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aseball作者 pcenjoy (pcenjoy)標題 [分享] 來給科技部調一下-2020唐肇廷運科訓練專時間 Wed Dec 16 11:20:52 2020
來給科技部調一下-2020唐肇廷運科訓練專訪
作者:臺體阿豪師
去年十月,因為唐帥的經紀人來問我一些事情,隨口提了一下"唐肇廷很喜歡運科的東西啊!
",我也隨口回了一句"那請他有空到我們實驗室來啊!",然後有一天,他真的出現在我們投
打實驗室。我們一起做了一些調整,他回去後自己又做了很多努力,結果在今年打出生涯年
,比陳傑憲還高的打擊率,完全超乎我的預期,但也說明了,懂得自我調整的選手,在漫長
的球季,能逐漸打出自己的價值。
https://i.imgur.com/kA9fJMB.jpg
唐帥剛進實驗室,我讓他穿壓力鞋墊,就發現了一些問題,他的重心較偏腳尖,揮棒會比較
環形,無法像近年說的 stay in the zone。還有他的重心太偏後腳,球也帶得太裡面,都
導致力量無法完整釋放。我們一起用了一些方法協助他改正,但我覺得重點不是在什麼方法
重點在選手本身是不是相信他應該做這個改變
當選手相信要改變才會更好時,只要提供他正確的測量數據跟能好好解釋數據的人,職業選
手都能自己找到修正的方法,我們只要持續提供測量跟正確的解讀方向就可以。所以我很喜
歡唐帥在訪談中的一句話—"每個職業球員,都應該是自己的教練",這意思是要夠瞭解自己
身體,什麼動作可能會有什麼結果,而且用科學的精神去反覆實驗跟證實。以下,是愛爾達
電視的訪問相關部份
https://youtu.be/7i3Yqn_dA6g?t=2340
另外,環境也佷重要。唐肇回到隊上訓練時,有聽說鏞基給了他一些不錯的建議,Jerry吳
也是個聰明、用頭腦打球的打者,也很適合討論打擊動作。然後教練團瞭解機率論的話,會
知道棒球的打擊失敗率是7成,不能因為3個打數結果不好就叫選手改動作改策略,統一教練
團應該是今年的四隊中最接近瞭解機率論的。
去年休賽季,共有5個選手或長或短的時間來我們這裡訓練或測試,以下是他們2019~2020成
績比較
https://i.imgur.com/xJHIYut.jpg
每一個都有進步,每個調的東西也不太一樣,其實很為他們開心。其中,擊球仰角我想特地
挑出來講,因為唐肇在他的訪談也有提到,適合他的力量的仰角是10~20度
https://youtu.be/7i3Yqn_dA6g?t=2429
上面五個選手其中一個,就是揮棒攻角太大,導致啟動到擊球時間太長。是的,揮棒攻角為
什麼大?因為"飛球革命",每個打者都要撈,打長打。但是你知道嗎?大聯盟從 2015~2020
的飛球革命平均擊球仰角結果是
Average MLB launch angle by year (Statcast):
2015 - 11.0
2016 - 11.6
2017 - 11.8
2018 - 12.4
2019 - 12.7
2020 - 13.4
五年間增加了2.4度,先不要急著喊"我就知道,一定要打45度仰角的啊!" 我們來看一下 2.4度是多少
https://i.imgur.com/sLHnuZv.gif
2.4度大約是這量角器的兩格半,很小,超小對吧?你真的覺得這叫仰角"革命"? 事實上,
仰角革命是針對那些以前叫球員把球往地上砍的教練的革命。最近的文章可翻一下,仰角革命耽誤的球員跟幫助到的球員大概差不多。如果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球員,我有一個忠告 => "別盡信網路文章"。
我推薦看一下唐肇的專訪,這是出自一個三十幾歲的職業球員,今年打擊率提升了一成二,很中性的分析跟提醒,數據不能直接用,要有人分析跟解讀。最後,很開心聽到唐肇以後有意願當教練,在多方努力之下,我們不要再殺豬公,希望能一起上太空。
https://youtu.be/7i3Yqn_dA6g
附上原文: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7980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55.114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VsNqM0s (Baseball)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608088854.A.036.html
推 hcastray: 運動科學在很多國家都很發達了 台灣真的別再殺豬公2F 12/16 11:23
推 polanco: 蠻有趣的 不知道會不會有更多人願意相信科學3F 12/16 11:23
※ 編輯: pcenjoy (180.217.55.114 臺灣), 12/16/2020 11:28:53
推 cokiki: 台灣教練必須要去接觸運科的東西不要再殺豬公說球員心理層面了
我就是在說那個36F 12/16 11:29
→ shifa: 這文提到關鍵:調整方法採用與否很多時候都是要看個人是否願意接受10F 12/16 11:32
※ 編輯: pcenjoy (180.217.55.114 臺灣), 12/16/2020 11:33:35
→ shifa: 不是說這樣是對的大家就會去做12F 12/16 11:32
推 TAKE: 找鄭鎧文鄧志偉來吧 打教修不好的都來13F 12/16 11:36
推 sebu: 難怪我喵今年總冠軍14F 12/16 11:42
推 ANCEE: 這個真的不錯 早該進入的領域15F 12/16 11:44
※ 編輯: pcenjoy (180.217.55.114 臺灣), 12/16/2020 11:46:03
※ 編輯: pcenjoy (180.217.55.114 臺灣), 12/16/2020 11:47:09
噓 ultratimes: 台灣不需要,訓練量先跟上再說,有空玩這個
不如多去跑步
到時候球員想偷懶就會找藉口玩這些不訓練
就像小孩都會說要上網找考古題,結果就是趁機上別的乾脆禁止玩電腦 書給我念好 管他說要查啥資料
書本裡就有你要的資料,不要藉口開電腦 一樣的道理17F 12/16 11:55
推 polanco: 那是凹大濕你的經驗談嗎24F 12/16 12:00
推 t2134563: 凹大師把球員求進步爭取高薪跟義務教育的學生作業相比我也是笑笑26F 12/16 12:07
推 RenRenBoy: 凹大師好了啦 人家用科技進步 而你卻用來在這邊丟臉28F 12/16 12:08
→ jack2324: 今年真的打不錯啊,科學訓練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29F 12/16 12:10
推 Hocity: 唐如果對運科很有興趣的話,那未來很值得轉教練
台灣需要多一點對運科有認真鑽研的人30F 12/16 12:12
推 zkow5566: 有五個選手啊 不過只有茶茶具名而已35F 12/16 12:17
推 ashinsr: 科技部調一下變硬糖,教練不用混了36F 12/16 12:23
→ alanzeratul: 球員能接受真的需要很大的信賴感,這是關乎到薪水、生涯的,我常講鄉民要是去當總A看到球員揮大棒被三振,肯定是幹譙到不行,什麼把球打遠,不要往地上砍都拋諸腦後了38F 12/16 12:27
推 THG45R33: 影片還有提到富邦跟味全也有在主場導入 K zone42F 12/16 12:28
→ mayko: 選手A與B不知是那兩位,效果看來更佳.至於只有茶茶具名,說不定是茶在這五位裡最有名吧.44F 12/16 12:30
推 mutta: 你看推文還是有那種不懂進步的人存在 而且他們前面還自己分成紅色凸顯 弱勢群 呵呵47F 12/16 12:33
推 THG45R33: 影片第二部分有關於疲勞偵測的計劃,避免選手過度運動而受傷,工具是輔助,最後下決策的教練團呀49F 12/16 12:36
推 jrbobo: 科技i運動 是個好節目51F 12/16 12:37
推 zkow5566: 其實他的圖有數據 查一下就可以知道剩下四個是誰吧 XD52F 12/16 1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