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5-07-29 10:40:46
看板 movie
作者 katemaomao (Km./K小調)
標題 [好雷] 惡魔教室:「我們」的力量與危險
時間 Sun Jul 26 22:17:34 2015


《惡魔教室 Die Welle》:「我們」的力量與危險

圖文網誌好讀完整版:http://kminor-mao.blogspot.tw/2015/07/the-wave.html

--

極端的獨裁政權有沒有可能重現?或者,正遺留在校園內?

真實而令人震撼的劇情,將揭露形塑極權是多麼容易,而「我們」的力量是多麼危險。


《惡魔教室》由德國導演Dennis Gansel執導,劇情來源是一部根據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小
說《浪潮》。原始的真實事件並沒有留下太多記錄,只知道在加州的一所高中,曾有一位
老師因為難以說明為何德國納粹能夠煽動眾人做出不合理的事情,而在班上進行獨裁實驗
。然而在電影中,這個實驗在一周內逐漸失控,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與象徵符號的力量

  Rainer這位教師原本和「極權主義」八竿子打不著,他想教的是「無政府主義」,但
這個為期一周的選修課主題已被另一位教師搶先規劃,Rainer只好和同學談談「獨裁」是
怎麼一回事。可是活在自由民主年代的學生,對「獨裁」大多興趣缺缺,於是Rainer決定
:讓大家體驗獨裁。
  首先必須選出領導者,學生自然而然地選擇了老師,從此他們必須稱呼老師:Mr.
Wenger(西方國家師生通常直接互稱名字,而非姓)。然後原本各自圍圈的座位必須搬成
整齊的直排(就像我們習慣的教室座位配置),發言必須舉手起立,老師鼓勵大家坐正深
呼吸,彷彿這樣就會煥然一新。甚至一起用力踏步,感受「一致」與打擊樓下班級的美好
。至於無法配合的同學,就請離開教室。

  他們逐步實踐極權的必要元素:團體名稱、標誌、制服、手勢、口號,用來象徵他們
這個團體。這些象徵符號的作用就是區別「誰是和我們一夥的」
  他們達成共識選擇「潮流」(The Wave)作為團體名稱,並說著這代表著他們作為一
股新的力量,將席捲全鎮。愛畫畫的學生被Mr. Wenger指定為Logo的設計者,畫出一個強
勢的海浪。這樣看似幼稚的決定,卻讓學生很起勁,他們製作貼紙,去鎮上各處張貼或噴
漆,張狂地佔據每個可以被看見的地方,還一定要蓋掉別人的標誌。

  至於制服,Mr. Wenger提議大家都穿白襯衫配牛仔褲,原本穿著各有特色的學生,換
上一樣的服裝後,彷彿更加緊密了。而後一個手勢成為課堂開始的敬禮。
  Rainer讓學生討論時,他們說制服會消除每個人在服裝上的差異,富貴貧賤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家是一夥的;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消除差異,就是抹殺個體的獨特性
。有趣的是服裝本身已然不是大家所關注的,「服裝所象徵的意義」才是問題所在。S.I.
早川論及象徵符號時,提到托斯丹.范伯倫在《有閒階級論》中指出,穿著不以實穿、方
便與舒適為設計目標的盛裝,象徵他們無須依賴勞動為生。而青少年流行的T恤、垮褲、
鴨舌帽或奇特的耳環、項鍊等飾品,甚至如何抓頭髮與化妝,都象徵著他們的叛逆與次文
化。
  大家一定都有類似的經驗,當一群人穿著一致,會產生強烈的團體感。西方許多大學
會販賣繡有校徽或校名的衣服,台灣大學以下的學校幾乎都有制服,學生也喜歡設計班服
、社服,營隊有營服,大學系所有系服,球隊當然也要有隊服。有些公司也會有統一的服
裝,讓自己在各種活動中很容易被指認。但被指認的其實不是「自己本身」,而是「某個
團體」。

  此時與團體不一致的人,就不屬於團體了,就像Karo。即使她本來是選這門課的學生
,只是不穿白襯衫,不做愚蠢的手勢,在她選擇外表不與團體一致時,連同失去的是被眾
人信以為真的象徵價值。相對的,穿上白襯衫的大哥去幫助同樣穿白襯衫的同學免於被欺
負,要進入屬於「潮流」的場所就必須穿上白襯衫、比出手勢。藉由這些象徵符號的複製
與蔓延,團體就不斷壯大,一個人所沒有的力量,因為一群人聚在一起而發酵擴張
  他們開始說「我們」、「他們」、「你們」。但「我們」是誰?什麼時候開始成為「
我們」?「我們」只取所指人們的共通點,而省略了每個人相異的其他特徵,這就是S.I.
早川所言的「抽象化過程」(《語言與人生》,160-163)。危險的是,人們開始相信「
我們」等同於這之中的每個人,於是人們會說「國民黨的人都......」、「民進黨的人都
.....」、「去社運活動的人都......」、「伊斯蘭教徒都......」。人們把他人化約,
也把自己化約。個人代表的不再只是個人,而是各種團體的疊合。

  然而,當某個缺乏存在感(特徵)與關愛的個人,如今因為這些共通點,而彷彿和團
體中的大家平起平坐,讓團體的特徵逐漸滲透成為個人的特徵,此時他彷彿在消除個別差
異的團體中獲得歸屬,而對組織深信不疑,這便是獨裁政權的起點。不少電影、漫畫或是
現實的故事中,人們開始做出不合理的行為,都是因為他們選擇深信「接納」自己的領導
者與團體,深信這麼做自己就會成為有價值的人。但是,與此同時,是將原本的「自己」
殺死了。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有價值的,希望自己的被人看見、被人理解、被人需要、被人愛
的,然而這樣的渴望,正是人最大的弱點。為自己所隸屬的團體辯護,彷彿是很正常的反
應。從不同宗教、階級、種族、國家、職業,到不同家鄉、母校、家庭、愛好等等,在自
己所屬的團體被批評時,人們往往難以冷靜。可是憤怒來自何處?或許憤怒來自恐懼,
懼自己是錯的,恐懼團體被否定的同時,自己的一部分也被否定掉了。
  Tim便是這樣的一個學生。電影中用寥寥幾幕,就讓觀眾看出Tim出生在優渥的家庭,
卻嚴重缺乏關愛。碩大的房子裡不曾見到他的家人,他毫不留戀地把所有的名牌衣物燒掉
,換上白襯衫。他冒著生命危險爬上建地鷹架只為噴上「浪潮」的標誌,之後甚至從家裡
帶出手槍,發生衝突時掏出來威脅對手,卻也嚇壞了同夥的其他同學。當他說要保護Mr.
Wenger而跟到老師家,夜宿在外一晚,也不曾有任何親友關心。相較之下,其他同學回到
家裡還會和家人討論學校課程(雖然大人多表現得不以為然),原本也就有自己的朋友圈
,Tim最初購入毒品送給吸毒的同學,也不過是想得到朋友。
  直到「浪潮」出現,Tim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可是一旦「浪潮」要消失,他便無法
承受。於是,最後在一聲槍響下,電影留下的是飲彈自盡的Tim,痛苦難受的學生們,與
「不知道自己到底幹了什麼」的Rainer。

  希特勒,或如今散布各地的恐怖組織,ISIS,我們無法理解他們為什麼能做出那些殘
忍的事,無法理解加入他們的人是怎麼回事,但是這些組織的形成,都和人心有關。更甚
者,若閱讀過《20世紀少年》都會明白,而後獨裁者會給予一些人權力去控制更多地方,
擁有獨裁者賦予的權力,就彷彿擁有高人一等的價值,享受這份虛榮讓人更投入於作為「
我們」而非自己而存在。
--

《惡魔教室》原本看來平實的敘事,由許多細節鋪陳,逐漸疊加累積形成瘋狂與失控,讓
最後的引爆更加震懾人心。我特別喜歡導演藉由幾幕學生與家人的互動,呈現出不同家庭
背景,讓人對於結局更加不勝唏噓啊!演員的表現更是讓看來荒謬的事件,多添了一些真
實感。
  此外,發生在美國的真實事件由德國的導演拍攝,顯然別有意義。在電影中,一開始
就有個提問:「納粹不會再次出現嗎?」而答案是什麼,就由電影來回應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81.23
※ 文章代碼(AID): #1LjEm2n5 (movi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37920258.A.C45.html
allouteffort: 專業推一個1F 07/26 22:39
bluesky209: 簡直與多數宗教不謀而合2F 07/26 22:39
s93080: 原po寫的真好 害我現在忍不住想把這部片子複習一遍3F 07/26 22:51
Raiha: 推4F 07/26 23:24
welkinki: 推5F 07/26 23:31
jasmine0502: 最近有位俄國老師也讓學生體驗蘇聯極權時代寫告發信6F 07/26 23:35
dakook: 我很喜歡這部,推7F 07/26 23:36
ChenHai5566: 這部片真的厲害,極右派的反思8F 07/26 23:51
amontillado: 太陽花就演給台灣看,多值回票價9F 07/27 01:45
spiderman218: 推10F 07/27 04:59
MGuarder: 這才是電影!11F 07/27 14:07
a34567:12F 07/27 18:04
midnighttea: 這部公民課看的,大推!!13F 07/27 18:10
pastor1982: 這個原作應該是漢聲姆指青年文庫的“浪潮”?14F 07/27 21:17
katoai: 推!15F 07/27 21:43
srx080578: 這部真的超讚的!! 最近很想再租一次 怎不發藍光呢..16F 07/27 21:53
rubeinlove: 非常愛這片17F 07/27 22:27
howardkuo725: 好文推18F 07/28 09:48
lee1126: 寫得好19F 07/28 17:33

--
※ 看板: K_ho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53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