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cukebox
作者 evenfall (evenfall.bbs@ptt2.cc)
標題 [轉寄][轉錄][分享] 層次感戀愛
時間 2011年01月05日 Wed. PM 02:53:02


※ 本文轉寄自 evenfall.bbs@ptt2.cc

看板 bartenderrr
作者 bartenderrr (me)
標題 [轉錄][分享] 層次感戀愛
時間 Tue Jan  4 23:58:04 2011


※ [本文轉錄自 AAAAAAAA 看板 #1D19BOub ]

看板 AAAAAAAA
作者 filwmiranda (海苔熊)
標題 [分享] 層次感戀愛
時間 Sun Dec 12 17:16:02 2010



「剛在一起的時候,你不是叫我每天晚上打給你;

  現在我已經習慣晚上聽到妳的聲音了,

  你卻又說煩?」

她不知道,我已經像是心理系四樓生心實驗室的倉鼠一般地被她制約了。

一開始我原本還不習慣每天晚上講電話,

因為我實在不太會說什麼甜言蜜語,

每次他在電話裡要我說的時候,我都支支晤晤的,她一直笑,我卻很尷尬;

比起這個我反而比較習慣每天下副本,打怪練功衝裝備,走位團練騎寵飛。



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漸漸習慣她的聲音、習慣在放空的時後想起她、

習慣在睡前打給她、在電腦前逛她的網誌、點她的臉書,

習慣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滴,都充滿他的訊息。

然而在這個時後她卻跟我說,她覺得煩了。



這不合邏輯阿,一開始說要講電話的是你,現在說煩的也是你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於是在上習慣心理學的時候問了台灣臨床心理學界的大師:柯永河老師。

柯永河老師徐徐地看著我的心得單,慢慢地將我的問題念出來(篇首的問題)。

「有一個同學問的這個問題很有趣…大家有遇過這個問題嗎?」

整個教室都在笑,但就是沒有人舉手。



「你確定你每一次打電話過去,說的內容都『完全』一樣嗎?」

老師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全班一陣驚嘆地啞然。

「因為習慣是刺激與反應的穩定連結,所以刺激要雷同,才會有類似的反應。」


屁拉,如果每次打電話去講『完全』一樣的,那不是很無聊?



因為上課的時間不多,老師也沒有辦法仔細的回答我,我只好下課衝去前面問。

「你現在講的無聊,是對習慣的一種感覺。

  就像我們知覺一個習慣是好或是壞一樣。不過

  習慣已經建立了…」他拿起心得單,又想到可能要講一陣所以又放下。



因為老師講話太慢了(沒辦法阿,他都八十好幾了),講超久的

所以我摘錄一下,結合我理解的內容如下:

交往習慣建立的正常的歷程應該是



刺激(我打電話去)-->反應(她覺得開心、很有安全感)-->

天天打(穩定連結)-->

我打電話去的時候,她有66%的機率覺得很開心或很有安全感(形成習慣)




所以兩個人在一起,就是互相建立「關係習慣」的歷程。



以前你買飲料時都會要吸管,

現在因為他告訴你要節能減碳救台灣

所以當店員拿吸管給你的時候,你都跟她說謝謝不用了



以前妳出門從不戴口罩,即使你知道台北馬路空氣很糟

現在因為每天她都會想妳、念妳、接妳、送妳

於是去買了一組情侶口罩,天天放包包




以前你總是和社團系上朋友吃飯,或是隨意到小福買個便當餬口

現在你中午一下課就撥給他,

就算他中午有課,也問他要不要幫他買過去


看樣子建立關係習慣(Relational Hobbits)是很好、很暖、很幸福的,







但是--

在習慣建立一陣子之後,我們會對這個關係習慣產生評估(Appraisal)



習慣有好有壞[1],

你可能喜歡自己的一些習慣(比方說買完東西向店員說謝謝)

也可能討厭自己的一些習慣(比方說明明已經分手了,還是會一直想起他)

不過無論如如何,這些習慣還是形成了。

因為習慣「形成」本身,從神經的角度切入,不牽涉到你喜不喜歡

只要刺激與反應一直連結,根據海伯法則(Hebbian Rule)

神經的連結會變得更迅速更有效率




以篇首的問題來看,在每天晚上都情話熱線一個月之後,便形成制約

如果有一天你11:00沒打去,他還是會覺得怪怪的(雖然他已經跟你說過很煩)。

例如小弟敝人在下睡前通電話的習慣,

是被第二個女朋友『訓練』出來的XD,

儘管我到現在仍然不是很喜歡講電話



只是如同前面所說,在習慣形成之後,我們會對習慣進行評估

若覺得很滿意這個習慣,我們應該會繼續維持;

若不喜歡這個習慣,『理論上』會戒除掉它

因為他對當前的習慣不滿意,所以告訴你他覺得煩,試圖修改這個習慣




不過,

很多時候你發現,喜歡的好習慣難以維持

不喜歡的壞習慣卻難以戒除




更悲慘的是

關係中兩人習慣的改變,並不一定會『同步』




這就是為什麼當初說好要好好溝通、體諒彼此卻持續不到一週就破功

這也是為什麼你即使叫自己不要再想起,仍會去翻找她的網誌他的訊息[2]

這也是為什麼,你已經習慣有她在身邊的時候,她已悄悄習慣另一人的守候。



因此,以這樣的情況看來,

當關係中的一個人不滿意這個關係習慣的時候,

雙方都會進行一些調整(Rusbult, Verette, Whitney, Slovik, &
Lipkus, 1991; Tran & Simpson, 2009; Wieselquist,
Rusbult, Agnew, & Foster, 1999; Yovetich & Rusbult, 1994),

具體上來說有幾種可
能的行為:



1. 不知道為什麼要繼續下去,但仍維持原先的習慣

2. 與對方表明,一起修改這個習慣(但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

3. 離開關係(當然這是最後一道防線)



但是究竟是「什麼」,讓原先講電話甜蜜蜜的習慣,變成忙碌中的負擔?

根據Hull與柯老師的說法,讓習慣改變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加入新刺激」或「以其他習慣代替」(Hull, 1943; 柯永河, 2004)




她可能最近開始看韓劇了,接起電話變得不耐煩
他可能最近迷上新的網路遊戲了[3],你打來的時候他剛好在團練
他可能最近都練球練很晚,回家累到癱不想講



當然也可能,他已經開始習慣跟別人講電話了[4]




不過,
根據經濟學的「邊際效用遞減」理論[5],
或Skinner的學習與削弱理論,這些原因的背後
都有一個更大的原因:





「同一通電話的播出,已經不能達到當初的滿足」。




因為他再也無法嗅到電話那頭的新鮮

因為她再也不能聽進話線另一端的關切

因為他再也不能,用一開始的標準來評估這段關係,

因為我們從小就「自動」地會習慣化(Habituate)的(Temple et al., 2006)






你們有多久沒有在歡笑聲未間斷的電話中度過?

有多久沒有對電話中她訴說的內容感到新奇有趣?

又有多久,你們總是談著瑣事,修課的內容,好像隨便聊就乾?



這就是為什麼過去文獻一致悲慘地發現隨著婚齡的增加,

夫妻做愛次數會逐漸下降(Greenblat, 1983; James, 1981; Jasso, 1985; Kinsey,
1948; Trussell & Westoff, 1980; Udry, Deven, & Coleman, 1982),


而且在結婚一段時間之後,丈夫的婚外性行為比例和婚齡成正比(Liu, 2000)。


當初對婚姻或戀愛抱持著美麗的「童話期待」(卓紋君, 2000a, 2000b),

現在擔心這樣的期待會不會最後換來的是傷懷;

當初每天期待的就是一起用餐的時間,

現在中午相約小福,一邊無味地討論吃什麼,

一邊開始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當初可以望著她的臉就差點忘記吃飯,

現在就算沒在吃飯也很少認真地望著她的臉;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

你已經忘記那種砰砰跳地感覺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

你已經忘記如何將注意力放在她身上,而轉向注意別的地方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

已經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找到有趣的話題






「其實我已經不知道,現在跟她在一起,到底是喜歡還是習慣了…」

或許妳曾在幾個不同聚會聊天的場合,聽到朋友們不約而同的說出這段話

也或許你自己就曾經就是說這句話的人



久了之後,我們開始懷疑這段關係持續存在的意義、懷疑單身與在一起的差異。

在一起之前,我們多麼希望將對方制約

但在一起之後,卻又害怕兩人在一起只是因為習慣。



以前,兩人就算是一起吃一枝冰也咯咯地逗弄著笑不停
就算是什麼也沒準備地到淡水,也能對著夕陽呼喊好浪漫

現在,連約個會地點都要想半天
無奈地決定了地點,卻也玩得不開心




如果愛真的變成習慣,失去新奇感,那該怎麼辦?

過去的文章中寫了很多方法,但大多是聚焦在個人層次[6]
有沒有什麼方法,是可以兩人一起經營的(如果他願意跟你一起試的話)?

在討論這之前,我想必須區分一件事情

過去研究發現快樂有2種,一種是純粹情緒上的嗨,另一種是富有意義感的快樂
(McGregor & Little, 1998; Ryan & Deci, 2001; Ryff, 1989)

前者像是看綜藝節目,看完、嗨完,除了累與梗什麼也不會留下

後者像是看一本書或做一個活動,結束後除了體悟還有感動



我們不能嗨很久、嗨太久會得胃潰瘍(交感神經、NE持續運作)
所以我們無法要求永恆的蜜月期

不過我們可以試著締造「富有意義感」的快樂

這也是讓關係持續的重要因子

所有的勵志書籍都教你找尋「意義感」,長篇大論說了一堆

但是「務實上」要怎樣做呢[6]?


提供幾個建議:


1.「有品質而短暫地見面」

我曾經問一個學姐,每週與老公一成不變的生活,不會很無聊嗎?

雖然台中餐廳很多,但好吃的就那一些,每次放假都去吃差不多的館子,

許多地方還重覆去過很多次,還沒踏進餐廳就可以想像到裡面的菜色了。


「醫生與教授真的很操很操。

  但是當你忙了一週之後,能有一天,兩人能夠喘口氣,

  排除萬難維持這個有品質的時間。即使是吃一樣的東西、看一樣的片子,

  那種感覺仍是難以言喻的。因為你知道有一個人願意,

  願意將這個寶貴的休息時間留給你,與你一起分享他生活的點滴。

  像我老公,有時候為了這一天,前幾天還要加班到半夜;

  讓我看了好心疼,卻又好窩心。」



遠距離戀愛(Long distance Romantic Relationship,LDRR)者最害怕的,

是聊天聊到最後失去共同話題(Common Topic);


但天天黏在一起的近距離情侶(Geographically Close Distance Relationship,GCDR)

最怕的卻是生活全是共同經歷(Common Experience)

而聊到沒有話題
(Stafford, Merolla, & Castle, 2006; Surra, Curran,
& Williams, 2009; 黃尹貞, 2009)。

畢竟生活週遭的事情,你看見的他也看見了,你吃過的他也嘗到了,

親密感很高,新奇感卻很低,「膩」就是從此萌芽。






從什麼時候起,你約會時不再凝視對方眼眸了呢?

所以愛情保鮮的秘方就是,「有品質而短暫地見面」,

見面次數不用多,但是要有品質。

每一次見面就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當然也要小心馬路上的來車),


可能只是短短的一個小時,但發自內心用心感受,必有效果
(Cross, Bacon, & Morris, 2000; Kruglanski & Webster, 1996;
Rusbult & Buunk, 1993)。


2.「舊地點,新體會」

如果蜜月效果是源於對事物的新奇性(Novelty)而產生的(James, 1981),
那麼只要每次去不一樣的地方就好啦!


問題是,天大地大台灣就這麼一點大,哪裡找來新地方?
以台北為例,你會發現你從第一任到現任的女朋友去過的地方都雷同



看電影逛街喝咖啡吃飯,淡水碧潭貓空陽明山

夜市更是去到都會背了,怎麼辦?

其實同樣的地方經過設計,也可以產生新奇性,舉幾個例子:


>>開啟感官類:

導盲犬:如在公園里蒙著他的眼睛,牽著對方走路(你們可以交換當導盲犬)

慢食:閉起眼睛吃飯,一口要咬30下,細細體會其中的美好

猜氣味:一起做菜(或到餐廳吃),一樣可以閉起眼睛,讓對方猜是哪一樣菜

唱歌:如果你歌喉不錯又不怕生,可以在公園。若你很害羞,可以在她耳邊



>>分工合作纇:

Double藏寶:適合Double Dating,準備一份禮物,

然後將藏寶圖(也可以是MP3錄音)給另一對,看哪一對先找到。


Find me:先把自己藏起來,

如果有亞太或對講機的話,可以逐步給她提示(EX:我在有杜松木的地方噢),

讓她找到你的位置。可以先從小範圍開始練習(如台大校園)。

你也可以自己設計,只要用心想(可以輪流設計),哪裡都可以是好的約會地方

更重要的是,通常都能從這樣的活動中,發現新的自己與不一樣的她

3.「多層次口感的約會」

前幾天正妹我朋友生日,

我們一同到相當知名的Rose Marry(螺絲瑪莉)義大利麵坊用餐,

一位台大的朋友對義大利麵進行了一次精闢的產品分析

「像這種奶油培根就是經典款,無論哪一家都做得很好吃。

  但通常好吃只有在前幾口。吃久了就會膩了。」


「為什麼阿?」我在他們面前完全是為什麼小子。

「你看,像你點的 粉紅醬鮮蝦雞肉、你們親手做的提拉米蘇,

  都是具有『多層次』口感的食物。第一口驚豔好吃,

  吃到第十口又有另一種新奇的風味口感。


「以粉紅醬鮮蝦雞肉麵為例,食材有五種,

  組合起來就有C(5,2)+C(5,3)+ C(5,4)+ C(5,5)=C(6,3)+C(6,5)=26種味道。

  這還不算每次留在口裡的餘韻。只要食材選得好,搭配得當,

  每一口都是新的體驗。」






約會不是也是這樣?



在家查電影時間時,都可以想見等下看完電影後就是吃飯,

吃完飯就是逛街,逛街逛到無聊就回家,

如果他想要就帶你去厚德路,如果你不想要可能就送妳回家。


這種約會基模(Schema)像是腳本(Script)一般存在我們腦袋裡,

因為地點彼此相接近而容易被提取(Recall)。


不過電影院、夜市、餐廳、厚德路都是「都市」類食材,
就像是奶油和培根都是「高熱量動物系」食材一樣,堆疊起來容易膩。



怎樣製造多層次口感的約會呢?

一個可能的答案,就是一次同時「激發不同腦區」。




研究顯示,「都市」相關的娛樂,

的確在短時間能提供大量刺激給交感神經,容易爽但是也容易累。



反之,「大自然」相關的活動可以激發副交感神經,讓交感神經休息,
效果甚至與冥想雷同。
(Bringslimark, Hartig, & Patil, 2009; Kaplan & Berman, 2010)

因此,可以交錯安排戶外大自然與都市的約會行程
(如陽明山溫泉+士林夜市+夜景觀星)。



談到冥想,另外推薦可到溪邊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

雖然你可能覺得怪力亂神,但是我不得不承認「冥想」

(有人稱內觀、禪定或打坐所達到的狀態)

的確從增進注意力、抒發壓力(Tang et al., 2007; Tang & Posner, 2009)、

拉進人際關係(Carson, Carson, Gil, & Baucom, 2007)、

提升關係滿意度、增加關係品質
(Barnes, Brown, Krusemark, Campbell, & Rogge, 2007)、

降低焦慮依戀與敵意到減少伴侶爭吵(Saavedra, Chapman, & Rogge, 2010)

都有「非常顯著」的功效(我的媽,顯著到我都想叫全世界情侶來打坐了)。



因為,這是一種讓你的注意力收放自如的訓練[8],

藉由這樣的歷程,你能漸漸感受到彼此的連結,

以一種更寬大、開闊的心看待自己與關係。



4.「用意義構築美好記憶」

先前我們實驗室在收集戀愛中的記憶研究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如果你問受試者,什麼是他們與伴侶相處時感到最幸福的事,



大多數「對關係滿意」的受試者的回答都是:
不論做什麼,一起做就是很幸福。



但那些「對關係不滿意」的受試者,
似乎不論一起做什麼,都感受不到快樂,取而代之的是無止盡的衝突和冷漠。




不過有一件事的確是可以嘗試的:



「一起實現一個小夢想或小目標,來重建關係的意義感」。

這個小目標可以是一起編纂一本2010的照片日記(有文字說明那種) 、

一起種一棵小盆栽記錄他的成長、

一起用陶土自創一系列的公仔、一起編舞練舞、合拍一部影片、

合寫一個故事(可以用故事接龍的方式往返接力)等等。

因為這些作業的共通的特色是具有高度的自我涉入(Self Involvement Task),

過去研究發現自我涉入的工作可以讓人覺得有意義、提升自我價值感

(Sandelands, Brockner, & Glynn, 1988; Wiener, 1973)。




以防大家每次看完有感動,卻因為忘記了內容,從未行動,

所以根據認知心理學的概念(字串法+聯想法)

想了一個簡記口訣:(4)「義」、(2)「新」、(3)「層」、(1)「品」

(一心一意想去誠品,找尋有意義、有層次、有品質的新書)





只是當有一派心理學家致力於發現人生的光明面的時候,

另一派的心理學家就會開始費心於扯他們後腿。

結果你讀了這篇文章,欣喜地領取這四帖藥回家熬製服用,

發現不但沒有用還更糟,他反而在你別出心裁設計的約會中與你吵架。

為什麼呢?

有三個不得不考慮到的原因


第一,  對方真的喜歡這些活動嗎(你可以從邀約時他遲疑的秒數來判斷)?

不過你可以用肯定確認句「我們去洗溫泉『吧』!」

代替疑問句「我們去洗溫泉好嗎?」或命令句「我們這週去洗溫泉。」,

答應率比較高(Wiseman, 2009)。

第二,  對方是不是不安全依戀者(共佔60%)(王慶福, 2000)。
若是逃避依戀者,勢必比較適合帖1(他們要的是忽遠忽近的自由);
若是焦慮依戀者,可能比較適合帖4,請斟酌使用[9]。

第三,  一起討論策畫吧,也把他的需求考量進去

(例如她最近想賞花,到新社就可能有加分;但若她期末考提早,可能變成扣分)





整體看起來,好像「習慣化」很糟很不好

難道我們在關係中期所做的一切,全是為了去油解膩,回到那些美好的曾經?

那喝油切綠茶不是比較快?



其實,「習慣」本身的好處是一種「安全感」。

如果對方的行為變成完全不可預期,

你不知道他今天到底會不會在馬路上突然跳起舞來(雖然很新奇)、

不知道他會不會突然早到1小時(平常他都是遲到15分鐘的那個)、

不知道他會不會在半夜跟你說,要到你家樓下彈吉他(這是他平常玩魔獸的時間),

那你不是過得很不確定、膽顫心驚?




若習慣在一起會缺乏新鮮感,

充滿新鮮與刺激又太不安全,

要如何平衡兩者的拉扯?



是故,要維持一段良好而長遠的關係習慣只有一個結論:

用八成的習慣維持默契與親密,用兩成的心思來製造驚奇[10]。

讓這段關係以安全感為基礎(Secure Base),以層次感締造新鮮度(Novelty)。



>>註解<<

[1]如何決定習慣的好壞呢?你可以自行評估,
或是參照習慣心理學的一些評估準則(詳參Reference)。

[2]這也符合白熊理論
[3]例如,有一個個案之前是男友迷上LUNA2把她晾一邊。
[4]詳估狗:走出出軌

[5]指在其他條件不變之下,在一定期間內,
消費者消費某ㄧ項財貨的邊際效用會隨著消費量的增加而逐漸減少。
你可以參考這篇,就知道若根據經濟學的這說法,
戀愛可能一開始就是一場錯誤http://www.wretch.cc/blog/promy/13578034
其他資訊請Wiki: Marginal Utility, e.g.:(McCulloch, 1977)

[6]詳估狗:找回最初的感覺
[7]例子摘要整理自Doug Fields & Todd Temple(1988)所著的"Creative Dating",
其中有相當多有創意且令人噴飯的約會方式、49種我愛你的說法、
省錢的約會、一擲千金的約會、從A到Z的禮物等等。
台大圖書館有,只是使用前請先確認伴侶的心臟強度。

[8]因篇幅故無法詳述。關於冥想,坊間很多教禪定的團體,
你們可以先結伴去嘗試看看;台大也有相關的社團。
如果你不想跟宗教沾上邊,我們這邊也有專攻情侶滿意度的
「關愛冥想」錄音檔(Compassionate Mediation),可以來信跟我取用。

[9]如果你不知道對方是什麼風格,請來信索取問卷,我們分析完會寄給你。

[10]比例請按兩人性格自行調配,
若不知兩人性格,請來信索取問卷,我們分析完會寄給你。

[11]文內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
[12]所有研究結果與性別差異均只是描述平均值,尚須注意個別差異
[13]文中他她你妳為行文簡便故,可視為隨機編排


----
如果你需要得到即時的回饋,知道自己對感情的看法於其他人有何異同
可填寫此份"8題"短版問卷(不過這系統只有200個分析輸出名額,晚了就不能填了@~@)
http://www.mysurvey.tw/s/fSdPbQna

---
沒有正妹的圖文版
http://www.wretch.cc/blog/hanason/11391105

---
文獻列表下載
http://www.sendspace.com/file/1it2lq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18.167.47.2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23.204.0.185


--
※ 看板: cukebox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83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new99 轉錄至看板 new99 (使用複製) 時間:2011-07-31 20:09:37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