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oolfish1103 (Fishy)標題 Re: [閒聊] 北美紅海時間 Sat Apr 19 11:32:48 2025
這篇有一陣子沒更新了。
近期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因為川普一系列關稅政策關係持續惡化,雖然中美去年談判
有恢復一些航班,但跟疫情前比較航班還是相當懸殊。中籍目前都已經開飛,而美籍大
多是今年夏季班表才陸續復飛。但看川普這樣搞可能過沒多久這些近期復飛的航班又要
推遲取消了,是否有利東亞航空公司有待觀察 (不過個人感覺應該是大家一起下去)。
而跟美國關係不好的也不只中國,最先被捅的加拿大近期國民對去美國也是興致缺缺。
美加雙方的航空公司因應需求減少陸續在取消航班,有些甚至是臨近要飛的前幾週才取
消。而加航除了取消或縮小,也祭出低價轉機航班搶美國轉機到亞洲的客人。便宜的票
到部分東亞航點像首爾,經濟艙最低只要四百鎂上下,比台日都便宜呢!
台籍御三家北美線從去年暑假旺季不旺、九月起的淡季到聖誕春節這一段日子看下來,
狀況不是非常好。不過台美線票價其實除了 DL/SEA 跟 SFO 淡季外,大部分都還是十
分堅挺。尤其是有獨佔航線的 BR 在 IAH/YYZ 票價還是十分的感人,跟 CI 互有競爭
的 JFK 票價也是不便宜。而川普今年一系列政策其實對客貨運都不是很友善,靠貨運
賺錢的 CI 可能今年四月起不會太樂觀。
今年西雅圖 BR 三月淡季不砍維持十班 (過往是三月的第二週到六月初僅飛七班,不過
疫情前也曾經有段時間有每天兩班的)、DL 機型調度把 359 換來亞洲等同放大 TPE 機
型、加上 JX 新機抵達也把 SEA 增至天天飛後,CI 的五班在西雅圖反而是最少運量的
存在。前面的 JX/SEA 雖然一週班次不多但載客率都能維持高檔,現在變成 CI 是,不
知 CI 載客率會變得最高還是大家一起下去?期待下周五開箱!
台籍今年新飛機陸續進來,長榮看起來只有年底新增達拉斯,新來的飛機大概主要就替
換舊機改艙。後續雖有持續追加新機,但這兩年都不太可能進來。華航原設定收到五架
789 但現在可能只會收到兩架,新航點看起來不太樂觀。而星宇如果交機順利,則是有
機會拿新飛機去挑戰兩家的航點 (或新闢)。星宇開越多班次就會威脅到兩家的客源,
旺季用高價挑選客人不旺就算了,淡季不進一步降價可能就是大家經濟艙也能躺平一排
,畢竟航空貨運也會受川普關稅影響,大家一起載蚊子。
https://i.imgur.com/elrfjck.png
疫情後缺機狀況各家都在面臨,日籍兩大家北美線班次是雷打不動,只是航點因應羽田
2020 航權進一步開放後有做調整。航點或許不盡相同,總班次加起來卻是一樣的。不
過日籍兩大家基本上都還是做日本客為主,羽田重新開放導致許多轉機航點不適合集客
,撈的轉機客就有限。還有就是自家的經濟艙座位本就不多,可以提價挑客人。雖然日
航自 2023 年來都有陸續討論要重啟成田計畫,目前看起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近期又
有消息指稱可能考慮用國內線機型來飛國際線,具體如何實施有待觀察。
那實際上從日本發增加的班次僅有日航旗下的廉航解壓縮,跟 2019 年夏季班表比較多
了 31 班。相對來看,從北美發的美籍業者則是爭先恐後的搶進日韓市場,低價位的客
人基本上都是這幾家囊括了。不過 AA/JL、DL/KE、NH/UA 都有 JV,所以雙方在日美航
線誰飛都是均分利潤。AA 還是一如往常基本上是放棄亞洲航線,DL 則是跟 KE 談好後
就把 NRT 放掉全部加飛 ICN。有趣的應該是 NH/UA,現在好像變成 UA 要飛 NH 沒興
趣的亞洲航線,然後 NH 服務硬體趨向 UA 化 (對旅客來說這發展好像不太好)。
https://i.imgur.com/9pDLIat.png
那除了美籍三大家跟加航外,去年合併的 AS/HA 也要來分食北美本土到亞洲的大餅。
今年預計開航東京跟首爾,搭配本來檀香山有的航班,東京跟首爾的票價跟載客率越來
越低好像也不是很意外。夏威夷航空一直以來國際線經營的狀況就不是很好,自己本身
就是個旅遊航點,加上使用美金且是美國人的消費水平,附近能夠撈的客人就很有限。
除了本身就很喜歡到夏威夷的日籍客外,其他航線基本上都開不太起來。
https://i.imgur.com/EEB0b5r.png
而前面提到的 AC 也是一直在加開 (台北以外) 亞洲航線。由於中美近斷航、多數業者
不能使用俄羅斯空域及強勢美元,賺加幣的加航成本比美籍業者低不少。然後前幾年剛
邁入亞太區域的加拿大西捷今年也要把東京加到天天飛,搭配首爾從卡加利轉機,也是
可以撈一些美國的客人。
https://i.imgur.com/MSrZA2l.png
不過美籍三大家其實在川普宣告關稅之前就已經下修今年整體收益,現在加上川普的關
稅及更多的對手進來分食市場,未來可能又要回到服務縮水、各項費用回歸的狀態。本
來亞太區域就不強的 AA 應該就繼續擺爛給 JL 及可能 AS/HA 飛,畢竟成本一直都是
大於另兩家,狀況是最不好的。利潤最高的 DL 在亞太航線規劃上其實比 NW 時代虛弱
不少,利益至上的它隨時停掉航線丟給 KE 去首爾轉也不是很意外。而亞太最強的 UA
就看怎麼在 GUM/HKG/NRT 玩花了,目前看起來只有它還是野心勃勃。
https://i.imgur.com/XgBPWqu.png
韓籍業者因為韓亞破產與大韓合併拖了很久,為了順利合併還分了許多不同的航線給
德威及普利米亞,目前看來到合併前都不會有太多的航班增加在北美線。兩大家有做的
就是放大機型來飛,在中美近斷航的狀況下撈了不少客人。不過往返票價除了疫情那段
期間後面全面開放後也不能說多漂亮,整個北美到東京跟首爾就是航班一直加一直加。
轉機票價也因為加航跟聯合持續增加直飛航線到東亞其他城市及今年加拿大與中國進一
步開放更多航班,也不是多好賺。
https://i.imgur.com/654fdeG.png
北美航權分配主要是給普利米亞,但它本身就是 VFR,對其他傳統業者影響有限。
香港國泰部分,目前看起來算是恢復正常。畢竟當時香港疫情時對航空業的處理與台灣
截然不同,飛機租出去要等約結束才會回來,辭退的機師也需要時間重新訓練。能夠
恢復的班次十分有限,更別說增加班次了。不過受惠於香港的模糊地位,它算是少數可
以飛俄羅斯空域但沒被制裁的業者,所以當初恢復的點都是以遠距離的美東及歐洲為主
。目前美西 LAX/SFO 也算是恢復疫情前班次,其他次級航點看起來就是放掉。
那東南亞霸主新航除了表上沒列的 FRA-JFK 及已經取消的 MAN-IAH (原經 DME)
之外,另一個沒有恢復的就是 HKG-SFO。而直飛 SFO 的班次跟疫情前比起來有增加四
班,或許經港的這班就會跟 TPE-LAX 一樣,定期班表不再出現 (雖說疫情時 TPE-LAX
有短暫因貨運恢復一下)。
至於其他東南亞業者,僅剩離北美最近的菲菲及越南有在飛。菲菲近期看起來航班有增
加不少,但跟 2019 比起來其實沒有差太多。不過飛機有換新,航班回程大多不再需要
中停,對台籍業者多少也是有點殺傷力。越航部分就是新闢的舊金山,從兩班慢慢飛到
現在的五班。不過越航的財務狀況並不是非常好,前一段時間連首都河內到台北的航班
都一度取消。這段超長程的舊金山也是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不知道能維持多久。
那... 中國籍業者就不用多說明,自己看表就好?基本上次級航點到北美九成以上都砍
了,一線城市也是僅有幾個大城市維持營運。原本可能只是因為疫情及俄烏戰爭造成
現在這個慘況,但未來說不定會因為川普的關稅政策導致經濟蕭條,長期保持。
註:受限於表格空間,日籍廉航 Zipair 被我丟到這邊來。
https://i.imgur.com/YwHzogu.png
https://i.imgur.com/mwU7Wts.png
https://i.imgur.com/P8ydexa.png
中國籍的運能因為中美近斷航的關係都拉去飛其他地方,雖說跟加拿大關係有緩和,但
恢復的班次還是有限。表上比較有趣的應該就是有增加了一些超長程的墨西哥航班,當
然這也跟一些中國公司轉到墨西哥設廠有關。不過大多的運能都搬到歐洲去了,這也
間接導致許多歐洲籍業者停飛中國,因為打價格戰它們根本捲不贏。
台籍可能還可以靠著台灣人喜歡去日本的狀況繼續用台日線養其他航線,不過這幾個月
觀察下來其實台日線的票價也是持續往下。除了冬季的札幌跟賞櫻的春季,提早買機票
可能還會買得比較貴。提早買貴機票這趨勢其實也在其他航線發生,無論是東南亞還是
北美線,從去年的 ITF 旅展、慶祝棒球冠軍、什麼假期優惠跟春季優惠,價格並沒有
出現疫情後剛開始越晚買越貴的狀況。反而好像是機票賣不掉,活動期間加價折扣讓旅
客感覺有便宜一些些,但事實上可能跟平常沒活動的時候看差不多 (少個幾百或者是排
除旺季、只給便宜在垃圾時間帶或者是部分賣不掉的日期)。
那日幣從去年起也持續地在升值,加上川普希望美金貶值,或許未來也是往進一步升值
的方向走。當日幣不再便宜,台客是否還會為貴鬆鬆的台日機票買單,也是值得觀察。
有哪邊錯誤的歡迎提出,不同觀點也可分享,感謝閱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159.178 (臺灣)
※ 作者: coolfish1103 2025-04-19 11:32:48
※ 文章代碼(AID): #1e0nbYwK (Aviation)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viation/M.1745033570.A.E94.html
推 KW96: 推酷魚大2F 04/19 12:37
推 zoizupas: 現在美加籍航司都開始佈局東南亞,不知道對國籍殺傷力怎麼樣,有傳聞加航下一個點是胡志明市3F 04/19 12:41
那就要看飛機夠不夠了?目前看大家其實都卡在飛機不夠所以還沒爆炸。
像 UA 新開闢的 HKG-BKK/SGN 就是飛機不夠先行養航線。
不過 SGN 價位其實跟 TPE 比也是半斤八兩,不考慮回來 TPE 嗎?加拿大畢竟不是
美國,就算直飛東南亞也是要靠轉機的美國客人。
推 DoutzenKroes: CI兩架789,如果參照去年底的新聞,也許會先增班VIE到每周五班、布拉格到每週四班? 不知道兩架夠不夠..更正:VIE增到每周六班6F 04/19 12:52
一架飛機可以飛三班長程,兩架可以補齊天天飛。
一架就可以飛你上面列的航班 (1xVIE + 2xPRG)。
修正一些錯字跟不通順語句。
推 krjr24: 台灣飛美西有機會來為1.5W以下嗎!?9F 04/19 13:37
很難吧?台灣市場願意買商務艙的客人還是少數,加上外籍業者也沒有拿 TPE 當作
HUB,很難像 HKG/ICN/NRT 用高艙等補貼低艙等或是大量接駁轉機客的方式降價。
推 nyrnu: IAH令人深刻的票價,若星宇年底跳進來搶食也不令人意外10F 04/19 13:51
星宇進去飛經濟艙那票價至少得少個 1/4。
已修正。
※ 編輯: coolfish1103 (111.243.159.178 臺灣), 04/19/2025 14:55:06
推 abian746: IAH亞洲業者只有全日空、地球、ZIPAIR 在飛,星宇應該會選這12F 04/19 14:56
推 nyrnu: 對越裔旅客往來IAH-SGN,票價ok且轉機一次的長榮通常是首選ANA的IAH-HND-SGN 通常就貴多了.
ZIPAIR 行李無法直掛,也沒飛越南.吃不太到越裔客群14F 04/19 15:36
推 arthur52: 旅遊景氣走下坡,日本線蠻多航司在降價促銷,貨運5/2川普取消小額豁免,電商貨將大幅減少17F 04/19 17:07
推 Borey: 推19F 04/19 1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