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redmaple
作者 ga037588 (丹楓)
標題 [專文] 略談信仰
時間 2015-10-28 Wed. 10:37:25


人活在這個世間上,須要信仰。

信仰並不是單純地,僅僅指宗教這件事情,你信佛教,他是基督徒,所以你們都有信仰,

小明是無神論,所以小明沒有信仰。

在廣義上而言,信仰應該可以說是,一些自身堅信不移的價值觀。


信仰金錢萬能,能力至上,科學便是一切,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

只要是一件堅實不移的基礎價值觀,足以成為許多衍生價值觀與判斷根據的原則,

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生活的一切,這就是信仰。


人沒有信仰,是沒辦法堅強地活在世上的。

信仰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一個人面對選擇的權衡底基,一個人接受或抗拒其他人事物的標準。

用一句話,簡單說起來,信仰是一個人如何"意識與認知"一件事的根本理由。

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心"的反映。



我們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詮釋信仰這件事,也就是俗稱的三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價值觀講的是,哪些東西在一個人的心中是好的,是壞的,是對的,是錯的。喜歡或不喜歡的。


人生觀講的是,自己的人生發展規劃,自我定位,自我期許,

怎麼從自己生活的世界中看待自己的,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世界觀講的是,怎麼從自己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外在環境,人群是如何的狀況,

換句話說,就是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三觀構成了信仰的要素,價值觀讓人分辨是非喜好,人生觀訴說著自我認知,世界觀描述了眼中世界的樣貌。


這些信仰的要素是怎麼構築起來的呢?

來自一個人天生的根性特質,並藉由這些根性透過感官的觸角,在環境中逐漸對事物產生認識。

這些"認識",進一步透過自己的特質理解與取捨後,慢慢地拼湊與揉合成三觀的基礎。

人們一再地透過這些基礎,繼續不斷發現與體會更多地認識,取捨消化之後,

基礎得以闊展、強化與變革,三觀就這樣慢慢成形了。


這樣說起來,我們可以重新整理,信仰的形成,有幾個重要的因素與過程。

1.天性與資質。

2.感知與體驗的能力,還有感知與體驗的客觀環境。

3.對感知與體驗的解讀。

4.對解讀的取捨,捨去不要的,留下接受的。


人的一生以天性為一個基準點,不斷地再重覆2.3.4.,最後留下的那些堅定不移的東西,就是信仰。



人的一生,有很多信仰的東西。

不同的人,不太有可能都會有完全一模一樣的信仰。

因為這1,2,3,4的要素,不同的人之間存在太多的差異性了。


光是第一點,天性大家一出生就不太一樣。個性的天生傾向,與不同能力的可塑性,是有差異的。

不管是用前生記憶,基因差異,或是業障累世隨身,都可以合理地解釋這種差異性。


第二點,基於第一點,每一個人的肉體不一樣,感知力的敏銳也不一樣。

有些人天生就色盲,分不清紅與綠,有些人天生有絕對音感,分特清各種聲音。

更別說家庭與環境了,環境影響人的體驗更是巨大的。


第三與四點,兒時的價值觀,是被親近的大人們所灌輸或填塞的(言教身教),

對這些體驗所應該的解讀與取捨方式,是一個人是非善惡觀念的成形基礎。

等到自己能作主時,基本的價值觀往往都已經有個模樣了。



第一點這是天生的,無法調整,但能夠裁修、誘導或壓抑。

第二點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後天可以鍛鍊的。

在第二點之後,後天的行為是可以改變與調整的,孟母之所以三遷,

就是她深知環境造成的感知與體驗之巨大。巨大到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三四點在上高中前尤其重要,人在有獨立思考精神前,須要一個模組去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己,

這部份通常在幼少期,是來自父母的篩選與塑型,步入學校後,開始受師長與同擠的雕琢。


既然每個人的天質,感知體驗與價值觀都不可能一樣,所以信仰就會有各式各樣的。

就算是一個宗教,對教條與經典的解讀不一樣,也可能因此分成許多支派。

不同的價值觀,當然認同不同的觀念,人人親近自己認同與喜歡的觀念,

加入與擁護,派系就於焉而生。


到底什麼是對的,是正確的,是應該的,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

人總是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看見自己願意看見的,解讀自己有心解讀的。


既然如此,各家有各家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信仰,到底要憑藉什麼,說自己的才是對的呢?

自己信的才是真理呢?


當人們的"信仰"彼此不一樣時,人們又是群居動物,免不了相互照面,或是共事相處,

這該怎麼辦呢?這時尊重的必要性就很大了。


當一個宗教瞧不起另一個宗教,一個文化鄙視另一個文化時,一個價值觀奚落另一個價值觀時,

這些都反映了信仰的不同,還不用談到彼此現實生活中的利害關係,是否有實質上的衝突,

精神上的衝突早已經於焉而生。



我在大學時,曾應朋友邀請參加,一個小小的讀書討論會。

討論會中,有一個唸社會系的女孩子,在討論到非洲落後國家的議題時,

她大聲疾呼,先進的國家應該要積極介入非洲的落後地區,帶給當地人民文明與文化,

因為文明與文化,科技與現代化,是人人都該擁有的基本人權。

她覺得這是相當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不很同意她的想法,但那是她的信仰,我沒有權力說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在我的看法裡,這應該去問非洲國家當地的那些人民,你們過得快樂嗎?你們的生活滿足嗎?

你們的人生值得嗎?如果這些都是肯定的答案,我覺得不去管理介入他們的世界,其實也是挺好的不是嗎?

因為那是他們的信仰。


女同學則主張,信仰應該建立在充分的資訊了解之上,所以文明者有義務提供部落人民們,

充份的資訊,包括現代文明觀,人權觀,醫藥知識,教育與培養自主獲得資訊學習的能力。


這點我就很認同她了,但是我與她討論,什麼才是真正的充份,什麼才是適合他們的知識與教育呢?

她一時語塞。


後來我們討論的結論是,或許由當地文化出身的相關人士,基於在地文化的背景,

慢慢將部落中,人們切身須要解決的問題(比如醫藥),逐步介紹與影響,

藉此為開展,讓部落能慢慢保留的自己的文化價值觀之餘,也學習外面的世界,

並讓族人們有充分的討論與選擇空間,去決定自己的未來。


(當然,是這非常理想的願景,實際上當涉及政治角力與商業利益時,這種理想很容易被打破。)



畢竟我們也無法否認,有些非洲部族有很多傳統,在現代人眼中被視為"陋習"。

比如消毒不完全的割禮,對女性有相當不尊重的誇張對待,這些地方相信是值得改革的。

然而,這也只是我的看法而已,也未必代表是正確的。


受漢民族的文化價值觀,西方現代的普世價值觀洗禮,我已經有自己的信仰了,

所以我在看待他人的信仰時,也會有自己的判斷與看法,至於這些看法是對是錯,我也說不準。

因為價值觀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標準。




舉另外一個例子,我不太喜歡賽德克‧巴萊這部片子的某些橋段,電影裡有電影故事的藝術創作價值,

有這部片想表達的想法。


但是我本身對莫那魯道這位人物,或是賽德克族人,無論在歷史上,或是在電影裡,並沒有太多好感。

我還記得這部片上映後不久,跟朋友們討論時,我直率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個在歷史上趁他族壯丁外出,大舉進攻屠殺老弱的民族。在日本運動會時,一樣歷史重演,屠殺老弱婦孺。

電影裡甚至還演出來,孩子殺日本老師那種導演稱之為真實反映的橋段,這個民族實在是令我鄙視。」

朋友們倒是說,哎呀,這是文化差異啦,不用那麼嚴苛。英雄的人格未必就是完美的。



現在回想起來這段往事,我的信仰其實沒有多大的改變。

但是想法卻有不小的變化,有時會想想如果自己生在那個民族的環境中,

從小就是這樣長大。親人與尊敬的人,都以出草獵頭多寡,視為族人能力與勇氣的象徵,

大家只是為了對抗入侵者,為了存活,所以無所不用其極地活下去,就算去屠殺老弱,

只是為了族人的生存,那這樣是錯的嗎?

如果這樣的行為不是錯的,我們在指稱ISIS野蠻的同時,看到恐怖攻擊而皺眉的同時,

我們能說他們的行為是錯的嗎?



或許對我們而言,那是錯的,大逆不道,慘絕人寰,因為這是我們的信仰。

但是對他們而言,那是有理由的,得以踏上彩虹橋,可以進入真主所準備的樂園。

因為那是他們的信仰。




人的一生的痕跡,決定一個人的善惡是非觀。

一個共同的群體,決定一個群體的善惡是非觀念的風格與傾向。

這種傾向與風格,可以說是文化風俗習慣。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風俗相遇,產生極大的衝突對立時,那就一定會有磨擦,

嚴重起來就是戰爭。這種因為信仰不同所產生的對立,是永遠不可能止息的。

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大家都會說自己是對的。

如果會說自己是不對的,那代表信仰鬆動了,漸漸就有可能改變。



人的一生,小自個人,大自國家社會,永遠在面對信仰的問題。

只要是一個群體,就會有信仰衝突,或者說是價值觀衝突,

從親子關係的代溝,夫妻關係的價值差異,衝突產生就會發生戰爭,

小至冷戰齟齬,大至拳腳訴訟。


唯一解決的辦法就只有尊重,協調與包容。

人的一生不可能避免衝突,因為每個人的信仰,不可能完全一樣,這道理是千古不變的。

因此如何學習與應用面對衝突的方法,這是一個必修的功課。


怎麼練習與鍛鍊尊重與包容,留到下一篇再寫吧。
--
※ 作者: ga037588 時間: 2015-10-28 10:37:25
※ 編輯: ga037588 時間: 2015-11-12 09:34:58
※ 看板: redmaple 文章推薦值: 16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4324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 ̄︶ ̄)b Milet, seretide, LARA323, Qi52588, WeihsiuChen, coldfeeling, philos, Sifox, PuddingChen, apopo779, MKBF 共 11 個人 說讚!
1樓 時間: 2015-11-12 08:03:18 (美國)
  11-12 08:03 US
終於發新文了!丹楓大!是期中考剛告一段落嗎?感謝分享。
其實是這文寫了兩周,我每天有時間都在添改@@
2樓 時間: 2015-11-12 08:12:17 (美國)
  11-12 08:12 US
辛苦了,也期待您再多分享一些您親身經驗的故事囉。
如果能放個十天長假的話,全心全力寫文章,應該可以把專文表上的文章都寫出來。希望研究順利完成,這樣就有多一點時間可以寫了。
3樓 時間: 2015-11-12 08:19:44 (台灣)
  11-12 08:19 TW
每天必點終於有新文了:))
4樓 時間: 2015-11-12 09:12:59 (台灣)
  11-12 09:12 TW
寫的真好!對於信仰我的感覺也差不多是這樣,但完全無法像你這樣條理清晰的論述!丹大不愧是有多年的筆戰戰鬥力!(誤)
5樓 時間: 2015-11-12 11:30:28 (台灣)
  11-12 11:30 TW
看發文日期還在想定期巡水田怎麼會錯過,原來是之前鎖文那篇 ^^ 另推論述真的不錯,不像我很多事雖有些模糊想法,但總是說不太出個所以然來~~ 表達也是需要功力的!
6樓 時間: 2015-11-12 12:27:50 (台灣)
  11-12 12:27 TW
等到新文了! 條理清晰 讀起來流暢舒服 觀點十分的中肯
7樓 時間: 2015-11-12 14:08:12 (美國)
  11-12 14:08 US
感恩節快到啦~不過放假也不一定要拿來寫文章啦!總之感謝丹楓大分享。
8樓 時間: 2015-11-13 03:03:34 (台灣)
  11-13 03:03 TW
謝謝丹大分享;請問像is能用信仰來解釋他們所為?看他們為自己理念殺人如此殘忍暴虐真的很難尊重啊………這種是否有魔的干擾?真的很難理解。
魔的干擾這個我個人是無法驗證與確定,但是在日後計劃所寫的專門討論靈擾的專文,我想是會討論到這部份的概念。其實世上再多不合理之處,都有其合理的原因,會覺得不合理,只是因為我們並非身在其境,所以體會不深。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作法是得宜與適宜的,這部份會在討論尊重的專文裡提及。
9樓 時間: 2015-11-13 03:24:30 (台灣)
  11-13 03:24 TW
漏看一段,不好意思啊!!有看見丹大is的舉例了>"<曾經讀過犯罪學有一個理論叫暴力副文化,旨意說對於某些文化來說暴力是其文化價值一部分,在我們認為難以理解的事物和理念對某些文化來說卻是理所當然。其實我想表達的是,為那些信仰而犧牲的人是何其無辜?可否用冤親債主的概念代入?天馬行空之想,謝謝丹大包容
這就要看切入的角度是如何了。如果我們只看現實的這一人世生命,那真的是無辜者眾。
但如果用佛道家的三世因果觀念來看,"有可能"不無辜,但是因為難以驗證那些當事人的過去,所以也難以確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三世因果觀念的精神,在於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還有一切影響力不生不滅,在這個架構下,過去非份得到的,未來終有一日會清算報償,現在非份損之的,未來終有一日相應的當事人,會將報償回來,所以拉長時間空間來看,世間沒有無辜一詞。以經典裡的說法,便是所謂的惡知邪見報,邊地受生報。
但以現實的人世一面來看,那些無辜者是須要被支援或協助的,他們如果善根福緣具備,也並不是沒有機會脫離該環境。
有些人以為,先天緣惡者,是自作自受,所以緣生緣滅,自然法則罷了,因此不必理會,如果以有志自我成就的修行者為目標,這就是一種誤解。因為緣生緣滅講得是先天自然運作,以佛道二家來說,根本精神追求的是了悟生死之道,接受客觀緣生緣滅的自然事實,並在裡面尋求了脫的答案。在學習了脫的過程中,須將障礙逐步減少,這些障礙的東西,我們一般可說是惡緣。努力降低自己本身的惡緣,並協助別人擺脫或弭平惡緣,是修持中非常重要的步驟,所以我們要應該要常保人道精神,慈悲心腸去看待與努力,在能力範圍內,自己可以作到的事情,就是這個道理。至於能力範圍外的,也不宜過度執著,那是一種攀緣,也是一種障礙。如何分辨其中的差異,這就須要智慧。
萬物在世上,不管是怎麼共處與互動,都講一個自然的緣字,為什麼生在此地,為什麼跟這些人相親相依,相仇相憎,這些都是一個緣字。不論是冤親債主,還是善師貴人,這都是彼此間的緣份。先天的緣份註定了種子將被撒在哪片土地,後天的緣份賴以自身的努力,敘述的是種子怎麼生長的故事,然而遺憾的是,大多的種子撒在哪,幾乎就差不多可以預測長成什麼樣子了。
冤親債主,無非說的就是這個人的"緣"的一部份,所以這個人有這個緣,生在此地,遇到這些事,那是他的緣,也是他過去所有生命歷程的綜合兌現。至於這個緣到底吉兇福禍如何,那是人的價值觀分出來的,緣只是一個自然的能量,會依這個生命過去一路的軌跡,自己吸引落在某個最洽當的地方罷了。因此,您說的冤親債主的概念,在這個理解之下,確實是可以代入的。
10樓 時間: 2015-11-13 10:37:30 (台灣)
  11-13 10:37 TW
推!!!
11樓 時間: 2015-11-13 13:33:33 (台灣)
  11-13 13:33 TW
推!你所相信的就是信仰
12樓 時間: 2015-11-13 22:35:17 (台灣)
  11-13 22:35 TW
推推
13樓 時間: 2015-11-14 19:55:54 (台灣)
  11-14 19:55 TW
感謝分享。推!
14樓 時間: 2015-11-14 21:44:06 (台灣)
  11-14 21:44 TW
推~~
15樓 時間: 2015-11-15 03:41:53 (台灣)
  11-15 03:41 TW
推!!
16樓 時間: 2015-11-15 14:07:23 (台灣)
  11-15 14:07 TW
辛苦了!
17樓 時間: 2015-11-16 03:24:31 (台灣)
  11-16 03:24 TW
認同推
18樓 時間: 2015-11-23 11:24:55 (台灣)
  11-23 11:24 TW
19樓 時間: 2015-12-19 20:30:40 (台灣)
  12-19 20:30 TW
好厲害的觀點!長知識了!
20樓 時間: 2017-02-11 12:14:16 (台灣)
  02-11 12:14 TW
不同的觀點.值得深思!! 感恩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