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L0
作者 標題 [轉錄][核能] 核電政治學
時間 2011年04月04日 Mon. PM 02:38:53
※ 本文轉錄自看板 ricebug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標題 Re: [新聞] 核電延役及增設機組 台灣環盟反對
時間 Tue Mar 15 20:50:11 2011
因為好幾個人寫信或丟我水球來問一些有的沒的,
承蒙看得起,我把我知道的,簡單的寫一寫,有錯還請指教。
為什麼我們不把高階核廢料(HLW)打到外太空?
大概是我孤陋寡聞,我從沒在書上看到過把HLW打到外太空的解決方案,
我只能猜測兩個原因,使得這方案從沒被討論過:
一、上太空的費用很貴。
我以前在碩士時讀應天行刊在「中共研究」的論文時
(說來不怕被笑,我是文組的,碩士念的是國際關係),
他在論文曾提到衛星發射的成本與商業應用,
我印象中後來有讀過基本換算是1公斤發設成本大概是1萬美元,
而且這是近地軌道的價錢,打到同步軌道的價錢又是好幾倍。
先解釋衛星軌道好了。
衛星軌道有很多種,如果我們看高度,
最常聽到的是近地軌道(LEO)和同步軌道(GEO)兩種,
這兩種軌道天差地遠。
LEO多半是指在500公里高度以下的衛星軌道,
這個高度雖然說是無重力,其實還是有的,
只是很小,空氣也還是有,只是非常非常稀薄,
因此衛星在這個位置飛久了,它還是會掉下來的。
像是美國的光學偵查衛星,多半都在這個軌道,壽命都幾年就差不多了。
GEO是指35700公里高度的同步軌道,
由於這個軌道上的衛星公轉跟地球自轉速度差不多,
基本上是丟上去不用擔心掉下來。
但是同樣的火箭,能打到GEO的載重量跟LEO的載重量是差距好幾倍的,
我當時讀論文印象很深,日本H2A火箭打LEO能載的重量是15噸,打GEO只剩2噸。
我剛剛wiki一下,找找看當年的印象有沒有模糊,
結果找到這個網頁: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arison_of_heavy_lift_launch_systems
各位可以換算一下一噸HLW打上太空的成本,
我試算一下,相較之下,貴死人的再處理(一噸處理成本100萬美元)
,還算便宜的。
二、丟太空的失敗風險很高。
直到現在為止,太空發射的失敗風險還是很高,
整體的看,失敗率還是在百分之幾,
但對於火箭丟的是衛星而言,發射砸鍋了不起就是保險公司去賠,
然後下次發射時保費增加;
但如果丟的是HLW,發射砸鍋,砸到哪家不是活該倒楣?
就算掉下來時燒成灰,那些放射性核種塵埃還是在空氣中飄呀飄,
並沒有比較好。
既然核能可以減輕台灣的生命線尾巴,
那我們何不狂蓋核電廠,把核電佔發電比率拉高到50%,甚至70%呢?
當然台灣是可以拉高核電比例,但是能拉高的比例也是很有限的。
因為核電的特性,對台灣而言也是有限制的。
電力需求不是靜態的,它是動態的,像人的血壓一樣,有高有低,
因此晚間是電力需求的離峰,白天是高峰。
但更重要的是,電力需求在冬夏季差很多,原因當然是空調。
我記得這一兩年看過台電的新聞稿是,台灣1/3的夏季用電都是拿來吹冷氣。
在電力需求上,一個地區一年到頭最低、最保守的用電量,
就稱為「基載用電」。
核電廠的特性是,一旦啟動,原則上燃料就是用同樣的速率在消耗,
因此功率如果變動,很不符合燃料的成本效益,
不像石化電廠如天然氣電廠,功率要下降是吧!瓦斯開小一點就解決了。
因此核電的特性是非常適合作為基載電力的電力供給,
反過來說,它也只適合基載電力。
一個電廠,不是像憨牛一樣,卯足了勁功率全開就好了,
它要跟著電力需求的負載變化,上上下下的調整功率;
為了應付突發的電力需求,電廠通常不會功率全開,滿載發電,
而是只投入80、85%的燃料發電,留點可用餘額作為電力備載;
除此之外,電廠也必須要隨時針對頻率控制、緊急備轉等等,
共約11項ancillary services去做調整,
上述這些,都會對電廠營運造成額外的消耗。
然而核電因為功率變動就不符燃料成本,
因此幾乎都擔任最輕鬆、最好賺的基載電力,
上述這些任務,多讓其他電廠去負擔,
於是別的電廠只好吃下昂貴而效率差的變動性電力需求。
所以一般的核電成本,
實際上是把這些隱形成本丟給別的電廠去負擔,才得以減輕這麼多的。
因為核電最好用就是去當基載電力,
因此對於台灣夏天跑出來高達1/3的空調用電,實際上無能為力,
換言之,核電在台灣的發電比例,60%是理論最大值,
實務上可能連35%都過不去。
等一下,那法國是怎麼回事?法國核電佔總電量比例不是達到78%?
是的,法國的核電政策確實是非常特別的案例,
這要從二戰後的馬歇爾計畫談起(終於回到我的本行了)。
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讓歐洲恢復繁榮,
美國向歐洲提出馬歇爾計畫,以恢復歐洲的工業實力,
當時美國在設計計畫細節時,幾乎都要求新建的工業鍋爐,
須盡量以重油為燃料。
這其實是美國控制歐洲的一步棋,
因為當時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產油國
(1940年代時,中東的石油還沒有被發現),
讓西歐的工業仰賴石油,就是讓西歐的經濟仰賴美國。
歐洲各國不是不清楚美國在想啥,
但是兩場大戰已經打的大家窮翻了,沒有本錢再討價還價,
只有摸摸鼻頭接受。
然而法國在1955年的蘇伊士運河衝突中,
體認到美國並非永遠站在自己這邊,因此整個國策開始轉向,
國策轉向獨立自主,這個決策反映在法國的國防決策(1966退出北約),
反映在法國的軍備製造上(自殺用的幻象IV轟炸機在1956年開始研發),
也反映在法國的能源供應上。
1957年,法國總統科迪(René Coty)下令推動法國核電計畫。
問題是,法國的鈾要從哪來?如果鈾礦無法自己取得,
核電要如何談自主?
答案是尼日。
尼日是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
雖然尼日在1960年獨立建國,但是法國的政經勢力仍然牢牢的握住尼日的動脈,
尼日的鈾礦,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唯一礦商就是法國核能企業Areva,
直到這幾年,中國勢力進入尼日,才慢慢改變法國獨大的局勢。
各位看「黑暗大布局」這本書,就有講到這件事。
(而且作者就是法國人)
最後聊一下我所知道的,歐洲的電力供需
(畢竟我的功力沒有厲害到可以把全歐能源政策都摸透透)。
台電會跟你說,法國透過核電而達成能源自主,
甚至還有多餘的電,能夠賣給瑞士、德國等。
我們從前面這幾篇文章中提到核電的特性往下想:
一、法國的電力高達78%是核電;
二、核電輸出除非到緊急時刻,否則原則上都是全功率輸出;
三、核電的發電成本中,燃料只佔15%,
換言之剩下大部分成本都是建廠的折舊成本。
那麼,表面上法國賣電,德國買電,看起來是德國是不知死活的蠢蛋,
但如果德國卯起來蓋燃煤電廠(反正德國的煤多的是)不買電,
那麼到頭來該哭的是德國,還是法國?
這就是歐洲電力供需很有趣的地方,
表面上,歐洲電力供需上是德國居於下風,
但是實際上,法國也有不得不賣電的壓力,因為如果不賣電,
法國的核電比例是有可能高到自己消化不完,
屆時讓核電廠停機,法國的損失更大,
因此電力賣給國外以攤平成本,不是件壞事。
所以,面對德國的反核示威,法國搞不好心頭還是站在同一陣線的。
從德國的角度來說,核電廠放別人家,
核廢料讓別人去抱著傷腦筋,自己也許要多花點錢買電,
但是省卻太多麻煩事,
你確定德國的算盤就比較笨嗎?
其實,法德的電力供需關係,是種共生關係。
昨晚轉台剛好轉到2100,請到了一堆學者專家討論核能安全問題,
說真的邀來的確實都是一時之選
(光看到台灣地震大咖的馬國鳳老師,我就難得的願意坐下來繼續看),
學者談呀談的,忘記是誰講了這樣一句話,
在我聽來,竟感到刺耳:
面對大自然,我們要謙卑以對。
2000年,那時還在大學讀書的我因為因緣際會的參與了核四再評估會議,
讓我從一個文藝青年,開始對能源政策有興趣,
就這樣有空就讀能源、環境政策。
隔幾年,我看著當年反核的環境學者,
在面對後來暖化危機時無言以對,
不知道如何面對那個當年被他們嫌棄的要死,卻又是暖化解藥的核能電廠時,
覺得那種畫面,非常諷刺。
這幾天,我看著那些昔日高舉擁核大旗的學者和政治人物,
突然把「謙卑」掛在嘴上,開始跟大家強調,其實核電廠也有「limit」時,
我感到同樣的諷刺。
核四,作為我自己研習公共政策的這一堂課,真是太精采了。
一點點心得,與各位分享。
--
CPU:Intel Core 2 Duo E6300 MB:Gigabyte GA-965P-DS3 C2 RAM:UMAX DDR2-800 2G*2
VIDEO:MSI 4670 MD1G TVCARD:Compro T750 DVD±RW:PHILIPS 2514BM LiteON iHaS324 CASE:iCute 西楚霸王
POWER:Seasonic S12II 430W HDD1:SEAGATE SATA2 ST3320620NS 320GB
HDD2:WD SATA2 2500YS 250GB HDD3:WD IDE 120GB HDD4:WD 10EADS 1T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5.180.131.100
推 :如果發射失敗掉下來呢...1F 03/15 20:53
→ :太空有高速微粒會打壞廢料封裝,輻射塵外洩回地球2F 03/15 20:53
→ :還要賠償被廢料垃圾打壞的高速衛星..
→ :還要賠償被廢料垃圾打壞的高速衛星..
推 :推4F 03/15 20:55
推 :推 我看完了5F 03/15 20:55
推 :想問原PO 所謂的基載有包括到工業用電嗎6F 03/15 20:55
推 :推 真的很精采7F 03/15 20:56
推 :看完 不錯論點 但我想一定有人END8F 03/15 20:56
推 :哇這篇我想推十次9F 03/15 20:56
推 :純推10F 03/15 20:56
推 :推11F 03/15 20:57
推 :GOOD12F 03/15 20:59
推 :好文章不推不行阿!13F 03/15 20:59
推 :推我看完了14F 03/15 21:01
推 :推15F 03/15 21:02
推 :原po唸國際關係還這麼懂能源相關的喔 勵害喔16F 03/15 21:02
推 :再推德國買電17F 03/15 21:04
→ :再推德國買電那段
→ :再推德國買電那段
推 :專業~!!19F 03/15 21:05
推 :推20F 03/15 21:08
推 :推推推23F 03/15 21:16
→ :《原子力講義》的書,書中明言:「日本政府的核能政策24F 03/15 21:17
→ :只不過是在自圓其說,其實根本沒有電力不足的問題。
→ :不敢明言拒絕美國的日本一口氣蓋了太多核電廠,搞得自
→ :己手上囤積了一堆鈾跟鈽,不知該如何是好。」
→ :只不過是在自圓其說,其實根本沒有電力不足的問題。
→ :不敢明言拒絕美國的日本一口氣蓋了太多核電廠,搞得自
→ :己手上囤積了一堆鈾跟鈽,不知該如何是好。」
推 :光學偵察衛星的壽命往往是幾『週』。28F 03/15 21:19
推 :看完不推不行29F 03/15 21:22
推 :推30F 03/15 21:24
推 :核能也是能調節功率的(但調節速度慢)31F 03/15 21:28
推 :推32F 03/15 21:30
推 :33F 03/15 21:48
推 :推34F 03/15 22:04
推 :推35F 03/15 22:13
推 :推36F 03/15 22:14
推 :再推37F 03/15 22:15
推 :推38F 03/15 22:18
推 :推39F 03/15 22:29
推 :這要推!40F 03/15 22:36
推 :好文值得推!41F 03/15 22:59
推 :好文推42F 03/15 23:01
推 :恩 好文 長知識43F 03/16 00:14
※ AllenSue:轉錄至看板 Ecophilia 03/16 00:15※ Waitingchen:轉錄至看板 Ecophilia 03/16 02:27
推 :長知識好文推44F 03/16 03:09
推 :push45F 03/16 04:37
推 :推 好文! 順帶一提 馬歇爾計畫牽涉很廣 還有經濟(匯率)46F 03/16 04:40
→ :美國應該是用各個擊破法滿足各懷鬼胎的歐洲各國 畢竟戰
→ :敗國無法賠錢 是全盤皆輸 ...
→ :美國應該是用各個擊破法滿足各懷鬼胎的歐洲各國 畢竟戰
→ :敗國無法賠錢 是全盤皆輸 ...
推 :解惑知識文,感謝推!49F 03/16 11:26
推 :好文大推50F 03/17 02:05
推 :好文章,推一個。51F 03/17 15:51
--
※ 編輯: ricebug 時間: 2011-03-24 22:40:45 來自: 114-40-77-154.dynamic.hinet.net
※ 來源: Disp BBS 看板: ricebug 文章位址: http://disp.cc/b/154-1rkP
--
※ 作者: L0 時間: 2011-04-04 14:38:53 來自: 218-166-198-55.dynamic.hinet.net
※ 看板: L0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24
回列表(←)
分享