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wanRich
作者 標題 [鄉民誌] 搞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Paul
時間 2012年05月24日 Thu. AM 11:42:30
搞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
作者:Paul Shih
![[圖]](http://fbcdn-photos-a.akamaihd.net/hphotos-ak-ash4/303364_3662821643595_1066325030_3249165_1960815412_a.jpg)
今天的晚上,筆者很開心接受台大創業周的邀請,出席了一場座談會,分享自己創業的想法,並和與談的創業前輩們交流,著實學習到了不少的經驗。
與談的過程中,想到一個很值得分享的議題,就是公司中的角色扮演(不是Cosplay的那種噢)。在一般公司的角色扮演中,大部分人會將公司分為勞方與資方,勞方是屬於出能力的執行者,而資方則是出錢的人,在一些小型的公司中,有的人會同時扮演着勞方與資方,執行長這個位置則是勞方的首領,而董事長就是資方的首領,一般公司都是由董事長任命執行長,再由執行長管理整間公司,原則上這是公司簡單的角色分配。
而我認為,如果我們真的要劃分公司權責,應該多劃分出一種角色,那就是管理者,而管理者則是在勞方與資方的中間,最重要的角色,以下為各位講解這樣劃分的用意:
資方的立場
出資的人,大多數希望投入的資金能有所回餽,就算是創新公司,投入的資金同樣是換成股票,藉由公司成長來作股利分配,就算沒有獲利能分配,也可能藉由下一階段的投資人進場,之前的資金可以選擇Cash Out。所以出資的人永遠著重一件事情,投入資金必須有所回餽,但是有時候公司的營運,是在打基本功,這時候資金的投入成效並不明顯,因此常常投資人會很擔心公司的營運甚至信心有所動搖的原因也常常發生在這邊。
勞方的立場
出能力的人,也希望公司能夠有所成長,因為公司有所成長,自己也能將薪水與地位升高,而執行者往往就是埋頭苦幹,將自己能力做最大發揮,如果已經全力發揮卻沒有相對應的成效,執行者會產生兩種錯覺,到底是自己的能力不行還是公司方向有問題,於是向決策的資方產生了疑問。
管理者的誕生
在勞資雙方都投入財力與心力的狀況下,往往需要一個很好的調解者在中間,一方面就財務上做出估計,另外一方面將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筆者認為管理者的能力才是真正影響到一間公司的最大發展。好的管理者,能夠於情於理,提供出一個能夠有效利用勞力獲取公司最大利益的方式,將資金做最完整的規劃導入到公司內部,並且做做最大的產出。
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
寫出產品的理想,然後提出一個完整的財務規劃表,以及一個市場預估,告訴資方說,運用這些資金,我們能請多少人,做到什麼事情。告訴勞方說,我們現在有了錢,也有了產品方向,我們要發揮最大的產能創造產品。在一個協調溝通的過程中,讓勞力與財力投注在最對的地方,這就是管理者的使命。
當公司燒到快沒有錢的時候,需要再做增資,管理者必須冷靜且客觀地提出分析。如果這時候以資方的角度來思考,會覺得這是一間不賺錢的公司,為什麼我要投更多的錢,如果以勞方的角度來思考,會覺得我做了這麼多的事情,我們到底都在幹什麼,兩者的角度對公司來說都是不健康的。管理者應該有效地提出幾個重要的指標,來讓大家能夠繼續將該做的事情做下去:
1.之前報表估計不準的原因
2.改進的辦法
3.需要多少的資源來做彌補
4.彌補後達成的效益
5.如果沒達成,事情有什麼可能的發展
這些看似是勞方在找理由的原因,卻是公司成長最重要的關鍵,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待這些事情,會清楚很多,並且要表達給資方一個觀念,在公司這個體系內,我們大家都希望公司能夠成功,所以我們針對問題找出解決辦法,而非擺爛面對問題,這很重要。
角色混淆的迷思
常常有人開公司,將股東身份跟勞工身份劃分的很模糊,有的人身兼股東與勞工,但是角色定位不清楚,開執行會議的時候用股東身份來思考,回頭看的問題就會失焦,最後造成更多的問題產生,實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創業人應該把自己角色定位清楚,股東會董事會就以資方身份看待公司策略;公司會議就是以勞工執行的角度去看待公司的工作進程;而管理者則是應該在兩種會議中,以客觀的角色提供最完整的分析與規劃,進一步的讓分析與預測能夠越來越接近實際執行概況,這就是公司發展中最重要的角色分配。
扮演對的角色能夠讓自己問對問題、說對話,所以在說話之前,先搞清楚自己的角色,絕對能讓你創業的道路事半功倍喔。
--
※ 作者: amyhuang 時間: 2012-05-24 11:42:30
※ 看板: TaiwanRich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40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