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Disp BBS guest 註冊 登入(i) 線上人數: 61
看板 TaiwanRich
作者 MindOcean ()
標題 [文選] 大師輕鬆讀
時間 2013年06月11日 Tue. PM 12:51:09


或許你可以在辦公室貼上標語:「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完成之前,其他工作都是讓人分心的雜務。」

--蓋瑞.凱勒 Gary Keller,《大師輕鬆讀》No.492 成功就靠專注一件事
https://www.facebook.com/master60.read/posts/581344468573184




史丹佛大學教授克里佛.納斯研究了 262 位肩負多重任務的傑出工作者,發現一次執行多重任務的人在各方面的績效表現都十分差勁。他在結論指出,多重任務是個迷思,而且是完全缺乏效率的做事方法。

進一步歸納原因,多重任務會因為分心增加錯誤率,也增加任務轉換的時間,而且任務多了完成其中一項工作時間變更長,加上多重任務者承擔壓力也跟著加倍等等諸多負面效應,以至於多重任務看似有效率表現,實際上根本無法發揮效果,提升績效。

--蓋瑞.凱勒 Gary Keller,《大師輕鬆讀》No.492 成功就靠專注一件事
https://www.facebook.com/master60.read/posts/579593682081596




想要事事圓滿,最後容易落得一事無成。實現更大成就的關鍵在於「有所取捨」,深思熟慮地做少一點事,不是做更多。

--蓋瑞.凱勒 Gary Keller,《大師輕鬆讀》No.492 成功就靠專注一件事
https://www.facebook.com/master60.read/posts/579132378794393








在今日,你不再只是銷售一項產品或服務,產品只是整個顧客使用體驗的傳遞中心。顧客體驗的設計,愈來愈多是透過電腦、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裝置,再結合雲端科技來強化與顧客的關係。

因此,你在產品設計可以思考,如何使用有意義的科技為整體產品經驗增添價值。

--詹姆斯.麥奎維 James McQuivey,《大師輕鬆讀》No.491 衝出數位海嘯

舉例來說,現在你買一顆蘋果,有機會可以拿起手機或平板電腦讀取包裝上的條碼,立刻知道蘋果在哪生產的、哪一位農夫種植、產地的環境(農產品履歷)。未來,甚至還有專家教你這顆蘋果怎樣吃比較養生,搭配甚麼吃風味更佳等等資訊。這個時候你買蘋果得到的好處不只是吃一顆蘋果,而是一個更完整的吃得安心、養生、美味的吃蘋果體驗。
https://www.facebook.com/master60.read/posts/576433505730947





運用數位科技顛覆傳統的人,當然還是要先問自己:「我們要如何提供人們真正想要的事物。」差別在於,顛覆者不會專注在自己是否有能力生產產品,而是強烈關注顧客的需求和喜好。

大多數企業領導人對任何問題的標準答案都是「不行」,例如沒有足夠的基礎、資產、關係等等。數位顛覆者心裡的標準答案永遠是「可以」。

--詹姆斯.麥奎維James McQuivey,《大師輕鬆讀》No.491 衝出數位海嘯
https://www.facebook.com/master60.read/posts/575952095779088


【大師新訊】NO.491衝出數位海嘯

舉凡電視、書本、藥房、零售業,生活中所見之處,你都會感受到數位競爭者利用新平台、新工具的優勢削弱對手,貼近顧客,破壞企業既有的運作模式。

無論你是屬於哪個行業,都一定會受到數位海嘯衝擊。與其躲在象牙塔中心煩意亂,不如順應新趨勢採取必然的因應之道:學習成為數位顛覆者。

要如何成為數位顛覆者呢?本書作者詹姆斯.麥奎維(James McQuivey)提出了 3 個因應之道,讓你成功進入數位顛覆的世界。

因應之道 1 接納

絕大多數企業領導人成長的時代,對任何問題的標準答案都是「不行」,數位顛覆者心裡的標準答案則是「可以」。他們有一種樂觀的態度,這種心態是來自於免費的工具、數位平台和數位消費者,你也必須把你預設的答案改為「可以」。

因應之道 2 行動

你可以選擇一項既有的產品經驗,接著用各種不同的數位產品強化方案進行實驗,直到得出某個確實更好的方案,並且最終得以徹底改造整個產業的商業模式。

因應之道 3 顛覆

公司裡每個層級的人都必須了解,他們不論在自己的部門或組織之中,都有責任成為數位顛覆者。只有讓每個人都投入這項行動,你才能夠成功。

http://www.master60.com.tw/book.php?mg_pk=546
https://www.facebook.com/master60.read/posts/575610449146586 

--
※ 作者: MindOcean 時間: 2013-06-11 12:51:09
※ 看板: TaiwanRich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37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1樓 時間: 2013-06-11 12:53:30 (台灣)
     (編輯過) TW
在做決定時,我們通常很有把握成為贏家,即使只有一丁點的把握,也會促使我們去蒐集支持它的資訊,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找。如果你讓專家參與決策,他們通常會先考慮目前的基本機率,並據此推斷,但最後出錯的紀錄比比皆是。
在投注大量時間和資源的決定之前,想要避開自以為是的陷阱,不妨找到確實可行的方式,對你的假架設做些小測試,試一下水溫讓事實說話。你會驚訝地發現,這麼簡單的作法,可以防止你犯下許多錯誤。
--齊普.希思Chip Heath,《大師輕鬆讀》No.490 零偏見決斷法 https://www.facebook.com/master60.read/posts/573318352709129
簡單說就是,先入為主的偏見,以及專家用一般常理的推論,常常會讓人做出事後發現不可行,甚至悔不當初的決定。因此要避免決定出錯,在拍板定案前,先用少許資源做些小測試,試試水溫。用比較客觀的事實,來決定是否應該繼續前進。
2樓 時間: 2013-06-11 12:54:15 (台灣)
  06-11 12:54 TW
我們很容易把決定的選項局限得太狹隘,以至於只考慮那些你認為「實際」和「可行」的選項。
例如,當你問自己我該買輛新車嗎?你會假設「開車」是你唯一的選擇。要考慮的僅是你有多少預算,尋找你能買得起,以及協商最有利的價格。
如果擴大你的選項,你該問的是:「我該把錢花在哪裡,才能讓家人過得更好?」從這個角度,可能會有比換新車更好的方法達成你想做的事。
縮小抉擇的範圍,常會錯失了更好的選項。
--齊普.希思Chip Heath,《大師輕鬆讀》No.490 零偏見決斷法 https://www.facebook.com/master60.read/posts/572829576091340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