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extou
作者 標題 [ POV ] INSTAGRAM
時間 2015-08-21 Fri. 15:29:42
明星加持,Instagram成拍賣神器? | 湃思紀 Passage
對高度注重視覺效果的藝術界或娛樂圈人士來說,利用Instagram上傳照片分享生活已是常態。在藝術界,許多當代藝術家、畫廊、拍賣行和收藏家都活躍於Instagram,分享工作室、拍賣行、藝博會的幕後花絮。今年四月,在倫敦菲力普斯(Phillips)拍賣會的一張Instagram照片,讓藝術圈人士開始思考,難道Insta ...
![[圖]](http://passage.life/wp-content/uploads/2015/08/007-instagram.jpg)
對高度注重視覺效果的藝術界或娛樂圈人士來說,利用Instagram上傳照片分享生活已是常態。在藝術界,許多當代藝術家、畫廊、拍賣行和收藏家都活躍於Instagram,分享工作室、拍賣行、藝博會的幕後花絮。今年四月,在倫敦菲力普斯(Phillips)拍賣會的一張Instagram照片,讓藝術圈人士開始思考,難道Instagram將成為當代藝術交易的新神器?
今年四月,前任007演員皮爾斯· 布魯斯南(Pierce Brosnan)拜訪了倫敦菲力普斯(Phillips)拍賣行。他在自己喜歡的作品「洛克希德椅」(Lockheed Lounge)前面拍了一張自拍照,並發布在擁有16萬粉絲的Instagram帳號上,還加了一句,「拍賣開始囉!」
這張由工業設計大師馬可•紐森(Marc Newson)設計的鋁製躺椅,在那個周末打破了設計品的世界拍賣紀錄。以240萬英鎊成交,約一億兩千萬台幣萬元。
菲利普斯拍賣行數位策略總監梅根•紐康日前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雖然皮爾斯在Instagram上發照片和我們破世界紀錄不能證明有直接關係,但他的照片肯定增加了這把椅子的吸引力。那場拍賣非常令人興奮。有人透過電話競拍,有人透過網路競拍,現場熱鬧非凡。謝啦皮爾斯!」
拍賣市場和網路之間的關係日趨密切,對於不少拍賣公司而言,網路拍賣已經成為當今發展的重點,而在社群上經營形象,也同樣受到矚目。儘管Instagram並非銷售平台,但它是一個很有效的行銷渠道,並且改變了不少買家與藝術的關係。
Instagram誕生於2010年,目前在全球擁有3億用戶。每個用戶可以建立自己的帳號,可以追蹤他人,也可以為陌生人的照片點「讚」。每天全球使用者在Instagram上分享的照片超過7千萬張。對於藝術圈而言,最重要的是Instagram的「發現」功能,可以向用戶推薦新的藝術家。
去關注社交平台帶來的直接藝術銷售是沒有意義的,社交平台如Instagram為藝術圈帶來的是增加藝術體驗的管道,以及交流、討論在藝術中的管道,並使得個人可以抒發自己的藝術經驗。
拍賣業大亨西蒙· 德普利(Simon de Pury)在Instagram的帳號@simondepury有13萬粉絲,他對《紐約時報》表示:「很多藝術家、收藏家、畫廊、攝影師都是Instagram的活躍用戶,一般人可以在這個平台上看到全球的展覽,當展覽一開幕馬上就就可以看到作品的照片。不用像過去等著雜誌上的評論回顧文章了。」
兩家拍賣龍頭佳士得和蘇富比在Instagram上的官方帳號,也分别擁有有9.67萬粉絲和12萬粉絲,發布即將拍賣的精選藝術作品照片。
西蒙•德普利表示他自己就透過Instagram完成不少交易:「如果你在Instagram上看到一件作品掛在某個畫廊裡,你如果喜欢,馬上就可以聯繫到這家畫廊就可以聯繫到這家畫廊,我相信已經有不少交易活動是因為Instagram的照片引發的。我相信現在對藝術圈來說已經越來越常見了。」
這樣的事情多常見呢?又有誰利用這個平台購買藝術品?藝術圈對這些問題好奇不已。
今年坊間流傳著一則關於Instagram的傳說。好萊塢影星李奥纳多· 迪卡皮奥(Leonardo DiCarprio)熱中收藏藝術品(他在今年被美國藝術新聞評選為全球200大藝術收藏家)。有一次他在Instagram上看到年輕藝術家讓-皮埃爾· 羅伊(Jean-Pierre Roy)的作品《未發表的遺作》(Nachlass),他即刻聯絡藝術家表示想買下這件作品。
羅伊收到迪卡皮奥的信息,「別賣那幅畫,將作品的高解析度圖片傳過去。」最後,交易完成,那幅畫成了迪卡皮奥的藏品。
無論Instagram與這次的交易有多大關係,這一則發表於「Creators Project」上的報導,很快被大量藝術媒體和博客轉載,而藝術圈對社群媒體帶來的潛在交易越來越關注。
推廣、銷售藝術的平台Artsy.net前不久針對35位擁有超過100件藝術品的收藏家進行調查,發現這些收藏家中,超過半數會購買在Instagram上找到的藝術家作品。
Artsy策展人與戰略部門負責人克里斯汀· 關(Christine Kuan)表示,「這些社群網站的使用者多數是「年輕與新晉收藏家」,他們對於操作新科技很熟悉,在社交媒體上也很活躍。但透過網路銷售的藝術品價格大致都限制在兩萬美元以內,或許最高五萬美金。」
然而在藝術圈多數的資深藏家在藝術圈都有自己的聯絡人,也會自己走訪藝術博覽會,通常不會使用Instagram。至少到目前為止,Instagram是一種推廣工具,而不是銷售戰略的一部分。但在一個高度關注視覺的當代藝術領域,宣傳圖像本身確實可以帶來銷售,如果收藏家想找到漂亮的圖片,還有甚麼地方比Instagram適合呢?
--
※ 作者: swoik 時間: 2015-08-21 15:29:42
※ 看板: nextou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47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