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ossiping
作者 標題 [轉錄]Re: [新聞] 父過世難釋懷 清大女博士生跳樓
時間 Wed Jun 1 22:06:07 2011
※ 引述《e002311 (鴻)》之銘言:
: 我朋友權限不夠,他要我替他代PO,
: 他自己之前曾去過學校的諮商中心
: 諮商師有什麼鳥用?
: 也不是認真的傾聽,盡給些自己早知道的建議。
: 就這三句話,別噓我= =
比較想針對「諮商中心」這一點來作為回答,
希望給大家多一點認識,瞭解需要的時候可以怎麼用它。
推文裡面有提到,「諮商師=爽」這一點都不正確啊,
就正式的名稱的確分作臨床心理師及諮商心裡師,
但我個人認為除了訓練的重心不一樣之外,
工作的目的是類似的,所以就不分開討論了。
實際上晤談是一件很費心力的工作,
當一個人踏入晤談室開始,心理師就開始工作了,
對方所說的每句話,還有自己回應的每句話,
以及個案的反應、想法、思考脈絡都很重要的,
分析一個個案的背後會藉由衡鑑,並依據許多學理產生假設,
再選定介入方式來幫助個案,
基本上像這個三角形,是不斷循環的過程,
衡鑑
↗ ↖
↙ ↘
假設 ← → 介入
衡鑑是什麼,就是透過個案作心理測驗、
晤談瞭解原生家庭、觀察個案的行為能力,
瞭解個案目前的心理狀況及主要問題,
藉由衡鑑,心理師可以假設出個案現在需要的是什麼、
遇到了什麼問題、可以從什麼部分幫助個案,
從中產生介入(協助)的策略,
這個三角形是在晤談的歷程中不斷循環的過程,
不是一開始設定好就靜止不動,
因為個案也是會產生改變的,或是給予的資訊不足,
心理師要不斷地修正,找出幫助的方法。
所以大家覺得很像閒聊的一個小時,
心理師的腦袋是不斷地在運轉的,
其實非常疲倦的。
老實說,一個星期二十個小時個案就已經很耗心力了,
三十個小時就會over-loading,四十個小時就想在窗戶上劃上SOS了。
因為,不是每個人來都只是想要自我成長、隨便閒聊而已,
許多人帶著非常沈重的過往來到這裡尋求協助,
試想,一個人會想要走上自我了斷的路途,
他可能有著很多傷心或是疲憊或是無力的過往,
這些過往的形塑都不是一、兩年而已,可能累積了十幾年、二十幾年,
所以...怎麼可能用一、兩次晤談就讓個案相信,
這些困難是有方法可以解決,心理是有力量可以面對的呢?
心理治療的重點不是在於給個案方法去解決問題,
而是給個案力量去面對問題,以及打開糾結已久的結,
讓自己的心鎖可以鬆脫、有辦法渡過難關,
這說的很簡單,但其實一點都不容易,
因為要個案相信心理師可以幫忙,就要費很多力,
靠心理師的力量是完全不可能解決的,
最主要要靠個案自己的「願意」。
但「願意」很需要勇氣,
就像我們打扮自、嘗試一個新的造型也需要勇氣,
更何況是找尋專業的管道,開口說出自己難以啟齒、或不知從何啟齒的事情,
不過,就我學習及工作幾年下來的經驗,
這一切的努力絕對是有幫助和意義的,
希望如果有任何人有考慮過一絲尋求心理諮商的方式幫助自己,
不要怕、勇敢一試吧,會有幫助的。
回到大學諮商中心的問題,
每一個大學都會設立,
其實不是諮商專業本身幫不了人,
而是組織運作的方式很難發揮中心100%的效用。
為了回應教育部的要求,
所以大專院校的諮商中心必須花很多的時間弄評鑑、
舉辦講座、研討會、教育部專案等等等,
來應付教育部的要求,
其實也不能說教育部有錯啦,他要管理大家有沒有做事,
只好公文來回、企畫書來回,
或是舉辦很多表面功夫的講習或數據來證明諮商中心有運作,
但是,各位知道這些龐大的行政是誰負責嗎?
也是諮商中心的專任心理師們。
於是,諮商中心的心理師們,就除了手頭上的個案外,
還要忙著處理龐大的行政工作,我前面講了,一週二十小時的個案量就很大了,
但做完個案,還要處理行政,所以也是精疲力竭。
不巧教育部又經費不足、人事凍結,所以很多學校遇缺不補,
因此,許多學校心理師就燃燒著自己可憐的肝來工作。
很可悲的是,心理工作是需要耗費心力的,
我們在實習的時候都知道,自己睡不飽、休息不夠,
就沒辦法把發揮最好的效果.....。
在人力不足的狀況下,有些學校的高層就決定,
「只要不出人命就好了」,篩選出最危急的個案,其他的就讓他快速結案吧!
就可能變成了惡性循環,
因為沒辦法讓每一個來的人都得到有效的幫忙,
也讓大家產生了心理諮商沒用的誤解。
以上,希望可以幫助大眾更瞭解心理工作的專業和難處,
也希望心理諮商/治療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到需要的人,
渡過難關,或是更瞭解自己接納自己,
大家都平安喜樂地面對每一天,
也請鄉民們鞭小力一點囉!!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7.11.6
推 :專業推~1F 06/01 02:48
推 :如果去諮商的學生知道自己屬於會被迅速結案的...還願意講嗎2F 06/01 02:50
不是每個學校都這樣的啦...基本上會有一些評估,再作決定!按照許多治療學派的觀點,治療是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時間,
可是經費不足呀,所以教育部或政府機關就訂了一個數字12次(我記得好像是),
有些機構更短,8次,
8次....建立治療關係、彼此產生信任感就花掉3次了,
就只能處理比較急迫或表層的議題呀,很可惜的。
但我能夠保證的是大部分心理從業人員面對個案都是以非常重視的心情來看待的,
只是在面對主管機關的要求時,會有些難處。
推 :推~有長知識3F 06/01 02:51
※ 編輯: teiko 來自: 114.47.11.6 (06/01 02:54)推 :我相信認真的諮商師真的是會耗盡心神的付出4F 06/01 02:51
→ :辛苦了,心理諮商真的相當不容易。5F 06/01 02:51
推 :諮商師沒啥鳥用 去過一次若只是找個人傾聽倒是可以但朋友更佳6F 06/01 02:52
→ :這個工作雖然高所得可是付出的心力更多7F 06/01 02:52
心理師所得有限,因為行動心理師每週不太可能接滿四十小時個案的,在私人機構是要讓機構抽成的,
在學校或醫院工作,薪水則是固定的。
→ :那你們接受他人諮商完之後.自己需要再去接受諮商嗎8F 06/01 02:52
據我所知,學校諮商中心只要學生提出要諮商的要求,中心都會受理、排心理師,所以有需要,提出要求絕對是ok的~
推 :諮商師好像不會主動打電話關心後續 真的出問題也來不及吧?9F 06/01 02:52
在學校或有專門處理部門的醫院(例如馬偕自殺預防中心),會持續關心有列為高危機的個案,固定地關心後續情況。
推 :很多人把諮商師當魔術師 = = 看病也沒有馬上好啊10F 06/01 02:54
→ :有聽說有人諮商後沒多久就自殺了 只能說很遺憾吧11F 06/01 02:55
對...個案自殺對心理師來講,也是一種嚴重的挫折和失落,
甚至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需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處理和面對。
※ 編輯: teiko 來自: 114.47.11.6 (06/01 03:02)
推 :短期有短期的作法,不一定是不好。12F 06/01 02:56
沒錯^^ 例如:焦點解決學派及敘事治療學派都很能把握短暫的工作期進行工作,但我自己個人淺薄的經驗覺得啊..這種工作模式必須是在政府補助的社福單位,
主動提供協助時比較有效,
因為一般個案主動求助或主動付錢本身都會對心理專業的協助有所期待...,
當然啦,我會那麼在意他們的「期待」也是因為在私人機構待過,
所以會「個案覺得有沒有校」是很實際的,覺得沒效..他們就不來了,也就沒用了。
→ :他們以為的"結案" 有時候當事人覺得諮商沒什麼用才假裝自13F 06/01 02:56
→ :己沒事了
→ :己沒事了
→ :其實有經驗的應該感覺得出來。會自殺的不會真的完全沒有跡象15F 06/01 02:59
→ :但如果個案不願意跟"你"談,也不能把人綁在椅子上來談。
→ :忽然就不來的很多,諮商師頂多也只能打電話問看看,對方不接
→ :但如果個案不願意跟"你"談,也不能把人綁在椅子上來談。
→ :忽然就不來的很多,諮商師頂多也只能打電話問看看,對方不接
推 :自己的心理狀態自己都無法把持,沒有理由牽拖他人沒給協助18F 06/01 03:02
嗯嗯...每個人成長經歷不同呀,有時候心理的軟弱也不是能受控制的,
舉例來說,為什麼社工單位那麼重視家暴及受虐兒,
因為許多受虐的孩子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的,
尤其長大之後,如果一直沒有專業協助的話,
許多人沒有辦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非常的痛苦。
受虐的小朋友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舉這個例子只是大家比較好理解...。
→ :你也沒轍。而病人忽然自殺,諮商師不會都沒感覺的,很多人會19F 06/01 03:02
→ :很難過很自責,甚至因此做不下去的都有。
→ :很難過很自責,甚至因此做不下去的都有。
→ :諮商師說穿了,就個領錢聽你說話的路人甲,是個宣洩的管道21F 06/01 03:03
:) 希望將來有講座或是說明或是什麼可能可以讓你更能理解心理工作可以提供的協助,
讓大家更瞭解心理師在做些什麼,也是我們心理專業工作者必須更努力的地方。
※ 編輯: teiko 來自: 114.47.11.6 (06/01 03:14)
→ :會做到絕的,基本上精神上已經出現病態,已非諮商能力所及22F 06/01 03:06
這真的不一定啦
一般人其實在環境不順遂(如:失戀、失業、離婚、喪子、工作壓力...)的狀況下,
也是會產生情感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或是短暫的壓力事件,讓人一時想不開,
事情其實並非這麼簡單可以一語概之的。
推 :對諮商師真的不能苛責太多.很多自費的都要進行n年才能療癒23F 06/01 03:07
→ :自殺這種,其實也不需要太為他們可惜,因為沒人幫得上忙。24F 06/01 03:07
※ 編輯: teiko 來自: 114.47.11.6 (06/01 03:15)※ 編輯: teiko 來自: 114.47.11.6 (06/01 03:24)
推 :教官來諮商25F 06/01 03:46
推 :推一個 諮商師要接收很多負面情緒 很辛苦26F 06/01 04:34
推 :自殺防治是校安管理的問題,諮商並不能解決自殺問題27F 06/01 07:18
推 :純粹個人經驗: 與其找諮商中心的人聊,不如找以下兩種人聊更28F 06/01 07:57
→ :有用: 認識很久超級熟的朋友,剛剛認識完全沒交集的陌生人
→ :有用: 認識很久超級熟的朋友,剛剛認識完全沒交集的陌生人
→ :推 askia:純粹個人經驗: 與其找諮商中心的人聊, 推30F 06/01 22:13
→ :不如找以下兩種人聊更有用: 認識很久超級熟的朋友, 推
→ :剛剛認識完全沒交集的陌生人 真的... 推
→ :不如找以下兩種人聊更有用: 認識很久超級熟的朋友, 推
→ :剛剛認識完全沒交集的陌生人 真的... 推
→ :我也只能推樓上推的了 經驗的確如此 推33F 06/01 23:47
→ :諮商師其實幾乎就等於剛認識完全沒交集的陌生人呀XD 推34F 06/02 04:09
→ :當事情和朋友牽扯時你就不見得能找對方 @.@ 推35F 06/02 09:52
→ :但心理治療師的專業也是朋友所沒有的,治療師的觀點 推36F 06/02 14:24
→ :也會比朋友來的中立 推
→ :也會比朋友來的中立 推
→ :這依據學派不同有差,但諮商或治療真的不是只在「聽」 推38F 06/04 10:03
--
※ 編輯: ricebug 時間: 2011-06-16 23:04:09
※ 看板: ricebu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80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