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lovea (LukeSkyFucker)
標題 Re: [問卦] 現在小孩也太可憐了吧==
時間 Tue Feb 25 23:47:38 2025


※ 引述《koiopolo2 (K)》之銘言:
: 安
: 肥宅desu
: 肥宅看到有些父母不讓小孩碰3C
: 結果小孩很無聊 不知道能幹嘛
: 開始手賤去亂碰亂摸 又被制止說不能這樣
: 不能這樣又不能那樣
: 最後拿筆在白板畫畫
: 結果父母看到就說他喜歡畫畫 幫他報才藝班
: 結果其實那只是過於無聊唯一的消遣
: 如果連畫畫都不行可能只能發呆了
: 所以父母不讓小孩碰3C 又要小孩要乖別吵不能做這個做那個
: 小孩是不是很可憐
: 就算大人也扛不住吧
: 下班回家打開ps5
: 結果被禁止玩ps5 想滑手機 被禁止滑手機
: 開始整理家裡 被說喜歡整理家裡那家務都給你做
: 有人也是這樣虐待兒童嗎
: 我覺得能扛下的兒童不吵不鬧不自己找事做
: 可能會是智障兒童
: 或是久了變智障
: 卦?

小孩無聊並不算壞事。

「無聊」的好處
        1.      促進想像力和創造力
小孩無聊時,他們會自己想辦法找樂子,可能會畫畫、閱讀、玩積木、發明新遊戲,這能


        2.      培養專注力與耐心
3C 產品的快節奏刺激(例如短影音、糞手遊)會讓孩子習慣短時間的快感,降低專注力
,?

        3.      發展獨立思考能力
無聊的時候,孩子會開始思考、計畫、嘗試新事物,這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且能排解無聊的方式很多,3C並不是最優解。

尤其是3-6歲的小孩,拿到平板最主要能做的事就是看影片,玩糞Game。

就拿看影片來說吧,如果一個小朋友長時間餵平板。

首先語言能力會受影響,因為語言是需要透過真實互動引導誘發出來的。

除了聽還需要說,說了以後看到對方的反應在做出修正。

而影片只能單向輸入,很難建立起有效的語言處理。

語言遲緩的風險增高

再來是視力問題,平板、手機的使用距離約為30cm,近距離用眼會使眼球處於緊繃對焦狀


這比你坐在沙發看電視還傷眼。

眼球的發育期是0-8歲,這段時間應該建立好良好的用眼習慣,多參與戶外活動。

長時間使用3C會導致近視風險增高

另外如果看的是短影音,還會連帶影響到專注力,高強度多變化的視覺刺激,沒幾秒就不


跟「學習」、「練習」這種需要漫長的付出才會獲得成就感的「延遲滿足」完全相反。

最終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容易放棄。

這時候一定會有人跳出來說,啊我以前就電視兒童blah blah blah,也沒變成這樣。

大哥..以前卡通播完就是你的無聊時間了,更何況還有那個雞巴大陸尋奇會搶你的卡通時


平板只要不加管控,插著電源是可以連續強姦大腦24小時的欸。

結合以上三點還會延伸出更多問題,例如社交。

畢竟你話都說不好了,注意力還不集中,想要好好跟人面對面交流幾乎不可能。

另外0-6歲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 SI) 是指大腦接收來自身體各種感官的訊息,進行處


簡單來說,感覺統合讓我們能夠協調動作、專注學習、控制情緒,並適應環境。

如果感覺統合發展不良,孩子可能會出現專注力不足、動作笨拙、過動、情緒問題等狀況


感覺統合的 7 大感官系統

1.觸覺(Tactile)感受物體的接觸與質地

負責: 感受物品的質地、溫度、疼痛、壓力,幫助我們辨別物品和環境?

影響: 觸覺影響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觸覺發展不良的表現:

過度敏感(觸覺防禦):不喜歡別人碰他、不喜歡剪頭髮、洗澡、穿襪子

遲鈍型:對疼痛沒反應、不愛摸東西、不愛擁抱。

提升觸覺統合的方法:玩沙、玩水、捏黏土、按摩、觸摸不同材質(如布、紙、木頭、毛


2.前庭覺(Vestibular)負責平衡與空間感

負責: 感知頭部與身體的位置變化,幫助維持平衡、控制姿勢,影響運?

影響: 前庭覺影響孩子的平衡感、運動能力、閱讀寫字的穩定性。

前庭覺發展不良的表現:

過度敏感:怕高、不喜歡盪鞦韆、走樓梯沒自信、容易暈車。

遲鈍型:動作笨拙、跑步容易跌倒、不會單腳站或跳繩。

提升前庭覺統合的方法:盪鞦韆、滑梯、跳床、跳繩、滾動、跑步、騎腳踏車。

3.本體覺(Proprioception)感受身體與四肢的位置

負責: 讓我們知道手腳在哪裡,幫助控制力量與動作協調。

影響: 本體覺影響孩子的動作控制、寫字、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本體覺發展不良的表現:

動作笨拙、容易跌倒、東西拿不穩、寫字時力道太輕或太重。

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在哪裡(例如走路會撞到東西、坐沒坐相)。

提升本體覺統合的方法:攀爬、舉重物、推拉東西、爬行、玩大積木、抱壓力枕頭。

4.視覺(Visual)影響閱讀與空間概念

負責: 幫助我們辨識物品、追蹤移動物體、判斷距離與形狀。

影響: 視覺統合不良可能影響閱讀、書寫、手眼協調。

視覺發展不良的表現:

容易跳行、看錯字、分不清「b/d」、「p/q」。

玩積木、拼圖時,無法對準位置。

畫圖時比例不對,寫字東倒西歪。

提升視覺統合的方法:拼圖、迷宮遊戲、找不同、拋接球、疊積木、畫畫。

5.聽覺(Auditory)     影響語言理解與專注力

負責: 辨別聲音、分辨語音、專注於重要聲音。


影響: 聽覺統合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專注力、學習理解。


聽覺發展不良的表現:

聽覺過敏:容易被吵雜聲音干擾,對於小聲音(像電風扇聲)特別敏感。

聽覺遲鈍:叫他名字常沒反應,不容易專心聽指令,學語言較慢。

提升聽覺統合的方法:玩聽力遊戲(猜聲音、音樂律動)、唱歌、念故事書。

6.嗅覺(Olfactory)影響情緒與食物接受度

負責: 感知氣味,影響飲食習慣與情緒反應。

嗅覺發展不良的表現:

過度敏感:對某些氣味極度排斥,例如不敢進超市、不喜歡食物的味道。

嗅覺遲鈍:對環境變化不敏感,甚至不太在意食物的味道。

提升嗅覺統合的方法:讓孩子聞不同氣味,如花香、食物、精油,玩氣味辨識遊戲。

7.味覺(Gustatory)影響飲食習慣

負責: 辨別食物味道、影響飲食偏好。

味覺發展不良的表現:

過度敏感:不吃某些食物,對酸甜苦辣的味道特別挑剔。

味覺遲鈍:對食物沒興趣,吃飯沒胃口。

提升味覺統合的方法:讓孩子嘗試不同食物,玩「盲測味道」遊戲(閉眼吃東西猜味道)


感覺統合發展不好,會有哪些影響?

動作協調差(容易跌倒、手腳笨拙、寫字歪斜)
專注力不足(上課易分心、靜不下來)
情緒控制差(容易生氣、怕生、適應能力差)
語言發展慢(學說話較慢、理解指令有困難)
怕吵、怕痛、不愛觸摸東西


感覺統合是孩子大腦發展的基礎,0-6 歲是關鍵期

3C只能刺激到你的視覺跟聽覺,還有部分觸覺而已。

只看影片,缺乏多元感官刺激,可能會影響感覺統合發展,進而影響專注力、運動能力與


讓孩子多動、多玩、多探索,比長時間看 3C 來得更重要。

像我小孩6歲、3歲也不看平板手機,除了週末看1小時電視或玩switch當成目標達成的獎
勵。

吃飯也不會吵著要這些,如果在家就會自己找樂子。

例如

看書

https://i.imgur.com/x3HO6Bw.jpeg
[圖]

彈鋼琴

https://i.imgur.com/vGJyX10.jpeg
[圖]

下棋

https://i.imgur.com/PMiYWGn.jpeg
[圖]

組模型

https://i.imgur.com/XwQArd1.jpeg
[圖]

小孩學得很快,通常示範幾次他們就會自己去玩了。

只要是對腦子好的活動,我都保持開放態度,能做的事很多,請愛護小孩的大腦

有些人會說AI時代,要跟上潮流,學會使用工具。

結果初期小孩的腦就練廢了,連工具都不會用,真的慘。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https://imgur.com/wLaani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37.115 (臺灣)
※ 作者: slovea 2025-02-25 23:47:38
※ 文章代碼(AID): #1dlUOV6a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40498463.A.1A4.html
diabolica: end1F 15.204.8.134 美國 02/25 23:49
※ 編輯: slovea (39.9.37.115 臺灣), 02/25/2025 23:53:33
marktak: 哈中國的社交沒有也罷2F 106.64.166.84 台灣 02/25 23:52
ffreakk: 主要以前是小孩跟小孩玩 現在都一個小孩3F 101.10.157.181 台灣 02/25 23:55
那就更該帶出去學才藝認識其他小朋友
NICEGOGO: 羨慕4F 123.240.6.149 台灣 02/25 23:55
jack529: 觸
短影片不要說殘害小孩了 一堆成年人早就被殘害5F 116.255.44.25 澳大利亞 02/25 23:56
yuting90: 推8F 1.171.194.163 台灣 02/26 00:07
※ 編輯: slovea (39.9.37.115 臺灣), 02/26/2025 00:12:45
suzuyo: 專業推9F 1.171.90.123 台灣 02/26 00:12
zxciop741: 推10F 106.1.229.100 台灣 02/26 01:20

--
作者 slovea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