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Knuckles 轉寄自 ptt2.cc 更新時間: 2011-08-14 02:42:03
看板 AAAAAAAA
作者 Threath (St.)
標題 [分享] Facebook的精準行銷
時間 Sun Aug 14 00:57:38 2011


之前就想整理出一篇關於Facebook、隱私權和精準行銷的文章,

剛好這兩天朋友在討論關於Facebook記錄朋友行動電話號碼的行為,

就將之前讀到的一些東西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from:
     http://st-threath.blogspot.com/2011/08/facebook-with-privacy.html

------------------------------------------------------------------------------
昨天看到朋友在Facebook上分享一個訊息,就是只要去FB

右上角的"帳號"-->"編輯朋友列表"-->左邊的"通訊錄",

就可以看到所有用智慧型手機使用Facebook的朋友們的電話號碼(好繞口):

[圖]



很多人說Facebook偷偷將使用者資料蒐集起來,使用者都不知道,

說這功能很邪惡,但其實我覺得還好,它的目的只是要讓大家更容易找到可能的朋友,

除了自己,其他人也看不到我們朋友的電話聯絡簿,並沒有資料外洩的疑慮。


這讓我想起有一天晚上也是挺無聊的,因為在FB看到一個設計雜誌的高階主管,

發表了一篇創意人和工作求職的文章,姿態擺得很高,

感覺來求職的人都是自以為有創意以及沒有辦法將創意轉成公司金流的人

下面卻有一大堆人留言按讚,有點不是很贊同想要回文,卻發現我不能回...

(因為FB是朋友和粉絲制,因此不是朋友和粉絲就不能講話,無怪乎所有推文都是講好話)


上面這段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到她的首頁一看,發現她的朋友有2000多人,

遠遠高出我周圍任何的朋友、同學和同事,於是我就開始隨意觀察周圍朋友,

他們在Facebook的朋友數量,然後把數量和他們的身分個性做個連結,

結果發現,其實光從FB朋友數,就可以把周圍朋友的類型做個簡單的分類:


  0~100: 幾乎沒在用Facebook

100~200: 不太喜歡交際, 或說對朋友的定義嚴謹, 不喜歡亂加朋友。

200~350: 工程師或是以學業為重的正常大學生。

300~400: 討人喜歡的女生,或對大家都很好、中規中矩的大學男生。

400~550: 出國念研究所的正常大學生。挺會聊天、善於和人相處的男生。

450~650: 可愛的女生,帥哥。或是參加過不少台灣的活動。
         或時常run一些project。參加交際性社團。

650~900: 正妹,參加或舉辦過一些對身邊的人有影響力的活動,人見人愛。

800~1000: 許多有影響力活動的leader,愛玩,個性開朗,有獨特的個人魅力。

900~1300: 家世良好,參加許多國際交流活動的人,其中夜店咖很多,
          大都走商管學院,出國玩就和吃飯喝水差不多。

1300~2000up: 將FB當做自己個人品牌平台在經營,多為上過雜誌或是常去演講的人。


我觀察到的現象是:

同樣條件的女生會比男生多50~100,商管學院比工程學院多100~200


其他容易多加的有:

出國念書、家世良好、參加熱舞社、參加大型的交流活動(模擬聯合國等)

可惜我認識類型的人太少,沒有辦法再多觀察了

(其實假如對加朋友的定義嚴謹,上面的表格就幾乎不適用了...)


1228期的商業周刊裡有提到:

FB會將我們的個資以匿名方式,以最低一筆0.031台幣賣出,

將大家歸納進入10萬種個性分類之中,廣告商再根據我們的分類來放適合我們的廣告

這樣由人格或個性分析去發送不同類型廣告,被稱為精準行銷


根據統計,以這種方式進行行銷廣告效益可以提高到2.4倍

今年光美國廠商投在精準行銷的廣告費用就達到新台幣1,000億元


這個金額正以每年50%的速度在成長。

(from: eMarketer、華爾街日報、Gartner、Enders Analysis)


之前我就知道有精準行銷這個東西了,但我原本想說,

FB從我使用Facebook的習慣,應該歸納不出什麼吧...

畢竟我只是隨便發發文,回應別人的文章、按個讚而已


但後來漸漸發現,Facebook能分析的數據也是挺多的,例如:


我每個月和幾個朋友互動(喜歡社交?)、在哪些地點打卡(喜歡的休閒活動--收入)、

喜歡那些粉絲頁(電影喜歡哪種類型? 音樂喜歡哪種類型? 喜歡政治嗎?)、

所發的文有多少朋友回應(個性是否外向受歡迎)....


其實Facebook要收集多少資訊就有多少資訊,只是它到底能不能分析個所以然來,

Facebook可能不行,但是它可以把我們的個資用匿名的方式賣給其他公司做分析,

做所謂的"資料採礦" (Data mining),那些公司可以用電腦去跑各種統計,


利用那些看似雜亂無章的資訊,一筆一筆勾勒出每個使用者的個性面貌。

目前做這種個資分析最厲害的是這家吧 (SAS)

http://www.sas.com/offices/asiapacific/taiwan/about_sas/Information.html


它在1976年就成立,近年來收入節節高升,

在2010年的銷售收入已經高達 24.3 億美元

網頁裡面有提到:

"30多年來SAS不斷致力於協助客戶將資料萃取成無價的商業智慧,

 強化決策能力以因應商業挑戰並於市場中勝出。"



想必這些"將資料萃取成無價的商業智慧"中的資料,就是指我們在Facebook,

每天隨意的po文、按讚、貼照片、打卡、回文這些零碎的動作吧~



能將這樣的雜亂的資訊萃取成24.3億美元的收入(無價的商業智慧),

也真的是很厲害的一件事情。


相較於Facebook統計我們所有使用行為,將我們依個性分類,去做精準行銷,

我覺得FB將我們的行動電話號碼記錄起來,實在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感覺大多數的人都是一樣的,只要新知道了一件事情,就會非常在意,

想要馬上解決,但其實它已經存在不知道多久了,不是嗎?

(又有多少人知道google會去讀我們的gmail訊息做精準行銷呢?)

http://goo.gl/5FsPZ

--
from St. Threath:

         http://st-threath.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8.167.99.154
didisi:轉錄至看板 DIDISI                                        08/14 00:59
lightful:轉錄至看板 PinkyLin                                    08/14 01:05
dmw:轉錄至看板 unholyaura                                       08/14 01:16
pinkygiveme:工程師出現在分類裡很怪,好像類比於女人,男人似的 推1F 08/14 01:17
pinkygiveme:女生一群,帥哥一群,魅力者一群,工程師一群(?)    推
zionward: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8/14 01:25
Threath:因為這是以我朋友作分類,他們畢業後都去做工程師了...  推3F 08/14 01:43
a0v0a: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8/14 02:01
constantin: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8/14 02:25

--
※ 看板: Facebook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06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