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Jaies
作者 Jaies (Jaies)
標題 [轉錄] 【經濟學人料理】新興市場的跨國企業
時間 2012年01月25日 Wed. PM 10:47:43


【經濟學人料理】新興市場的跨國企業

國家資本主義的崛起:
散布在新興國家的新商業模式將造成更多問題。



過去15年來,令人賞心悅目的企業總部大樓林立,改變了新興國家大城市的面貌。中國中央電視台
大樓就像一個巨大的外星人,在北京的天際線上踢著正步;88層樓高的吉隆坡雙子星大樓,是馬來
西亞石油公司的總部;玻璃帷幕光彩閃耀的俄羅斯投資銀行(VTB Capital),坐落在莫斯科新商業區
的心臟地帶。這些大樓,就像是用來表彰新商業模式(國家資本主義)的崛起,所佇立的紀念碑。這
種混合式的營運模式,外表如同私有的跨國企業,背後卻是擁有國家的支持。

由國家主導的資本主義,其實不是個新的想法:想想,過去的東印度公司就是一個例子。但是,這
個禮拜我們特別要探討的是,國家資本主義這些年來歷經了劇烈地復興。1990年代,新興市場大部
分的國有企業與政府部門並無明顯分別:在這邏輯下有個前提,就是當經濟發展成熟,政府會「關
閉」該國有企業或是「實行民營化」。然而,無論在主要的產業(世界十大石油天然氣公司,全都是
國營的)或是主要的市場(中國國營事業占股票總市值的80%,俄羅斯則是62%),現在的政府,完全沒
有放棄控制國營企業的跡象。而且他們還再持續擴張。看看,幾乎每一個新產業都會有新的巨大企
業興起:比如中國移動(China Mobile)就有6億用戶。另外,在2003到2010年間,國外直接投資在新
興市場的總金額,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投入在國營企業。


    《一分鐘譯者摘要》
    本篇的主旨對於「國家資本主義」的商業模式進行批判。但是,作者還是很平衡地先說出優點後
,再說缺點。由國家主導,來支助企業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日本和亞洲四小虎。接下來的中國、巴
西、印度、俄羅斯…新興國家也開始仿效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透過國家來保護實力較弱的產業,避
免國內企業在還沒茁壯前就被外國企業併購,或是被入侵國內的市場。所以說,「國家資本主義」對
經濟剛起步的國家是能夠取得穩定的作用,即便是美國和德國在一百多年前也採取過同樣的手段。
    但是,國家資本主義還是有幾個缺點:
    (1) 亂花錢:由於資金取得容易,常常錢沒花在刀口上,例如建造過度華麗的總部大樓。
    (2) 打壓國內同行:由於政府全力支持特定的企業,造成其他私人企業在價格或是在規模上無法
        與之競爭而倒閉。
    (3) 缺乏競爭力:講求仿效他人的技術,不願花心力在研發上。
    (4) 官商勾結:國營企業的領導階層一定與政府的關係密切,企業的營收和利益都被既得利益者吞
        食。
    (5) 貿易不平等:國有企業在政府採取補貼或提高關稅的情況下,能夠抵抗進口商品的競爭。國家
        甚至能透過操縱匯率,來保持出口優勢,造成全球貿易失去公平。
    「國家資本主義」是把兩面刃,除了第(5)是直接危害到西方國家的利益外,(1)~(4)都是傷害自身
國家的利益。要如何維持國家資本主義的優勢、減低缺點(1)~(4)的危害,將是新興國家最重要的課題。



隨著西方的衰退與新興市場的崛起,中國再也不會將國家主導企業的模式,視為一種蛻變成自由資本主
義的轉運站;而是將國家資本主義當作一個穩定的商業模式。他們認為:他們早已「重新塑造」資本主
義並使之運作良好,越來越多的新興國家領袖也同意此一看法。在1990年代致力推行民營化的巴西政府
,現在卻插手干預淡水河谷(Vale)和巴西石油(Petrobras)兩家公司,並強推小公司合併成為全國性的大
公司。此外,南非也對此商業模式頻送秋波。

這樣的發展面臨了兩個問題。這個模式到底能夠成功到什麼地步?在新興市場的內外會場生什麼樣的結
果?


邊際效益遞減法則 [注1]
國家資本主義的支持者主張,該模式能夠提供穩定與成長。俄羅斯於1990年在總統葉爾欽主導下,毫無
計畫地推行國有企業民營化,糟糕的後果讓許多新興國家感到惶恐不安。另一方面這個教訓反而激勵他
們:政府可以透過提供道路橋梁的硬體建設,和提供大型企業的軟體環境,來抵禦資本主義與全球化的
入侵。

[注1]「邊」和「際」就是邊界的意思。邊際效益用白話來說,就是當你跨越侷限你的邊界時,「每跨越
一步」,你所獲得的效益。舉一個例子,假設你是一個橫跨沙漠的旅人,你已經很久沒喝水了,目前你
已經達到脫水50%的情況。因為你沒有水,這時你就被侷限在「脫水50%」這條邊界上。此刻,如果有人
給你好幾瓶水,你每喝「一瓶」水,就好像從脫水50%這條邊界上「向外跨出一步」。喝第一瓶水的時候
,幫你帶來的解渴效果最高。喝第二瓶、第三瓶後肚子就慢慢漲起來了,教你喝第四瓶、第五瓶就是折
磨了。因此每多喝一瓶水,解渴的效果慢慢遞減,這就是「邊際效益遞減」。這裡的意思是,企業在國
家的支持下,剛開始成長得很快,但是邊際效益會遞減,政府投入越來越多的錢,企業的收益率卻越來
越低。就像給你越多瓶水,解渴的效果卻越來越低。


所以,國家資本主義的最先倡導者,李光耀的新加坡政府,不僅開放外國企業競爭、接納西方式的管理
,同時卻也掌握許多國營企業。目前位居最前頭的實踐者就是中國。政府與商業的緊密連結,將在下禮
拜於瑞士度假勝地達佛斯(Davos)舉行「世界經濟論壇 [注2]」表露無遺。在論壇會議上,西方政府代表
團與他們的私有企業往往有著對立的觀點;但是對中國來說,政府與企業總是抱持相同的觀點,就連愛
國的說詞都是一致的。

[注2]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又稱「達佛斯論壇」,是一個以基金會形式成立的非營
利性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成立於1971年的論壇,以每年冬季在瑞士滑雪勝地達佛斯舉辦的年會聞名
於世。「達佛斯論壇」每年聚集最頂尖全球商界、政界、學術界和媒體領域的領袖人物,討論世界所面
臨最緊迫問題。資料來源:wikipedia。


這新的商業模式,與半世紀前在英國發生一連串的國有企業災難不大相同。因為中國的基礎建設公司能
夠贏得全世界的契約,最佳的國營企業是要放眼國際的,並透過在外國上市與併購來取得技術。同時,
政府選擇性地持有企業的股份,總體來說,中國政府已經放鬆對經濟的管制:官員們特別專注在能夠有
所做為的產業上。


讓手機業百花齊放吧!

然而,檢視國家資本主義就能發現它的缺點。當政府選擇支持一家企業,則其他企業將面臨痛苦。「中
國移動」與另一家國有企業巨人「中國石油」,在2009年的企業利潤就達到330億美金 ─ 這個數字遠遠
超出中國前五百大私有企業的總和。國有企業巨人所吸收的資金和人才,若是放置在私有企業的經營下
,反而才能達到最好的效益。研究顯示:國有企業在資金的運用比不上私有企業有效率,而且成長較為
緩慢。當私有企業正為籌措資金而奔波受苦的時候,這些被細心照料的國營企業,反而正拼命撒錢在建
造華麗的總部大樓上。

政府投入在國有企業的成本有可能變高。國有企業擅長於模仿他人,部分原因在於可以透過國家權力取
得其他企業的科技;一旦國有企業必須產出屬於自己的技術時,就顯得無力。國有企業容易將所有的資
金壓在少數的領域上,而不是分散投資;但全世界最偉大的創新中心,通常都是緣自於小型初創企業的
網路裡。

這個新商業模式並不保證發展穩定。僅僅在有市場競爭的情況下,國家資本主義才能運行良好。許多亞
洲國家擁有濃厚的保守官僚文化(mandarin culture [注3]);南非和巴西就沒有。印度煤炭(Coal India)
簡直就是「低效率」的代言人。而且,全世界每一個地方的國家資本主義都喜好關係良好的圈內人(insider)
,勝過具創新能力的圈外人(outsider)。在中國擁有高學歷的太子黨們,早已分食掉國家企業的利益。
在俄羅斯「官僚與寡頭(bureaugarchs [注4])」聯合而成的集團,掌握了俄羅斯的政治與經濟,該集團
的成員大多來自於KGB [注5]的退休官員。所以,國家資本主義導致了任人唯親與不公平,甚至引起人民
的不滿 ─ 如同穆巴拉克(Mubarak)在埃及建立的國家資本主義一樣遺臭萬年。

[注3]在西方的角度來看,普通話與廣東話分別是不同的兩種語言。這與我們從小常識的認知不同,我們
都被教育成普通話與廣東話是來自相同語言底下的兩種不同的方言。之前經濟學人還舉辦過這兩種不同
看法的投票與討論。譯者不是語言專家,在此不深入討論。“Mandarin”這個字其實是「滿大人」的意
思,也就是滿清的官員。所以英文裡頭的“Chinese Mandarin”指的是「滿大人說的官話」,也就是「
普通話」的意思。譯者認為 “Mandarin Culture”在這裡指是保守的「官僚文化」。


[注4]“Bureaugarchs”是一個組合字。來自於“Bureau(官僚)”與“Oligarchs(寡頭政治)”組合而成
的。“Bureaugarchs”特別指的是俄羅斯的「KGB官僚」與「掌握國家機器的少數人」所組成的政治利益
團體,譯者翻譯為「官僚與寡頭集團」。俄羅斯在石油天然氣事業上的利益,更是被這群少數人所把持
,更遺憾的是,這些獲得的利益沒有分享給整個社會。


[注5]KGB是原蘇聯的情報單位,蘇聯解體後改制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過去好萊屋在描寫冷戰的電
影時,美國中情局(CIA)最大的敵人就是KGB。另外在007系列的詹姆士龐德所隸屬的是英國秘密情報局
(SIS),又稱軍情六處(MI6),也是世界聞名的情報單位。電影「黃金眼」裡頭就有龐德大戰KGB的戲碼
,讀者有興趣可以看看這部電影。


崛起的經濟強權總是依靠國家的力量來資助成長:想想1950年代的日本與韓國,或者是1870年代的德國
,甚至是獨立戰爭後的美國都是如此。但是隨這時間的轉動,這些國家最終還是發現到國家資本主義的
侷限性。中國人必須要理解到,從歷史上吸取教訓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它的「長期演變」。

但是國家資本主義的缺點,還需等待數年的期間才會突顯出來;這段期間,有可能所有的問題一併發生
。在新興市場的投資人需要小心,有些人會嘗試(take a punt)將資金投注在政府支持的企業上。國家資
本主義者可能會是善變的,因為是由少數的股東所把持、缺少制衡。相反地,其他人可能發現,他們投
資在新興市場的子公司或是聯合企業,正與當地政府支持的企業打對台。

另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新模式將會衝擊到全球的貿易體系,並且已經使之暴露在風險中 ─ 最有可能代
表共和黨的總統參選人,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他聲稱在白宮上班的第一天,就要對外宣布:「
中國是匯率的操縱國。」特別是在某些企業直接或間接地,享受國家政府支持的時候,要保證貿易公平
是更困難的。國家資本主義者藉由操控貿易體系,並使自身支持的企業獲利。對此,西方的政治人物正
開始失去耐心。

對於想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新興國家來說,國家資本主義有著顯而易見的吸引力。私有企業要經
過數年之久才能累積的能量,透過這個模式,這些企業在短時間內就能擁有。但是,它帶來的危險遠超
過益處。就「企業自身」與「全球貿易利益」兩方面來看,國家資本主義的奉行者,必須開始放鬆對於
所支持企業的強大控制,將其交給私有投資人。如果這些國有企業真的如同自己吹噓的這般厲害,那也
就不再需要國家的支持了,不是嗎?

    藍詩圖盾
    現正在美國就讀經濟學研究所,師從國際經濟學家Winston Chang。藍詩圖盾對於國際經濟和總體經
濟有興趣,樂於翻譯有興趣的文章,分享給每一位朋友。



原文網址: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43160 
http://www.bituzi.com/2011/01/blog-post_23.html#more
 

--
※ 作者: Jaies 時間: 2012-01-25 22:47:43
※ 看板: Jaie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84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