,玩家會較希望誰登場?紙片瑪莉歐、萊沙、XB3、聖火en47F 07/29 12:23
li1il1: 先反串悟空 魯夫 炭治郎(笑)49F 07/29 12:25
slainshadow: 只花三週打爆隔壁棚賣一年的遊戲50F 07/29 12:26
※ 編輯: yo0529 (1.168.29.121 臺灣), 07/29/2023 12:30:20
yo0529:轉錄至看板 C_Chat                                        07/29 12:30
letyouselfgo: 重點是各種遊戲的粉絲都可以享受這遊戲51F 07/29 12:33
dreamcube: 看歷代不太準,歷代寶可夢也是賣贏大亂鬥、薩爾達。
但這次在Switch都被大亂鬥、薩爾達超越了,可見遊戲內容有沒有與時俱進真的很重要。52F 07/29 12:33
yo0529: 除了3DS,大亂鬥沒有跟寶可夢本傳出在同台主機過55F 07/29 12:34
diabolica: 誰敢接==56F 07/29 12:35
yo0529: 沒人,任天堂跟櫻井都說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所以影片中櫻井自己也說無法想像沒有他參與的大亂鬥新作57F 07/29 12:36
dreamcube: 我只是要說曠野之息如果DLC能再更新一年以上一定賣更好,看王國之淚DLC有沒有機會。59F 07/29 12:37
yo0529: 嗯嗯樓上你開心就好61F 07/29 12:40
ringtweety: 別說遊戲製作方面 光宣傳願意這樣自己來 每天推特傳圖62F 07/29 12:40
ayubabbit: n64大亂鬥聽說一開始不太受人氣 櫻井很努力推才普及63F 07/29 12:42
ringtweety: 自己介紹其他家IP的製作人 也沒幾個人辦到了 這都還只64F 07/29 12:42
ayubabbit: 一直上網教大家怎麼玩65F 07/29 12:42
TED781120: 櫻井政博都53了,就算一直在做大亂鬥頂多也就再參與2作吧……66F 07/29 12:43
ayubabbit: 有個出到12代的..68F 07/29 12:43
TED781120: 如果這個IP想要永續經營下一個20年,總是會迎來沒有櫻井的時代。69F 07/29 12:44
ringtweety: 宣傳行銷方面  遊戲設計都還沒提71F 07/29 12:44
yo0529: 就只能期許老任跟櫻井再未來能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吧
在*
不然可能就會像影片中提及的聰哥想法,櫻井不接了會直接移植舊作到新平台72F 07/29 12:48
TED781120: 然後個人真的覺得可以考慮多少放寬一點大亂鬥電競的活動。
就算是像烏賊那樣的也行……76F 07/29 12:50
dreamcube: 我以前就想過大亂鬥的DLC可以讓新人來試試看,順便培養接班。
但後來才想到,大亂鬥是外包的,不是任天堂內部自己工作室的,所以還是要透過櫻井來指揮調度。
我個人是覺得大亂鬥,下一代應該先轉回任天堂社內開發,才好談接班問題。79F 07/29 13:04
rainxo6p: https://youtu.be/lQ1MgPjBGTE
https://youtu.be/c3ls2y_2UHM 讓我想到這2個影片XD85F 07/29 13:08
 
yo0529: 就是因為大亂鬥靈魂是櫻井,所以才會外包給他啊,不然聰哥閒閒沒事找已經從HAL離職的櫻井繼續做幹嘛?
然後老任外包給櫻井又不代表本社沒人參與87F 07/29 13:11
o07608: 所以說那個亞空重製QQ90F 07/29 13:14
TED781120: 其實之前櫻井有說他不是馬上答應,是當年E3任天堂還有聚會,然後包括青沼在內的任天堂高層都來找他灌迷湯w
青沼對他說的話類似影片裡那段,甚至有說「如果你不來做的話我們這些外行人就得被逼著來做了QQ」這樣的話w91F 07/29 13:15
yo0529: 而且你以為老任跟櫻井都沒想培養接班人哦?從Wii時代就開始找了啦,但就是一直還沒有遇到合適人選97F 07/29 13:16
TED781120: 最後櫻井被激發出了使命感所以才做下去……99F 07/29 13:16
blowchina: 我也不喜歡,但知道很多人喜歡283F 07/30 12:13
w790818: 不要跟夢大師抬槓 幹他只會自說自話 還越來越嗨284F 07/30 13:12
dreamcube: 講到自己喜歡的電動,當然越講越High~
如果你玩電動越講越Low,就還滿特別的。285F 07/30 14:53
SPDY: 你那種沒如果沒得驗證的假設 有什麼好High的? 麻煩盡量收斂別忘了你 已被板主們重點觀察 過往言論納入考量 好自為之吧287F 07/30 18:16

--
作者 yo0529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