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dinos.bb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2-12-12 10:18:02
看板 Warfare
作者 kau76901 (KAU)
標題 Re: [問題] 打下中國的人都很容易怠惰的緣故
時間 Wed Dec 12 07:11:27 2012


不論是北朝或遼金等征服王朝入主華北之際也切勿忘記,
北方遊牧民族並非全面的與漢人敵對,
相反的他們在經濟面、生活面都有許多仰賴漢人製造生產之物,
光就這點而論根本不可能獨立組織起一個全面性的國家。

舉例來說好了,北宋末年全國各地擁有40個以上大規模的鑄幣廠,
一年要鑄造六百萬貫(一省貫折770文錢),也就是四億枚以上的一文銅錢,
才夠全國通行使用,這甚至還不包括邊境省份鑄造的區域代用貨幣(如鐵錢)。
與此相對的,遼代全盛時代的年鑄幣量還不超過一千萬枚的程度,
鑄幣官員也得任用沒逃走的漢官與有經驗的漢人師傅來擔任,
而且鑄幣品質或著是設計方面都相當低劣,成本也壓不下來,
事實上政府得咬牙忍痛撐著賠本鑄幣。

就這點來說,經濟現實的條件上就逼迫北方征服王朝的經濟不可能持續的永久發動戰爭,
而是得跟南方的農業王朝進行時戰時和的打打談談討價還價勒索生意。

10世紀的中亞與東北遊牧民族早已經脫離了部落共產的原始經濟狀態甚久,
他們也有用來衡量價值基準的貿易貨幣如銅錢和碎銀,
而且除了王公貴族對奢侈品的要求與日俱增之外,
事實上缺乏生產技術Know-how的騎馬民族也必須向南方引進各種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舉例來說像是刀劍、武器、盔甲、錢幣、飾品等冶金工藝製品,
以及需要濱海提煉的鹽、南方才能種植的糖、以及用來當作食物的穀物等。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
宋的歲幣政策看似是屈辱的妥協,
事實上卻是相當成功的經濟帝國主義侵略。
雖然宋極力避免本國早就流通不足的銅錢外流而傾向實物給付,
反過來說遼金等北方王朝卻希望宋盡量用錢幣付帳,
這是因為在遼、金的佔領區內,
事實上政府的官鑄貨幣根本無法普及,
民間通用的結算貨幣基準仍然是宋鑄銅錢,
因此遼、金政府若想使經濟貿易活絡(這是騎馬民族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勢必就得引進大量貨幣以供本國市場流通。
很快的成本考量的現實就戰勝了面皮問題,
北方王朝放棄了繼續死撐著用本國的鑄幣廠同宋的鑄幣廠作無望的競爭,
而是牆頭草地改用宋錢作為國家結算單位。
當然、為了顯示北朝皇帝的權威這國幣還是照樣得鑄,
不過減少到只鑄象徵性、紀念性程度的量罷了。

元代吸收宋代經驗改鑄幣為印鈔的經濟政策是一個新的突破,
但是卻沒有宋朝稱提(調控貨幣流通量)的細膩經濟政策手法,
最終因為惡性通膨而導致元末的大動亂爆發。


強盛如唐也終究未能達成的"廣及四海"之文化、經濟影響力,
卻透過宋錢的流通而擴展到了全亞洲。
當時遠至日本、朝鮮、大理、大越甚至阿拉伯等地,
使用宋鑄銅幣付帳都有十足信用通行,
在當時宋錢就幾乎可算是我們世紀裡的美金或歐元,
從這點來說要單單指責北方遊牧王朝的腐敗或墮落,
似乎就有些過份強求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40.102
geosys:推1F 12/12 07:29
Bastain:推啊  好喜歡這篇的討論方式2F 12/12 07:51
inwa:推3F 12/12 08:40
nanshinner:k大出品必屬佳作 推~4F 12/12 09:24
allergy:推   宋朝的實力真的一直被一般的"正史"低估了5F 12/12 09:48

--
※ 看板: dino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86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