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redmaple
作者 ga037588 (丹楓)
標題 [故事] 少年阿,別在四處找羊了
時間 2015-11-23 Mon. 05:10:10


《這篇文章不得用於新聞媒體,大眾傳播報導。》
                                                                             

熬夜是萬病之母,慢性自殺,個人經驗建議不要嘗試。
                                                                             
每週三次,執行每次三十分鐘,心率達到130的適當活動,這是最有效率的基本保養。
                                                                             
養成好習慣,降低病痛發生率,比求神保佑健康延壽更直接重要。
                                                                             

遇到不可解之玄事,第一要相信現代科學。
                                                                             
現代之醫學、心理學,足以解決&涵蓋大多人遇到的狀況。
                                                                             
即使不一定能徹底解決問題,但是多少可以提供些方向與協助,不至於嚴重惡化。
                                                                             
如果完全捨棄現代科學的影響力,這是相當遺憾的事情。
                                                                             

就算科技無法徹底解決,必須尋求科學以外的途徑,也要盡量合乎科學常理。
                                                                             
之前曾遇過一個太太,懷疑先生外遇是被對方下符,聽信不明謠言,

給先生喝月經水,以求破魔解咒,卻毫無成效。因為問題是出在個性相處。

先生白喝了不知幾個月的髒水,非常值得同情。

                                                                             
                                                                   
進行任何缺乏科學或常理根據的決定前,至少緩個兩三天,

詢問至少三位不同領域(例如理工醫,人文,社科商管)的親朋好友,
                                                                             
或者是信賴的長輩,聽聽對方的意見。
                                                                             
養成這樣的好習慣,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也是減少風險的緩衝。
                                                                             
   
近日版上爭議再起,其中若干議題,讓我想起一些往事。
                                                                             
感慨之下,決定提筆寫下這些回憶。
                                                                             

   
我曾認識兩個背景各異的少年,均曾被視為精神異常,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親人付出大量成本奔走照顧,種種過程,令人不勝欷歔。

巧的是,這兩位少年的母親,都是吳媽的大學同學。



未服役之前,我早就常常厚著臉皮到吳家吃白食,順道聽聞奇人異事的八卦。
                                                                             
吳董與我雖然交情深厚,但是對於玄事不感好奇,頂多當成媽媽的小興趣;
                                                                             
合理範圍內,尚可盡孝陪同傾聽,不過若是可以選擇,最好通通不要跟他講。
                                                                             
比起老媽滿嘴的怪力亂神,吳董更樂於躲回房間,鍵盤鏖戰召喚峽谷,測試硬體設備。
                                                                             
時至今日,各自東西,我身處偏僻的美東,這才明白,那些時光多麼難得愜意。
                                                                             

那天晚餐後,我也想跟在吳董屁股後回他房間,呼朋引伴,來個夜遊召喚峽谷,
                                                                             
但是吳媽憋了滿肚子話,好不容易用完飯,吳爸也燒好開水,坐在客廳笑咪咪的,
                                                                             
眼看吳董頭也不回、若無其事,生怕慢一步也被叫住的背影,
                                                                             
我摸摸鼻子,乖乖坐下,靜候吳媽切入正題,順便陪倆老喝茶嗑瓜子。
                                                                             

許許多多人,許許多多事,我都是在吳家的飯後時光中認識的。
                                                                             
這個故事,正好也是我跟柳師姐的第一次接觸。
                                                                             

吳媽大學唸的是服裝設計,美感頗佳,

四十年前的服裝設計,我想應該跟現在一樣,是個潮到出水的行業。


吳董自小受其熏陶,儀表談吐皆頗優雅,出門在外,一身行頭也是潮到結晶。

小竹(太座大人)曾經看著我跟他的合照,皺眉思索一會兒後,淡淡的說,
                                                                             
「我覺得你可以參考一下,吳董拍照時的姿勢跟角度,我覺得他一定有練習過」。
                                                                             
說到「一定」還加了重音,末了再補一句,「當然如果你願意多運動會更好」。
                                                                             
說來慚愧,其實我不特別愛運動,穿搭品味也是一般般,
                                                                             
站在吳董旁邊,是片恰如其份的綠葉。
                                                                             
話雖如此,不論是我,或是吳董,比起那兩位大學同窗的兒子,都已幸運的多。
                                                                             
                                                                         
   
這篇是其中一位少年,莊小弟的故事。
                                                                             
他的年紀小我們約六七歲。

莊家環境不錯,對於唯一的獨子更是疼愛有加,
                                                                             
父母親巴不得把全天下的資源,一股腦兒都塞給兒子。
                                                                             

   
國二前,莊小弟還是個普通的少年,唸私立學校,家住北市鬧區,閒時常與同學打球;

某天體育課,老師先讓同學們跑兩圈操場暖暖身,跑著跑著,毫無預警,沒有碰撞,

咚的一聲,他就突然仆街在跑道上,大家都嚇傻了。
                                                                             
私校及其家長皆是財力雄厚,應變迅速,馬上清出空間,

使得救護車得以第一時間內迅速送醫。
                                                                             

   
他在醫院昏迷兩天,兩日裡,莊家夫婦度日如年,對學校頗有埋怨,
                                                                             
任憑院方校方解釋說明,孩子就是不醒,可把一夥人都給急壞了。
                                                                             
醒來後,莊小弟對於昏倒前的事情,完全沒有印象,毫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身在醫院。
                                                                             

更奇怪的是,根據檢查結果,醫生判斷莊小弟的狀況為中風。

我相當訝異,一時間以為吳媽口誤,誤把中暑作中風;

吳媽斬釘截鐵的保證,「不是,我聽的很清楚,是中風」。
                                                                             
14、15歲的小朋友,突然中風蠻奇怪的。或許是我無知吧?

                                                                             

從那之後,莊小弟看似一切如常,所差者多了一個奇怪的習慣,順手牽羊。
                                                                             
而且有時一牽就是一窩。


他的興趣博廣,只要看上眼,萬物都逃不出他的牧者情懷,
                                                                             
小自橡皮擦筆芯,大自遊戲卡與漫畫書,都是守備範圍。
                                                                             
不幸中的萬幸,他不偷錢,只拿東西,偏愛撿拾回收類垃圾,對於寶特瓶情有獨鍾。
                                                                             

醫生同意莊小弟返校上課後的頭幾天,他的座位書包,總是塞滿戰利品,
                                                                             
其中又以可回收的垃圾居多。
                                                                             

每次回家,總帶著一堆莫名其妙的東西,堆在自己房內。

身為一個稱職的牧羊者,只要是他看上的羊兒,當然逮到機會就牽回家餵草,

當然這些羊群入了莊家,就不會再自己動起腳來,步出大門之外。

                                                                             
如前所言,莊家環境不錯,房子不論是地點或裝璜,都是中上之選,
                                                                             
莊家夫婦疼愛獨子,更是把他的臥房打理的漂漂亮亮,氣派非凡。
                                                                             
莊小弟利用撿來的廢紙板與順來的戰利品,裝飾打點自家門面,有些還飄著異味,
                                                                             
家裡四處散落著保特瓶、扭曲的鐵鋁罐、不明所以的物品...,
                                                                             
莊家爸媽簡直要崩潰了。
                                                                             
他的房間簡直就是一個小型回收場。
                                                                             

同學們非常地厭惡這樣的行為,老師與校方也非常地頭痛。
                                                                             
莊先生是個貿易商,天南地北到處跑,不一定在家。
                                                                             
莊太太總是以週為單位,時時到學校報到,處理與賠償相關事宜。
                                                                             
縱使心焦力悴,他們仍不斷尋求醫學科學的幫助,徵詢許多專業建議,
                                                                             

醫生大多診斷他可能是受到驚嚇,或是突然中風昏厥後,
                                                                             
疑似因為腦部缺氧或碰撞的緣故,造成損傷,影響身心產生了精神失調問題,
                                                                             
延伸出嚴重的強迫症。必須要按時服藥,建議選擇住院長期矯治。
                                                                             

除了入院,莊家遵照醫囑,一一執行。
                                                                             
行為與服藥治療是很有效果的,莊小弟牽羊的次數漸漸減少,
                                                                             
雖然偶爾手癢再犯,至少不再似初期那般嚴重。
                                                                             

莊家財力源自父親的生意,媽媽是個家管,所有的心思都投注在孩子的身上,
                                                                             
每週帶他去作行為治療,長期服藥從不間斷。
                                                                             
然而,這個不良習慣,使得莊小弟在校長期受到排擠欺負,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好不容易熬到畢業,他再也不想繼續唸書了,連基測也沒去考試。
                                                                             

父母捨不得寶貝受苦,希望環境的力量,可以幫助兒子好好放鬆與休息,
                                                                             
同時為了避免他再去外頭撿拾回收物,莊家搬離了華麗的舊宅。
                                                                             

「莊阿姨邀我週末去他們新家看看,你若沒事,不如也一起去走走吧!」
                                                                             
聽的正精彩,吳媽突然笑嘻嘻的冒出這句,我這才明白,
                                                                             

剛剛她所說的都只是前言,「陪她去看看」,才是真正的目的。
                                                                             
想必吳董一定很高興認識我,多了我,他也多了許多自己的時間。
                                                                             
新家是個環境幽雅清新的別墅區,空氣好,環境佳,周圍沒有什麼東西可撿,

缺點就是離市區實在遠了點。
                                                                             

然而,不去學校的莊小弟,少了方便尋羊的草場,情緒卻變得相當不穩定。
                                                                             
即使固定每週一次的行為治療與按時服藥,病情還是反反覆覆,
                                                                             
媽媽為了要緩和他的病情,常常帶他出去遊山玩水,轉移注意力。
                                                                             
即使山不窮,水不盡,荷包好似聚寶盆,一年365天,人總有回家的時候。

不能外出的日子,莊小弟相當容易感到焦慮,脾氣暴躁,坐立不安;
                                                                             

小莊確實知道自己這樣隨順結緣的方式,是不對的,

但症頭一發不可收拾,忍到幾近崩潰,再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他想出門蹓達蹓達,尋找順眼的羊兒,順便「牽」回家。

然而即使是最近的便利商店,走路也要半小時以上,

除此之外,沒有商家,更不可能有垃圾場,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發揮。

這麼一日兩日下來,憋著一肚子焦慮,竟把念頭動到鄰家身上了。
                                                                             

   
難為莊家夫妻挖空心思,甚至在自家的院裡門外,

堆著各式各樣莫名其妙、千奇百怪的玩意兒,

眼巴巴一心盼著兒子把目光鎖定家裡,至少別擾了外人,惹出更嚴重的事端,

奈何莊小弟對這些玩具藝品、中古雜物等等,意興闌珊,視若無睹,

不撿就是不撿,一定要去外頭找,好似家裡的東西會咬手。
                                                                             
但若是莊家夫婦看不下去,把這些東西稍事清理,莊小弟還會暴怒地搥打牆壁,

雙手弄得滿是傷痕,然後跑出去再把東西都搬回家,仔細的收拾。
                                                                             

聽到這邊,我實在有點無言,心裡想著,這大概是一個家羊不及野羊香的概念吧。

俗話說,好兔不吃窩邊草,奸商如夠聰明,也懂得不作詐騙鄉親的生意。

好牧人,實在也不該牽厝邊羊,顯然地,莊小弟真的不是個專業好牧人,
                                                                             

鄰居家的東西,只要放在室外的,他都翻過矮牆給人家撿回家去了。
                                                                             
撿回家是個問題,但是說起翻牆進到人家庭院,這是個更大的問題。
                                                                             
報紙,雨傘,花圃剪,小盆栽,我懷疑小莊是個博愛主義者,不然他就是想開當鋪。
                                                                             

一次又一次,媽媽不曉得在社區裡道了多少歉,有時甚至沒法歸還人家的東西,
                                                                             
有些贓物弄著弄著,莊小弟自己也不曉得收哪去了。
                                                                             

小莊屢勸不改,屢試不爽的決心,終於摧毀了所有鄉親的耐性,
                                                                             
好幾戶鄰居再也受不了這種精神壓力,聯名對莊家發難。
                                                                             
要嘛快點搬家,要嘛送醫矯治,要嘛大家就鬧上法庭,一翻兩瞪眼。
                                                                             
新仇舊怨,這兒是有頭有臉人物住的高級休閒別墅區,
                                                                             
再這樣撿下去,大家遲早都要崩潰了,
                                                                             
誰能保證這孩子哪天不會撿到大夥的家裡頭來?
                                                                             


媽媽心疼兒子,再搬家,難保兒子不會照樣牧羊,又捨不得把這心頭肉送入病院,
                                                                             
只好想辦法努力拖延時間,尋求各方力量處理。                                  

                                           
於是她開始嘗試玄學,尋求各式民俗療法,然而皆是成效不彰,無法根治。
                                                                             
最後只能在自家裝設監視警報器,若是發現兒子半夜溜出去拐羊,
                                                                             
媽媽白天再一隻隻帶回去返還,已被發現的就賠罪,沒發現的就默默歸位。

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問題一直解決不了,幾年下來,

莊太太從一個優雅的貴婦,折騰的身心俱疲,好不憔悴。
                                                                             

                                                                             
直到某次同學會上,她與昔日好友吳媽媽見了面,兩位老同學話起家常,

講著講著,話到傷心處,莊太太不禁淚灑當場,泣不成聲。
                                                                             
吳媽看在眼裡,很是不忍,感慨人生無常,昔日嫵媚亮麗的好友,

如今為了兒子的問題,折騰得蒼老不已,同是為人父母者,將心比心,如何不欷歔?

腦筋一轉,她想起了柳師姊,便與莊太太相約,擇日到府研究處理。


至此,我總算搞懂來龍去脈,吳媽嘆了一口氣,看著我,想聽聽我的看法。
                                                                             

我想了想,頗為疑惑,考量地緣的方便性,以及吳家夫婦好客的性格,

把人約到交通方便的吳家,理論上是個較為合適的選擇,為什麼還要勞師動眾的前往?

單程不塞車,至少40分鐘。好吧我承認我覺得有點麻煩...。


我把心中疑問講出,吳媽猶豫了一會兒,說道:

「莊媽媽前幾天帶那個孩子來過,人看起來就跟一般學生一樣,講話談吐也很正常,

只是...約在我們家裡不方便。」


這就怪了,對好客的吳家,居然也有不方便的客人?而且是自己老友的孩子耶。

我說:「這樣阿,是不是小朋友很見外,來這裡感到不自在?」
                                                                             

吳媽面有難色,尷尬的說:

「也不會啦,我看他蠻喜歡這裡的,但是我們家不太方便。」顯然不願多提。
                                                                             

吳爸爸在旁邊泡茶,對我微微一笑,說:
                                                                             
「他來我們家,我們很歡迎,送了他點東西。」
                                                                             
吳媽媽看了先生一眼,表情有些無奈,沒有講話。
                                                                             

我與吳家當時交情已經蠻熟了,看樣子好像真有點怪怪的,
                                                                             
心中感到十分不解,多問了一句,「叔叔,你們那麼好客,還主動為他準備禮物阿。」
                                                                             

吳爸爸似乎笑得更開心了:

「我們是有禮物,但是沒有準備,他很喜歡,就讓給他了。」
                                                                             

我也驚嘆於莊小弟的率直:

「他有跟你們說他很喜歡阿,真是個大方直接的孩子呢。」


吳爸爸終於揭曉謎底:「我們是他走後才發現原來他很喜歡的。」
                                                                             
吳媽媽白了丈夫一眼,不發一語。
                                                                             

吳家待人厚道,通常不會說別人的壞處,他們夫婦這樣的互動,
                                                                             
看來莊小弟在吳家也摸走了一些東西,大家心領神會,各自不再提起這事。
                                                                             

週末,吳董的好友兼鄰居,也是我們同班同學,吳媽看著長大的,威哥,負責開車,

一行三人,我、威哥、吳媽,三人一同到了莊家。
                                                                             
威哥一家子與吳家淵源頗深,威哥的母親即為「揮之不去的耳語」文中的劉太太,

劉家,吳家,還有我們林家,三家人彼此都很熟識。                              

   
那段時間,威哥的心情都不是很好,吳媽特地安排他與我們到山上看看美景,
                                                                             
散散心,也順便介紹柳師姊給我們認識。


到了莊家社區,山上的空氣相當清新,向下望去,樹林片片,

滿眼的綠意,令人心曠神怡。

莊媽媽領著我們在家內家外四處走動,介紹環境,我發現莊家的布景與擺設,
                                                                             
到處放著各式各樣的樂高模型,牆上也掛著花樣斑斕地各種拼圖框畫。
                                                                             
根據她的說明,那些東西是為了舒緩焦慮與強迫症,轉移注意力用的。
                                                                             
全部都是莊小弟的作品,我與威哥兩人瞠目結舌,莊家簡直就是個樂高國了!
                                                                             

莊小弟堆起了一個與人近等身高的大型歐式古堡,到底是他自己創造的,

還是網上尋找構圖築成,實在不得而知;

但這樣壯觀細膩的作品,就算是按圖製作,也需要無比的耐心與毅力才能完成。
                                                                             

莊家內部看起來整潔美觀,沒有半點垃圾,

這跟吳媽敘述裡的垃圾回收場,好像有點區別。

莊媽媽解釋,因為搬新家,舊的垃圾都丟光了,當然少不了一場家庭革命。
                                                                             

現在已經跟兒子協議好,可以不再撿垃圾,但是人家不要的東西,

只要是還可以使用,他覺得有點用處,還是會屯在家裡,但願意收納整齊,
                                                                             
爸爸媽媽再找時間,待他忘記那些東西時,一齊出清。                            
                                                                             

莊小弟在媽媽的呼喚下走出房間,向我們大家招呼,樣子看起來十分地正常。
                                                                             
威哥好奇地與他討論樂高作品,我在一旁默默觀察,
                                                                             
莊小弟的臉上有一種不協調感,眉濃形威,眼神堅毅,應是個很有想法的少年;
                                                                             
但是在言語神采之中,卻偶有一絲頹蒼老態,神似睡犬,這是個很詭異的現象。
                                                                             
一下子神采堅定,一下頹唐,變化無端。
                                                                             
待他轉身,肩脖上似有一層暗灰灰的氣團,若隱若現,實在是怪得不得了。
                                                                             

更怪的是,我經過他身邊時,嗅到了一股騷味,
                                                                             
那種味道真的很難形容,好像是動物的毛臭,又像是發酸的穢物,但是很淡很淡,

非常地不明顯,我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是怎麼回事。
                                                                             

我抽空藉機把威哥拉到一旁,問問他有沒有聞到味道,

他聽我這樣說,實在是一頭霧水,我們在莊小弟的房間逛了幾圈,四處嗅嗅,

一路找到了客廳,都找不到我說的味道在哪。


威哥偷偷湊到小莊身後,還是聞不到,換我湊上去時,又確實聞到了,應該不是偶然,

我偷偷問了吳媽媽這事,吳媽媽研究了一會兒,也說自己沒有聞到,

這個非常微弱的發酸騷味。

我當時告訴自己,這大概是我午飯消化不良的胃氣所致吧,便不再多想。


我們與莊小弟很有話聊,聊了他的興趣,拳擊,樂高作品等等,

他在講述自己的創作與思考過程中,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熱情。

他當時的年紀也不過是個高二的孩子,苦於精神失調症狀,實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我獲得他的同意,得以把玩與拿取他房內所有的個人作品,研究研究。

他顯然有一段時間,缺少與同輩互動的機會,我們能夠與他聊天,

他看起來顯得無比開心,興奮地不斷分享他的許多想法與發現。
                                                                             

   
就在大家閒逛參觀不久之後,柳師姊夫婦也到了。
                                                                             
初次見到柳師姊,我以為她大概是個國高中的文科老師,
                                                                             
穿著簡單,面容清秀,氣質頗為高雅,見了頓時生出幾分好感。
                                                                             
她的丈夫財叔,高壯威武的身軀上頂著顆一分頭,一臉道上弟兄的樣貌,
                                                                             
卻沒有絲毫的戾氣,看似完全不搭的兩人,站在一起又無違和感,真是奇哉怪配。

(小竹表示,「還好吧,我這麼清秀俊俏,熱愛運動,跟你站在一起才叫不搭」。)
                                                                             

人物都湊齊了,大家坐在客廳的沙發區聊天。

莊媽媽一邊握著身旁兒子的手,邊跟我們說起莊小弟最近去作處理的故事。
                                                                             
莊媽媽開門見山的說,兒子的怪習,一直醫不好,她只好尋求玄靈世界的力量處理,
                                                                             
聽說是冤親債主所致,但是去了幾個地方,說法實在是不一樣,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個仙姑處,表示小莊前生是個富國的王子,一生積善無數,唯好畋獵。
                                                                             
此生仰賴前世善因投生富家,然而那些被殺的鳥獸心有不甘,

侵入他的身體附身,讓他中風病倒。

之所以到處撿東西回家,只不過是鳥獸屯積食物的習慣罷了。
                                                                             
只要燒紙錢跟鳥獸溝通,這個問題就能解決。
                                   

紙錢燒是燒了,但是沒效。
                                                                             

仙姑再說,這些動物很憤怒,必須要再燒多一點。

燒還是燒了,一樣沒效。
                                                                             

仙姑又說,動物們蠢笨,不會用錢,要燒蓮花幫牠們超渡,再燒幾個紙人教牠們消費。
                                                                             
偏偏這蓮花是仙姑特製,紙人受仙姑特訓,非常寶貴,價值一翻再翻。

莊媽媽再怎麼病急投醫,自然也不是個腦包,這次就沒再燒了。
                                                                             

後來,經朋友介紹另一處宮廟,主祀濟公禪師。
                                                                             
這廟倒也特別,起壇都是晚上子時開始,丑時後開始辦事,
                                                                             
濟公的乩身,通常是手拿酒葫蘆,搖擺大扇,一跳一跳地拍打排隊問事的信徒們。
                                                                             

第一次處理,濟公師父降駕,鐵口直斷,小莊前世是個賊將,私貪下屬的金銀,
                                                                             
分贓不均,殺死了很多小賊。這些賊子死後怨氣沖天,現在討命來了,害他中風,
                                                                             
所以附在他身上,才會到處偷拿東西,十足賊子行徑。
                                                                             

乩身邊跳邊唱,用扇子在小莊身上到處揮揮,便說小賊都抓拿走了,料想日後無事。

莊媽媽奉上紅包,千恩萬謝,帶著疲倦的小莊回家睡覺。
                                                                             

   
講到這段故事時,莊媽媽的臉上滿是無奈,因為初次處理不到一週,
                                                                             
小莊又翻到鄰居庭內,摸走了一些舊書,對方不願再忍,
                                                                             
竊盜是公訴罪,只要事情鬧大,問題就非常麻煩。

過去小莊的學校愛惜名譽,莊家想必也花了不少工夫擺平。

鄰居們考慮小莊尚未成年,有病在身,莊家又有誠意,不斷隱忍。
   
直到這次,如果無法善了,小莊將面臨刑責上的危機。

莊家花了不知多少力氣,好不容易又平息了,但總不能一直這樣下去。              

                                         

   
第二次處理,濟公師父再度降駕,依然鐵口直斷,說道小莊身上賊眾已除,
                                                                             
無奈前世作為,這賊頭積習已久,賊性難改,師父只好親自出手,
                                                                             
以大威神力降服小莊前世劣根,令其改過遷善。


莊媽媽說,師父在小莊身邊大跳特跳,喝了一口酒水,打起顛三倒四的醉拳,
                                                                             
走到面前,幫小莊作淨化,無奈小莊不喜歡,對師父有點不禮貌,
                                                                             
這事就不了了之了,現在也不好意思再去,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
                                                                             

   
講到這裡,原本很平和的小莊,有點爆氣的打斷媽媽的故事,說了:
                                                                             
「媽媽妳不要亂講,哪有什麼不禮貌,他自己先胎哥的。」
                                                                             
莊媽媽無奈極了,告訴兒子,「那是在幫你淨化阿。」
                                                                             
小莊更氣了,悻悻然的說:

「什麼狗屁淨化,根本就在羞辱我,對我臉噴一大堆口水,有夠髒的。」
                                                                             

我默默的在心裡腦補畫面,猜想應該是這樣的,該師父大吼,妖孽,還不快快降伏!

然後含了酒水,突然直接噴在小莊臉上之類的。

                                                                             
正在胡思亂想之際,莊媽媽一句話差點令我笑出來,

只聽她以更無奈的語氣說著:「那你也不能揍他啊。」

小莊更火了,不服氣的反駁:

「他噴我口水,我只是打他一拳,也沒幹嘛,妳看,根本也沒治好嘛。」
                                                                             

   
莊媽媽無語,旁邊的聽眾也靜默無聲,我努力忍著不敢笑出來。
                                                                             

反正,小莊是沒治好。


聽完這些故事,我開始就內容的一些細節發問,了解狀況。

原來小莊有家族病史,在心血管都不太好。

最糟的是,這孩子從小四開始,天天夜裡偷打電動到三四點,一打就是快五年。

......什麼冤親債主卡身中風,任何正常孩子在發育期日日熬夜,家長無法管得動,

每日睡眠不足,沒猝死可以說是萬幸,中風發作,感覺並非是意外巧合。


小莊在病發前,就有容易衝動,情緒不穩與脾氣暴燥的毛病,只是還未非常嚴重,

嚴格說起來,是情緒管理能力不佳,但也沒到跟同學不能相處的地步。

我心裡想著,一個自我控制力弱,且會執著到千方百計偷玩,為之熬夜的偏執孩子,

人格特質應該是有點狀況的,會不會這事從頭到尾,都跟什麼外靈無關。

只是撿垃圾偷東西這部份,實在令人費解。


仔細問完問題,我搖搖頭,說這事以在玄學上來說,我目前實在也不懂,

要深入探究,可能真要丟杯問神了。

畢竟他身上那個灰影,形態模糊,有時只是一般雜靈,
                                                                             
到底是他在路邊卡的,還是居家地緣,或是前生冤親,
                                                                             
沒有細察問話,一切都很難說。
                                                                             
在確定灰影不是自己眼花,還有其身份之前,
                                                                             
我沒有打算講出看到的異狀,沒有把握只會徒生事端。
                                                                             

看我沒有再說什麼,柳師姊說話了。
                                                                             
她要小莊坐到她對面來,握著他的雙手,財叔則不發一語地,站在小莊身後。
                                                                             
柳師姊口中喃喃自語,應該是在唸咒吧。
                                                                             
雙手姆指按壓著小莊的雙手掌心,小莊閉起雙眼,臉色慢慢變得通紅,
                                                                             
難得的是,這樣的過程持續已達十五分鐘,小莊一點都沒有不耐的感覺,
                                                                             
乖乖地給柳師姊握著。


威哥等著無趣,覺得沒什麼變化,便起身逛逛,我也跟著起來走走,

走進小莊的房間,研究是不是擺設上出了什麼亂子。

這次我發現桌下有本筆記,封面畫上一堆粗糙紛亂的不規則線條,

很像是用筆施力硬劃過的痕跡。

應該也算是個人繪畫作品吧,我想了想,猶豫了一下。

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隨手翻開幾頁,隨即就有點感到後悔了。


看起來架構硬直,卻不算潦草的字跡塞滿了一頁又一頁,

一看就曉得,這是很用力地書寫上去的結果。

筆法略有些微出入的字跡,看起來像是在不同的時間點上,這筆記的主人,

用很情緒化的筆勁,細數著何年何月何日何地,何人用什麼方式,對自己作了欺負,

嘲弄或過份的負面事情。

在這些事情的記述之後,寫著小莊想要用如何的方式,詳細地推演報復的計劃。

紙上水痕點點,字字辛酸,鉅細靡遺,觸目驚心。


薄薄的輕紙上,這些深深的墨水鑿跡,承載著不知多少沉重的恨意與執著,

實在是令人相當感到難過。威哥看我面色凝重地翻著這本筆記,湊過來看,

我擺了擺手闔上,把筆記擱回原位,講了幾句無關緊要的東西,拉著他回到客廳。


客廳裡,小莊靠著媽媽,已在沙發上沉沉睡去。

睡著的人神態,與清醒的人是有些區別的。他脖子靠在沙發上,

看不清後頭的灰影到底如何,於是我努力地嗅了幾下,這次沒有聞到怪味。

不曉得是不是柳師姊已經處理結束了。


柳師姊沒有多說什麼,只說孩子的氣息有點不通,她剛剛為他順了些氣。

過幾天看看有沒有什麼改變,如果有問題或是有改善,我們再進一步研究。

莊媽媽猜想是柳師姊出手幫助,拿了事先準備好的紅包,卻被柳師姊推辭了。


時間晚了,小莊叫不起來。被財叔抱著放回房間床上,我們一行人,兩台車,

告辭了莊家,相約回吳家一起同桌晚餐。


到了吳家,我跟柳師姊夫婦問起剛剛的事情,柳師姊反倒考我,

知不知道小莊身上發生了什麼事。

我還是搖搖頭,說自己一點都不清楚,只覺得有點怪怪的,看起來有碰到些髒東西,

但是沒有去查案溝通前,也不知其所然為何。


柳師姊:「小朋友身上有一個老遊民,說是他昏倒時剛好進去的,已經處理掉了。」


遊民?


有異味,撿東西,特喜歡做回收,眼神老態疲憊,這一切湊起來,好像有點道理阿。

但是遊民的鬼靈,怎麼會在該私校裡遊晃呢?校園一般不會開放他們生前進去吧。

或許只是路過而已,這事至今我還是不太能肯定答案。


我:「阿姨,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剛剛處理的時候為什麼不明說呢?」


柳師姊:「他們已經接觸過一些說法了,都沒有妥善處理,

我也只是幫他順順氣,稍微抓抓而已。

小朋友身體很不好,生活習慣也有問題,這才是嚴重的地方。

跟他們說有流浪漢,但是卡了那麼久,有時習慣都養成了,就是請走,也未必治得好。

心病要心藥醫,這孩子心裡有點狀況,不是我們能解決的,只能靠他自己。

而且你怎麼知道,他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拿,自己心中就沒有一絲貪執?

全部都怪給流浪漢,自己不好好檢討的話,這樣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與其跟他們說那麼多,還不如等情況如有改善,他們有了信心與信任,來找我們,

這些真相與心上功夫,再勸勸也不晚。」


柳師姊的話,說到了我的心檻裡,也因為這些話,我對她留下無比深刻的印象。


大概幾個月後,吳媽媽跟我談到小莊的事,說著小莊似乎撿東西的衝動,確實變少了,

即使還是會撿,但是頻率降低許多,從一週兩三次,減為一個月兩三回,

雖然在情緒上還是好好壞壞,容易焦慮不安,忍耐力方面確實有明顯的進步。

我跟吳媽討論的結果是,如果莊家有問題,或許柳師姊那邊也可以再幫忙看看,

不過有些東西,是身體與精神長期累積的問題,跟玄靈就未必有關係了,

這種狀況,一定要持續接受生理與心理的治療,這才是最務實的方法。

之後,這事我就沒多在留意。


多年過去,版上最近的風雨,讓我想起這些故事。

吳媽前幾天打Skype過來,我便趁機問她小莊的近況。

吳媽媽告訴我,自那之後起,莊家沒再找過任何宗教療法;

後來小莊住進東部某家知名醫院的精神病房,療養了近半年,

牽羊的習慣,似乎是確實地根治了。

但是情緒的問題,還是沒有完全處理好,現在仍在自己家裡療養,並持續接受治療。

慶幸的是,已經不會像過去那樣容易衝動與易怒了。


[後記]

科學不是萬能,但是沒有科學,萬萬不能。

要用玄學解決問題,必須要有科學與務實面的約束底限。

把玄學與科學當成彼此相映的輔助,互相支援不足的部份,

多多增加對話與融攝的機會,不失為一個新的方向。例如占星術之於榮格:

榮格用占星命盤,了解病人狀況,參考其資料,作為診斷與評估的依據之一,

配合用於設計合適的正式心理治療方法,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莊媽媽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在自己離世前,孩子可以學會怎麼獨立自理生活。

只是孩子是否能夠慢慢學會自理,這大家是一點把握也沒有。


小莊的例子,我與吳媽媽討論了很久,我們猜想,這孩子從小有點難帶,

個性又有一點偏執,不曉得是不是有些亞斯柏格症的影子。

如果從小父母發現孩子有些異狀,從特殊教育的立場著手,針對問題作些引導,

是否就能避免後來的中風悲劇呢?我們都認為中風的事情,在人禍成份上很大。


中風之後,如果一開始小莊的偏差摸東西行為,直接送院療養矯治的話,

不曉得今天是不是一樣的故事,但是至少,那本筆記可能就不存在了。

莊家父母心疼兒子,想要用愛心與緩和的方式,以半放任式得配合治療,

這對孩子的失控行為,通盤考慮起來,到底是好是壞,可能很值得深思。



莊家今天是因為財力有餘,換作平常家庭,根本就無法搬家,更別說買那些玩具,

或者是帶小莊到處遊山玩水,用這類的方式轉移注意力。

夫婦兩人心疼獨子,不願孩子受到強制矯治,最後逼不得已,

採取了許多民俗宗教措施,但是效果依舊不佳。

與其說把問題推去歸在玄異,不如說是教育與親子相處的方式,

可能尚有許多改善空間。


當然,到底是不是真的卡到什麼流浪漢,所以造成孩子會控制不了自己地偷東西。

這點我也無法肯定地確知,其影響力與真實性。

這或許能提供一種解釋的參考,但不足以作為,全然理解問題的判斷依據。


因為小莊過去自我控制的能力確實不佳,這是一個可以確知且早就種下遠因的事實。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跟父母與環境的教育方式是有很直接關係的。

自我控制不佳,這在特殊教育與心理治療上,都有很好的訓練或療程。

如果捨棄這些,而去全心歸因於宗教玄靈的影響,這樣錯估的風險,無疑是會增加的。



很多事情,平日就要作好身與心方面的保養準備,

民俗宗教與靈學解釋,相對於科學也未必是彼此完全衝突的。

身心如果過得很安適,在玄學上有什麼自己的認定信仰,那倒無傷大雅。

如果現實生活已經產生一些困擾,難以與人群互融,其實就是一種警訊。

無法用正常方式融入常人的生活,或是過程中總是發生些不快與困難,

思考與常人存在很大常識性的落差,這就是值得注意的異狀,

發現了問題,如果多多徵詢相關專業建議與看法,下點功夫。

多想一點,多聽一點建議,當些參考,也沒有太大的損失。

有時候身邊的人,有著類似的煩惱或狀況,我們如能適時的理解或善意提醒,

未來的故事,很可能就會通往不同的方向。


如果一時不察,等到事情發生與嚴重化,要處理通常都已經事倍功半了。

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這個故事,其實很令人難受的,尤其那本筆記的內容,令人一生難忘。

我們沒有能幫上太多忙的地方,只能透過專業醫療的處理,期待小莊早日康復。

希望小莊的故事,用這樣的筆法呈現,大家可以比較輕鬆點閱讀。

[以上全文完]
                                                                             


--
※ 作者: ga037588 時間: 2015-11-23 05:10:10
※ 看板: redmaple 文章推薦值: 17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6675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1樓 時間: 2015-11-23 05:17:57 (台灣)
  11-23 05:17 TW
沙發!
版友們如果覺得這種寫法,太冗了廢話不少,說教太多,希望能告訴我一聲。我會斟酌再調整。
2樓 時間: 2015-11-23 05:41:24 (台灣)
  11-23 05:41 TW
這情況,我感覺大多是運勢低的時期沾惹到,過了運勢低潮自然會有際遇可以化解掉,但這位年輕的當事人原本的狀況心性卻又是另外一回事,有的可以追朔到過去造的因,今生來承受,有些則是父母、祖父母造的因,子孫去承受,唯有想透看開,多積善方能化解。
唉,因果是不空的。確實唯有積善可解。
3樓 時間: 2015-11-23 10:33:09 (美國)
  11-23 10:33 US
感謝分享,期待路邊的拖鞋
4樓 時間: 2015-11-23 10:46:31 (台灣)
+1 11-23 10:46 TW
嘿嘿!說教太多了。我看戲劇最忌諱大道理講不停,對我來說那是偷懶,如果能把您要講的不落痕跡的演出來,或若有似無地將觀念點到為止,讓觀眾去找一找,想一想,那才是高明的好本子。提供一點歪理給您參考。
從善如流,我還有很多要學的東西,這種聲音還是在公眾版比較能聽到不同的意見。
我又學到了一課,下次會改進的,謝謝建議,這是正理我覺得。
我把版上的版本前後改精簡了一點點,這邊沒有改,不知這樣有沒有好些?
5樓 時間: 2015-11-23 11:16:55 (美國)
  11-23 11:16 US
近日的爭議我猜你指的應該是許瑋倫事件吧?我感覺那篇作者比較像遭受許瑋倫跟他女友相繼去世造成的打擊所創造的幻想,正如你所說他並沒有尋求相關的諮詢,但是以他的故事內容來說,丹大你覺得合理嗎?
世界上有很多未知的事,我們很難說有一些事是不是真的存在。
但以我個人的經驗,該作者的太太出場前的故事,比較算符合我所了解的部份。
太太出場之後,許多已超出我目前的理解範圍了。
6樓 時間: 2015-11-23 11:19:18 (美國)
  11-23 11:19 US
補充一下,那位作者唯一諮詢的對象好像就是一位道長而已
單一消息來源一般會比較有爭議。
7樓 時間: 2015-11-23 12:12:59 (台灣)
  11-23 12:12 TW
有喔!丹大喜歡少年pi的故事嗎?您有什麼看法?
我沒有看過那篇故事,剛剛查了個大綱好像不錯。我會找時間看看。
8樓 時間: 2015-11-23 15:03:53 (台灣)
  11-23 15:03 TW
少年PI怎麼了嗎??
9樓 時間: 2015-11-23 16:25:49 (台灣)
  11-23 16:25 TW
的確此篇說教說太多了呢!或許丹楓能試著用單純故事來述說,背後的省思與道理就留給讀者自己的內心去發酵…。小建議供您參考,不好意思了!^^"
10樓 時間: 2015-11-23 16:30:02 (台灣)
  11-23 16:30 TW
推 感謝分享
11樓 時間: 2015-11-23 17:33:31 (台灣)
  11-23 17:33 TW
感謝分享推,也推因果不空積善可解。期待下個故事分享(可以偷點小白貓千年書生嗎:p……)
12樓 時間: 2015-11-23 18:02:36 (台灣)
  11-23 18:02 TW
pi沒有來亂板,是說哲理用得隱晦,寓意深遠。
13樓 時間: 2015-11-23 18:20:28 (台灣)
+1 11-23 18:20 TW
感謝分享。一點小意見:小莊採集的毛病分了兩三處描述,雖是漸進式的說明接受何種處理後,又犯什麼案,但也許可以更精簡,讀起來更行雲流水。又開頭的提點部分,是否盡量歸在後記中,保留引導故事開始的重點句子即可? 會覺得太說教,應該也是急著了解故事,所以只會想快點翻到故事開頭。至於後記就像論文的討論部分,這邊多些評論也是合情合理。當然M大提到演出來讓觀眾自行體會,又是更高的境界了。以上一點淺見,希望不會冒犯。
從來都不會讓人感到冒犯的XD我會在下一篇故事好好調整。
14樓 時間: 2015-11-23 18:59:10 (台灣)
  11-23 18:59 TW
不覺得說教多啊:) 看來每個人的觀點都很不一樣呢!! 又一好文就是了!!:D
15樓 時間: 2015-11-23 21:12:57 (美國)
  11-23 21:12 US
一開始有提到兩個少年,我還以為會有另一個少年的故事XD
那會寫在下一篇。
16樓 時間: 2015-11-24 00:15:05 (台灣)
  11-24 00:15 TW
丹大目前是以學業為主。在板上撥空分享文章讓我們這些讀者增廣見聞,我十分感激。他日如丹大有意進軍文壇再花時間調整及可。以上是小弟的淺見。
17樓 時間: 2015-11-24 19:27:59 (台灣)
  11-24 19:27 TW
我也覺得丹大不需再花心力時間調整文章耶,除非有要出書或參加作文比賽。有文章故事可以一窺另一神奇世界我真的覺得真的十分感恩:))
18樓 時間: 2015-11-24 19:35:46 (台灣)
  11-24 19:35 TW
偷偷問少年pi是哪篇啊?(求好心人指點)
19樓 時間: 2015-11-24 19:43:04 (台灣)
  11-24 19:43 TW
是電影或是小說啦!您想太多了!
20樓 時間: 2015-11-24 19:56:25 (台灣)
  11-24 19:56 TW
謝謝milet。原來是李安導演那部~我很認真在marvel版一篇篇找作者和標題(泣)
21樓 時間: 2015-12-15 10:04:45 (台灣)
  12-15 10:04 TW
推~~
22樓 時間: 2015-12-19 20:51:19 (台灣)
  12-19 20:51 TW
很棒的故事!我想問的是...這個因果是不是也有因為父母的放縱?指的是無法管教小孩半夜起床打電動這件事情。為人父母真的很不簡單!
父母的因素當然也是有的,但是教育真的不容易阿,有很多父母都是最後有狀況了,才知道教育的方式要調整,但往往都來不及了。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