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 warrenchen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3-11-21 13:22:05
看板 book
作者 標題 [心得] 《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
時間 Thu Nov 16 23:54:11 2023
Medium全文好讀版:https://reurl.cc/l7j2AQ
初讀李維史陀是在大一時,閱讀的是他最著名的《憂鬱的熱帶》(Tristes Tropiques)。
當時對人類學不甚了解,抱持著閱讀旅行文學的心態醉心於他細緻優雅(有時則像流水帳
般幽默且滿是抱怨)的行文之中。
當時對人類學不甚了解,抱持著閱讀旅行文學的心態醉心於他細緻優雅(有時則像流水帳
般幽默且滿是抱怨)的行文之中。
幾年過去,很迂迴地透過精神分析接觸了人類學,也在前些陣子去了趟法國,跑了各間人
類學博物館,回到台灣才終於入手一直在書單中的《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
此書為李維史陀的傳記,理所當然會記錄他的生平;但在閱讀時我更加著重的是他的思想
架構,以及其人類學研究方法與理論。
追溯李維史陀的早期歲月,童年時期深受父親影響,醉心於藝術、《堂吉訶德》、華格納
音樂劇與各類異國工藝品,在日後廣泛的閱讀——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到政治理論——
皆在小小李維的心中種下了人類學的種子。作為享譽世界的人類學家,李維史陀卻是無師
自通。在索邦大學哲學系的枯燥日子中,他透過自學細讀各大人類學經典,諸如弗雷澤(
James Frazer)、泰勒(Edward Tylor)與牟斯(Marcel Mauss)等著作。
音樂劇與各類異國工藝品,在日後廣泛的閱讀——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到政治理論——
皆在小小李維的心中種下了人類學的種子。作為享譽世界的人類學家,李維史陀卻是無師
自通。在索邦大學哲學系的枯燥日子中,他透過自學細讀各大人類學經典,諸如弗雷澤(
James Frazer)、泰勒(Edward Tylor)與牟斯(Marcel Mauss)等著作。
-
一次偶然的機緣使李維史陀得以離開巴黎生活,在鄉間山岳的健行過程中,邊推敲著四周
的地形樣貌——層巒疊嶂的山谷、石灰岩的側肋、岩面上的鋸齒裂縫。李維史陀將這些地
質運動轉化為其思想路徑,對他而言,真實有事相 (reality)層次亦有需透過分析而得
的潛文本(subtext)層次,兩者相互交織且關係複雜,如每次的地貌變形都蘊含著一個
地質學的「主意義」(master-meaning),亦如同在社會與經濟現象中尋找馬克思所謂的
剩餘價值理論、商品拜物教等學說,抑或是從夢境與歇斯底里探尋佛洛伊德所言的本我自
我與超我。地質學、馬克思與佛洛依德便是指引李維史陀一生思想的三大繆思,還被其稱
為是他的「三位情婦」。
的地形樣貌——層巒疊嶂的山谷、石灰岩的側肋、岩面上的鋸齒裂縫。李維史陀將這些地
質運動轉化為其思想路徑,對他而言,真實有事相 (reality)層次亦有需透過分析而得
的潛文本(subtext)層次,兩者相互交織且關係複雜,如每次的地貌變形都蘊含著一個
地質學的「主意義」(master-meaning),亦如同在社會與經濟現象中尋找馬克思所謂的
剩餘價值理論、商品拜物教等學說,抑或是從夢境與歇斯底里探尋佛洛伊德所言的本我自
我與超我。地質學、馬克思與佛洛依德便是指引李維史陀一生思想的三大繆思,還被其稱
為是他的「三位情婦」。
-
李維史陀早年的巴西紀行,除了決定他終生的事業取向外,更也使其完成了經典之作《憂
鬱的熱帶》。歷經一番輾轉抵達巴西後,除了在聖保羅大學教授社會學外,他也深入了諸
如卡都尉歐人、波洛洛人以及南比夸拉人的部落中進行一連串田野調查,而這些巴西原住
民族的宗教習俗、神話與美學則會跟隨李維史陀一輩子,在日後不斷重回他的作品之中。
鬱的熱帶》。歷經一番輾轉抵達巴西後,除了在聖保羅大學教授社會學外,他也深入了諸
如卡都尉歐人、波洛洛人以及南比夸拉人的部落中進行一連串田野調查,而這些巴西原住
民族的宗教習俗、神話與美學則會跟隨李維史陀一輩子,在日後不斷重回他的作品之中。
巴西紀行十五年後才開始寫作的《憂鬱的熱帶》則是李維史陀反思在這些族群中所截取的
文化碎片。對他而言,這些土著即是盧梭筆下的「高貴的野人」(noble savage),他們
是處於自然狀態而未被人類社會污染的族群,是被化約為最純粹的人類社會。但書中的悲
觀論調也預示著人類社會的未來,苟延於保留地中的原住民族群似乎象徵著全球化的惡夢
,建築與文化日漸趨於一尊,許多民族早已面臨窮途末路。這本結合文學與民族誌的「反
身性」(reflexive)民族誌先驅也展現出李維史陀的一套思考方式——一種二元對立、
執迷與「倒轉」與「對稱」的幾何學架構。以卡都尉歐人的臉畫與波洛洛人的居住佈局為
例,李維史陀發現臉畫的花紋中對稱中有不對稱,軸線兩邊線條、弧線的顛倒對映反映出
卡都尉歐人僵化的社會系統,其美學創造是種「社會的幽靈」,乃是在潛意識中表達族群
的不安與焦慮。而波洛洛人的居住結構則呈現一種回聲樣式,其中則包含關係仍矛盾的二
元及三元社會群體。如同之後《神話學》的論證,《憂鬱的熱帶》暗示各文化之間都有著
相互關聯性,既獨特又系統化。
文化碎片。對他而言,這些土著即是盧梭筆下的「高貴的野人」(noble savage),他們
是處於自然狀態而未被人類社會污染的族群,是被化約為最純粹的人類社會。但書中的悲
觀論調也預示著人類社會的未來,苟延於保留地中的原住民族群似乎象徵著全球化的惡夢
,建築與文化日漸趨於一尊,許多民族早已面臨窮途末路。這本結合文學與民族誌的「反
身性」(reflexive)民族誌先驅也展現出李維史陀的一套思考方式——一種二元對立、
執迷與「倒轉」與「對稱」的幾何學架構。以卡都尉歐人的臉畫與波洛洛人的居住佈局為
例,李維史陀發現臉畫的花紋中對稱中有不對稱,軸線兩邊線條、弧線的顛倒對映反映出
卡都尉歐人僵化的社會系統,其美學創造是種「社會的幽靈」,乃是在潛意識中表達族群
的不安與焦慮。而波洛洛人的居住結構則呈現一種回聲樣式,其中則包含關係仍矛盾的二
元及三元社會群體。如同之後《神話學》的論證,《憂鬱的熱帶》暗示各文化之間都有著
相互關聯性,既獨特又系統化。
-
在結束巴西的考察之旅後,李維史陀的學術事業與名聲日漸穩定,但他還缺少了理論的組
織性原則。在這時,他遇見俄國詩人暨語言學家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
雅各布森帶給李維史陀結構語言學的概念:即語言是由一套相互連鎖的元素所構成的形式
系統,但字詞的意義不是在字本身,而是其相互關係。因此可以說,語言的根本是一套差
異的系統。雅克布森也引介了索敘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這些也都影響了李維史陀,
使他將研究的焦點從個別的民族誌上轉移至抽象系統間的比較研究。同時,他也將兩位語
言學家的概念拿來處理親屬關係,發現雖然世界各地的婚姻規則千奇百怪,但卻都依循著
一種近乎數學般的結構運作著,這份研究最終成為他的論文《親屬關係的基本結構》。
系統,但字詞的意義不是在字本身,而是其相互關係。因此可以說,語言的根本是一套差
異的系統。雅克布森也引介了索敘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這些也都影響了李維史陀,
使他將研究的焦點從個別的民族誌上轉移至抽象系統間的比較研究。同時,他也將兩位語
言學家的概念拿來處理親屬關係,發現雖然世界各地的婚姻規則千奇百怪,但卻都依循著
一種近乎數學般的結構運作著,這份研究最終成為他的論文《親屬關係的基本結構》。
此書是一部挑戰性相當高的作品。在論文中,李維史陀取徑結構語言學的方法,他以「+
」、「 」符號將親屬關係的所有可能排列組合並試圖分析上述的大哉問,最後證成出亂
倫禁忌是所有親屬體系的出發點,它使人類受規訓成為被束縛的存有。
」、「 」符號將親屬關係的所有可能排列組合並試圖分析上述的大哉問,最後證成出亂
倫禁忌是所有親屬體系的出發點,它使人類受規訓成為被束縛的存有。
-
綜觀李維史陀的研究,會發現他始終關注的一個問題即是「勞作(labor)」,以及所謂
的認知上的「修補術(bricolage)」。在李維史陀觀察這些原住民族的過程中,發現到
他們對大自然的分類方式使用的是無拘無束、即興的科學思維,李維史陀將這樣的過程以
「修補匠(bricoleur)」作為比喻,認為原住民與藝術家一樣,懂得以即興的方式,將
手邊各種材料拼接、重組進而解決生活上或美學上的難題。李維史陀將這樣的「修補」概
念用於自己的研究方法中,致力探索這些「修補術」或「野性思維」底下的邏輯。同時,
他的思考風格也如「修補匠」一般,以漫遊、即興為特色,而非講求效率與絕對的理性。
的認知上的「修補術(bricolage)」。在李維史陀觀察這些原住民族的過程中,發現到
他們對大自然的分類方式使用的是無拘無束、即興的科學思維,李維史陀將這樣的過程以
「修補匠(bricoleur)」作為比喻,認為原住民與藝術家一樣,懂得以即興的方式,將
手邊各種材料拼接、重組進而解決生活上或美學上的難題。李維史陀將這樣的「修補」概
念用於自己的研究方法中,致力探索這些「修補術」或「野性思維」底下的邏輯。同時,
他的思考風格也如「修補匠」一般,以漫遊、即興為特色,而非講求效率與絕對的理性。
在行文中雖然再三提到「結構」一詞,但我只字未提常與李維史陀一起提及的結構主義。
原因是,李維史陀始終與其漸行漸遠,他不認為結構主義是應當作為一門學派、一種歸屬
,更不能奢求它給出真理。反之,結構主義應僅能是種做學問的方式而已。在文章最前面
也提到,我在讀時會稍微留意李維史陀的研究方法,會發現雖然他某種程度上有點相對主
義,不過其地質學式的思考卻也值得注意。同時,在思考的是「修補匠」的問題,做學術
能夠這般即興嗎,又該如何像「修補匠」一樣,去思考甚至去行動?
原因是,李維史陀始終與其漸行漸遠,他不認為結構主義是應當作為一門學派、一種歸屬
,更不能奢求它給出真理。反之,結構主義應僅能是種做學問的方式而已。在文章最前面
也提到,我在讀時會稍微留意李維史陀的研究方法,會發現雖然他某種程度上有點相對主
義,不過其地質學式的思考卻也值得注意。同時,在思考的是「修補匠」的問題,做學術
能夠這般即興嗎,又該如何像「修補匠」一樣,去思考甚至去行動?
IG: ycxxii_livres
Medium: ycxxii0723.medium.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74.28 (臺灣)
※ 作者: bobo940308 2023-11-16 23:54:11
※ 文章代碼(AID): #1bLZibHb (boo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00150053.A.465.html
※ 編輯: bobo940308 (111.71.74.28 臺灣), 11/16/2023 23:58:40
--
推 : 謝謝分享1F 11/17 04:48
推 : 推分享2F 11/18 10:42
--
※ 看板: warrenchen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