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athThinking
作者 標題 演講心得
時間 2011年04月10日 Sun. AM 09:35:08
姓名:音101 王歆媛
演講心得
其實我覺得建構式數學的立意是好的,但是我認為台灣式的建構式數學是過於僵化的。
常常外國朋友到台灣來,有一件事令他們的印象很深──就是我們的收銀員。台灣的收銀員可以在極短的時間(或者根本說就是反射動作)把付多的零錢找給他們,比起他們國家需要用加法,一塊錢一塊錢地湊出找零錢的數額,台灣的收銀員簡直是神乎其技。
簡潔的直式運算、九九乘法表、等固定模組的數學工具帶給我們優良的數學運算習慣。而且本身的原理不難理解,操作簡單且方便。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摒棄自己所長,再去西方取經呢?
有人抨擊這些思考過分僵化,小學生不易於知道其中的原理,所以引進了西式的建構式數學。而其引進的建構式數學方式也是極其逗趣:要求把數字拆解,乘法除法模擬成加法減法:「大家一起來100x5=100+100+100+100+100=500,嘿好棒好棒你們通通都會了耶!」這讓我想到監獄裡的受刑犯的勞動工作,他們被要求做紡織品,一針一線都要求統一,即使有更好的織法也不予使用(因為複雜化使他們無法確保紡織品的良率也不易於管理),上廁所的時間也要固定。之後政府可以強調他們關起來的受刑犯的紡織品多麼棒多麼漂亮,即使這些受刑犯他們根本沒有徹底學會紡織,只是像個生產線一般呆板荒謬可笑。
台灣引進西式建構式數學,可以簡單地用一句成語概括之:邯鄲學步。
我們往往只學了其表面功夫,而未真正學到其精髓。國內學生到了上大學的時候,接觸西方的數學原文教科書,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最明顯的就是很多教科書一直圍繞在基礎的定義、函數、邏輯。這是台灣學生最懶得碰的,他們只是希望他們可以盡快計算,並且快而精準地給出結果。於是回到定義上的問題時,它們就無所適從了。這才是我們真正傳統數學的弊病,也是引進建構式數學所希望能真正解決的地方。
建構式數學所要培養的是獨創性、多元性的思考,是一種多元性的解題過程,好比徒手量出五月花號模型的長度,讓學生具備創意的思維。建構式數學絕對不是與橫式運算,或者徒手拼湊九九乘法表畫上等號。把建構式數學八股化的結果只會糟蹋了我們的下一代。
正如張海潮老師所講的,數學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沒有絕對的僵化思考模式。對於這些小學生們,我們要給他們的是一套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思維與能力,用實作的方式把數學融入到生活中,並激發他們對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而非流於繁瑣的數學運算。建構式數學絕對不是一條死胡同,只是我們要怎樣使用他並把這樣的思維交給我們的下一代確實是個難題。誠如馬克思主義立意美好但實作起來難以實現一般。在教育理念發展成熟之前,我們需要多方的腦力激盪,設法給下一代最好的,教育是百年大計,期許在這條路上付出心力的人們都能共勉之!
--
※ 作者: milkywaysnow 時間: 2011-04-10 09:35:08 來自: 114-32-5-143.HINET-IP.hinet.net
※ 看板: MathThinking 文章推薦值: 2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27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