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MathThinking
作者 ysc (怡心)
標題 演講心得
時間 2011年04月02日 Sat. PM 09:17:02


我是英語102陳怡心

這次張海潮老師的演講部分關於建構式數學,讓我想到之前教程的課討論過此理念,由於老師是實際參與課綱制定的一員,因此指出了許多我國改變課綱之不正確及不完整的地方。我認為建構式數學本身理念是好的,但是由於編制教科書人員理解錯誤,才會有不好的影響。就像講義上所言,建構在教學上的意義是指學習者必須透過自身體驗來建構自己的知識,而非單方面由教師告知,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透過認識、熟識和理解的過程將原來外在的訊息內在化成個人的體認,建構是天經地義的。曾經讀過的教科書上舉過一例,在美國的某一小學裡,教師配合感恩節教導一測量的概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準備了一艘"五月花號",並讓一群低年級的小朋友測量這一艘船的長度、寬度、高度,測出後才可獲得禮物。可是,孩子手上沒有具刻度像是直尺的工具,他們使用身高、手掌、腳的長度,或是手邊可拿的物品進行測量;船高或許是5個手長,船寬有10個腳長,每個人所得到的結果都不相同,除了他們都是具有獨創性的知識。相較於刻板的XXX公分、XXX公尺,未來他們遇到問題可以去想不同的方法解決,這種學習過程不會是被動地接收"別人"建構好的知識包裹,或複製知識。他們藉此度過感恩節,也深刻認識了"測量"的"概念"。這簡單的基礎概念其實比學會使用許多種工具來的重要。可是當台灣為了強調理解基礎概念的重要,實施建構式數學,出發點是好的,卻因教師經驗與考慮不足反而延遲了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特別是張海潮老師提到,數學往往只是個抽象的概念,過度追求具體化,必造成許多問題,像是平分、一箱蘋果的分數問題,在這些地方鑽牛角尖,或是以加減代替乘除、強制的解題過程(廢除直式改橫式運算),都使的數學更僵化。在任何教育理念發展成熟之前,我想可以後在調整課綱時可多思考幾步。除此之外,我對老師提到孩童數數所帶來聯想,像是數數兒期時正是孩子具備順序、存有概念的一過程,真的挺神奇的,因為之前有接觸小朋友,發現他們真的是會不停的說"再一個!再一個"。這又再次證明數學真的具備抽象性,並以此為其特色。

--
※ 作者: ysc 時間: 2011-04-02 21:17:02 來自: 220-132-8-57.HINET-IP.hinet.net
※ 看板: MathThinking 文章推薦值: 2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38 
( ̄︶ ̄)b Csz 說讚!
1樓 時間: 2011-04-02 21:32:52 (台灣)
  04-02 21:32 TW
可以的話  麻煩排版一下比較好看  按 e 可以修改文章
2樓 時間: 2011-04-22 17:06:09 (台灣)
  04-22 17:06 TW
已登記囉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