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terievv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5-09-13 08:29:35
看板 PSY
作者 wesley1203 (wesley)
標題 [Talk]【心理師與個案究竟是不是朋友?】
時間 Tue Sep  1 09:22:40 2015



因為時常在工作時或被朋友問到這個問題:「心理師和個案可以當朋友嗎?」
其實我也很困惑,一個在關係越來越緊密與倫理規範間拉扯,
再加上先前看到前輩的部落格有討論這個問題,於是就也把自己的想法打成文章囉~
這個問題很難有個最終解答,只能說提供我的觀點。歡迎大家討論與分享囉!

部落格附圖好讀版:http://goo.gl/dZVzzq


----------------------------我是正文--------------------------------

不論身為個案或心理師,若要回答這個問題,我都會說:「當然是啊!不然這段關係不就太令人失望了嗎?」


我們在晤談室內掏心掏肺,說出自己最難堪、最醜陋、最私密、或最感動的故事。這段關係絕不會是虛假的、也並非只是把心理師當成一位提供專業的無情客體、或本該犧牲自我的工具,若是這樣諮商也不會真的有效。我傾向於看作兩個獨立主體的互動、是兩個「人」的真心相會。


Carl Rogers曾在《成為一個人》中寫道:「我相信:治療的關係僅僅是一般人際關係中的一個特例,而所有這些關係都受同樣的法則所統御。﹝1﹞」


什麼特例?因為一般人際關係中並不會有一個人,全神貫注的和自己探索生活中的難題、與不迴避痛苦尷尬的話題。再加上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師也許可以更有條理、更真實的展現自我、更清明地覺察問題的可能關鍵,再提出來一同討論。這都是與一般朋友聊天不太一樣的地方。


這也是Rogers所說「想促進另一方的成長、發展、成熟,想改善對方的能力發揮狀況,以及他應付生活的能力﹝1﹞」之面對個案的態度。而這來自於一個「人」本身能夠真誠一致、無條件接納、與同理個案的「法則」。


但如果有天,雙方一同吃飯、一同做愛、一同歷經過許多悲歡離合的時刻,那時一個「人」就很難保持前述客觀穩定的狀態。可能因為個案與其他人發生關係而覺得被拋棄、可能因為個案不聽自己的勸告而感到憤怒,甚至也可能趁個案脆弱之時在情緒或認知上想辦法報復回去。


「心理師也是人」,這是在諮商書籍中不斷被重複講述的道理,但的確是始終必須切記於心的事實。只要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慾、就會有情緒波動和想爭奪權力的本性。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全然的公私分明,那樣在這講究人性的行業中也很奇怪。所以,維持這樣的特殊關係,常是為了保護個案不會受到心理師的「主動傷害」,才發展出來的倫理規範。


但這裡可能還要加上一句大概很少人提到的:「個案也是人。」


我們總因為某些原因避而不談、或忘記這個事實。也許真的有心理師拿捏界線非常精準小心,就算發生過性關係也不會有影響專業的時候。


可是這段關係還有另一個「人」會被影響吧?站在個案的角度,我會覺得「你怎麼能都和我上床了,卻不願意在晤談室中拿衛生紙給我?」、或「我們都能在假日一起吃飯了,為什麼你不能在我難過時打電話給我?」


這是從保護心理師的角度出發,你會身陷自己於解釋不清與破壞合作關係的麻煩中。


個案也會有「人」該有的七情六慾和想爭奪權力之時。這也許是反移情、也許就是心理師所引發的情緒。但不管,當心理師明確身陷事件其中時,個案當然也就無法好好談論這件事情、也就不信任眼前這個人、也就只能中止諮商轉向其他地方尋求協助。這樣的「被動傷害」同樣是影響個案權益與福祉的表現。


那也更不用說因為彼此的雙重關係,而導致互相可能有更激烈的行為產生,像是跟蹤、毀謗、散布謠言等等。


所以,從雙方最大福祉的角度來看,我理解的這個「特例」是:「會有兩個人願意真誠一致的展現自我,並在界線之內,形成盡全力幫助另一個人的生活更加充實滿意的友伴關係。」


這是兩個主體相互影響的過程,也唯有我們將另一個人視為獨立的主體、且會相互影響,才有可能在晤談室內、外,都發展出良好的人際關係。換句話說,在心理諮商中,個案與心理師都不應該把心理師只當作某種專業的提供者,那樣少了些治療有效的元素、少了人味。


只是這個專業與私人領域的拿捏,是需要更多經驗與實務的累積。那一定不是容易的,一定不是有定論的。就像前輩說過,「如果把專業關係與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當成是一道連續光譜的兩個極端的話,那麼心理師與當事人之間的諮商關係,很可能可以有眾多不同的選項。﹝2﹞」


因此,為了珍惜彼此親近的關係、但也為了雙方的人性基礎著想。我認為諮商關係可以定位在一種「我們不是一般朋友,我們是特別的朋友」的關係。誰說朋友只能有一種形式?


所以回到開頭的回應,我會接著說:「當然是啊!不然這段關係不就太令人失望了嗎?只不過我們和一般的朋友關係不太一樣,是屬於比較特別的朋友。是在你有任何困難、或想和我分享生活的時候,我們可以在這邊一同討論的朋友。也是因為這樣,我們的談話和討論才能更顯得客觀、和真實,也才有機會幫助到你,不是嗎?」


參考資料請見部落格


標註自由 - 寫給自己的心理筆記:https://goo.gl/LqQSvZ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77.230
※ 文章代碼(AID): #1LvFtZc6 (PS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SY/M.1441070563.A.986.html
※ 編輯: wesley1203 (118.163.77.230), 09/01/2015 09:25:43
musicfire: 理性的人總是比較能夠客觀看待關係,也許就是太過理性1F 09/01 12:06
musicfire: (但又不是說完全不感性),最近看了歐文.亞隆的日漸
musicfire: 親近(只看前面和結尾)其實有這種感覺,也許每個人對
musicfire: 理性與感性的尺度拿捏真的有差異吧,不過就像他説的重
musicfire: 要的還是此時此刻所經歷到的。 比較偏向不是朋友,我可
musicfire: 能也屬於理性的吧,是曾經共同經歷過一段特別的旅程的
musicfire: 伙伴,靠那跟朋友不一樣嗎?我在自問自答...
mango2014: just for money 我只希望要有職業道德8F 09/01 18:01
mango2014: 畢竟弄到朋友程度 ...我說你沒被朋友背叛傷害過嗎?
waterbreath: 因為有金錢往來,難免讓人感覺有利益關係,硬要說成10F 09/01 19:53
waterbreath: 一種特殊的朋友關係實際上比較像是心理師對自己告解
waterbreath: 的方式。
waterbreath: 根本或許在每個人對朋友的定義不同、待遇不同,這樣
waterbreath: 的認知差異。
waterbreath: 心理師必須要適當的自我防衛,但個案也不必惱怒,很
waterbreath: 多事不是繳了錢就能完全解決,真正的力量畢竟在個案
waterbreath: 自身內在的驅動力;一邊罵人一邊哭泣一邊前進,就是
其實我滿同意你的說法,尤其我被諮商結束要掏錢時特別會這樣想XD
但另一方面,又會覺得似乎不只是完全沒感情的利害關係而已
因為也會對心理師產生共同革命的情感,建立起一種「他想瞭解我和關心我」的感覺
我覺得這就是每個人自己和心理師的相合程度(雙方個性、風格等等)、
與不同心理師生命經驗的差異(能不能和另一個人建立真誠真實的關係,像比如說我就覺得XX分析有一部份的治療師就離個案很遠,我就不會想去給他們諮商)。

所以,我覺得並非一般朋友關係、也並非像是一般看醫生的醫病關係。而是好像又多了一層情感,才會定位在比較特別的朋友。

waterbreath: 這樣子~18F 09/01 19:57
vickyvv: 看了這篇之後,開始想跟我的心理師保持距離。不想什麼都19F 09/01 22:01
vickyvv: 跟他講了
想知道原因~

UYC: 好奇樓上為何看完後反而有此想法呢?21F 09/01 22:39
irreducible: 一對多個案質達到這種程度不感覺錯亂麻痺 確實不容易22F 09/02 04:21
所以不能接太多阿阿阿阿
※ 編輯: wesley1203 (59.120.152.188), 09/02/2015 09:32:55
vickyvv: 最後那段感覺有疏離感!23F 09/02 13:13
UYC: 光是題目,我個人會先探討的是你如何定義朋友兩字,不會覺得24F 09/02 17:16
UYC: 這問題的答案一定要是yes 若是no就要失望 那也要看是為了什麼
UYC: 而失望或期待的是什麼...這個定題方式本身就有很多需釐清
kuznetsova: 請問XX分析是指什麼分析?謝謝27F 09/03 00:07
irreducible: 把直線拉成迷宮只會旁生枝節 建議釐清觀念分公私領域28F 09/03 16:49
saram: 一定能約砲才算朋友?或股東一定要是朋友?29F 09/03 21:34
saram: 當你離開診所或晤談室你就跟醫師解除關係了.
Astragali: 不是朋友和令人失望的關係之間沒有必然的關聯 所以這個31F 09/03 22:15
Astragali: 題目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會需要/想要/期望個案和心理師
Astragali: 是朋友關係? (不管是從個案或是心理師的出發點來看)
UYC: 怎會沒必然關係?就此文的開頭寫法,有著因果陳述,對作者而言34F 09/03 23:10
UYC: 他讓它們之間成了關係啊!
aadoor: 精神分析還是心理分析,就直寫,寫XX分析鮮得繼矯情又欲蓋36F 09/04 20:02
aadoor: 彌彰
Jasy: 一起把病治好或讓案主過得更好的夥伴關係38F 09/05 12:24
Jasy: 「當你離開診所或晤談室你就跟醫師解除關係了」這是標準解釋
Jasy: 不過大概是本文作者不滿足於這樣的說法吧
Jasy: 若是其他科別  也很少去探究醫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chiou123: 要個案相信心理師 然後掏心掏肺 又要個案踏出門後切斷42F 09/05 12:31
chiou123: 這些情感 或許對心理師而言對個案付出的關心僅是工作的
chiou123: 一部分罷了 但要個案以同樣立場看待實在不是那麼容易
UYC: 只要未結案 對我來說即使個案離開晤談室 我和他的關係仍然有45F 09/05 13:41
UYC: 效地存在 我在生活中遇到他 仍得持續維護他的隱私保密;另外不
UYC: 是朋友 為何就等於是切斷這些情感?我還是覺得光是朋友兩字的
UYC: 定義和背後的期望 就需要先釐清;還有 有些人反而跟陌生人可以
UYC: 放心揭露 因為這人和他的生活可以沒交集 所以不是每個個案都
UYC: 想做朋友 因此還是回到原點 想做朋友者自己的心態和想法為何
chiou123: 理解U大的說法 只是看到J大提到「當你離開診所或晤談室51F 09/05 14:40
chiou123: 你就跟醫師解除關係了」覺得有感而發罷了 並非一定要跟
chiou123: 心理師當所謂的朋友(不管這裡朋友的定義為何) 只是相較
chiou123: 於去其他科別就診 總會覺得和心理師的關係不像一般的醫
chiou123: 病關係
Jasy: 等等  我只是引saram板友的原文  這話不是我說的唷56F 09/06 00:37
Jasy: 當然  和其他科別的醫病關係肯定會不一樣囉
Jasy: 我的答案已經寫在第一行推文了 :p
UYC: 若照樓上第一行推文的答案 那不是我們心理師本來就在做的事嗎59F 09/06 12:50
Jasy: 哈哈  我沒什麼新見解嘛 XDD60F 09/06 13:09
mango2014: 我的要求很低 只希望有職業道德把該作的都做好61F 09/06 13:29
mango2014: 不要誤把病患當成是心理系的人生病了 不管說啥都能一點
mango2014: 就通
ikram: 純推Astragali64F 09/08 21:26

--
※ 看板: terievv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550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