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作者 jason748 (第79空中突擊旅)標題 [新聞]國軍單戰沒教但很重要!軍隊「挖坑」藝術時間 Mon Dec 18 16:46:07 2023
原文來源: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24074
國軍單戰沒教但很重要! 軍隊「挖坑」藝術一次說分明 - 自由軍武頻道
國軍將於明年元月恢復徵集一年期義務役,新兵預計將參與「震撼教育」等各項實戰化訓練「由民轉兵」。雖然尚不清楚「震撼教育」將以哪些訓練內容,來取代過去的單兵戰鬥教練。不過,隨著單兵戰鬥教練內容演變,看似簡單的散兵坑挖掘教範雖已被刪除,但此為各國軍隊重要的訓練項目一環,也可說是工事的藝術。在緊急情況下,也 ...
原文摘要:
〔記者吳哲宇/台北報導〕國軍將於明年元月恢復徵集一年期義務役,新兵預計將參與「
震撼教育」等各項實戰化訓練「由民轉兵」。雖然尚不清楚「震撼教育」將以那些訓練內
容,來取代過去的單兵戰鬥教練。不過,隨著單兵戰鬥教練內容演變,看似簡單的散兵坑
挖掘教範雖已被刪除,但此為各國軍隊重要的訓練項目一環,也可說是工事的藝術。在緊
急情況下,也能成為保命的關鍵。
印象中較為死板的「敵火下作業」教範,仍是現代美軍必學課程。(美國海軍)
在「敵火下作業」挖散兵坑的教範之所以在單兵戰鬥教練中消失,主要是因為台灣本島作
戰環境演變所致,由於台灣山多、平地少,又隨著城鎮環境擴大、道路長度與面積增加,
因此逐漸以城鎮作戰為主,不再需要散兵坑挖掘相關教範。
但奇怪的是,在義務役單兵配發裝備之中,我們還是能見到鏟子、圓鍬這類的土工器具,
且這類裝備不僅沒有為滿足單兵攜行需求,而多功能一體化、體積縮小化,甚至還很容易
解體。致使大部分役男在參與單兵戰鬥教練時,都會覺得土工裝備不僅礙事,也容易影響
行動,更遑論實際作戰。
即便是深度很淺的臥姿散兵坑,在長期實戰驗證下,士兵被破片擊中的概率可以減少90%
左右。(DVIDS)
另外,即使本島的作戰環境改變,我們仍不乏見到非柏油路的地貌存在,且實際戰場並不
限於於城鎮,每個地方都可能成為防禦戰術地點。同時,雖然散兵坑的胸牆防護力不高,
但半掩在地下的你,卻能躲過爆炸破片傷害,這也是高度發展國家的軍隊,仍保留工事課
程的原因。即使是無人機快速發展的當代,躲在散兵坑內,也有助於避免被一次全數擊殺
。
散兵坑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臥射掩體、跪姿掩體與站姿掩體。其中,臥射掩體最為簡單
,當你在沒有任何遮蔽物的開闊平坦地形中,恰好遇上敵方火力,一時間無法尋找掩體時
,除了趴下臥倒,還可以就地挖個臨時散兵坑。
目前國軍僅剩官校還有「敵火下作業」的狀況演練。(圖片擷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臥射掩體挖掘具體做法,是趴臥在地時運用工兵鏟就地挖掘,同時確保步槍、手榴彈擺放
在伸手可及之處,以便隨時使用。
接著,掏出工兵鏟以側身方式挖除上身附近土壤,並以「先右後左」次序方式挖掘,要注
意手臂和頭不要抬起,以免被敵砲火擊中。刨出的土壤推砌在前方形成胸牆,雖胸牆厚度
並沒有一定標準,但務必要使砲彈破片無法穿透。當上身附近的坑洞挖出一定深度後,官
兵可進入上身淺坑之中,再手腳並用挖除下身附近土壤,整體散兵坑的深度約介於30至45
公分之間。
官校學員演練「敵火下作業」,其頭部抬得過高容易被擊中,是錯誤示範。(圖片擷取自
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相較之下,舊的教範要求官兵將上身土壤、下身土壤挖掘完畢後,再進入散兵坑,反而是
比較危險的步驟。
與國外教範要求「先挖上身坑後,再進入坑內挖下身坑」不同,國軍要求「先挖上身與下
身坑後再進入」步驟,顯得較危險。(圖片擷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而較為寬闊的跪姿、站姿散兵坑,則可容納兩人以上。跪姿散兵坑的挖掘要點是要挖成上
寬下窄的「倒梯形」避免坍塌,若有時間餘裕,還可於胸牆內添置石塊、沙包加強防護力
。
站姿散兵坑的挖掘工作則最為複雜,首先,坑底要挖成台階狀,也就是多挖掘一處排水坑
以利排水,還要挖掘手榴彈坑,讓敵手榴彈滾進坑裡,減低爆炸傷害,官兵也要接續在胸
牆射擊處,甚至手肘安放處以穩固射擊。
另外,深度較深的站姿散兵坑,還需要挖掘踏腳洞,且散兵坑的正、背面都要設置,以免
緊急撤退時一時無法爬出。站姿散兵坑的好處,是可以在頂部加蓋,增加整體防護力,還
能在胸牆前再挖一個較淺的坑當成槍座,減少射擊時的暴露面積。
雙人散兵坑是戰場較常見的形式,可依據戰況挖掘成V型、W型、波浪型或U型,其優勢在
於可容納二名官兵並交替開火掩護,持續輸出火力的同時,還能不斷變化射擊位置。
總而言之,縱使在城鎮戰之中散兵坑較為罕見,但台灣本島依然有非城鎮戰地形,且單兵
戰鬥教練的初衷,是假想各種可能發生的情境,並教導士兵該注意之處及如何應處,若規
範僅納入台詞或姿勢,可能就只是劇本而非教範了。
心得感想:
講到工兵鏟,就一定要回味一下這則烏軍徵兵廣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s_dYE6MjA
本肥八年前新訓時,鑑測當天才實際看到工兵鏟長怎樣,在此之前全靠想像做空氣操XD
其實土工作業仍是現代步兵不可或缺的技能,但國軍就連主戰部隊好像也不太重視
注意事項:請注意版規內容。
--
「直到加入軍隊後,我才發現事情不大對勁。.......我被派駐到十年前還是小孩時參觀
過的那幾個占領城市。這回我被分派從事齷齪的工作:檢查哨執勤、居家監禁、暴力驅散
示威遊行。在我心中留下最大陰影的,是闖入民宅將年輕男子從溫暖被窩拖出來,送去進
行午夜拷問。我問自己,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怎麼會藉由對被剝奪了權利與自由的百姓施
暴來保護家園?我的以色列怎麼會對另一支民族實行占領和壓迫?」
—Ari Shavit,前以色列國防軍傘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6.12.123 (臺灣)
※ 作者: jason748 2023-12-18 16:46:07
※ 文章代碼(AID): #1bW0RMJP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02889174.A.4D9.html
※ 同主題文章:
[新聞]國軍單戰沒教但很重要!軍隊「挖坑」藝術
12-18 16:46 jason748
推 jobli: 準則一個單人臥射要1.66人時,實際挖沒有四小時挖不出來,一直在想美國人那麼猛嗎2F 12/18 16:55
推 barbarian72: 戰鬥聖經有敵火下散兵坑挖掘
不是準則裡面那種,就是一個淺淺的坑4F 12/18 17:00
推 jobli: 單人"立"射 抱歉6F 12/18 17:03
推 afv: 我106年海陸新訓時,是一人一隻工兵鏟,新訓期間上單戰課程都要帶,不過也沒真挖,就拿出來做個動作7F 12/18 17:05
→ jerrylin: 應該換更有效率的裝備了吧 至少要電動的9F 12/18 17:06
推 peterlee97: 我記得之前好像有人嘴過還在人挖散兵坑 都是機器開挖...10F 12/18 17:06
→ jerrylin: 拿工地嘟嘟嘟鑽地的比你用小圓鍬挖快多了
而且打城鎮戰的話 應該沒甚麼地方給你挖坑12F 12/18 17:07
推 barbarian72: 立射那個真的很難挖,加上偽裝、站立點、座位區、排水坑、手榴彈坑,我自己弄好是超過四小時,那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然後我挖的地方那個土靠北硬還有礫石14F 12/18 17:07
→ jason748: 樓上大大是現役軍人嗎?為什麼你需要自己挖.....18F 12/18 17:08
推 afv: 電動的應該沒法配給單兵,頂多給工兵部隊吧19F 12/18 17:08
→ afv: 我那時拿兩折式,現代版的是三折式,俄國烏克蘭還是一整隻無法折的那種21F 12/18 17:09
推 b777300: 我戰工有實際挖過,老實的告訴各位,所在地區的地面硬度對於挖掘速度影響很大,而且要挖到真的能掩護的深度...所需時間遠遠超過表定時間27F 12/18 17:18
推 design0606: 立射散兵坑難挖是因為土會崩 以前根本沒人教你
要隨時澆水夯實
以前在步校 休假前一晚上夜教土工作業
教官說 驗收不過隔天不能休假 每個都變成天生神力30F 12/18 17:18
推 b777300: 戰時根本不可能按照sop挖,等你挖完都沒力了...34F 12/18 17:20
推 Ekmund: 野蠻人大也太猛了吧...35F 12/18 17:22
推 jobli: 這個可能要等G大來釋疑,我之前有一次去參加講習的時候,說不用再挖散兵坑的原因是這個工作是給那些替代役來當輔助軍勤隊的人挖的,但我個人存疑
至於工兵的話不用想了,工兵絕對不可能會來幫你挖散兵.工兵來是指導你怎麼挖怎麼埋地雷,但是工兵不會幫你埋地雷,也不會幫你挖
地雷是步兵自己要挖跟埋36F 12/18 17:28
推 afv: 軍勤隊要挖的應該是戰壕之類的吧?散兵坑這種還是要單兵自己挖44F 12/18 17:30
推 peterlee97: 替代役的原始設想是他們身體不好 還沒說閃兵仔裝死仔 要他們挖...我想應該會一堆媽寶會找一堆大頭關切關切46F 12/18 17:30
推 design0606: J大 那說法就是 戰時物力動員 一個營分配一到兩台兩台挖土機協助工事 阻絕設施設置50F 12/18 17:31
→ design0606: 連級分配小乖乖之類的小型挖土機 個人聽到這種規劃也是打了很大的問號
沙漠才不好挖 土還有黏性 不容易崩 沙子53F 12/18 17:33
→ design0606: 當年士高班在沙崙海水浴場旁邊上土工作業 挖到哭出58F 12/18 17:34
→ barbarian72: 挖了半天,除了把自己埋起來,啥都沒挖到
我不是猛,我只是比較杞人憂天(怕死),還是那句話,與其等人救不如先自救59F 12/18 17:34
→ design0606: 來 最後去取海水 灌了好幾桶 才勉強挖出一個跪射散兵坑62F 12/18 17:36
推 Brioni: 不然刺槍術改練挖坑如何? 鑑測考挖坑65F 12/18 17:37
推 afv: 軍勤隊的也還是當過兵的(具軍人身分),不是替代役66F 12/18 17:38
推 Wooctor: 必要的話連柏油路都要挖開吧
以前看過德軍在東普魯士戰役期間
在城鎮的路面挖洞然後架迫砲68F 12/18 17:38
→ jason748: 這邊說的是物理上的「挖坑」XD73F 12/18 17:57
→ jetalpha: 發幼女戰記給士兵看,很快就能學到挖坑的重要性(?74F 12/18 17:59
推 pcepan: 猶憶童稚時,適逢搗蛋,挖單兵最後陣地(就是有幸撐到最後時馬革裏屍(不是馬裏個逼)的位置,要求是蹲姿即可,挖不到一尺就是岩石層,公發小十字稿搞搞出火星,搞著搞著,鶴嘴就斷了!工兵負責人剛好是我的班兵,用遠忘不了當時的那個眼神!75F 12/18 18:07
→ Snaptw: 鏟子挖洞的效率受土質的影響很大,工兵鏟的產品演示都是挖很鬆的純土壤
所以常常會同時提到圓鍬和十字鎬,後者是先把地面敲鬆再用前者挖81F 12/18 18:09
推 roseritter: 人工挖 只用鏟子其實效率很低 要配合鉛筆仔或十字鎬把砂石弄鬆 用鏟子把砂土鏟出85F 12/18 18:15
推 cr5: 是說台灣道路到處坑坑洞洞所以就不用挖傘兵坑嗎?89F 12/18 19:32
推 ayaneru: 以前單戰的敵火下作業就是在教挖臨時的散兵坑啊90F 12/18 19:44
推 sd2567: 永遠記得挖三十公分 就挖到巨石 鏟子直接斷掉91F 12/18 19:46
→ geesegeese: 台灣的防禦工事會跟金門一樣,別太擔心了
小小硫磺島法2萬日軍守,美軍11萬登陸才拿下
死傷還超過2萬
登陸前還不知道海空聯合轟炸幾天了92F 12/18 19:54
推 jobli: 台灣的防禦工事會跟金門一樣...
國軍黑粉上線了96F 12/18 20:05
推 geesegeese: 我忘記了,陸軍野戰部隊躲好,別讓前推讓人炸了,呵
反登陸作戰還要圓翹十字鎬是要多搞笑
機降有沒有先找一找吧,不然就是躲飛彈而已98F 12/18 20:09
推 h80733: 話說這次不是俄軍教挖洞,不會有人再說夢回二戰了102F 12/18 20:23
推 isco: 成功嶺大專集訓有教呀。 轉服預官訓也有教過哦!只是在新化知母義營區也是挖個半死107F 12/18 21:43
推 EvilPrada: 當兵時 只有下基地行軍跟裝檢的時候 才摸到工兵鏟109F 12/18 22:21
推 Bf109G6: 印象以前成功嶺看到的土工器具很新又乾淨 像是博物館拿出來的展品110F 12/18 22:21
推 b777300: 樓上的,一般步兵設置的是詭雷,正規雷區要由專業戰工佈設雷圖啦113F 12/19 00:41
→ eemail: 挖坑麻煩至少該加發飼料袋堆沙包 有總比沒有好115F 12/19 06:38
→ lostkimo: 挖過。很痛苦。挖了一整天。只挖一個0.5米深的蹲坑117F 12/19 10:22
推 liquormania: 挖洞不是想像中這麼簡單 以前當工兵每天操課都在挖有時候光要挖出一個標準埋戰防雷的坑都不容易
上層泥土挖完 下層都碎石 小鏟子敲到石頭 手會很痛除非那是沙地或田地 不然一般看到的空地都很難挖118F 12/19 1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