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 bake088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9-01-23 13:31:39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標題 [新聞] 顧健康又防兒虐 每個寶寶將有專責家庭兒
時間 Wed Jan 23 13:25:40 2019
1.媒體來源:CNA
※ 例如蘋果日報、奇摩新聞
2.完整新聞標題:
顧健康又防兒虐 每個寶寶將有專責家庭兒醫
※ 標題沒有寫出來 ---> 依照板規刪除文章
3.完整新聞內文:
醫路守護重症病童高危孕婦1(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3日電)衛福部計畫推動兒童醫療
照護網絡,每個新生兒都有家庭醫師照顧,每年至少要家訪一次;各縣市要設至少一家重
點醫院,提供24小時兒童緊急醫療和加護中心,最快今年3月上路。
照護網絡,每個新生兒都有家庭醫師照顧,每年至少要家訪一次;各縣市要設至少一家重
點醫院,提供24小時兒童緊急醫療和加護中心,最快今年3月上路。
台灣107年出生的嬰兒數僅約18萬人,每個孩子都是寶,但在「台灣兒童死亡原因複審及
分析先驅計畫」發現,2011至2015年中,19歲以下死亡兒童死因前3名皆相同,第一名為
周產期相關、第二名為交通事故、第三名為先天畸形。
分析先驅計畫」發現,2011至2015年中,19歲以下死亡兒童死因前3名皆相同,第一名為
周產期相關、第二名為交通事故、第三名為先天畸形。
國內成功大學等相關研究認為,相較於大多數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以及文
化背景相似的日本與韓國,台灣1到14歲的兒童死亡率、一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率,都相對
表現不佳。
化背景相似的日本與韓國,台灣1到14歲的兒童死亡率、一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率,都相對
表現不佳。
台灣兒科醫學會祕書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長傅雲慶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多
年來台灣兒童醫療的問題是不患寡但患不均,兒科人力多集中在都市,偏遠地區的孩子要
看兒科並不容易。
年來台灣兒童醫療的問題是不患寡但患不均,兒科人力多集中在都市,偏遠地區的孩子要
看兒科並不容易。
兒童急診人力更是缺乏,傅雲慶說,兒童急症重症照顧比成人棘手,必須靠醫師費心觀察
,也不能過度仰賴儀器檢查,給付又相對較低,很多醫院考量成本都停止兒童醫師看急診
服務,孩子送到急診就由一般急診科醫師照顧。
,也不能過度仰賴儀器檢查,給付又相對較低,很多醫院考量成本都停止兒童醫師看急診
服務,孩子送到急診就由一般急診科醫師照顧。
但處理孩子的狀況和成人有很大落差,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表示,大
型醫院外科處理成人跟幼兒的醫師幾乎都分屬兩個團隊,如新生兒腸阻塞多由小兒外科醫
師處理,習慣處理成人問題的一般外科多數不願意開。又如葉克膜,所有醫學中心都能做
,但要處理新生兒葉克膜,難度更高,並非都能執行。
型醫院外科處理成人跟幼兒的醫師幾乎都分屬兩個團隊,如新生兒腸阻塞多由小兒外科醫
師處理,習慣處理成人問題的一般外科多數不願意開。又如葉克膜,所有醫學中心都能做
,但要處理新生兒葉克膜,難度更高,並非都能執行。
為了健全兒童醫療體系,衛生福利部今年要推「全方位兒童醫療照護網絡」,最快3月就
要上路。衛生福利部醫事司23日召集兒科醫學會、婦產科醫學會、周產期醫學會及新生兒
科醫學會開會討論。
要上路。衛生福利部醫事司23日召集兒科醫學會、婦產科醫學會、周產期醫學會及新生兒
科醫學會開會討論。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受訪表示,目前規劃兒童醫療網絡必須和周產期照護網絡相互搭配
,每個孕婦在懷孕時就受到良好照顧,如果有高危險妊娠風險,也可提前準備,降低孩子
一出生就面臨死亡風險。
,每個孕婦在懷孕時就受到良好照顧,如果有高危險妊娠風險,也可提前準備,降低孩子
一出生就面臨死亡風險。
在兒童醫療方面,石崇良表示,網絡分「基層+社區醫院」、「重點醫院」、「核心醫院
」3層級。基層做預防醫學、兒童醫療初級照護,將推動兒童家庭醫師制度,每個新生兒
出生就由一名兒科醫師擔任家庭醫師,一直守護到孩子2歲。
」3層級。基層做預防醫學、兒童醫療初級照護,將推動兒童家庭醫師制度,每個新生兒
出生就由一名兒科醫師擔任家庭醫師,一直守護到孩子2歲。
石崇良說,台灣有超過6成的兒科專科醫師在基層開業,兒科家庭醫師制就像是孩子的守
護天使,類似個管師制度,不只給予醫療、預防保健照顧,每年至少要家訪一次。若孩子
沒有如期施打疫苗,醫師也要有所警覺,可及早連結社會福利資源,成防治兒虐的第一道
防線。
護天使,類似個管師制度,不只給予醫療、預防保健照顧,每年至少要家訪一次。若孩子
沒有如期施打疫苗,醫師也要有所警覺,可及早連結社會福利資源,成防治兒虐的第一道
防線。
因偏鄉兒科醫師缺乏,石崇良說,偏鄉或資源不足地區孩童的家庭醫師就不限兒科專科,
只要醫師受兒童照護專業訓練即可擔任。
兒童家庭醫師制度守護0歲到2歲幼兒,石崇良說,這也有助落實分級醫療,讓「小病先找
家庭醫師」的觀念深植人心,當孩子超過2歲、雖不再接受個管,但有事仍會找家庭醫師
。
家庭醫師」的觀念深植人心,當孩子超過2歲、雖不再接受個管,但有事仍會找家庭醫師
。
根據規劃,各縣市都要設至少一家重點醫院,例如在花東地區,分別是花蓮慈濟醫院、台
東馬偕醫醫院。責任醫院除要肩負周產期照護中心、開放醫院之責,也要提供24小時兒童
緊急醫療和加護中心,不怕找不到急診兒科醫師。
東馬偕醫醫院。責任醫院除要肩負周產期照護中心、開放醫院之責,也要提供24小時兒童
緊急醫療和加護中心,不怕找不到急診兒科醫師。
石崇良說,目前台灣有台大、馬偕、中國醫藥、彰基4家兒童醫院,未來這些醫院就成為
核心醫院,提供重難罕病照護和24小時急症照護、遠距醫療和會診中心且要發展重症運送
團隊。
核心醫院,提供重難罕病照護和24小時急症照護、遠距醫療和會診中心且要發展重症運送
團隊。
傅雲慶表示,對兒童醫療網政策樂觀其成,偏鄉孩子若遇到緊急狀況,最多一小時之內就
要到達有醫療服務的地方,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期。但因偏鄉兒科人力仍是缺乏,且處理兒
童和成人疾病並不等同,後續的教育訓練應謹慎落實。(編輯:陳清芳)1080123
要到達有醫療服務的地方,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期。但因偏鄉兒科人力仍是缺乏,且處理兒
童和成人疾病並不等同,後續的教育訓練應謹慎落實。(編輯:陳清芳)1080123
※ 社論特稿都不能貼! 違者刪除(政治類水桶3個月),貼廣告也會被刪除喔!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1230039.aspx
顧健康又防兒虐 每個寶寶將有專責家庭兒醫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醫路守護重症病童高危孕婦1衛福部計畫推動兒童醫療照護網絡,每個新生兒都有家庭醫師照顧,每年至少要家訪一次;各縣市要設至少一家重點醫院,提供24小時兒童緊急醫療和加護中心,最快今年3月上路。 ...
![[圖]](https://img5.cna.com.tw/www/webphotos/WebOg/600/20190123/379537565893.jpg)
5.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https://imgur.com/3i6Jw5Z
https://imgur.com/T6n13uW
https://imgur.com/O7huP3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1.36.95
※ 文章代碼(AID): #1SH_hN5T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48221143.A.15D.html
→ s820912gmail …
--
※ 看板: bake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1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