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dinos.bbs. 轉寄自  更新時間: 2013-03-08 16:45:32
看板 Warfare
作者 Nomic ((Nomis))
標題 國姓爺合戰[2]罪臣國姓
時間 Thu Mar  7 23:54:36 2013


網誌圖文版:http://tinyurl.com/bozbzz3

國姓爺合戰[2]

罪臣國姓

本節大事月表:http://tinyurl.com/cy8cmsk
[圖]
 

    無心插柳,世間多有。日後鄭成功移孝作忠、矢志報國,周旋閩海與清為難,其
初嚆矢,當推國姓之賜。而隆武賜姓之舉,卻也是因緣際會;最初只是鄭鴻逵攜子陛
見,蒙聖恩賜姓而出。而後,隆武元年(1645)八月十四日,鄭芝龍聽聞此事,如法炮
製;不想鄭森在聖上面前應答如流,聲態狀貌令隆武印象深刻,大為佳賞,「惜朕無
一女配卿,卿當盡忠吾家,無相忘也。」[1]於是賜姓朱,名成功,雖未尚以公主,仍

以駙馬體統行事[2],中外咸稱國姓而不名。時鄭成功年二十一。而鄭鴻逵之子鄭耀基
只落了個「小國姓」,後在康熙三年(1664),其祖母黃氏歸降清廷時落了句「吾入海
尋森哥去矣。」,不知所終[3]。此是後話。

    至於國姓,日後雖然縱橫沙濱,鯨睨東南,清廷目之以海賊,他的軍旅生涯卻展
開自崇山峻嶺之中。儘管浙、贛、川、湖、粵、桂、滇、黔,前明遺臣大半奉隆武年
號,實則鞭長莫及,發蹤指示大抵不出閩省;而既以駐蹕所在為關中河內,據關守險
,不可不講。隆武初入八閩,過仙霞嶺,便震懾於漁梁山川之雄偉,特為文以祭之,
「將藉神靈,以匡天下」[4]。鐘靈毓秀、天人交感這一套,信奉上帝的傳教士隔閡得

很;但認其為一夫當關之要地,倒普世皆同。出生於義大利阿爾卑斯山麓、崇禎十六
年(1643)來到中國,在閩廣江浙一帶傳教的耶穌會士衛匡國這樣描述道:

    「山嶺遍佈怪石及幽谷,即使白天也陰森可怖。所以毫不誇大的說,他們足以與
希臘的塞爾莫玻里斯峽道,或與亞洲塔烏魯斯崎嶇窄道相比。」[5]

    衛匡國所說的這兩個隘口是波希戰爭的典故,得替讀者提點一下。塔烏魯斯即小
亞細亞南端的托魯斯山脈,其中一段奇里乞亞山口(Cilician Gates),是色諾芬筆下
的萬人大撤退,以及亞歷山大進入波斯時路經之地,以奇崛著稱。至於塞爾莫玻里斯
峽道,即大名鼎鼎的溫泉關,斯巴達三百壯士在此抵擋數萬波斯大軍達三天之久,險
阨自不待言。


    日後國姓所從事諸戰役,往往憑高涉險,卒獲大捷;抑或因據關設隘而失去主動
,終至大敗,淵源即在與此。鄭成功遺留詩文不多,與軍旅相關者更少,獨有〈晨起
登山踏看遠近形勢〉[6]一詩傳世,影響一至於茲。


本節相關史事地圖:http://tinyurl.com/d2jxupe
[圖]
 

    國姓受隆武委用,其初不免從幕僚庶務作起。康熙平臺時鄭克塽奏繳冊印,其中
有「明御營御武副中軍勛戚關防」一顆,諸書也說他被封為「御營中軍都督」[7]。中
軍本為助手副二之職(參見編制篇A:營),鄭成功初為副中軍,則副之又副,或有預於
軍務,而史筆剪裁,就重避輕去蕪存菁,自然不能詳言。

    也是時勢造英雄。隆武二年(1646)三月,清軍連下江西吉安、撫州二府,原本守
衛杉關、分水關一帶,掛大將軍印[8]的鄭彩,此時正駐軍於關外廣信;監軍文臣張家
玉聞警往援,而與其搭擋、身為武將的鄭彩不但坐視不救,且一路撤回關內,以致撫
州失陷。隆武將他革職削爵,追繳印信;正愁無人可替,鄭成功上書條呈,以「據險
控扼,揀將進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國」為務。隆武嘆道「騂角也!」,便封鄭成功
忠孝伯,賜尚方劍,便宜行事,掛招討大將軍印[9],出鎮一方,收容鄭彩潰兵,與當

時據守仙霞嶺的鄭鴻逵為倚角。

    「騂角也!」道出隆武的百般無奈和憋屈。「犁牛之子騂且角」,是浩嘆犁田的
耕牛卻生出漂亮好看、用以祭祀的犧牛,深詆鄭芝龍父不如子。其實鄭芝龍少時微賤
,白手起家終而東海稱雄,其一生奇崛瑰偉,絕不辱於豪俠之名。君臣齟齬,癥結還
在於隆武之立,是鄭芝龍在閩疆的兵艦貲財撐腰,基業是鄭芝龍出生入死打下;一個
光桿皇帝卻要拿他的血汗,畫餅般的恢復大明江山,如此喧賓奪主假戲真做,鄭芝龍
當然不是滋味。隆武幸贛,其實就是看穿了鄭芝龍無意征進,又動不了鄭氏與閩地豪
紳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的恩主庇護關係,深苦不得採取主動,不得不試試易地而居從頭
經營,或許能擺脫棚頭傀儡的窘境。這是隆武元年(1645)八月下詔親征,十二月間以
親統六軍出師為名離開福州,駐蹕延平、建寧的背景;隔年四月,鄭芝龍還動員起鄉
紳耆宿,想把聖駕勸回福州。隆武只嘆道「飛蹕既久,豈得回鑾!」、「朕進取之念
甚堅甚切,萬無轉蹕之理!」[10]寥寥數言不啻君臣決裂,隆武自立之心既如許百折

不撓,鄭芝龍便有更擇令主之想。

    實則早在隆武二年(1646)三月,同為閩人的江南經略洪承疇,便已定計策反鄭芝
龍,致書招之;至五月,洪承疇接得復信,鄭芝龍答應送款約降,清軍大勢隨之南襲
。五月二十日,征南大將軍貝勒博洛率南征滿漢大軍抵達杭州,方愁錢塘江深水闊,
六月一日,夏旱,沙漲潮涸,水深不即馬腹,胡騎絡繹渡江。監國魯王鼓帆而逃,麾
下之兵一時並潰,一月之間,清軍席捲全浙。阮大鋮、馬士英先後俱降,只朱大典據
守金華,月餘不下。阮大鋮正識得金華城中新築未固處,自動請纓效順新朝,聚砲攻
之,牆崩城陷,朱大典燃火藥自焚。七月,全浙底定。


    此時的鄭成功受隆武指令,正募兵請餉,撫御士卒,招降納叛,出謀劃策,巡關
借銃;而隆武布衣蔬食,自身窘迫,所請兵餉、鳥銃,尚不能全發。八月,鄭芝龍遣
人謁國姓,將以投清入告。鄭成功劈頭就說:


   「敵師已迫而糧不繼,空釜司饔,吾將奈之何耶?速請太師,急發餉濟軍,慎勿以
封疆付一擲也。」

    國姓先聲奪人,使者噤不敢言,只得速速回報鄭芝龍,「向若道及納款,此頭已
斷矣!」鄭芝龍不以為意又不以為然。「癡兒不識天命,固執乃爾;吾不給餉,彼豈
枵腹戰哉。」[11],將守關之兵逕行撤去。退兵漫無紀律,一路搶掠婦女財帛,或者

山頭嘯聚,呼盧喝雉,如此四五日方散。而後三日,關嶺寂無一人。再而後,八月十
七日,清軍遂從容過嶺[12]。

    餉械屢請不得,國姓麾下兵丁先已散去;至延平,面見隆武,鄭成功泣奏「臣父
已有異志,陛下當自為計!」伏地嗚咽不止。隆武掩袖亦泣,請起訣別,便往汀州。
國姓登城環顧,咨嗟而出,蹈海而去。八月二十九日,清師追至汀洲,隆武罹兵。汀
州既下,貝勒博洛便遣李成棟等循下海隅,九月八日入泉州,十九日入福州,十月十
九日入漳州。


    至於鄭氏諸將,鄭彩入海,鄭成功在泉州,尚斷城東洛陽橋拒敵[13],鄭芝豹倒
在泉城內勒紳索餉,清兵一到便逃之夭夭,隨鄭芝龍退保安海。安海即安平鎮,鄭芝
龍在此築城置第,海舶直通其內,繁華更勝泉州;刻下清兵漸逼,鄭芝龍不敢輕忽造
次,舳艫千里,盛陳甲仗,擁兵觀望。貝勒博洛退兵三十里,遣人持書招之,方才安
心釋懷,而舊將鄭彩、鄭芝豹、周鶴芝等多不願就降;鄭成功痛哭相諫,周鶴芝以死
要脅,都不為所動。十一月十五日,鄭芝龍親往福州,遍誘諸將同去,無一肯行,鄭
鴻逵還暗地裡縱放鄭成功逃脫,隨行只得侍從五百。到得福州,與貝勒博洛折箭為誓
,把酒言歡,痛飲三日;忽然半夜清師拔寨都起,半強半哄把鄭芝龍拐走,五百人尚
蒙在鼓裡。鄭芝龍半推半就之餘,不免煩惱手下騖傲不馴,以後要惹出事來連累自己
,貝勒倒是無賴,一徑直哄「此與爾無與,亦非吾所慮也。[10]」


    鄭芝龍既然入事清朝,木已成舟,鄭氏諸將只束身聽命而已;不提防清兵一至安
海,大肆淫掠,國姓生母亦遭姦汙,投繯自盡。鄭成功痛憤難當,將其母腹腸盡行刓
出,洗淨重納,而後入殮。雖然蒙上恩寵,拜將典兵,國姓打心底還自認是個文士,
意氣樣貌恂恂然如書生;不想旬月之間,連遭父背母喪之痛,正抑鬱不平。這一日慷
慨悲歌,來到孔聖文廟前,將藍服儒巾盡皆焚去,便向先師木主拜了四拜:


    「昔為孺子,今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作用。謹謝儒服,唯先師昭鑒之。[14]


    長揖而去。

    未久,海濱有舊鄭部曲陳輝、洪旭等九十餘人,共載兩舟,隨國姓漂泊海嶼。十
二月至南澳,收兵千人,於是設太祖高皇帝位,祭旗誓師;祭文稱「本藩乃明朝之臣
子,縞素應然;實中興之將佐,披肝無地。冀諸英傑,共伸大義。[2]」,文移自稱「

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仍以明年為隆武三年(1647)。時鄭成功年二十二。

[1] 夏琳《閩海紀要》卷上。日期依陳燕翼《思文大紀》卷二。
[2]《臺灣外記》卷二。
[3]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謂鄭耀基死於廈門,邵廷釆《東南紀事》謂死於臺灣。
[4] 《思文大紀》卷一。
[5] 衛匡國《韃靼戰紀》,收錄於何高濟譯《韃靼征服中國史‧韃靼中國史‧韃靼戰
紀》(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374。
[6] 《延平二王遺集》,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第六七種《鄭成功傳》。
[7] 參見朱希祖〈鄭延平王受明官爵考〉,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第六七種《鄭成功傳
》。

    按:朱希祖〈鄭延平王受明官爵考〉一文引《廣陽雜記》所載鄭成功七印,其中
一為「御營御武副中軍勛戚關防」、一為「御營御武副中軍總統御營軍務印」。第二
印前「御營御武副中軍」為衍文。明清武職官,職在前,階在後,故總兵、參將、游
擊之後當銜以左、右都督、都督僉事、都督同知等職。故云成功為中軍都督。而「總
統御營軍務」與參游副守同,皆為職務而非階級,不應繫於中軍之後,故知其為誤植
、為衍文。又,明代習慣以武階行封賞,勛戚之外,百工技藝皆以此為進身之階,如
明代雖無畫院之設,但以受封衛所官者為御用畫匠。國姓其初受封殆為寵幸之地而已
,非真有用武之意。


    又按:「御營御武副中軍」,當「御營」一讀、「御武」一讀、「副中軍」一讀
。朱希祖釋「御武」為將軍號,誤。與朱氏所舉「錦衣天武中營」等句讀一致,「御
武」應與「天武」相同,為各營之號。御營諸營號可考者,《思文大紀》卷五載「以
郭曦為御營振武營,陳秀為威武營,黃克輝、洪旭為勇武營」,則知御武之外,尚有
振武、威武、勇武之號。


    再按:朱希祖引《南疆逸史》云:「隆武之以總統命成功也,許立武職得至一品
,文職至六品」,所引出處亦誤;此條載於《南天痕》。「總統御營軍務」一職諸書
不載授於何時,當與「招討大將軍」同錫。


[8] 《思文大紀》卷五作「征□大將軍印」,缺字當為夷或虜。
[9] 《臺灣外記》卷二。按:鄭成功何時配招討大將軍印、封忠孝伯出鎮一方,諸書
所載不一。《思文大紀》卷五載三月之前守分水關者為鄭彩,但未言明以何人接替;
鄭亦鄒《鄭成功傳》謂封忠孝伯在六月,亦有可能。參見朱希祖〈鄭延平王受明官爵
考〉。

[10] 南沙三餘氏,《南明野史》卷中〈紹宗皇帝紀〉。
[11] 《閩海紀要》卷上。
[12] 計六奇《明季南略》卷十一〈大清兵從容過嶺〉。
[13] 查繼佐《魯春秋》〈監國紀〉。
[14] 鄭亦鄒《鄭成功傳》卷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67.246
muerte:推1F 03/08 00:58

--
※ 看板: dino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26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