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dmaple
作者 標題 [專文] 長壽與養生之道
時間 2016-01-20 Wed. 04:07:52
本文雖然名為長壽與養生之道,但是只能提供大原則上的框架供為參考。
人生一旦降世,壽元的基本面,是早已命定的。
與其說這個命定,是哪年哪月哪日哪時必定往生,
不如說是自身原始的能量體質資本,在一出生的規模與基本盤,便是早已固定的。
以命理的立場上,甚至有能力很準確的推定,一個人很可能會如何離世,
(當然,在先天基本盤基礎上的後天努力,是會有所調整命數的,可參見一命二運三風水該文。)
換句話說,人一旦出生,講來會死於何類疾病,或是何種臟器先行不勘運轉,
此等都是有跡可尋的。
我們也須了解,在命理推算的結論上,如果並非逝於意外因素,有許多個案,
其實是活不到自己的自然壽元而提早離世,除自殺的原因之外,多半是自身保養的不當。
由於自身保養不當,造成在某些較低的時運時,身體狀況無法支撐,提前爆發亡故,
這些較低的時運,在斗數上我們會說是關卡。
斗數上,如果不問其人細事校正確實的星象,看關卡都很準,
但是否一定過或過不了,這些就較難判斷。
畢竟影響一個人壽元的因素很多:
從心態的窮通,生活的習慣到後天的善惡行為,居家與生活的地理環境,都會有所差別。
光以風水環境為例,盤上如能看出一個人將逝於肺疾,此人如果從小居於空污惡地,
與居於山林清淨的所在,這將影響關卡上的判讀關鍵。
常居空惡污地,心肺功能損耗快速,自然提前衰竭。
環境的好壞容易客觀得知,然而風水的佳劣影響,甚至是祖上陰宅,這就更隱微難明了。
這篇文章無法一一考慮所有因素,但就某些基本的關鍵通則,仍是可以稍稍著墨。
人的自然壽元,先不考慮意外因素,是由先天的資本基礎,加上後天的保養與保護而定。
如何符合保養的原則,是這篇文章要寫的重點。
我們先要了解,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整體,由各種臟器相互支援合作,才能維持生命。
這些臟器大多不可取代性高,但是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所以部份功能可被替代,
然而卻絕對無法與原始的臟器功能相比。
臟器間的支援性,使得其中一個發生問題,必然會連鎖影響。
一個稍微差點時,大家合作得以共體時艱,但是差得太糟,就是整個人體的災難。
可說是人的健康,一旦某個臟器出大問題,連帶的其他也會漸漸被拖垮,
如果不慎最後雪崩式的跌潰,將會無法回天,所謂多重器官衰竭,就是此理。
因此平日保養要相當小心,任何地方出問題,都會有擴大的風險。
事先知道身體有哪個部份有狀況,必須要格外上心,很多人都是在此輕忽,不慎導致重病。
這是我們要留心的第一點。
接著重要的第二點,是必須要有如下的概念:
人體的所有臟器,會隨著時間自然損耗,能夠用多久,就是先天和後天的努力。
保養可以降低與緩衝損耗的程度,讓其運作的時間久一點。
保養最主要來自人體的自然修復,此修復卻不可能完全修好。
如何儘可能完美地作到最好的修復,及避免不必要的多餘耗損,
則是養生長壽的基本道理。
如果一個人後天有累積善福,確實自然會增壽。
但是身體到底跟不跟得上這個新增的額度,這完全是兩回事。
時運是一個影響力很大的東西,在低的時運,也就是關卡,
如果體質太差,往往都是捱不過,這其實非常常見。
能否得以帶病延年,這就要看個案了。
我們有時會看到醫學報告,說某某人雖然50歲,但身體是40歲,
或是某某人雖然是20歲,但身體已經40多歲。
上述的例子是在說明,身體保養的程度,還有實際年歲完全是稍有相關的兩碼子事。
第三個我們需要知道的重點是:
人體的自然修復,其實只有兩種方法。
一是睡眠,二是飲食。
反而,什麼是對人體來說的大量消耗,這就太多可能性了。
較常見的因素是飲食、勞動還有心神的思慮。
司馬懿從來使處打聽諸葛亮的起居,得知其食少事繁,便判斷他壽元不能久長,
便是這樣的道理。過度勞心勞力,飲食與休息不當,這也是現代人嚴重折壽的常因。
第四個重點:
人體裡每一個臟器,都有自己最適合運作與休息的時間,懂得配合這些時間,
就能大幅度降低這些臟器的耗損,還有提高修補的效率。
因此正確的作息時間,對人體來說非常的重要,其中有幾項原則可以參考:
睡眠: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間,是最重要的休息時間,這段時間非常須要睡眠。
每個人一天須要的休息時間,一般以五到七小時為主,
生病或治病時,須要多點休息,則不在此限。
其中十一點到三點間,最好要睡著,沒睡著也要好好休息,
因為是最黃金的時段。(小孩子在發育期最好早睡,睡更久一點也無妨。)
然而,睡一睡儘量不要超過五點,五點是該起床的時間,要拖也儘量別拖過六點。
其次黃金的時段是午時,也就是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
這段時間適合休息,要不要午休看個人須要,十分鐘二十分鐘都適宜,尤其愈接近正午,
效率愈高,此時段非常不宜勞動運動,否則易傷腦,靜態能放鬆的活動則較無妨,
但現代人往往難避免。
第五個重點是對運動要有養生方面的了解:
運動可以鍛鍊身體,但是也會造成身體的大量消耗。
這邊只講一般養生的運動原則,不以鍛鍊為目的,僅以養生為主。
以養生為主的運動,旨在順通氣血,能緩和且漸進的強化臟腑的功能與修復之,
並非是短時間內的強化其功能,更非高度強化肌肉。
最適合養生的簡單運動,是稍快一點點速度的走路,而非勉力快走,更非跑步。
(練內家拳路也很適合養生,例如太極拳架等等,但這邊不多討論。
靜態緩和的伸展操或是舞步也類似走路的效果。)
一日依情況走約1~2小時不等,依體力而定,最少要走30分鐘,且有流汗。
只以緩和速度的走路來說,時段則較無限制。(一週至少要三四次為佳。)
最適合走路或是一般勞動的時間是早上五點到七點間。
這段時間剛睡醒,適合血氣的活動,去走路或是不太費力的勞動都適合。
要較耗體力與劇烈的運動,一天內有兩個時段,其一是上午九點到十一點間。
其二是下午兩點到太陽下山前。
太陽下山後,人體漸漸進入休息的狀態,不適合大量劇烈的運動。
劇烈的運動,在養生的角度上是十分不建議的,但如果真要去作,
時段的選擇會影響消耗的差別,這就相當重要。
且在作劇烈或稍有活動量的運動前,要熱身。
熱身的動作依不同的運動方式有所區別,資料很多,本文不多探討。
熱身的影響非常遠大,可以緩和大量運動內的劇烈消耗,防止運動傷害,
尤其在於肌腱與筋絡上。
以養生為目的的運動,不樂見太過喘氣,當胸口感到明顯悶而緊,這就要停止而用走的。
也不樂見大汗淋漓,當汗結成明顯會流動的汗珠,這就要休息,慢慢走路收汗。
一旦感覺到疲憊或累,也應該停止運動,改為走路。
疲累的時後想要運動,走半多小時稍稍出汗,順通氣血,就可以休息了。
太累時直接去睡覺,這就不限時段了。
累是一種身體自然的警訊,告訴人體該休息了,以上的作法,都是為了避免過度消耗的緣故。
第六個重點在飲食:
飲食是非常影響養生的重大因素,不可不慎。
人體一切的修補材料都來自飲食,坊間討論飲食的資料非常多,依體質各有不同,
本文不多細細探討,只作架構上的著墨。
其一要均衡,這非常重要。
均衡的飲食影響的不只是體力,也包括代謝吸收與休息的種種能力,千萬不可貪圖方便,
只以熱量計算人一天的須要。人體許多能量有賴均衡多元飲食,所提供的精微物質保養。
很多慢性病與怪病,與血氣臟腑不調有關,血氣臟腑不調,與飲食亦有密切的關係。
現代人的糖類(澱粉)往往過多攝取,含糖飲料與零嘴(澱粉)最好是能禁食為宜。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個人一天的糖份攝取量,不要超過25g為宜,
很顯然我們現代飲食,已經是過度攝取糖份,此點不得不留意。
其二是要自然飲食,少加工食品,多以清淡為主。
消化食物須要能量,吸收營養須要能量,代謝廢物須要能量。
能量由臟腑的運作提供,臟腑的能量來自於飲食內容的吸收。
養生的目地,旨在可能性內,盡可能減少臟腑在消化吸收與代謝的負擔,
並且儘可能多吸收點能量。
因此,以養生為目地,所有不必要的物質都是多餘的,這些不必要的物質,
大多是非自然性的人工化合物。防腐劑、色素、重金屬、農藥、增味劑等等。
為了代謝這些不必要的物質,對臟腑的消耗是相當可觀的。
萬一代謝不了,那更是災難,當入多出少時,就會堆積。
許多人外樣或體態不佳,多是身體堆積過多廢物之故,其飲食與作息勢必要有所調整,方有改善。
所以少吃加工食品,多吃自然的食物,並以清淡的口味為主。
為了幫助消化吸收充分,減少臟腑負擔,細嚼慢咽是非常重要的,最忌狼吞虎嚥。
其三,正確的飲食作息策略。
早上六點半到七點間,是最適合早餐進食的時間,最晚不要超過七點半。
午時可適時進食。
晚上以八點前用餐結束為宜。
早餐要吃的最豐富均衡,量不一定要吃很多,但是豐富均衡是重要的。
早餐提供的養份會幾乎供應一整天的須要,因此非常重要,不吃早餐非常傷身。
午餐以簡單為要,影響較次,如果要亂吃大餐,反而午餐相對適合。
晚餐以清淡為要,最忌吃得太飽,影響身體休息。
在生病治療期,不受此原則限制。要依個人情況而定。
一般來說,早餐是最重要的,減肥如果要控制熱量,早餐的豐富均衡不可省略,
反而是午餐晚餐可以簡單些。身體對熱量的代謝須要能量,能量並非熱量,
而來自均衡的營養,因此節食要有方法,胡亂節食反而有害。
進餐最忌吃撐,以七八分飽為宜。
餐間如感到飢餓,可以以少量的混合堅果為底,細嚼充飢。
飲食的選擇,受個人的體質影響很大,所以本文無法一一細究,但不離上述原則。
以整體的作息來說,我們可以整理出第七個重點,一個最理想的時間表如下:
晚上十點或十一點入睡,早上五點到六點間起來。(最好五點就起來)
起床後可以出門走走,或是簡單的勞動,作作家事,弄弄早餐,不要劇烈運動。
六點半進食,七點前吃完。
七點到九點間,吃完後忌運動,可以作簡單的勞動。
九點後可以運動了,最好到十一點前結束,好好休息。
十一點到中午一點間,能先小憩再吃飯為佳(作不到算了。影響不很大。),
這段時間最忌勞動,要休息。(午時如果忙累不休息,時以累計,會造成筋脈的受損,
就容易發在頭痛,或是心血管問題上。這不可不慎,非同小可。)
(如果不得不工作,一定要抽空稍微休息,能放鬆就放鬆,儘量把工作挪到下午作。)
一點到兩點間忙活,要運動就是兩點後到太陽下山間。
太陽下山後就以靜態活動為主,好好休息,不宜大量運動,走走路倒無妨。
八點前用完晚餐,夫妻要圓房,最適合的時間是晚上九點到十一點間。
如要靜坐,忌飯後一小時內,忌子時午時。
最佳時間是早上四點到五點間,晚上九點到十一點間。
(其他時間也是許可的。)
第八個重點:
在這些所有的保養觀念中,最重要的禁忌是不可熬夜。
熬夜是萬病之母,慢性自殺,這一點都不誇張聳動,
因為熬夜會造成身體無法有效修復,這種影響是非常致命且多面深遠的。
只要超過十一點睡就是熬夜,愈晚睡,熬夜程度就愈嚴重。
所以千方百計,如果是為了自己身體好,以長遠來看,一定要避免熬夜。
萬一已經是夜班,或是工作上難以調度,人的極限是最多勉強一周兩天嚴重熬夜(這已經很傷了。)
以長遠來看,建議要換工作或調整工作作息,或是改變工作型態。
真的萬一都無法改變,那就其他的部分如飲食或運動方面多努力一點,亡羊補牢。
要有現在賺的錢,是用命來換的心理準備,一旦有機會選擇與脫離,一定要改變工作。
如果工作內容已經是過勞,那更不可以熬夜。建議一定要想辦法換工作。
如果板友是老闆或企業主,此篇文章能得到您的重視,
請務必想辦法讓自己的員工儘量不要熬夜工作,這會是大功德一件。
第九個重點:
了解了基本保養,現在談談人的傷害。
我們須先了解,只要筋骨、臟腑甚至是肌肉受過一次傷,就不可能真正全好。
就算表面上一時風平浪靜,該部位仍已有所損耗,這很可能再復發,
復發起來,一次會比一次嚴重。
因此,以養生的目地而言,有些事情很不建議作,比如開刀,或易摔倒撞傷的運動。
像溜冰,滑雪,劇烈體操等等。
開刀的原則是,非必要的刀一律不開,必要的刀以傷口愈小愈好。
人一生難免會受傷,那種皮傷小破擦傷,其實倒無關緊要。
比較麻煩的是撞傷。
第十個重點,在於了解瘀傷:
只要是外力的撞傷,足已達到略為瘀傷的痕跡,這些都會一輩子帶著,
而且稍有不慎,就成為宿疾。
(只是很輕微的在表皮而已,皮下完全不瘀的話,這種倒沒什麼。)
每一次稍重瘀傷(甚至很多是看不出來的,或是因為年輕,很快就好的。),
都會造成氣血的不順,瘀傷的程度愈嚴重,氣血愈不順,
影響該區塊的營養與代謝,造成各種奇怪難解的疾病遠因。
這些瘀傷不是沒辦法處理,只是相當不好醫治,影響深遠且隱微難捉,因此不可不慎。
要治好這類的瘀傷,自身的氣血與修補很重要,所以養生與運動得宜,
可以讓這些瘀傷緩和與有限量的修復。
瘀傷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瘀傷會降低氣血的順暢,影響相應的部位,
造成相關臟腑的功能性發揮失調,時間長久之下,臟腑問題惡化,進而引起大狀況。
最常見的是身體僵硬無法放鬆,因此失眠。
嚴重的瘀傷如果並非來自撞擊,通常是工作過勞或是不當的運動傷害。
比如舊時農人挑擔,現代人坐姿不正,長期不良姿勢施力使用滑鼠等等。
這些習慣性的不當施力與受力,長期下來影響肌肉組織,進而影響氣血。
許多運動員,一輩子的運動鍛鍊在突破極限,到中年之後氣血衰退時,
滿身瘀傷,身體往往處處不適,但無藥可醫,甚至影響老年生活,非常辛苦。
(從是體力活的勞工與農夫也是如此,晚年往往一身不適,非常地辛苦。)
以養生的立場來說,重量訓練與突破極限不是不行,但就是要緩和慢慢來,
最忌短時間內過量強化,但這無法滿足許多運動員的需求,因此只能作出選擇,
或在其他方面多作保養強化。
運動前要暖身,行住坐臥的姿勢多要留意,就能避免瘀傷的風險。
有些民俗治療用力不當,也可能造成瘀傷,因此不可不慎。
我自己有處理過瘀傷的故事,還有這些瘀傷對我造成不知覺傷害的影響,
或許以後可以整理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人的身心其實關係密不可分,氣血不順,肌肉的不自然僵硬,影響的不止是健康,
連帶情緒與個性都會影響。
致力於養生之道,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亦可以緩和情緒與壓力。
許多人脾氣不佳,精神失調,或是有憂鬱傾向,往往受健康的影響十分巨大。
因此好好著重養生,可以改善許多問題。
※ 編輯: ga037588 時間: 2016-01-23 21:21:51
※ 看板: redmaple 文章推薦值: 12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6434
( ̄︶ ̄)b philos, Taichunger, seretide, coldfeeling, WeihsiuChen, chu841841, MKBF 共 7 個人 說讚!
2樓 時間: 2016-01-20 10:16:52 (美國)
→
01-20 10:16 US
死於何種疾病是看疾厄宮嗎?請問有無流年命盤是意外死亡的例子?
疾厄宮是最主要看體質臟腑,可以抓一個大概,細節還要參照命宮(體質狀況其次重要)、身宮(這個部份則相當龐雜,難一概而論。)、福德宮(精神狀態)甚至是子女宮(主要看婦科或生育方面的疾病)。流年意外的盤坊間的書很多,從空難水難各種意奇案都可以找到,我身邊遇過的例子,意外死亡反而沒那麼多,大多是車禍。
5樓 時間: 2016-01-20 22:11:44 (台灣)
→
01-20 22:11 TW
可是生孩子要不要開刀由不得自己阿
能選擇的前提下儘量不要剖腹產,但是逼不得已的話就沒辦法了。
6樓 時間: 2016-01-21 16:26:47 (台灣)
→
01-21 16:26 TW
請教刮痧或按摩造成的瘀青,算是瘀傷嗎 ? 謝謝
這要看怎麼刮,刮得好或細緻是一種洩,這類的稍稍瘀起其實是種自然反應,是在清理較深層的瘀使之到淺層慢慢排散。但如果刮得太猛太多,整片深紅,施力不當反而會瘀在更深的地方。按摩同理。
8樓 時間: 2016-01-22 00:08:27 (台灣)
推
01-22 00:08 TW
再請教一事,若身體顯有氣結,是以按摩推拿為宜 ? 或以快走消除為宜 ? 謝謝
其實我們自己運動的效果是比較慢,長期才會有慢慢改善。如果遇到真正厲害的推拿師,遠比自己運動的效果快速,但是按摩這種東西,真正會按的人是少數,不會按的是佔多數的,如果有把握遇到真的功夫精湛的按摩師,這個機會要好好把握。
9樓 時間: 2016-01-22 01:06:33 (台灣)
推
01-22 01:06 TW
請問丹大若是早上五點起床,早上六點沒吃早餐前是否能去晨跑(慢跑)約2km~3km? 謝謝~
這要看跑的速度而定,跑得真的很慢的話,只比走路快一點是可以的,跑太快或稍快就很耗體力,比較不建議。但至少都比吃過飯後在辰時跑來得要好。
10樓 時間: 2016-01-25 19:46:54 (台灣)
→
01-25 19:46 TW
可以問個蠢問題嗎?哈哈哈哈,就是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動頭腦也算動態運動嗎?謝謝你~:)
只是動腦相較之下是還好,但是過度思慮也是很傷身體的。如能接近正午時儘量放鬆休息,這幫助會很大。不客氣。
12樓 時間: 2016-01-27 22:25:56 (美國)
→
(編輯過) US
謝謝詳細說明。連圓房時間都列出來。丹大實在太貼心惹~~~ >\\\\\<這一年小孩剛生出來,每天都累得跟狗一樣。有一天剛好有機會趁小BB在睡時,從早上10點快半吧,一路睡到12點前後。醒來之後整個身體疲勞回復感非常驚人。不要說是比晚上長睡眠還要好幾倍了。我醒來整個人是覺得好像是睡了幾天之後才醒的。疲勞感一滴都不剩,非常神奇!這種經驗以前也會有,但是大部份是真的較年輕時才有(遠目)。現在這種經驗一年能有個一、兩次就很感恩了。但我一直都不知道會有這種神奇經驗是因為照顧小孩的日子疲勞累積爆棚了,還是說剛好像丹大講的那樣,在適合休息的時間內剛好也睡得夠好,所以效果絕佳。而自從那次經驗之後想再重複來一次就做不到了(苦笑)。
15樓 時間: 2016-02-01 19:39:17 (美國)
推
02-01 19:39 US
想請教一下丹楓,這個作息的原則會根據季節有所不同嗎?如夏天及冬天。
此作息原則不會因季節不同而改變,然而地域性與個人性的因素,例如特高緯度地區,或是長時間身體有恙要調養者,這就要略微調整(例如趁冬季時多休息,稍睡久一點無礙。),但調整因素要以個案狀況判斷,且主原則架構不會有過大更動。
16樓 時間: 2016-02-05 09:32:32 (台灣)
→
02-05 09:32 TW
早安丹楓,剛好看到這篇請問一下,如果每到了中午11點~1點的時候,會突然非常睏倦想要睡覺會是什麼原因呢?是自然機制還是身體太虛弱了呢?謝謝。
可能原因很多。比如平日作息習慣,如果早上是五六點起床,午時差不多想要休息了,這是所謂人類通性的自然機制。然而想休息的程度會因人而異,身體太虛或過勞,的確會如此。但另一種可能,就是這身體很柔軟健康,一旦累積稍多疲倦,就會發出警告,人就自然會去休息,此類人反而長壽。這要以個案判斷才知道,只能說一般常見的例子中,過勞或體虛的成因是可能性較大的,季節因素也會影響,如冬季的情況會尤其顯著。
17樓 時間: 2016-03-05 17:56:40 (台灣)
→
03-05 17:56 TW
丹楓大大安安!一直都有偷偷期待您的大作,非常感謝您的分享!敢問「少年白」或是白髮有法改善嗎?不想一直染頭髮~我承認我是「外貌」協會的...不管有無助益,小的在此先謝過丹楓大大大大大(磕頭)!
我不是專業醫生,所以我會建議您根據您的體質與檢驗報告,徵詢專業中西醫生的建議。 但是我可以講我自己的例子:我高中時發現有零星白髮,到大三之後嚴重變白,現在大概是25-35%白髮。 大三由於課業繁重,我常常熬夜寫作業,睡到十點趕快出門去上課,加上一些外邪干擾原因,體力耗損很快。 我了解自己腎氣不足導致白髮,但是毫無辦法。頭髮是愈來愈白,一去不回。後來,我遇到有緣的醫師,對方診斷過後,認為是我氣脈不通之故,腎氣無法有效率地上移補足身體所須,追究其原因,是我在國一時曾經意外從高處摔下,撞裂尾椎,導致該處氣滯瘀傷,加上我自高中時代長期茹素,營養攝取不夠均衡,加上讀書與外擾過耗體力所致。在我經過治療暢氣,重新調節作息與飲食後,現在頭髮已有緩慢復黑的現象。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我的白髮從遺傳、內傷、作息與飲食都有關係,要治療此問題,應須先了解原因,再對症下藥方可處理。唯該醫師已退休雲遊,可惜無法介紹。
19樓 時間: 2016-03-11 20:21:49 (台灣)
→
03-11 20:21 TW
丹楓大安好!又一問,關於暢氣,有沒有什麼是我日常就可以做的呢?以前我有練過大小周天和平甩功等,不過目前怠惰中,不知道這些有幫助嗎?感謝耐心回覆~
這要看每個人的個別狀況,練過的功也要看具體的練法與內容才曉得。要暢氣的基本就是不熬夜,營養豐富且均衡,行住坐臥的姿勢,還有呼吸的節奏都要講究。平時可以保持舌尖輕頂上顎,這有助順氣。雖然這些看似簡單,但要都做到其實也不容易。這篇文章裡的東西儘量都做到,氣就會自然暢通不少。因為每個人狀況實在不一樣,一個一個考慮進去來討論,都可以出書了@@
21樓 時間: 2016-03-17 13:47:43 (台灣)
推
03-17 13:47 TW
請問丹大,有云運動過後不宜即刻浸在水中沐浴,請問是否確是如此 ?
看是甚麼程度的運動,還有浸在甚麼樣的水溫裡。一般來說,等收完汗也不喘了,在洗澡會比較適合,擦澡的話就還好。如果是大汗淋漓,這馬上直接沖冷水,氣血經絡都會出問題,游泳的話還比較沒關係,但是先前要熱身充足,水溫也不宜太低。如果運動完馬上沖熱水,問題沒那麼大,但還是會影響身體毛孔的舒張散熱與排汗,所以最好等汗差不多要停了,再洗會比較適合。
22樓 時間: 2016-03-17 13:52:07 (台灣)
→
03-17 13:52 TW
生性喜歡泡澡,運動後需忍耐 30 分鐘不能沐浴,委實有些難耐,故特別向您請教。
不一定要30分鐘,還是看個人的程度,汗停了氣不喘了,再等個三五分鐘,就可以去洗了。
26樓 時間: 2016-03-17 14:02:58 (台灣)
→
03-17 14:02 TW
可見如能 11 點前入睡,還是 11 點前入睡為宜。
早睡早起身體好,這是適用所有人的。
28樓 時間: 2016-03-25 16:58:49 (台灣)
→
03-25 16:58 TW
請教丹大,「自身原始的能量體質資本,在一出生的規模與基本盤,便是早已固定的。」意思是說,a天生身體很好有九十分,b天生身體不好只有六十分,但是a不愛惜身體有可能會降到八十分,b很愛惜身體有可能升到七十分,但是b的健康仍然是比不上b的是嗎?
健康很難用單一指標定義,是一個綜合的狀況,所以也只能講個大概,很難評分。如果硬要評分論好壞比較的話,a和b的最高值分別是90,60,起始值分別是70,45。正常情況下怎麼鍛鍊是過不了最高值,要突破最高值要進行一些特別的修練,因人因事因狀況而異,這邊不討論。而最低值是沒有極限的。
29樓 時間: 2016-03-25 17:01:14 (台灣)
→
03-25 17:01 TW
另外,早睡早起是否是以當地太陽出來的時間為準?例如生活在有時差的地方像美國,睡覺的時間和起床的時間也應該是以當地太陽出來的時間為準?有或者是每天規律的睡眠時間就好(例如夜間工作的人)?
如果不考慮太高緯度,只要黑夜有辦法持續四五小時的情況下。睡時與起床時間一樣以當地經度所訂的太陽時為主(當地時間),至於日光節約,則不算入。因此不以太陽實際起降為主。規律有助身體習慣,但無法克服生物性的本質,睡不對時間,規律的幫助極有限。但如果是太高緯度,跟著太陽起降來睡就很重要了,太陽出來一點後就起來了。反推回去要睡的時間,這是沒有辦法之下的辦法。
30樓 時間: 2016-03-25 17:05:58 (台灣)
→
03-25 17:05 TW
如果瘀傷是在手/腳,是不是比較不那麼嚴重,影響臟腑呢? 還有,養生的運動瑜珈適不適合呢? 問題好多請見諒⋯⋯
一般情況相對來說比較不嚴重,但也要看實際的位置跟個人體質才能更細判斷。運動瑜珈如果有真有本事的老師帶,這是很好的選擇。但是現在很多老師學得不太紮實,自己也練得一身傷而不知,沒有相當程度的嚴謹與小心,不如不練。瑜珈練錯很傷身。凡是筋骨的鍛鍊行為,弄錯都很傷身。
32樓 時間: 2016-03-30 08:23:59 (台灣)
推
03-30 08:23 TW
一般的拉筋、慢跑、騎單車或是游泳,應該沒關係吧?
"一般"的是沒關係的。但要注意的是,拉筋這種事情,最好從小時柔軟度高練起,超過二十歲才練,輕輕稍微拉到即可,不要勉強去硬拉,要拉得開,慢慢練習,不要求速成,拉不開也別執著,硬練很容易受傷,而且筋的傷沒甚麼藥可醫,醫了也很難復原成原來的樣子。如果一直有在拉筋,拉得相當軟也開,那到老一輩子都要一直拉。否則一旦停下一陣子,筋會慢慢內縮,縮到某個程度,更難拉開,比沒練得還難,導致整個人肢體不協調,反而更慘。不可不慎,所以沒有覺悟,不要奮力地勤練拉筋。
33樓 時間: 2016-05-05 09:11:48 (台灣)
→
05-05 09:11 TW
恩....,因為每個國家相對濕度不一樣,那流汗有時看的是體質、空氣水分程度等來影響流汗機制,那個流汗要不要改成心跳率,因為有些人沒辦法正常排汗,再熱也流不出汗=////=,一個建議而已啦~~~哈哈哈哈哈:)
您的建議相當有價值。我想排汗這方面大概只適用於台灣地區或氣候相近的地方,特例情況或許就不相符了。至於心跳率的話,因為我個人學理背景在這方面了解尚不足夠,會再了解看看。
34樓 時間: 2016-06-08 11:53:04 (台灣)
→
06-08 11:53 TW
丹楓大我有個關於重訓問題請教,就最近研究發現人類基因其實是最適合採集、打獵的,用這種方式生活最健康,體態類似於長跑或短跑選手,體脂肪低,肌肉結實適中,但是進入農業與現代社會後,因為飲食發達,反而使人類無法回復以往方式(但是醫學發達反而可以把這種不健康延長),而在現代社會中想要去建構最符合基因的體態時,卻是要花費大量時間與高蛋白打造,那與丹楓大所說是否有衝突??就是最適合人類的基因上預設體態與生活是對人最健康,那因為依照丹楓大大說法似乎是回歸農業的方式,可是就幾百萬演化似乎基因上更是時和低體脂高結實的身體,此應如何去理解調整???
這很難去討論有沒有衝突。因為這段敘述的健康與我所說的健康定義方向並不一樣。適當的鍛鍊當然有助於健康,但過度的鍛鍊有礙於壽命,因為會造成臟腑功能快速的老化。這個研究只探討體脂與結實,並沒有考慮到臟腑保養的功能。人的自然壽終多半是因為疾病(引發臟腑機能衰退)或是臟腑問題。臟腑才是人體的根本,身體結實固然有幫助,但是過度鍛鍊是有負面影響的。關鍵在於過度與適當的分際怎麼定義而已。
35樓 時間: 2016-06-08 15:31:47 (台灣)
→
06-08 15:31 TW
謝謝回答,因為似乎進入農業醫學發達後,我們生活似乎已經對於原本基因預設差距很大,飲食,習慣,作息等等,已經遠離幾百萬年前採集打獵型態,但這農業文明最長一萬年間似乎也不能真正做的基因演化,所以我才有此疑慮,去追求基因預設體態,大概也要基因預設的生活才有意義,否則也只是求其形而不得其質,不如好好依現有醫學妥協在農業與現代文明間
→
guest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