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NTU_Lab_DISP
作者 henrithl1984(訪客)
標題 二百五的由來
時間 2008年12月21日 Sun. AM 12:31:33


為什麼會用「二百五」來嘲笑他人?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把說話不正經、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但這個稱呼從何而來,卻有多種說法。


說法一:源於戰國故事。

戰國時有一說客,名叫蘇秦,身佩六國相印,一時很是威風,但也結下了很多仇人,後來終於在齊國被殺。齊王很惱怒,
要為蘇秦報仇,可一時拿不到兇手,於是,他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秦的頭從屍體上割下來,懸掛在城門上,旁邊貼著
一道榜文說:「蘇秦是個內奸,殺了他黃金千兩,望來領賞。」榜文一貼出,就有4個人聲稱是自己殺了蘇秦。齊王說:
「這可不許冒充呀!」4個人又都咬定說是自己幹的。齊王說:「1000兩黃金,你們4個人各分得多少?」4人齊聲回答:
「一人二百五。」齊王拍案大怒道:「來人,把這4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二百五」一詞就這樣流傳下來。


說法二:源於民間傳說。

從前有一個秀才,為了考取功名廢寢忘食、發奮苦讀,可是終其一生都不曾中舉,連兒子都沒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
終於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貴子,添得雙丁。秀才回想一生成敗,不由得感慨萬千,於是給兩個兒子起名:一
個叫做成事,一個叫做敗事。從此秀才在家閉門課子,日子過得其樂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
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寫字,大兒子寫三百,小兒子寫二百。」秀才趕集回來之後詢問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
「寫是寫了,不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個都是二百五!」


說法三:來自唐朝官職。

唐朝的長安「市長」京兆尹權勢很大,出巡時有龐大的儀仗隊伍。在最前開路的小吏原為一名,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裡
拿著一根長竿趕開路人。後來,喝道伍佰增為兩名,但長安群眾並沒有以兩個伍佰稱他們,反而將他們共稱為伍佰,於
是單個伍佰就被戲稱為二百五,又因為他們每人手中持一長竿,所以又稱他們為二竿子。今天,二百五與二竿子都是莽撞、
無禮、粗魯之人的代名詞。


說法四:源於中國的貨幣計量單位。

以上三則均是傳說而已,比較有根據的說法來自中國的貨幣計量單位。過去的銀子10兩為一錠,500兩為一封,250兩即為
「半封」,諧音「半瘋」。時間長了,民間漸漸用「二百五」(半瘋)來形容那些愚蠢、莽撞之人。


--
※ 來源: DISP BBS (http://disp.twbbs.org)
※ 作者: henrithl1984  來自: 61.62.93.67  時間: 2008-12-21 00:31:33
※ 編輯: henrithl1984  來自: 61.62.93.67  時間: 2008-12-21 00:32:37
※ 看板: NTU_Lab_DISP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58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