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Practice
作者 DrPlague (Plague Doctor)
標題 [知識] 2018 搞笑諾貝爾獎結果來啦~這次的研究真是大快人心啊! #泛科學
時間 2018-09-16 Sun. 18:29:08


2018 搞笑諾貝爾獎結果來啦~這次的研究真是大快人心啊!
2018/09/14 |人體解析專欄活得科學生命奧祕社會群體科學傳播|標籤:2018搞笑諾貝爾獎唾液巫毒娃娃搞笑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腎結石蒼蠅雲霄飛車
在亂七八糟的紙飛機中,2018 年「28 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在今天(9/14)清晨六點正式開始啦!快跟著我們一起看看今年有什麼有趣的研究吧!

搞笑諾貝爾獎雖然名為「搞笑」,卻有許多諾貝爾大咖們出席,包含了:Eric Maskin(2007諾貝爾經濟學獎)、Wolfgang Ketterle(2001 諾貝爾物理學獎)、Michael Rosbash(2017 諾貝爾生理學及醫藥學獎),以及遠端連線的 Jerome Friedman(1990 物理學獎)。


今年的典禮主題是「心」,得獎者除了會獲得特別設計過的可愛心型獎座,還能和「心先生」──奧利佛· 哈特 (Oliver Hart,音同 heart) 握手!他可不是什麼路上隨便抓的路人甲,Hart 其實是 201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對於契約理論有傑出的貢獻。而說到了經濟,當然就要談談搞笑諾貝爾的獎金囉!只要獲獎了,就能獲得「10 兆」……辛巴威幣(其實只有約新台幣 120 元)。


今年的典禮主題是「心」,有可愛的心型獎座喔!

好啦,那就讓我們進入正題,今年的得獎者是……(鼓聲下)

《醫學獎》
醫學獎的得獎研究跟雲霄飛車有關,但他們談的可不是心臟病,而是腎、結、石。研究者接觸的患者曾在乘坐迪士尼的「巨雷山」(Big Thunder Mountain Railroad) 後順利排出腎結石,這個結果啟發了 Marc A. Mitchell 和 David D. Wartinger 著手研究。

不過他們並沒有將腎結石患者送上雲霄飛車,而是利用模型進行測試,最後發現:雲霄飛車的確有助於排出腎結石,不過結石的位置和大小都會影響效果(無論如何先去玩一波~~)現場並開放有腎結石經驗的人發出任意形式的聲響(吼)

原始研究在這:Validation of a Functional Pyelocalyceal Renal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Renal Calculi Passage While Riding a Roller Coaster


《人類學獎》
而人類學獎的得主 Tomas Persson、Gabriela-Alinan Sauciuc 和 Elainie Alenkær Madsen 觀察出在動物園裡,不只是黑猩猩會模仿人類,其實人類也會模仿黑猩猩呢

我們彼此模仿的能力和頻率相當,而這些互相模仿的動作包括:拍手、親吻、敲窗戶等等。研究認為這些互相模仿的行為其實是我們的本能,有助於社群互動、增進大家的感情。下次去動物園的時候,你也不妨偷偷觀察下人類喔。

原始研究在這:Spontaneous cross-species imitation in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mpanzees and zoo visitors

《生物學獎》
香檳裡有個鑽戒是求婚驚喜,蘋果裡半隻蟲是尷尬困境;本屆生物學獎則頒給了「白酒裡的果蠅」。團隊發現到處女果蠅會散發出特別的氣味,讓品酒的人可以用光用鼻子就聞出酒裡的單一隻果蠅(是看不到嗎)

只是聞出果蠅還不夠,專家的鼻子甚至可以分辨果蠅的性別,因為雌性果蠅會產生特殊的氣味。故事至此,不曉得有沒有苦主能提供一下關於雌果蠅的氣味描述,到底是輕盈還是沉重呢?

原始研究在這:The Scent of the Fly

《化學獎》
今年的化學獎十分實用,它提供了「唾手可得」的清潔小秘訣:桌子髒了又沒水該怎麼辦?當然就是張嘴用口水啦!

咦咦咦,這樣研究人員會不會很口渴啊?其實不會,因為 Paula M. S. Romão、Adília M. Alarcão 和 César A. N. Viana 並未使用真正的口水,而是利用從麵包和微生物中萃取的 α 澱粉酶當作替代品。

為了證明口水強大的清潔效果,典禮上特別請來了哈佛藝術博物館館長、策展人 Francesca Bewer 親自示範,她大力推薦這種清潔方式,因為口水「隨手可得、不用花錢,還很環保」。

原始研究在這:Human saliva as a cleaning agent for dirty surfaces

《醫學教育獎》
結腸鏡檢查是使用內視鏡由肛門探入檢查結腸狀況,以早期發現結腸是否有異常狀況、進行治療,是防治腸癌很重要的檢查之一喔!做了全身健康檢查但對結腸鏡有心理障礙嗎?日本駒根市消化科醫師 Akira Horiuchi 發表的研究讓他獲得了本次的《醫學教育獎》,他開發出用坐姿自己 DIY 做結腸鏡檢查的器材!(並且差點上場示範)

這個新器材是種比平常的結腸鏡體積更小的鏡頭,除了適用於小朋友,也可以用於一些對於結腸鏡檢查有障礙的患者,讓大家用坐姿完成結腸鏡檢查,或者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是這樣用的)。


《文學獎》
曾經在使用新家電或者組裝 IKEA 時遭遇巨大挫折嗎?你知道說明書就在旁邊孤零零的沒人看嗎?

這個情況非常常見,本年度《文學獎》就頒發給了解釋這個現象,並且為此提供說明手冊鉅著的團隊。研究顯示,的確如客服人員的抱怨,絕大多數的人即使在面臨複雜的家電時,也懶得花時間看說明書,而逼他們花時間看說明書還會讓人更沮喪。畢竟人生苦短,誰要花時間看說明書啊!



《營養學獎》
我們常會聽到有人說人肉鹹鹹(有嗎?)但真的吃過人肉的人可能真的少之又少(這不是廢話嗎?XD)雖然我們不會知道人肉是否真的吃起來鹹鹹,但起碼有研究告訴我們:吃人肉所攝取到的卡洛里,比動物還低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營養學獎》頒給了 James Cole,他「系統性分析出現過食人行為的遺址,比較其中人類與動物的遺骸,分別能提供多少熱量,試圖推斷遺址曾上演的食人行為,是出於營養,或儀式性的目的 。」

詳細的營養學獎這裡去:就算史前人類的菜單上有同類,「吃人」的CP值也不高?
原始研究在這:Assessing the calorific significance of episodes of human cannibalism in the Palaeolithic

《和平獎》
只要一坐到駕駛座後面,就會不由自主變身浩克、換上暴躁人格嗎?交通事故是目前意外死亡與受傷的主要原因。

本屆和平獎頒給了西班牙團隊的研究,討論在開車時有哪些因素會激發「暴躁駕駛」,包括噪音、溫度、以及文化風格等因素,提高交通安全的風險。有個專有名詞就是在形容這種症狀:路怒症。團隊除了指出西班牙的司機普遍有暴躁的現象,其結論也非常「世界大同」:加強道路安全教育!

原始研究在這:Shouting and Cursing while Driving: Frequency, Reasons, Perceived Risk and Punishment

《生殖學獎》
男性的性器官能運作還是不能運作,這可是個事關生存的重要問題,那當然得好好確認一下啦!Glina S、Barry JM、Hackett GI、Sadeghi-Nejad H 的團隊利用了「郵票」來當作測試的工具。

測試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睡前用一圈郵票纏住小兄弟,如果隔天生殖器能夠順利斷開郵票的連結,就表示它運作正常,至於所謂「正常」是什麼意思呢?研究者在典禮上認真地表示,正常男性一天晚上會自然勃起 1~5 次。那麼到底該用幾張郵票呢?鄉民們難道都需要用到30張以上嗎?以下開放討論(深夜)。

原始研究在這:Nocturnal penile tumescence monitoring with stamps

 《經濟學獎》
工作上遇到慣老闆是不是很容易讓人火冒三丈?這時候就該拿出巫毒娃娃囉!今年獲得經濟學獎的團隊想知道象徵性的報復行為是否能緩減心理上的焦慮,於是讓受試者去扎老闆小人,結果的確有些幫助呢,人們會覺得比較平衡、感覺正義得到了伸張(?)

所以說,雖然他們不鼓勵實質的報復行為,但偶爾用個巫毒娃娃還是 OK 的。在獲獎時,成員特別感謝了自己的前任慣老闆(他也在現場),因為他教會了研究者如何跟愛濫用職權的慣老闆相處。廢話不多說,我只想知道哪裡可以團購巫毒娃娃?

原始研究在這:Righting a wrong: Retaliation on a voodoo doll symbolizing an abusive supervisor restores justice

如果想知道更多搞笑諾貝爾獎的隱藏橋段跟各種趣事,你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介紹文章:「最無俚頭的研究 搞笑諾貝爾獎這樣玩」。看完今年的研究!還覺得意猶未盡的話,就快去看看我們的「搞笑諾貝爾特輯」吧!

2018 年搞笑諾貝爾典禮完整過程這裡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juKyGDndI
The 28th First Annual Ig Nobel Prize Ceremony (2018) (RAW UNCUT) - YouTube The 28th First Annual Ig Nobel Prize Ceremony is scheduled for Thursday, September 13th at Sanders Theatre at Harvard University. It will introduce ten new I...

 

參考資料:

Winners of the Ig® Nobel Prize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7521

--
※ 作者: DrPlague 時間: 2018-09-16 18:29:08
※ 編輯: DrPlague 時間: 2018-09-16 18:34:31
※ 看板: Practice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68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