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 ricebug 轉寄自 ptt2.cc 更新時間: 2012-03-12 22:08:02
發信人: willyt.bbs@ptt.cc (willyt.bbs@ptt.cc), 看板: T-YakPlaza標 題: [好雷] the Iron Lady / 鐵娘子
發信站: Group.NCTU.edu.tw (Wed Feb 29 09:33:11 2012)
轉信站: ptt2!Group.NCTU!!ptt.cc!ptt.cc!willyt.bbs
看板 movie
作者 標題 [好雷] the Iron Lady
時間 Tue Feb 28 11:22:01 2012
嗯,其實我不知道這篇文章,
應該算是有雷還是沒有雷,
Margaret Thatcher 的一生,老早就不是秘密,
如果你把他的政治經歷當雷,那我想你不適合看這篇文章,
真正雷的應該是梅嬸怎麼飾演他,
如何讓他重生。
我的碎碎唸還沒完,但是因為我對本劇的雷不雷,
我個人認為雖然我個人不這麼覺得,
但是還是必須尊重與我不相干的觀影者,
因此還是不免俗,我加上了防雷頁面。
毫無疑問堅決的要要看本文的人請自行加上兩次page down或space.
--
--
我個人認為,用娛樂片的角度來衡量本片的價值,
絕對是糟糕透頂的標準,相當於張飛打岳飛。
但是你要用文藝片的標準,你更是誤解電影的價值很深。
從有電影以來,電影工業最重要的責任,
是留下各式各樣的形象,
無論是山川壯麗、無論是人物風采,
更是提供一個人回到過去現場的途徑。
這跟紀錄片導演作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樣的,
紀錄片導演會直接加入主觀的意識與材料,
協助你從各種角度來「判斷」事情的真相,以及更進一步的討論與思想衝突。
但是電影工業一向的責任是在於,
他必須讓形象與風采永遠留在膠片裡面。
柴契爾夫人就算跟列寧一樣留在水晶棺裡面,
他也只是以軀殼的型態,像是幽魂一樣讓世人看到他而已,
我們為什麼需要像是 the Iron Lady 這樣的片子,
是因為我們必須留下他的身影,他的典範,他的風采,
這部片子不是為了歌功頌德而來的,
更不是為了註解、判斷與蓋棺論定而來的,
他們是為了要留下柴契爾的身影,讓更多的人記得這個人的典範,
甚至讓未來這個世紀的朋友記得,
世界上曾經有一個風格如此獨特的政治人物。
這就是為什麼,
每次看到心得文,無論是這個板,甚至國外的鄉民,
總是要用運鏡、劇本、節奏,甚至是拿傳記跟這部片比較(張飛打岳飛?)
讓我覺得非常難以接受一樣,
傳記當中的文字、wikipedia的歷史記述、甚至是當年的新聞報導,
都沒辦法完整呈現一個活生生的 Margaret Thatcher。
所有背景資訊,是你必須去自行翻找的,
他是如此獨特的人物,對他的過去事蹟越有其背景瞭解,
你才越能夠進入梅嬸花費無數時間心血,希望帶領大家,
尤其是當時看不透,甚至根本沒有經歷該時代的朋友,
重新認識一個活生生的柴契爾夫人。
因此當看到新聞說什麼,夫人的朋友說
「在柴契爾夫人還活著的時候,拍攝紀傳型紀錄片對他是種污辱」
那我必須說
「如果你等到梅嬸演不下去的時候再來拍,那就真的沒人可以重塑柴契爾夫人的形象了」
儘管梅嬸是個絕對的自由主義者,
但是在踹摩這樣一個一生為了新保守主義奮鬥的女鬥士時,
他絕對是以他整個演員生涯一以貫之的專業,
讓我們看到活生生的 Margaret Thatcher。
就如同 JFK 在 Thirteen Days 重生一樣,夫人他也經由這個過程,
完整的重生了。(柴契爾夫人沒有對你不敬的意思,我知道您還建在orz)
所以如果就這個角度,
大家對於本戲的時間軸,都有根本的誤解。
究竟夫人瘋了嗎?還是有幻覺?
為何時間點跳來跳去?
那我必須跟你說,本劇只有單一時間軸。
你們是跟著晚年柴契爾面對過去的掙扎與痛苦一起回顧他的整個政治生涯,
他的丈夫只是一個形象,而且老人家總是這樣,
長期記憶好,短期記憶不好(更別提柴契爾夫人曾經中風)
他的丈夫的形象究竟以什麼型式參與了本片?
我所認為的答案是:這是柴契爾通過對丈夫的記憶,
來回憶他整個轟轟烈烈的人生,
在他勇敢面對了他的過去,他才能無怨無悔的送走丹尼斯,
唯有將所有的過去交待清楚的時候,他才能在他所準備好的情況下,
以記憶與回憶完結的情況,送走他老伴真正的最後一程。
就我的眼裡面,他完全沒有瘋掉,
也沒有任何的幻覺,只是所有的旁人,包括他的助理,包括他的女兒,
都沒辦法參與,更沒有辦法在他面對自己過去的經歷的掙扎過程,
唯有柴契爾夫人完整面對了自己的過去,
他才能讓過去的記憶,連同他心中對他丈夫的疙瘩一起遠行。
還記得最後他將丹尼斯的形象送走的那一幕嗎?
那就是他對過去記憶與內疚的送行。
他對著醫生說的:
「人們對感覺的在乎更勝過思考的過程」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
如果你用「感覺」來感受這部片子,
那顯然就跟這個時間軸完全不合,
你要進入梅嬸帶領大家進入的思索隧道,
你才能進一步的感受到如此的感動。
不是什麼政治片都能讓人從頭哭到尾,
但是要進入這樣的一個思索空間,事前準備絕對是必須的。
在此衷心的建議,如果你在看本片之前,
你對柴契爾夫人沒有太大的認識,
那在多方涉略之後,你一定還要再進入電影院一次,
感受梅嬸的認真與專業,更有機會感受柴契爾夫人在你心中活過一次的感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215.78
※ 編輯: willyt 來自: 111.243.215.78 (02/28 11:27)
推 :推一下 這部電影要看的梅嬸詮釋的演技 雖然類似紀錄片1F 02/28 11:38
→ :但是 卻能把書本與過去的記憶 連結演譯的很流暢..
→ :而當中的一些具意象的描寫 更是讓人深信夫人的決心.
→ :再推一下 座上車 忍心無視兒女在後的場景...很感人
→ :但是 卻能把書本與過去的記憶 連結演譯的很流暢..
→ :而當中的一些具意象的描寫 更是讓人深信夫人的決心.
→ :再推一下 座上車 忍心無視兒女在後的場景...很感人
推 :推 好文5F 02/28 11:55
推 :推6F 02/28 12:29
推 :推 這部片真的好好看 梅嬸把她的堅強與脆弱詮釋得很好7F 02/28 14:16
推 :大推這篇,很厲害的觀點跟分析8F 02/28 14:34
→ :有些人一直執著在電影沒有表現出"真實"的柴契爾夫人
→ :那不是電影的重點。何況什麼是"真實"?
→ :若要真實,乾脆去看紀錄片、傳記或是相關史料比較快
→ :電影是為了重現她某一種特質與典範。再次大推這篇!
→ :有些人一直執著在電影沒有表現出"真實"的柴契爾夫人
→ :那不是電影的重點。何況什麼是"真實"?
→ :若要真實,乾脆去看紀錄片、傳記或是相關史料比較快
→ :電影是為了重現她某一種特質與典範。再次大推這篇!
推 :推只有一個時間軸。 我媽晚年就跟電影演的症狀一樣13F 02/28 15:46
推 :有拍出她去中國摔一跤的畫面嗎??14F 02/28 16:09
→ : 說是被老鄧動武說嚇的?15F 02/28 16:32
→ :好文推 推16F 02/29 13:18
--
※ 看板: ricebu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53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