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olanco (polanco)
標題 [專欄] 沒有球員參與的選秀會,為何大聯盟選秀
時間 Sat Jul 19 09:28:53 2025


沒有球員參與的選秀會,為何大聯盟選秀球員都不會現身?

此文編譯自 Why players were a no-show

可口可樂 Roxy 是一座小型的演唱會場地,今年被用來舉辦大聯盟選秀會的首輪活動。場地
後方被圍起,擺放著幾張灰色沙發,原本是準備讓入選球員與隨行親友在等待喊名期間休息
使用—但問題是:


現場沒有人坐在這些沙發上。

四年前,大聯盟決定將選秀會延後至明星週,與明星賽系列活動合併舉辦,並試圖打造更具
規模的典禮氛圍:現場觀眾參與、全國直播、有球員穿著西裝、登台戴上帽子、穿上球衣的
經典畫面。然而從 2021 到 2024 年,每年出席的球員人數都僅有六到八人。今年則更嚴重
,主場由亞特蘭大勇士隊與 Truist Park 承辦,結果一名球員都沒來。據悉有一、兩位業
餘球員原本有意參加,卻被告知「不用來了」。


對大聯盟而言,一兩位的出席率,比完全沒人更糟。

兩天後,在接受棒球記者協會提問時,主席 Rob Manfred 認為選秀會的轉播內容與現場氣
氛都持續進步,並盛讚本屆的製作品質,但也坦言球員出席率「顯然是個重要部分」。

「這有一點是運氣問題,」Manfred 在週二表示。「有些經紀公司就是不希望他們的球員出
席,至於為什麼得由他們自己說,我沒辦法解釋。但我認為,這是行銷球員、讓他們成為明
星的重要一步。話雖如此,他們就是會給出那樣的建議。」


根據聯盟官員指出,三間經紀公司是最主要勸阻球員出席選秀會的單位,分別是 The Boras
 Corporation、Excel Sports Management 與 Wasserman,而這三間公司總共包辦了今年前
 30 順位中的 18 名球員。


這三間公司隨後皆否認曾頒布硬性規定禁止球員出席,並表示最終決定權仍在球員本人。不
過,他們與其他業界經紀人也都指出,導致球員缺席的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多數業餘球員(尤其是剛高中畢業的)不願意承受現場落選或順位下滑的公開羞辱,
更傾向在家中與親友舉辦選秀派對。第二個,也是更根本的理由,在於大聯盟選秀制度本身
就不鼓勵球員親自出席。


在選秀前十輪中,每一順位皆有固定的簽約金參考值,但球隊可以自由分配總額,實際簽約
金會在選秀前後與經紀公司進行談判,有時甚至是選秀當下最後一刻才談妥,並可能左右球
隊是否選擇該球員。而即便被選中後,合約仍需完成簽署。


擁有最多大聯盟客戶的經紀人 Scott Boras 向來認為,出席選秀會反而會削弱球員談判籌
碼。

「我手上的球員即使已經被選中,合約也還在談,」Boras 表示。「你不能就這樣走到台前
,在現場觀眾面前高呼『我加入這支球隊了』,但其實你根本還沒確定會加入。我們還有其
他選項。」


高中球員可以選擇履行原本的大學承諾,尤其在現在有姓名肖像權(NIL)收益可拿的情況
下更具吸引力;大學三年級生也可以選擇返校打第四年。所有這些人都能拒絕球隊提出的簽
約金。


Wasserman 負責棒球業務的執行副總裁 Joel Wolfe 在簡訊中表示:「我們這個選秀制度的
特殊性,加上業餘球員的文化氛圍,才是他們大多不願出席的主因。我們的第一輪太難預測
了——可能有五十到八十名球員都覺得自己有機會被選進。球員並不是照價值或排名順序被
挑走的,實際情況常常是等到最後一刻才塵埃落定。」


去年,首輪前 12 順位中有三人到場,前 24 名中有六人親自出席。而在前三年裡,每一屆
都有至少一位在場球員於前六順位被挑中,包括匹茲堡海盜隊兩次選進的 Henry Davis 和
Termarr Johnson,分別是狀元與第四順位。今年雖有 30 位首輪球員中有 12 位來自喬治
亞州或鄰近州份,但最終沒有任何一人出席。


「真令人難過,」一位並不隸屬上述經紀公司的球員代表說。

「丟臉,」另一人表示。

但除非發生足以促成硬性選秀簽約金制度的重大經濟變革——這勢必要等到現行勞資協議在
 2026 年到期後、重啟談判時才可能實現——否則聯盟現階段似乎並沒有太多手段能改變現
況。


今年,大聯盟為了吸引更多選秀新秀現身,進一步提高了誘因。他們提供六張來回機票、三
間飯店客房、六張全壘打大賽與明星賽門票,還有與球員打擊練習時交流、參加紅毯秀、與
名人堂球星和名人會面、登上官方社群媒體等曝光機會。但顯然,這些仍無法打動球員與經
紀團隊。


Manfred 表示,他已與幾家大型經紀公司代表對話,試圖讓對方理解:「這是整體球員行銷
策略的一環,從選秀前的體測會開始,延伸至選秀現場,再透過 MLB.TV 播出小聯盟賽事讓
球迷能關注這些年輕球員,最終在他們登上大聯盟時成為重大事件。」


從業餘球員走到大聯盟的道路漫長又艱辛,少數例外之外,大多數在週日與週一被選進的 6
15 位球員,距離登上大聯盟可能還要三年以上,甚至永遠無法達陣。

這種「無法即刻實現回報」的性質,也是 MLB 選秀難以比肩 NFL 與 NBA 的一大原因。相
較於 MLB,NFL 與 NBA 的選秀制度更具限制性,簽約彈性較小;同時,籃球與美式足球的
NCAA 賽事也遠比大學棒球熱門,球迷對球員早已有情感連結,關注度更高。


2024 年,MLB 選秀在 ESPN 與 MLB Network 合計吸引 86.3 萬名觀眾,為歷年第二高,約
為過去數十年平均收視的三倍。但即便如此,這仍遠遠不及 NFL 與 NBA:2025 年的 NFL
選秀吸引 1360 萬觀眾,NBA 則有 380 萬。大聯盟高層對追趕這些數字並不抱幻想,但他
們真正希望的是—讓球員與經紀人能更願意投入,讓這場活動變得更具意義。


一位經紀人建議,大聯盟應比照全壘打大賽模式,對參與選秀活動的球員給予報酬。另一位
則認為,應在選秀開始後立即中斷球隊與經紀人間的聯繫,避免選秀前最後一刻的混亂協商
情況。


否則,正如另一名經紀人所說:「對這些年輕球員來說,與其去會場,不如留在家中、與家
人待在一起,等電話響起才是比較合理的選擇。那段時間實在太令人焦慮了。」

【編輯 陳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129.44 (臺灣)
※ 作者: polanco 2025-07-19 09:28:53
※ 文章代碼(AID): #1eUlJNT7 (Baseball)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752888535.A.747.html
b08297: 棒球選秀跟nba不一樣不能馬上上大聯盟去了最後大聯盟都沒摸到很尷尬不如不去1F 07/19 09:31
cyp001: NBA被邀請的大多能第一輪就被選上 少數才會掉到二輪3F 07/19 09:34
abc12812: MLB前段選秀黑馬很多吧 像以前魔球那次第一輪選了個
別人前十輪不會想選的人4F 07/19 09:34
MookieBetts: 好文6F 07/19 09:38
EZ78: 亂講一通 沒摸到大聯盟根本相對算小事7F 07/19 09:40
Lorazin: 也不錯啊 自由商業機制8F 07/19 09:41
EZ78: MLB的狀況是一堆被選中的搞不好還是會回學校 簽約金沒談攏被選中了結果事後根本沒要去才尷尬9F 07/19 09:41
keane9112: 就球隊小聯盟體系太發達 早在選秀前就已經備合約綁了吧11F 07/19 09:48
starchiang: 就是本位主義跟保守主義12F 07/19 10:09
Ailin: 有車馬費嗎?美國地這麼大!13F 07/19 10:13
blacklittle: 呃 內文不就寫了 有給機票還有明星賽門票14F 07/19 10:21
gfabbh: 不就是選有回大學等選項,既然合約還沒談妥,就不要在公眾把其他選項給堵死15F 07/19 11:24
Ryoutsu: 看來經紀公司跟球員的策略就是選秀後再來加碼談判,價碼不夠就拉倒17F 07/19 11:35
seaman675: 好文19F 07/19 11:49
vovoson: 大聯盟自己不愛炒新聞怪誰NBA一年出賽不到100分鐘的小咖都有記者會幫他寫新聞20F 07/19 12:17

--
作者 polanco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